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范式初论】图书馆学是冷门专业吗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介绍图书馆学范式是对图书馆理论或实践的本质及其发展持有相同或相似观点/信念的一群研究者所共有的价值取向和话语特征;阐述依据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话语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图书馆学范式类型,即把图书馆学范式划分为技术范式、人文范式、知识范式、认知范式、信息资源范式和制度范式6大类型。
  [关键词]图书馆学理论范式 图书馆学范式
  [分类号]G250
  
  20世纪60年代,科学哲学家库恩(Thomas 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范式(Paradigm)概念。按照库恩的解释,“范式是一个成熟的科学共同体在某段时间内所接纳的研究方法、问题领域和解题标准的源头活水”。下面罗列几段库恩的原话,以帮助人们“意会”范式概念的意涵。
  “范式是共有的范例”。
  “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东西,而反过来,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共有一个范式的人组成”。
  “范式不仅给科学家以地图,也给了他们绘图指南”。
  “由不同范式指导的学派间彼此多少总会有误解”。
  根据库恩上述关于范式意涵的多方面解释,笔者认为,只要一群研究者使用同一种价值标准阐发他们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并形成对后来者来说是“绘图指南”的话语“模板”,那么,这种话语模板就可称之为是一种范式。由此,人们可以把图书馆学范式理解为:对图书馆理论或实践的本质及其发展持有相同或相似观点/信念的一群研究者所共有的价值取向和话语特征。依据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话语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图书馆学范式类型。据此,本文把图书馆学范式划分为技术范式、人文范式、知识范式、认知范式、信息资源范式和制度范式6大类型。
  
  1 技术范式――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范式
  
  图书馆学技术范式,把图书馆学研究的任务框定在“图书馆工作方法和管理方法”的研究。技术范式论者认为,图书馆学是“符合图书馆目的的整理方面所必要的一切命题的总和”,图书馆学是“图书馆员执行图书馆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和技巧的总和”;“图书馆是为资讯建立检索点,并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机构”。,等等。这些认识或论断,无不认为图书馆学就是方法性、技术性学问。
  技术范式的价值指向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主义和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实际需要的功利主义信念。它主张“高贵隶属于有用”;它的实践策略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效率,而不大注意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是非问题。杜威的“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内,无论在任何问题上,哲学上的理论正确性,都要让位于实际的效用。……不追求什么理论上的完整体系,而只是从实用角度出发,来设法解决实际问题”,这句话可以说是技术范式价值取向的最好注脚。
  技术范式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一直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浸润着图书馆学话语土壤,成为图书馆学理论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牛市”范式之一,至今吸引着无数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拥趸。
  
  2 人文范式――人本主义、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范式
  
  在现代性启蒙思维中,技术与人文之间的此涨彼消的张力关系一直困绕着人类的解放进程。马克斯?韦伯把这种困绕概括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张力。如今,“技术-人文”已成为不可切割的对偶式范畴,任何人类发展问题几乎都要进行“技术-人文”的双向把脉。
  图书馆学人文范式,其核心主张是弘扬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中的人文精神,其内容主要包括:图书馆职业精神的确立与维护,服务行为中的平等意识与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法治理念,个人获取知识权利的不可侵犯与积极维护,为公民的民主参与(政治)提供信息保障与知识启蒙,职业伦理自律和职业情感的培养,适度的职业中立态度与社会包容精神,等等。
  很多图书馆学者都认为,图书馆职业本来就是充满人性化的职业,人文向度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必须牢牢把握的“命根”,技术的应用不应偏离人文方向。如谢拉(J.H.shem)早就告诫人们“图书馆事业主要还是一个人文主义的事业。……我们要提醒自己记住,图书馆学始于人文主义”。我国的吴?先生指出,“图书馆的本质是人文的,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它都不是什么科技产物。……提倡图书馆的人文精神,研究图书馆的人文地位,才更合乎图书馆的本来意义”。当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和发展似乎再次证明技术的无限威力时,有识之士们立即告诫人们:“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面临的许多挑战往往与社会、经济和法律有关,而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的范畴。……计算机和网络是非常重要的,但它们仅仅是技术,而数字图书馆是人、组织、技术三个角色相互影响、共同演绎的精彩故事”。
  图书馆学人文范式由于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担忧工具理性(技术理性)的膨胀所造成的“价值失落”,主张图书馆学应该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科学,所以具有显著的人本主义特征;由于其特别强调对服务对象的平等对待理念,反对身份歧视,所以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特征;由于其特别强调读者自主选择文献的自由权利和图书馆员履行职业责任的自由权利,反对公共权力对这种自由权利的限制,所以具有浓厚的自由主义特征。
  
  3 知识范式――本质主义范式
  
  截至目前,图书馆学知识范式已演化出知识本质论、知识交流论、知识组织论、知识集合论、知识管理论等多种表现形式。
  知识本质论者认为,知识学和图书馆学有着特别亲密的关系,知识是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图书馆的本质,即最优化地促进以文献为载体的客观知识的主体回归和价值实现。……今后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将以知识为核心系统展开”;知识是当代图书馆学的核心概念,应该建立以“知识”为核心概念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
  知识交流论认为,图书馆的本质是知识交流。它把读者看成“是交流作用的对象,藏书是一种交流的媒介,图书馆员是交流的组织者和中介者,图书馆内部的处理工作则可以理解为以交流为目的的知识整序过程”。知识交流论较好地解释了图书馆与社会的“外部关联”,但未能解释图书馆内部活动的机制。关于图书馆内部活动的机制,知识组织论给予了较好的解释。
  知识组织论认为,图书馆内部活动的本质是知识组织,图书馆是组织知识的社会组织,认为图书情报工作(包括图书馆工作、情报工作、目录工作等)的实质是知识组织,分类法和主题法是图书情报部门知识组织的两大工具,知识组织论可以成为图书情报学的理论基础。
  知识集合论可以说是在知识本质论和知识组织论的基础上综合发展而来。知识集合是由客观知识元素汇集而成的,这些知识元素的汇集组织依据了一定的科学方法;知识集合一经形成便是一个完整的实体,它在客观知识世界中有独立存在的形态;图书馆就是知识集合。
  知识服务论是在对图书馆功能的重新界定中产生 的。所谓“知识服务”是指基于知识和个性化的一种"服务方式。知识服务不同于传统的以“资源”为中心的文献线索服务,它所回答的问题不只是“知识在哪里”,而且还要回答“知识是什么”的问题。知识服务是用户目标驱动的服务,它关注的焦点和最后的评价不是“我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信息”,而是“是否通过我的服务解决了,您的问题”。可见,知识服务论主要强调的是专业研究型图书馆所注重的情报服务――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管理论者认为“图书馆自然就是知识管理的单位。……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主要属于公共知识的管理”;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主要研究从文献采访过渡到知识采访、从文献组织过渡到知识组织、从文献服务过渡到知识服务的方法和途径等。
  
  4 认知范式――心理――行为主义、建构主义范式
  
  认知观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共同关注的一种认识范式,其指向是为了解释图书馆或情报系统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机制。其代表性理论有:布鲁克斯的情报科学基本方程式,贝尔金的知识非常态理论,德尔文的意义建构理论等等。
  布鲁克斯(Brookes,B.c)的情报科学基本方程式是:K[s]+△I→K[s+△S]。该方程式就表明,在所输入的信息(△I)的作用下,人的原有的知识结构(K[s])被改变为新的知识结构(K[s+△S])。这一方程式显然是以波普尔(Popper)的“世界1、2、3理论”为依据的,他认为“情报科学的理论任务可以归结为研究‘世界2’与‘世界3’的相互作用,在可能的范围内描述和解释这一相互作用,帮助组织知识(而不仅仅是文献)以便人们更有效地利用知识”。
  加拿大学者贝尔金(Belkin)提出了“知识非常态状态”(anomalous state of knowledge,ASK)理论。ASK理论认为,图书馆学情报学关心的核心问题是“促进信息生产者与信息使用者之间需求信息的有效沟通”,用户之所以有信息需求,是因为用户认识到自己存在着知识的非常态以致于无法面对某种问题与情境,而用户一般又无法精确描述这种非常态。
  美国学者德尔文(Derwin)的意义建构论特别关注用户的信息利用问题。所谓“意义建构”,可以理解为“允许个人构建和设计自身时空运动的内部(即认知的)和外部(即程序上的)行为”。意义建构理论的核心假设包括:①信息使用是一种建构,而不是一种传递;②应该从用户而不是从观察者的角度认识信息的使用;③信息使用应被视为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恒定的状态。
  由于认知观注重从图书馆或情报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中揭示用户信息活动的心理与行为机制,因而具有较明显的心理一行为主义特征。而德尔文的“意义建构论”的核心理念是:用户的信息活动是受多方面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下的意义建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是一个不断的生成与建构过程,因而具有明显的建构主义特征。当然,由于意义建构论反对“意义”的确定状态而主张“意义”的不确定与不断生成,因而又具有一定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特征。
  
  5 信息资源范式――新管理主义、新自由主义范式
  
  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人认为,信息既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就应该将其按照商品化、市场化乃至私有化方式加以开发利用;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一些社会公益部门将信息资源当作“信息福利”无偿提供给人们的做法将被视为违背市场价值规律的、低效而又浪费型的资源配置方式,因而应予以严格限制或干脆取缔。也就是说,图书馆一直无偿提供公共信息资源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受到了质疑和挑战。到了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新管理主义)理论的全面兴起,为这种商品化、市场化浪潮提供了理论上的保护伞。新管理主义认为,“只要东西有价格,就不存在自由(免费),在具体化的社会里,脱离价格的事物只是施舍品。……对于那些从不自由那里将自由当作一种特权来卖弄的人来说,语言提供了一个现成的、适当的名称:轻率的自由”。与此同时,在图书馆自身领域也开始出现应和的声音,如有的人指出“如果图书馆死抱着过去的原则和意识形态而不作相应的变革,幻想在信息生产化的浪潮中保留那一块远离商业化的‘净土’的话,最终将会被时代所抛弃”。他们主张图书馆导入市场原理,通过有偿、高效率、“精英”服务、电子图书馆化,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准,参与信息产业和信息市场的竞争”。
  从意识形态角度看,新管理主义实际上是当今新自由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管理学阐释”。关于新自由主义的特点,美国著名学者乔姆斯基指出,新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另一位美国学者罗伯特?迈克切斯尼指出,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概念几乎总是和这种信念交织在一起,即深信市场化比其他任何途径都更有能力采用新技术来解决好社会问题”。可见,在强大的新自由主义潮流的挤压下,图书馆的公益性“净土”能否被“殖民化”,这一问题确实令人担忧。
  对上述令人担忧的问题,信息政治经济学理论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信息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所谓的“信息社会”并不构成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信息政治经济学理论重点关注全球范围内日益拉大的信息鸿沟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的损害。美国著名信息政治经济学学者席勒(Herhen schiller)指出,“作为社会分工的图书馆职业的存在正在被质疑。运用新技术谋求利润的做法正在瓦解着美国图书馆职业的基石――信息自由存取原则”。
  从以上可知,图书馆学中的信息资源范式集中关切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的体制性存在,及其已形成的职业理念(这里主要是指平等服务和免费服务的理念)对解决社会的“信息效率与信息公平”之矛盾问题所具有的意义。目前国内图书馆学界热议中的“图书馆职业精神”、“信息公平”、“图书馆核心价值”等问题,就是这一范式研究的话语表现。
  
  6 制度范式――现实主义范式
  
  图书馆学的制度范式源于两个理论预设:①图书馆不仅是一种机构性存在,而且还是一种制度性存在;②图书馆的整体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保障程度,即图书馆的整体性发展离不开相应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可见,图书馆学中的制度范式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构建有利于图书馆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包括立法、政策、资源组织、行业治理结构、服务体系、职业准入、职业自律、职业教育等制度性保障体系。由于政府是主要的制度供给主体,所以制度范式特别重视研究图书馆发展中的政府责任问题,认为政府是发展图书馆事业的主要责任主体。当前热议中的图书馆制度、图书馆立法、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建设、职业权利与职业自律制度建设、总分馆制、政府与民营互补等,就是制度范式研究的话语表现。
  制度范式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探索图书馆制度创新,为构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提供理论指导。由于其立足点是改革现行体制与机制弊端,所以具有较明显的现实主义价值取向。
  
  7 结语
  
  人们普遍认为,形成有范式是一个学科成熟的象征,是研究人员入门的指导,是保证研究传统持续、深入的条件。那么,图书馆学是否形成有范式呢?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有人认为,范式是常规科学特有的表现,而图书馆学尚处于前科学阶段,故图书馆学尚未形成有范式。其实,一门学科是否形成有范式,并不完全取决于该学科是否已经处于常规科学阶段。从广义上说,一门学科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只要存在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话语群像,就可认为存在有范式。笔者认为,对图书馆学理论的发展需要来说,现在的关键问题不是怀疑图书馆学是否形成有范式,而是如何科学地梳理和概括出范式范畴(类型),以此为学科理论发展归纳出各种价值取向规范。本文就是出于此目的而进行的初步尝试。文中论述的6大类型范式,其归纳和分类是否科学、合理,显然需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检验和评判。

相关热词搜索:图书馆学 范式 图书馆学范式初论 图书馆学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图书馆学的论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