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贡贸易的历史 走出朝贡的历史阴影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朝贡体系是指以古代中国为中心、以周边小国定期朝贡为特征的东亚国际体系。这种体系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当时中国拥有在周边国家看来最为强大的实力、最为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是它们争相学习的对象。
  许多小国都很乐意加入这个体系,中国皇帝的赐封甚至是它们政权合法性的来源。但这个体系日益走向保守与封闭,在近代终于被西方入侵所打破、解体,最终融入近代民族国家体系。
  朝贡体系虽已远去,许多熟知历史的中国人对它抱有复杂的感情。一方面,多数人意识到这只是历史的遗产,不可能在当前重新出现或复制。另一方面,许多人仍然发自内心地赞美这个体系,特别与美国主导下的霸权体系相比,认为朝贡体系下中国崇尚和平,不干涉周边国家内政,并坚持“厚往薄来”而非自私自利的交往原则,这些无疑与美国的强权政治行为有着天壤之别。
  这种心态有其合理之处,但却不是一种全面的认识。古代中国在对外交往中确实不太注重经济效益,但这种财富上的付出却以获取政治收获为目的。所谓的政治收获就是周边国家承认中国的宗主权、定期向中国表示臣服和“孝敬”(朝贡),满足当时中国皇帝们虚幻的天朝梦。
  这种对礼治的坚持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马戛尔尼使华的时候,乾隆皇帝也把英吉利当作属国,坚持要他屈膝下跪作为觐见礼节。
  当然,中国皇帝们维护朝贡体系还有一个现实的考虑,那就是通过羁縻这些属国来维护边境的安宁。也正是出于这一目标,古代中国为了制止在它看来是对它边境的侵犯活动,必要时也会付诸有限度的武力。不过,与历史上那些穷兵黩武的帝国相比,古代中国的确看起来不是那么富有侵略性。
  事实上,不管朝贡体系在当时是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抑或落后,在当前鼓吹其优点却是不合时宜的。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朝贡体系是以不平等为双方关系特征的,当时中国认为自己是天下的中心,中国皇帝则是天子,周边国家必须称臣纳贡。
  而当前国际体系尤其强调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国家间的平等,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得拥有超越于其他国家的法律地位。特别是对于许多东亚国家来说,与中国这个庞然大物相比,它们都是小国,更加强调在对华交往中的平等地位。
  在传统的东方文化中,等级是一种正常观念,朝贡体系事实上也不过是中国古代等级文化的一种外化与延伸。但一旦平等的观念确立并深入人心,等级制就成为了人人所厌憎并疑惧的了。
  这也就是历史上为什么许多小国心甘情愿甚至主动要求加入朝贡体系、但在当前则特别反感任何类似于朝贡体系安排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一变化了的历史事实,中国人应该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与认识,全面看待朝贡体系的历史遗产,特别是慎言该体系的优越性。
  无可讳言,在当前的东亚合作中,中国的地位与作用是一个敏感但无法回避的话题。部分由于朝贡体系的历史遗产,部分由于新中国建立以来与周边一些国家之间曾有过不和谐关系,许多东亚国家仍然对中国在东亚合作中的角色抱有疑虑,不愿意赋予中国以领导者角色。
  当然,要把中国这样一个不断发展中的大国排除在外是不可能的,也无助于地区合作的深入,东亚国家也不打算这样做,它们应对的方式是奉行大国平衡战略,主要是维系甚至加强美国在东亚的存在,以此来牵制中国。
  但这样一来,整个东亚合作又很难像欧洲那样走向地区一体化的道路,实现整体上的地区团结,从而损害了东亚合作的潜力与前景,导致可能在未来全球地区间竞争丧失优势。
  要避免这个结果的发生,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就必须既超越朝贡体系的历史阴影,又走出互不信任的现实怪圈,探讨实现新的地区合作模式。对中国来说,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走出对朝贡体系的历史迷思,认真关注周边国家的现实关切,强调一种平等但有效的地区合作。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中国在地区合作中保持低调、务实的政策是有益的,有利于化解其他东亚国家的疑虑。
  事实上,在政府层面,中国领导人在出席东亚会议时,也一贯强调东盟(亚细安)的主导地位,从而推进了中国与其他东亚国家的合作关系。但是,整体上看,许多中国人对于朝贡体系的认识仍然比较片面,包括一些学界的研究也少有对其进行全面的反思与批判的成果。
  这实际上是低估了朝贡体系历史遗产对现实东亚国际关系的影响,不利于中国与其他东亚国家之间全面互信关系的建立。
  或许,朝贡体系历史遗产中仍然值得当代中国学习和发扬的一点就是:一个国家只有建立一种在当前时代最有吸引力、最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其他国家才会自愿追随并加入以它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而中国要实现这一点,还有很远的道路要走。

相关热词搜索:朝贡 阴影 走出 走出朝贡的历史阴影 走出阴影 走出心理阴影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