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陷危机 [城市地陷危机]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一次偶然,科学家发现地下突然出现一个大洞,城市面临塌陷的危险,与此同时,盛大的狂欢节却迫在眉睫。他费尽心力,最终解除了这场危机。      这是美国灾难片《地陷危机》里的故事。
  
  现如今,电影里的情节,也许正在逐渐逼近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
  
  地下隐患
  
  10月30日,深圳梅林路跟梅村路交界路段,伴随着一阵轰鸣,路面出现一个深约5米、面积100平方米的大坑。
  
  这是该路段在今年以来的第六次地陷,事发地段属于“广深港客运专线”工程项目,施工方负责人向媒体表示,坍塌主要是地质原因造成的。
  
  记不清这是今年以来的第几起城市地陷事故了,今年年初国内各大城市地陷频发,甚至在最初被误传为城市“天坑”。
  
  10年前,地陷还算大新闻,但如今人们对此已司空见惯。究其原因,矛头皆指向城市建筑工程的地下安全问题。
  
  早在2009年,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发布的《广州市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曾经作出预测,称当年可能因工程施工引发地面塌陷、沉降的地段有46处,需重点加以防范。
  
  《方案》中还具体预计到,广州市地下轨道交通项目,地质灾害隐患达32处之多。
  
  今年6月份,在广州地铁漏水、珠江新城地陷频发的背景下,《南方都市报》刊出一篇题为《广州三大断裂带不宜开发地下空间》的新闻稿件。
  
  文章中提出,广州西北部广花盆地的岩溶分布,瘦狗岭断裂带、广从断裂带、广三断裂带等活动断层,以及珠江两岸分布的较厚软土层,都会对开发地下空间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在这些区域建地下空间,建筑或将下沉。
  
  新闻的结论出自《广州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地质环境条件评价与地下空间资源区划成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属于广东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广州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六个专题之一,是广州市首次对地下世界作出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但报告的起草人之一,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郑先昌教授,对新闻当中所下定论却并不同意,但也不置可否。“在我们搞地质的人来看,并不能把地质地貌的情况简单分为能否做地下开发,这样太武断了。科学的做法,应该针对不同的地质做不同的处理,达到安全建筑的目的。这个涉及专业,一时半会无法解释清楚。”郑先昌对时代周报记者如是说。
  
  但郑先昌也提出自己的担忧。“现在更主要的隐患,不是单个工程的地质项目是否合格,而是,城市建筑过多过密,地下基坑的地质情况已发生变化,而大多数施工方在设计最初,并未将周围建筑的地质情况考虑在内。单个建筑与周围的建筑之间,地质互相影响、挤压,造成沉降,甚至引发地陷。”
  
  庞大空洞
  
  林宇恒(化名)是一名注册岩土工程师,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工地。他告诉记者,对周边地质情况的勘测,按理是一个建筑项目的前期常规流程。“最常见的就是用钻机直接钻入地下,取芯,做相应的测试,通过计算,算出承载力,然后将地质情况通过报告的形式提交给设计单位。”
  
  “但,这个工作做得很少,通常只关注自身建筑的地质情况。”林证实了郑先昌的说法。
  
  这种情况造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无序浪费,《报告》称,“其后果是既浪费了部分地下空间资源又对地下空间的后续开发增加了难度,迫使地下空间向更深部发展。”
  
  此次《报告》研究按照浅层(0-15米)、中层(15-30米)、深层(大于30米)三个空间域,对广州市中心城区(老八区)和番禺区开展了地下空间资源质量分区评价。结果得出,浅层、中层、深层地下空间资源质量评价为差以及很差的面积,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38.65%、13.9%、7.06%。
  
  媒体就《报告》统计出,广州城区的浅层地下空间资源,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量面积约占调查区域总面积的八成。郑先昌对这个结论解释道,“并不是说八成可以浅层开发,剩下的就只有两成可供中层和深层开发了。只是,各深度开发不能同时在一个项目区域内进行,比如某项目已经进行过中层开发了,就不能再进行浅层开发了。”
  
  “大部分地段浅层地下空间资源已无法利用,只能向中、深层地下空间资源方向发展。”《报告》中这段话对地下空间开发现状给出中肯的意见。
  
  记者查阅到,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利用资源量,应为城市的总面积乘以合理开发深度的40%。虽然这种方法被认为过于简化和单一,许多影响因素没有考虑在内,但仅以广州为例,地下空间的开发已远远超过40%。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5月,广州已建和在建的8条地铁线路总长度达到212km,18层以上的高楼有7000多栋,1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有360多栋。商品房楼层由中低层(20层)发展,部分区段(如珠江新城)呈现出高楼林立、建设集中的态势。
  
  “城市建设初期,对地下世界的研究比较有限,缺少系统的指导,造成了地下资源的浪费,这是很可惜的。”郑先昌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他目前的工作就是进行针对性的调查,最大限度地保证地下资源开发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但林宇恒更担心的是,地下人为挖掘的庞大空洞,使得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后果。“在水泥路面的掩饰下,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空洞上方。”

相关热词搜索:危机 城市 城市地陷危机 城市地陷原因 达州地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