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孝道标语_孝道与文明社会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如果我说,一个国度或者民族的孝道如何,体现着这个民族或者国度的文明程度,不知道算不算危言耸听。但我确实是这样认为的。孝道,是文明的测试剂、刻度表。孝道体现得越好,文明程度就越高。
  胡适先生认为,东方的孝道是一种宗教。强调孝道,是为了让人们有所敬畏――你办了坏事,不完备的法律惩罚不了你,但等你死了,你就愧对地下的先人,无颜跟他们见面。这种道德的约束(亦即威吓)可以促进社会安定和发展。胡博士的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认为,最初的孝道,更多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是为抵抗不安全感而设置的。蛮荒年代,自然条件恶劣,物质生产匮乏,人们在年轻时凭着一把子蛮力,尚能混个温饱,而等他们老了,动不了了,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子女。但如何让这种供养顺理成章呢?当然是提倡孝道。在你小的时候,父母养育了你,是于你有恩,你不知不觉中已经欠了父母的债,等他们老了,你必须供养他们来报恩。古时候讲究“养儿防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至于“多子多福”,不过为了将养老风险由更多的人承担,以保证某个儿子出了意外,其他的儿子还可以接上,养老行为不致中断。好在,人都有老的一天,当子女的为了自己将来老有所养,也愿意用这种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在此过程中,他们不断以各种极端的例子进行强化,比如“王洋卧鱼”、“郭巨埋儿”等“二十四孝”,再加以政治上的引导,比如“孝廉举荐”等,人们以孝为美,以孝为榜样,于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孝道便成了一种传统。
  孝道有效地解决了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父母在年轻时放出的“债”,可以保障自己的未来安全(因为当时的政府机制以及财力无法做到)。父母和子女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供养机制,使得局面和谐,人心安定,经济有序发展。它显然成了当时先进的生产关系中的重要一环。这样看来,孝道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那时候,我们这个东方古国一直屹立于世界前列,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孝道作为儒家学说的根基,即使不是奠定了文明的基础,起码也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时至今日,社会进步了,对老人的供养已经转化成了社会任务。由于分工越来越细化,人们谁也无法做到完全的自给自足。一亩田两头牛,就可以满足“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社会财富是集体创造出来的。表面看上去,人们只用挣来的钱养活了自己的孩子,实际上,他们的劳动却惠及了数不清的下一代。更准确地说,是整个上一代,供养了整个下一代。同时,即使没有孩子为他们养老,他们集体积累的财富也足以养活自己。因此,他们的养老问题就应该由社会(即政府和其他社会单位)来解决。社会养老保险、退休金、慈善基金、养老院等等,便是满足这种需求的种种方式。
  这样看来,完善的养老机制才能使人们真正尽孝。如果到今天老人们还在担心后顾之忧,还在为养老问题发愁,这就不仅是他们子女的问题了,我们这个社会都该为此反省。一个文明的社会,必须有足够的财富积累和相应制度来为老人们打包票。否则,就是不文明的,不人道的。客观地说,相比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我们这个社会目前并没有尽孝。尽管我们一直在为此而努力。
  可是,物质上统统满足了老人,就算尽孝了吗?也就是说,等我们陆续解决了这些社会问题之后,让他们有的吃有的花,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非也。物质满足只是最起码的条件,没有这个先决因素,其他都无从谈起。但在此前提下,关心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样不可或缺。西方社会中,老人大多不服老,在公交车上,被人挤得来回乱晃,也没有人给他(她)让座。如果有人非要给他让座,会惹他不高兴的。他也许要质问你:我有那么老吗?如果有些国内旅行者在介绍这些见闻时,显得津津乐道,说那些老人家如何如何自尊。我却深不以为然。我觉得,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价值取向是不文明的。什么是文明?合乎自然规律就是文明。人上了岁数,身体机能退化了,就该享受作为一个老人应该享受的安逸和尊重。
  现在,在我国,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老人们对这种精神的需求也日渐提高。就像那首著名的《常回家看看》中唱的:“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总操心就奔个平平安安”,“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对老人心灵的呵护、关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文明,是物质条件极大丰富之后的文明,好在我们有这种文明的惯性。当然,目前我们最需要解决的,还是先把养老机制建设好。

相关热词搜索:孝道 社会 文明 孝道与文明社会 文明孝道 文明孝道行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