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有哪些特征_从西部农业产业特征谈网上农业信息资源开发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通过研究西部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分析西部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现状,指出西部农业生产经营存在着信息资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信息共享程度低,缺乏信息的深层次挖掘与开发,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功能弱等问题,并根据西部农业产业特征和西部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现状,提出西部网上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建设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特征 互联网 农业信息资源 西部
  [分类号]G250
  
  1 引言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我国惠农政策的持续支持,西部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的思路愈来愈重视,各省市在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初步形成了具有优势的产业带和产业群。任何信息化不能脱离其产业特点,农业信息化应有农业的产业特点,不能脱离其产业需求。那么,西部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服务也不能脱离西部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笔者通过研究西部农业生产经营特征,从西部农业产业发展规律提出西部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西部地区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规范性、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为西部农业可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服务。
  
  2 西部农业产业特征
  
  我国西部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面积71.4%,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4以上(约27.7%)。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囊括了大半个中国的大经济带,在战略上是支撑我国2l世纪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地。在西北、西南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分别占80%、83%,农民的经济收入中80%来自农业,这两个80%决定了农业是西部基础的基础和经济的命脉。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气候条件宜农宜牧,农业项目和产业种类繁多。
  为了明确西部农业产业的主体特征,笔者利用2007《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指标数据进行研究,并应用SPSS15.0软件对2006年西部12省(区、市)的各项指标按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进行系统聚类,聚类结果为第1类的产品按地区归纳,得到西部各地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产品分布,如表l所示:
  从聚类结果可以看出,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在西部各产业中的领头地位。
  据2007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统计显示:粮食总产量四川位居全国第5;棉花总产量新疆位居全国第1,甘肃第9;油料总产量四川位居全国第6,内蒙古第9,贵州第10;糖料总产量广西位居全国第1,云南第2,新疆第4,内蒙古第7,四川第8,肉类总产量四川位居全国第3;水产品总产量广西位居全国第8;水果总产量陕西位居全国第4,广西第6;奶类总产量内蒙古位居全国第1,新疆第5,陕西第6。由此可以看出,西部农业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农业生产经营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密切相关,所以特定的自然条件决定了西部各地特定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律。根据西部农业产业发展规律,合理有效地开发西部农业信息资源,用信息要素盘活西部农业资源,带动西部农业产业发展,提升西部农产品区域竞争力,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3 西部网络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现状
  
  中央对于“三农”问题,农业、农村信息化问题以及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一直极为重视。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信息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2008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途径和办法。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农业信息化的核心问题,搞好涉农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影响因素。 2008年7月,课题组针对不同的数据采集源编写了特定的网页数据抓取程序,完成了原始数据库数据的采集工作,从中国农业信息网(http://guide.agri.省略/)的农业网站搜索栏目、365农业网(http://so.ag365com/?t=site)365农业搜索中的农业网站栏目、农博网(http://she.省略/index.asp)的农业网址子站点(2004-2007年连续四届“中国农业网站百强榜单”)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http://www.省略/ssyq/englne.asp)的农业网站搜索引擎等4个渠道共搜集到2 133家有关西部农业信息的网站。经过去重、验证筛选,得到597家有效网站。以此样本库为研究对象,从网站行业、网站性质、网站级别、网站内容4个维度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3.1 西部农业网站基本情况
  3.1.1 网站数量分布按照农业网站主办单位的行政归属地将样本库里的597个网站划入到西部12个自然行政区,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样本库中不同地区农业网站的建设状况。四川的网站数量最多,青海、西藏的网站数量偏少。根据历年百强网站排行榜看,四川、云南、重庆较多,其次是甘肃、陕西、新疆,再次是广西、内蒙古、贵州、宁夏,青海和西藏没有上榜网站。
  3.1.2 网站行业分布参照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农业行业的分类,并增加综合类,即分为:综合类、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农林渔牧服务业六类。
  本次调查样本库的构成中,农林渔牧服务业网站高居前列,有221家,占37.02%,综合网站174家,占29.15%,种植业143家,占23.95%,畜牧业36家、林业18家、渔业5家,所占比率较少,整体只占9.88%。从中可以看出,西部农业网站主要是以提供支持与辅助服务的网站为主,其次是提供综合服务的农业综合网站和种植业网站。西部各省农林牧渔4类专业农业网站数量分布见图1。网站资源开发与区域产业发展基本相吻合。
  3.1.3 网站性质分布西部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站点性质按网站主办方的属性划分为政府、企业(即各种涉农企业,包括农业生产类企业网站与农业服务类企业网站)、事业单位(含科研院所、高校)、团体组织、个人五类。其分布状况,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农业企业网站数量接近六成,其次是政府和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和个人对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投人占少数。其中,上榜网站中政府网站有19家,企业网站有11家,事业单位网站7家,团体组织网站2家。上榜网站中政府网站占49%。
  3.1.4 网站级别分布 网上信息资源的站点级别是按照农业网站主办单位的行政级别确认的。这样,可以划分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乡级5个级别。
  在西部网上农业信息资源样本库里,国家级站点有45家,占样本库总量的7.54%,省级站点有160家, 占样本库总量的26.8%,地市级站点有307家,占样本库总量的51.42%,县级站点有83家,乡级站点有2家,这两个级别的西部农业网站数量共占样本库总量的14.24%。其中,上榜网站中国家级有4家,省级有24家,地市级11家,县级及以下没有上榜。
  
  3.2 西部农业网站信息资源开发建设情况
  通过课题组开发的网站观测系统对样本库的网站按网站性质进行网站、频道、栏目、网页等方面的比较,经汇总分析得到不同类别网站的特点,如表3所示:
  在597家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网站中,信息内容基本上已经涉及到农业、农民、农村的各个主要方面。各省农业信息网开始按照门户网站的要求,整合省内农业部门的网站,形成了以省农业信息网为核心的网站群。各省农业信息网中都有“全国信息联播”频道,与中国农业信息网信息同步显示等功能。网络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方农业产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但目前网站的内容大多是由产品供求信息、专家咨询、政策指导、技术服务等几个方面构成,很多农业网站的运营模式都是向着综合网站的方向发展。总体上看,网站内容缺乏行业特色或本地产业特色,内容重复率高,缺乏权威性、准确性、深层次信息。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2.1信息资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信息共享程度低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在信息分类分级、收集渠道和信息应用环境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信息结构不尽合理。农业部门和涉农组织都拥有各自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开发,信息共享程度低。这就导致各地、各级、各类涉农网站信息内容数量庞杂、重复信息多、积累的结构复杂,转化为本地知识难度大。
  3.2.2 缺乏信息的深层次挖掘与开发,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功能弱 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大部分网站没有规范的信息采集体系和专职的信息加工人员。网站建设水平不够高,目前,西部农业网站绝大多数还停留在信息发布的功能上,有的网站甚至只有框架,没有实质性内容。宏观信息多,缺乏系统性,一家有的内容多家都有,甚至栏目的设置也都差不多,缺乏有用的、针对性强的特色信息、行业信息,无效链接多。数据库的质量及标准较差,不能保证信息的查准率,缺乏利用价值。在内容上宣传本地农业、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而指导经营者生产营销、真正适用于农业的信息太少,反映现象的信息较多,有分析、深加工的协助领导宏观决策和经营者微观决策的信息较少。信息资源的开发速度没有跟上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速度,不能很好地为地方农业发展服务。
  3.2.3 网站建设初具规模,但信息资源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 西部农业网站数量增长较快,省级政府综合网站的建设质量较好,而各级各类行业网站的建设比较薄弱,特别是大型的专业网站数量很少且信息质量不高。网站提供的信息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信息内容单调,使用价值和实用价值低,用户获得有效信息困难,重复访问率和页面点击率低。
  
  4 西部网上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建议
  
  西部地区农业特色明显,互补性强,但西部复杂的地理环境形成的天然屏障阻碍了西部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此,应做到信息先行,并针对西部农业产业发展的规律,合理规划网络农业信息资源开发方案,统一开发标准,进行分类、分级建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信息资源开发的针对性、深层次性及适用性,从而带动西部农业产业发展,提高西部农产品区域竞争力,实现西部农产品开发和利用的和谐发展。
  
  4.1 建立西部农业信息资源网络中心,形成统筹协调管理机制
  西部农业信息资源网络中心应站在全局的角度,负责整体规划西部的网络农业信息资源发展战略,制定农业技术政策、农业信息技术战略规划和投资政策,引导、协调、督促西部各地区网络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标准,在信息分类分级、收集渠道和信息应用环境等方面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为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网络农业信息资源奠定基础。
  网络农业信息资源的管理应遵循整体协调,重点突出的原则。实现整体协调,可以避免区域资源的重复建设,从而统一规划资源,充分发挥互联网资源的共享优势;做到重点突出,则可以在资源共享的环境下,使各区域农业资源建设专注于服务本地区的优势农业。
  
  4.2 定义西部农业信息元数据,实现西部各省区间的农业信息共享
  西部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气候条件宜农宜牧,农业项目和产业种类繁多。目前,西部各省、区、市、县以及县以下都建有自己的农业企业网站,提供的农业信息种类繁多,信息服务主要针对本地的用户,不同地区间的信息服务内容交叉重复,信息格式不规范统一,信息共享难。
  正是由于元数据的缺失,各类农业信息资源网站单独定义数据,造成农业信息在语义和语法上表现出多样性。没有统一的元数据,网站间无法实现有效数据共享;不能共享其他网站的数据,就只有建设独立的数据资源,这也就导致了重复建设。因此,要实现西部农业信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首先应解决农业信息元数据问题。
  由于优势农产品的生产者更了解其产品资源状况,因此,元数据应该按照优势产品生产者来定义的原则。在西部农业信息资源网络中心的统一控制、协调下,可将优势产品分配到对应的省(区、市),并由对应的省区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人员完成相应的信息资源元数据的定义工作,其他各省(区、市)则按照元数据的定义完成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如此,就避免了重复建设问题。西部农业网站在统一的元数据定义体系下,可避免数据格式不一致和农业信息语义偏差,从而解决各地区间的信息格式统一问题,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地开发利用西部农业信息资源。根据表1农产品聚类结果,西部12省(区、市)的各农业产业的网络信息元数据定义可由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陕西、内蒙古和新疆7省(区、市)来负责完成。西部农业网站建设和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现状的调查结果也表明,该7省(区、市)环境基础良好,具备完成这~任务的条件和实力。西部网络农业信息元数据定义框架,如图3所示:
  
  4.3 构建统一信息平台,扩大信息资源规模,提高信息资源质量和信息服务效率
  西部地区特有的地理气候特征形成了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经营的农业产业优势,先后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已拥有自己的网站。
  结合“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的在西部地区逐步建成棉花、糖料、烟叶、水果、花卉、茶叶、马铃薯、畜产品、林特产品、中草药等十大有特色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区域性商品粮建设工程”的西部对应基地建设的政策导向,在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的省(区、市),以对应产业的龙头企业为载体搭建或完善统一标准体系的信息平台(如“西部棉花网”由新疆负责管理建设),以这一平台为依托,对西部地区其他同类网站从平台、内容和信息服务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整合。以龙头企业,带动西部产业的发展。将大大提高网络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率和服务效率。采取重点产业优先,分批建设的原则。逐步完成西部各大农业产业的农产品信息资源开发建设,以网络农业信息资源带动农业产业的全面快速发展。
  ?平台整合。如“西部棉花网”按照西部农业信息资源网络中心的发展战略要求,由新疆按照统一标准体系负责管理建设,其他生产经营棉花的地区和棉花研究机构以及相关机构不必再建立网站,其信息全部依托在此信息服务平台上。
  ?内容整合。根据棉花生产经营的具体业务特点,“西部棉花网”根据元数据的定义划分若干专业栏目和资源类别,各专业栏目具体落实到生产经营棉花的各地区和各研究及相关机构,由承担单位负责维护与更新相关信息。
  ?信息服务体系整合。整合各省对应的市、县、乡三级工作体系。市、县、乡逐步建立与“西部棉花网”相对应的工作体系。
  这种结合农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对不同农业产业按统一标准体系和管理机制建设信息资源的做法,不仅可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各种先进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的快速有效利用,提高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质量、开发效率和服务效率;而且,也能解决因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缺乏、投入资金有限带来的信息资源开发建设滞后等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资源开发 农业信息 农业产业 从西部农业产业特征谈网上农业信息资源开发 西部农业交易网 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平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