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的泥塑什么意思_泥塑

发布时间:2020-03-1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泥娃娃。泥娃娃,我有一个泥娃娃,也有那眉毛,也有那眼睛,嘴巴不说话…”还记得儿时的儿歌吗?这儿歌陪伴着无数儿童长大成人。而其中的主角就是泥塑娃娃。   过去的儿童可没有现在这么多玩具,泥塑的玩具就成了儿童们的最爱。泥娃娃、泥公鸡、泥响猫、泥果果、泥饽饽……别看这些玩具简单古朴,却是小商贩们、挑货郎担的走街串巷的畅销品。而现在,只有在庙会上才能见到这些普通的泥塑,并且有些是现场制作泥捏人物塑像,无不惟妙惟肖、形神兼备。
  泥塑俗称“彩塑”、“泥玩”,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一种雕塑工艺品。其色或素或彩,其形以人物、动物、神话传说为主。无论是色彩艳丽、线条流畅。造型夸张的财神爷,还是赋予美好希望的泥娃娃预示吉祥富贵的牡丹、虎头,折射出的都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质朴而传统的图案纹样与那些厚重的历史一起传承至今。2D06年明,泥塑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有关泥塑的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年前,可以确认为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泥塑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等,其中有手捏也有模制。
  泥塑艺术在宋代得到蓬勃发展,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泥人制作的作坊,将泥塑作为商品出售。北宋时东京著名的泥玩具“磨喝乐”在农历七月七日前后出售,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要在“七夕”期间买回去供奉玩耍。形态各异的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
  至清代,泥塑形成南北两著名流派:北方有天津“泥人张”,南方有无锡惠山泥人。“泥人张”指天津泥人张长林,是捏塑世家,作品以写实为特色,人物造型,音容笑貌,色彩装饰,无不强调一个“像”字。其子张兆荣、孙张景桔继承祖业,为中国彩塑艺术作出贡献。
  惠山泥人又可分两类:一类“泥要赁”供儿童玩耍,“大阿福”是最典型的作品。其造型丰满活泼、浑厚简练,色彩明朗热烈,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另一类为“手捏戏文”,主要塑造戏曲人物。这类泥人很注意神态刻画,造型适当夸张,表现技法精练,色彩纯朴、深厚,实有江南地方特色。此外,山东高密、陕西凤翔、河北白沟、河南浚县、淮阳以及北京皆为泥塑艺术兴盛之地。
  
  泥塑的制作工艺看似简单,实则十分考究。其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备,选用带些黏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或蜂蜜以增强泥土韧性。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翻模就是把泥土压在原形上印成模子,之后行脱胎工艺,用模子印压泥人坯胎,把和好的泥压成片状,然后压进模子,再把两片压好泥的模子合拢压紧,再安一个“底”,使泥人中空外严。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的颜料多用品色,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
  虽然泥塑并非以科技含量而论,但泥塑作品朴实、直观、真实和更加的“零距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欣赏角度也极为丰富和多样化,更能贴近人们的生活。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是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具体写照,同时也是当今人们追求时尚、个性的一种体现。不同的土地。不同的时代,诞生了神采风韵各不相同的中国泥塑;不同的表现技法、不同的艺术特色,源自中华文化的博大,又呈现出她的多彩。泥塑就像贝壳里的明珠。在中国艺术的殿堂中放出迷人的熠熠光彩。
  在齐鲁大地,泥塑艺术更是遍地开花。山东民间泥塑色彩鲜艳,热烈欢快,寓意吉祥,既增加了生活情趣,又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人的美好祝福。山东省主要泥塑产地有高密聂家庄、惠民“河南张”村、临沂褚庄、苍山小郭庄、潍坊、安丘等地,其制作工艺各具特色,泥塑玩具更是千姿百态。
  山东泥塑最有名的当数高密姜庄镇的东、西聂家庄人。民间流传“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之说。其源于明朝初年,雏型叫“锅子花”,用泥土做成反扣的锅状,内放烟花,上面接一火捻,点燃后冒出烟火以供节日观赏。后来人们逐渐将形态单调的外壳做成动物等形状,继而又开始涂上颜色,使锅子花外壳的制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聂家庄泥塑的雏形。
  经过数辈先人的不断改进、创新,聂家庄泥塑制作工艺和种类得到较快发展。到目前,其泥塑品种已多达百余种,有叫虎、叫鸡、摇猴、仕女、罗汉、戏曲历史神话人物、吉祥娃娃及脸谱等作品。并成为声色并茂、造型优美、乡土气息十足的民间艺术品。其制作的目的也由单纯的为谋生计向观赏、收藏、娱乐、馈赠等方面发展,社会影响和人们的喜爱程度也不断增强,作品远销日、美、韩等国及香港等地区。
  每当临近元旦、春节两大节日,山东高密泥塑民间艺人又忙碌起来,迎接一年一度旺季的到来。聂家庄泥塑与高密茂腔、扑灰年画、高密剪纸“四宝”,已被列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高密民间艺人在品种、质量方面大做文章,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开发出了“十八罗汉”、“西游记人物”等系列新品种,有些玩具的关节还可以活动,并嵌有芦苇哨,用手挤拉能发出哨音;有的还系上五色线绳,可佩戴在儿童胸前,取民间佩戴“百岁索”的吉利之意。泥塑心神所至,捏出了人生千滋百味,塑尽了人间万种风情,为泥人赋予了浓缩的生命。
  作为一种乡土气息浓郁的手工艺品,泥塑逐渐走进了繁华的大城市,在济南、青岛等地的街头,雨后春笋般冒出许多制作卡通泥塑的店铺。在这里,只需要几张清晰的照片,经过雕塑师20天的精心“捏制”,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卡通塑像就完成了,服饰、造型还可以自由选择,这让很多市民都成了泥塑店的客户。这种卡通塑像用有机材料和陶泥做成,最初在韩国流行起来,随后风靡到日本以及中国香港等地,古老的泥塑作品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关热词搜索:泥塑 泥塑 泥塑作品 泥塑图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