【“医生叛徒”陈晓兰】 良心医生 陈晓兰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2006年3月16日,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场全国瞩目的3?15红黑榜发布晚会。晚会把最有分量最耀眼的“质量先锋奖”奖杯颁给了“年度质量先锋人物”陈晓兰。陈晓兰只是上海的一名普通医生,而在这之前,她被她的许多同行称为“叛徒”。她凭什么获奖?她为什么被称为“医生叛徒”?
  
  “医院是在说谎”
  
  1997年7月,上海一医械销售企业送给陈晓兰所在的医院大量河南产的“ZWG-B2型系列光量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简称光量子仪,下同)。为配合该仪器的使用,医院又以高价购进了“一次性(石英玻璃)输液器”。其操作过程为:先将药液掺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水中,再用钢瓶氧在其中充氧3至5分钟后通过石英玻璃输液器注入病人静脉。输液器接受光照的一端被安置在光量子仪的凹槽内;充过氧的药液就在此处受光辐射。医院称之为“激光照射”,照一次收费40元。
  这种号称能治疗50余种疾病的新医械,被迅速广泛运用到各种治疗中去,也挑战着陈晓兰的医学常识。药品经过氧化和光照之后,药性会不会发生变化?会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出于好奇,陈晓兰特地去看了治疗仪。机身上印着3个醒目的字母“ZWG”,“分明就是中波紫外光的拼音缩写!”陈晓兰学过医用物理,“即使只有最基本的物理常识,也知道紫外光和激光根本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光。”她立即把这一发现告诉了院长。意外的是,在医院全体职工大会上,院长宣布:禁止任何人说紫外光使用的不是激光。
  “这是说谎,而且分明是拿患者的健康开玩笑!”陈晓兰觉得。于是,她查阅了大量的医学资料和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随着她调查的深入,她发现“一次性(石英玻璃)输液器”标明的国医械登字(91)第1660478号,其实是一个已经失效的普通静脉输液器的生产产品注册登记号,而这一产品所使用的卫生许可证的标号是伪造的。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医院将每个医生的收入和工作量挂钩,这更加剧了该疗法的大规模使用,这个做法,等于是人为损害了病人的合法权益。据陈晓兰估算,当年接受过这种治疗的病人,占到了医院全部就诊人数的40%之多。
  医院使用的假仪器假治疗疯狂挑战着陈晓兰的职业良知。她可以选择继续让患者使用新疗法充实个人的腰包,也可以选择装聋作哑,像多数了解实情的医生那样。但是,她最终选择了向主管部门署名举报。
  1998年7月,上海市医药管理局发出公函,要求市卫生局注意医院使用这种氧透射液体治疗仪现象,同时处理了和“光量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相配套的未经注册的一次性使用石英玻璃输液器,责成生产厂家立即收回产品等待处理。
  
  曲折的举报历程
  
  仪器被停用后,医院每日的收入直线下降,全院效益下降3/4,少数同事对陈晓兰意见非常大,“医生叛徒”陈晓兰从此走到了不少同行的对立面,她的生活开始不平静。
  从1997年举报开始,到1998年,各种各样让她觉得不可理喻的事情一次次发生,有人身安全上的威胁,有办公室莫名其妙被砸,年终评价中最为离谱的一条为“不服从组织的统一决定,反对把光量子说成激光”等等。
  1998年4月,院领导决定让她在家里全脱产自学《临床医学》专业,然而同年11月17日,陈晓兰突然收到医院发给她的“自动离职”通知,从此被迫离开了她工作过8年的医院。接下来的日子里,在陈晓兰把自己的不公正待遇问题交给法院的同时,她还花了大量的时间奔走调查了解上海市医疗机构违规使用医械的真实情况,意外地了解了更多让她触目惊心的现象。
  她调查了解到,在上海,她原来所在的医院确实已经停用了光量子仪,但是在大多数基层医院,特别是部分二、三级医院,使用光量子仪进行所谓的“激光疗法”依然火爆。
  陈晓兰了解到这种状况后心急如焚,但是她已经不在医疗系统内工作,只能作为普通市民反映、举报,而她所有的努力如泥牛入海一般。在热心人的点拨下,她准备以法律为武器来遏制这股疯狂的暗流。之后,陈晓兰开始了取证。
  恰巧在1999年1月初,陈晓兰在反映问题途中踝关节急性扭伤,于是她在朋友的陪同下分别去了区内的4所基层医院要求治疗受伤部位,4家医院无一例外地采用“静脉内激光治疗”。
  收集到足够多的证据后,她先后咨询了包括虹口区法院在内的全市4所法院及政法学院,最终确认了起诉程序。1999年3月15日,陈晓兰以欺诈行为直接受害者身份,起诉医院对患者使用假医械进行假治疗造成人身伤害,要求侵权损害赔偿,向地段医院所在地法院分别起诉了3家还在使用假仪器的医院。递交诉状后,案子没有被法院立即受理,陆陆续续4次被法院要求补充材料,又有3次被法院要求收回诉状。
  递交诉状的同时,陈晓兰依然不停地向卫生系统各个部门和媒体署名反映假仪器假治疗的问题。写信,上访,几乎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漫长的300多天等候过去了,3桩案子依然没有被法院正式受理,其中一个案子被审判委员会裁定驳回起诉。
  
  2000年2月,陈晓兰向上海市政府、市政协、市人大递交了控告区法院的信件后,就立马上北京上访。她刚到北京的第一个早上,上海市中院和检察院等机关的工作人员就联系上了她,让她尽快回上海解决问题。
  2000年4月,上海市有关部门和她谈话,告诉她“上级已经作出了变通处理的决定,让你提出要求”。6月22日,上海市政法委、信访办、卫生局、医保局、医药局等多家单位当面向陈晓兰赔礼道歉,共同听取了她的意见。2001年2月,多个部门联合作出了对陈晓兰问题的处理意见,肯定并奖励了陈晓兰积极举报和反映医疗行业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的行为,作出了补发她的全部工资和恢复待遇等决定。告别工作岗位两年之后,陈晓兰被安排在新的医院从事老岗位的工作。
  但好景不长,2001年10月,在新单位工作还不到半年的时间,陈晓兰发现她所在的医院又开始使用一种新仪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仪”(简称激光仪)和配套的“口鼻腔光纤头”(简称鼻头)治疗各种疾病。这种仪器和光量子仪比较类似,收费也是一次40元,通用于40余种疾病的治疗中,治疗原理也类似,只是操作过程简单多了,但是鼻头的问题也最明显,“包装纸上写的是‘光纤针’,里面装的却是‘鼻头’――‘针’怎么会成了‘头’了呢?”陈晓兰说。她很快证实,跟她几年前调查的一次性石英玻璃输液器一样,“鼻头”的注册证同样也是盗用其他产品。
  她的平静生活再一次结束,又一次踏上上访之路。这一回有了经验,顺利多了。在多方力量关注下,管理部门反应迅速,2002年初,“鼻头”被药品监管部门取缔,部分经营单位和使用单位被处罚。
  由于激光仪没有被取缔,一种“光纤针”迅速取代“鼻头”与“激光仪”配套使用,“光纤针”的出现,速度快得完全出乎陈晓兰的意料。
  问题再次摆在桌面上,有着充足证据的陈晓兰,凭着医生的良知,再次开始反映问题、上访。
  2002年末,她被通知“原有的干部编制无用,必须作为工人编制退休”。退休后没有退休金,没有任何社会保险,包括医疗保险。
  但是她仍然没有放弃反映医疗问题。
  
  故事仍在继续
  
  2004年10月,一种叫“静舒氧”的医疗器具,号称能“再架一条氧气通道”的绿色小瓶子在不少医院备受青睐,陈晓兰却再次发出了质疑。有着30多年医疗经验的陈晓兰知道,靠这个小瓶子输出的氧气质量不可能稳定,后果难以预料。她找来“静舒氧”的瓶子开始了研究,在拆开一款“静舒氧”器具后,陈晓兰惊呆了,通过这根进气针输出的只是一般的空气,小瓶子里的氧气根本进不了输液瓶!
  完全就是个摆设,纯粹就是一个骗局。
  2005年的大部分时间,陈晓兰都在各地的医院里收集证据,并取得了医学专家和媒体的支持,使“静舒氧”的问题得以公布于众。随后国家药监局在山东、浙江、江苏等地调查,并发文对“静舒氧”有关问题进行查处。
  2005年底,54岁的上海医生陈晓兰又一次赢得了对假劣医疗器械的胜利。
  而就在陈晓兰被评为“‘3?15’2006年度质量先锋”不久,一个云南朋友的电话让她再次坐立不安,那个朋友说,他回老家探亲时,正巧碰到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陪妻子上医院看病,身边仅有的70多元医疗费都是借来的,而医生硬要他们买下2瓶单价37元的“静舒氧”。
  3月20日,陈晓兰刚到昆明,朋友就告诉她当地的销售商已经知道她来了。自从她和假劣医疗器械9年“暗战”的故事传开后,许多医疗器械生产销售企业都把她这个“女煞星”列入了“黑名单”,每天总会派专人在网上搜索新闻,查清她的去向。
  果然,接下来在医院暗访时,陈晓兰的身份很快被人识破。院方一面派人围住她,一面又去通知销售商赶快来认人。最后,陈晓兰的几个朋友手拉手把她围在中间,硬是撞出了“包围圈”。
  3月25日,回到上海的陈晓兰再次感叹:“一个人的维权,太辛苦了。”
  接受记者采访时,陈晓兰坦言:“9年的举报生活比8年的插队落户更艰难!总感觉比插队落户苦10倍,主要是心里苦。”
  “不过,我希望能留给女儿的遗产,就是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说到这里,陈晓兰略微有了一丝笑容。

相关热词搜索:叛徒 医生 陈晓兰 “医生叛徒”陈晓兰 打假医生陈晓兰 上海打假医生陈晓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