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童年】指尖上的童年可以做什么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第六届青岛国际音乐大师班的闭幕演出中,他们陶醉在乐曲中享受着快乐,似乎忘了自己正在表演,他们内心炽热的情感赋予了手中小堤琴以生命,用悠扬的琴声感动着寂静会堂里的每一个人……
  他们,是一群可爱的孩子,将童年搁在指尖与琴弦上的琴童。
  第六届青岛国际音乐大师班于8月19日至23日举行,国际小提琴独奏家谢尔久?施瓦兹和著名钢琴家吴迎教授应邀前来授课。作为独奏家曾与世界上200多个乐团合作的谢尔久?施瓦兹,还身兼权威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赛、萨拉萨蒂小提琴大赛等比赛评委。
  第一次来到青岛的谢尔久?施瓦兹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应邀来大师班授课,是想从技术和表演等方面来帮助那些对音乐有渴望有追求的人,帮助他们从技术上解决乐器的问题,从表演上解决现场发挥的问题,以及对音乐、风格的领悟等等。“音乐是没有国籍的语言。在这个大师班里,我最小的学生9岁,最大的26岁,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上了两次课,在两三天内,他们明显地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这也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在美国工作、在全世界教学的谢尔久?施瓦兹告诉记者,小提琴在任何国家都非常受欢迎,特别是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古典音乐,“但是很多家长都是强迫自己的孩子学习音乐,对于孩子来说,这就像让他们上了两个学校――一个是白天的学习知识的学校,一个则是晚上在家练琴的‘学校’。”
  谢尔久?施瓦兹与小提琴结缘于他4岁那年,一天,父母带他去看歌剧和芭蕾舞,当时就被小提琴的旋律深深吸引并陶醉其中,于是他自己主动跟父母要求学习小提琴。“主观上真心想做某事时,它就很容易了。要学先要喜欢,不能强迫。因此,是不是主动爱好音乐这很重要,家长的态度、老师的水平对小提琴进步有很大的影响。”谢尔久?施瓦兹教给学生一个诀窍――站在台上演奏要带着某种真挚的感情,不管认不认识,一定要“盯着”眼前最漂亮的那位观众,就像为她一个人演奏那样,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学生们学习小提琴,除了练习,有机会还要通过音乐会、大师班来提升,好的老师、好的演奏家、感动人心的音乐才能让琴童成长成材。”谢尔久?施瓦兹还认为,一名小提琴爱好者,一定要登高望远永不自满,因为一山更有一山高。“小提琴是最能表达内心情感的乐器,小提琴家的内心也是最充实的,我始终认为,音乐是给别人的爱的礼物。因此,挣了多少钱、赢了多少奖不是最重要的。”谢尔久?施瓦兹表示,音乐是艺术,是精神世界,不是丰田车、不带商业性,在成为能赚钱的演奏家之前的20年,小提琴手可能需要一直努力付出,而成为设计工程师也许只用四五年的时间便可以赚到钱,因此,要成为艺术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漫长的磨练和等待。
  能够从26个孩子中脱颖而出入选大师班闭幕典礼汇报演出的只有6个孩子,胶南来的高祥恩是其中惟一的男孩。15岁的他学琴虽然只有短短5年的时间,但很有天分。高祥恩从小跟着爷爷学习书法,每当学习累的时候他都会练练字,在他心里,书法就是无声的音乐。学习小提琴是很偶然的,因为有一次听到了小提琴曲子,觉得很好听,便主动向父母要求想要学习小提琴,后来父亲为他请了当地最好的老师。平日里,高祥恩会从电脑上下载一些小提琴曲子跟着反复练。父亲说,学习小提琴的投入非常大,虽然他没有计算过,但除了买书、碟等资料,还要上音乐课,每当有音乐会或者举办大师班的时候,父亲就会带着高祥恩从胶南赶到青岛来,在隧道开通的短短两个月里,父子俩就奔波了十几趟。高祥恩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他就读的学校是当地最好的中学之一,1000名学生中他排在前十位,不仅书法在全国比赛中拿过大奖,小提琴方面的造诣也令父亲很欣慰。“其实,就是当兴趣爱好培养,至于他能否走这条路,还真的没确定过,不过,我也有想过,如果他的小提琴和书法成绩突出,也许能够在考学时加一些特长分,这样就更有把握报考全国一流的大学。”这对父子更像是哥们儿。父亲觉得培养儿子的兴趣爱好花钱很值得,将来还想给他请更好的老师。
  年纪小小的张若颖和张若鸿,是一对十分投缘的师姐妹。11岁的小若颖已经学琴6年了,而12岁的小师姐学琴也有7年了。这对可爱的师姐妹,虽然名字只有一字之差,关系也亲密得很,但不是亲戚,而且学琴的初衷也不一样。小若颖第一次听就觉得小提琴的音色很美,“虽然练琴很辛苦,有时甚至很枯燥,但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会选拉小提琴。因为每当有一个结果,也就是能够很完美地拉一段曲子或者很顺利地拉一段新学的,我就会很开心很有收获。”小若颖的父母都是警察,工作非常忙,平时由奶奶照顾,她大多数时间都用来练琴;而小若鸿学琴是被“逼”,“一开始,妈妈整天让我拉琴,但我真的很不情愿,慢慢地习惯了,再后来开始喜欢了,直到后来参加了比赛,有了一点成绩,我感到自己收获了很多,心里也特别甜。”平日里,小若鸿都会练一个多小时的琴,假期里会练两个多小时,如果是临近比赛,她会练得更多,平均每天要三四个小时。若颖和若鸿这对小师姐妹这次参加大师班,是希望技艺有所提升,为她们在几天后参加的小提琴比赛而准备。除了小提琴,她俩还有许多爱好,小若颖还喜欢游泳、羽毛球和舞蹈;小若鸿除了游泳,拉丁舞也跳得相当不错。谈到梦想,两个稚气未脱的女孩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小若颖想当电视节目主持人,而小若鸿想当服装设计师, “平时我很喜欢看漫画,也喜欢画画,有时我把自己画的东西给同学看,他们都觉得很不错,所以我长大了想当服装设计师。”在大师班的日子呈,这对小姐妹经常形影不离,一起到来一起离开,“其实除了练琴,我跟伙伴们玩得时间很少,因为他们也有各种各样的特长班要上。”
  他们的童年,停留在一个个挺拔站立的下午,一件件汗水湿透的衣衫;他们的童年划过指尖的琴弦,奏起一段段或悠扬明快或低沉哀默的旋律。快乐与不快乐,值与不值得,对于绝大多数琴童而言,就像选择“艺术还是成就、兴趣还是前途”一样,难以说清。希望,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回忆起琴童时光,他们脸上荡漾着无悔的笑容。
  日前,第三届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青岛)在英国完成初评,确定将有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45名选手于10月齐聚青岛,角逐大奖。由国家文化部主办、青岛市政府承办的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自2005年9月落户青岛以来,已成功举办两届。按照三年一届的时间周期,第三届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将于2011年10月12至24日在青岛如期举行。
  第三届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章程于2011年1月面向国内外发布,向全世界小提琴选手发出比赛信息和报名须知。据统计,本届比赛共收到符合要求的选手报名材料共计 113份,他们来自包括中国、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波兰、保加利亚、朝鲜、加拿大、奥地利、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20个国家和地区。由此来看,本届比赛报名选手在数量、国家和地区覆盖面、演奏水平等方面均大大超过往届。
  按照惯例,比赛须组织专家对所有报名资料进行初评,从中确定40名左右的报名选手正式来青岛参加比赛。初评通过专家对报名选手邮寄的演奏光盘进行审听、打分,按照得分高低确定正式参赛人员。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前两届比赛的初评工作都是组织部分正式比赛的评委对选手的报名资料进行审听,而且都在国内进行。第三届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在筹备伊始,就根据文化部外联局的建议,大胆创新比赛初评工作方式,经批准最终确定聘请国外教授、在国外进行初评,如此一来可以使初评评委与正式比赛评委分离,同时确保初评工作在地域上保持相对封闭性,使比赛的初评工作更加公平、公正。为此,在文化部外联局的关心指导下,比赛组委会聘请了3位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作为初评评委,于2011年7月8日至10日在英国伦敦对比赛所有选手报名资料进行初评。根据初评结果,比赛组委会最终确定下来的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45名选手将正式来青岛参加比赛。
  链接:
  吕思清,男,青岛人,1969年生。4岁随父亲及叔叔学习小提琴;8岁被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破格录取,师从王振山,成为这所著名学府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学生,被誉为“乐坛神童”;11岁被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选到英国他创办的天才音乐学校学习;14岁继续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17岁夺得举世瞩目的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是第一位夺得此奖的东方人;19岁赴纽约菜莉亚音乐学院深造,师从世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德罗希?迪蕾女士及姜康先生。吕思清曾赢得过北京、英国及美国的多个国际比赛奖项。他被国际权威音乐杂志《The strad》誉为“难得一见的天才”。
  李传韵,男,1980年生于青岛的一个音乐世家,父母都是专业小提琴演奏家。3岁便随父母学习小提琴并显示出过人的天赋;5岁时参加北京市儿童小提琴比赛荣获冠军,由此得到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先生的赏识,收到门下,对其进行长期科学、严格的训练;1991年李传韵赴波兰参加第五届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少年组的比赛,高超的技巧,成熟的音乐表现征服了所有的评委,被一致推举为第一名,成为此项赛事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从此,小小年纪的他便蜚声国际乐坛。

相关热词搜索:指尖 童年 指尖上的童年 指尖上的爱情 指尖上歌词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