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中国新闻_中国新闻的直播时代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本文作者董关鹏不仅是清华大学从事国际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学者,同时也是中国电视新闻一线的实践者。多年前,他曾任职于某国外媒体,也有过直播的经历。这次担任新闻频道早间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第一天,就赶上了新频道的第一场直播报道。他对我们的编辑说,在兴奋和紧张之余,更多的是作为中国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自豪,因为他参与了中国电视新闻真正的直播时代。
  ――编者手记
   在硝烟逐渐散去的伊拉克战争中,全世界的人们都亲眼目睹了一个美英两国主导的“世界传播秩序”。在世界反恐怖主义联盟的大合唱中,西方国家又一次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了本国的和已经成功跨越国境的媒体机器推波助澜,几近圆满地实现了预先设定的宣传目标。伊拉克方面的宣传成为了不受欢迎的“错音”或是“走调”,被彻底淹没了。
  在一年多来的世界反恐“螺旋”效应中,“沉默”的一方几乎听不到什么声音了。阿富汗战争时有西方记者比喻,这场战争中的媒体表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美英的媒体如利嘴八哥,能言善辩,论据充分,而另一方面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却没有任何在国际传播空间的回应之力,他们的真实情况不能够被听到,更不能被看到,全球的媒体受众,只能像以往一样相信BBC、CNN和路透社等这一类国际传媒品牌的“诚信”,把本?拉登和科索沃战争中的米洛舍维奇以及海湾战争中的萨达姆?侯赛因,统统当成与自由和正义为敌的“妖魔”。传播学者注意到,众多的新闻媒体在报道战争的同时,也正因为报道战争而从中获益。
  海湾战争造就了CNN新闻频道的神话,9.11事件和阿富汗战争则成就了半岛电视台在全球范围内的异军突起,如果说中国媒体在前两次战争中还没有真正进入全球传播时代媒体的状态的话,那么,在刚刚告一段落的这场伊拉克战争中,中国媒体,特别是作为中国国家电视台的中央电视台则带给了我们惊喜。
  
  初试锋芒:中国人第一次看到直播的战争
  
  3月20日早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CCTV-1)配以同声传译,实时转播了美国总统布什的宣战声明,之后便是连续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报道,甚至取消了雷打不动的午间新闻报道。在第四套节目(CCTV-4)国际频道的电视直播中,全球传播时代政治传播的四个重要原则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第一时间原则、市场原则、议程设置-效果至上原则和平衡原则。
  在第一时间原则方面,这次直播在几个方面实现了突破,首先是多次中断正常节目直播重大新闻,同时为连续报道取消了众多预定节目,显示了电视台对于处理杂乱和不可预见性的新闻事件的灵活性和容纳性。其次是实施配以同声传译的对多个主要境外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实时转播,其中既包括了全球传播“老龙头”CNN,也有在适当时间予以替换的福克斯新闻网,当然还有“阿拉伯世界的CNN”――半岛电视台。学者和观众都被这些具有冲击力的新闻报道和翔实广泛的一线采访所震撼了。毕竟,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CCTV的报道仅仅落后于CNN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因此在比较CCTV与国际传媒的表现时,我可以用“里程碑”来判断。
  市场原则方面,CCTV-4长期以来存在受众特征模糊化的情况。它的服务对象既包括海外的华侨、关心中国发展的会汉语的外国朋友、台港澳同胞,当然还有普通境内观众。这一复杂的受众群体,曾经困惑国际频道很长时间。国际媒体通行的受众法则是“消费者至上”、“受众至上”或“服务于不断变化中的细分受众市场”。位于香港的凤凰卫视曾经在欧洲台、美洲台、资讯台开播之时有意担当国际传播中华语电视的领军者,主播吴小莉在每次节目之前,总是强调“凤凰卫视资讯台、欧洲台、美洲台为您全球播报”,而在节目结束的时候,又是一句“祝愿全球的华人幸福、平安”。这俨然是在企图承担CCTV-4应该承担的工作。值得庆幸的是,伊拉克战争赋予了CCTV-4整合传统资源、打造强势媒体新闻品牌的良机。
  
  在平衡原则方面,尽管秉着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出发点,但新闻直播对信源的取舍还是体现了平衡原则。在本次新闻直播中,并未掺杂意识形态要素和过多的政治态度,强大阵容专家群的参与,使CCTV-1、CCTV-4的报道创造了新闻节目收视率前所未有的新高。在信源运用方面尤其可圈可点,一方面立场差异较大的CNN和半岛电视台的画面在比较的视角中被巧妙地加以运用,另一方面即使是在同一西方阵容之中,也常常出现福克斯新闻网、美联社、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多家信号,以拓宽视野,显示出新闻信源的平衡性。
  对比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在这次战争中的报道,无论是新闻时效性、直播时间长度、评论深度还是战地记者方面,前者都毫不逊色,充分发挥了作为国家电视台资源丰富的优势,获得观众、业界和学界的一致好评。开战数日后,就有统计显示,中央电视台新闻的收视率一度激增30倍。
  
  直播“非典”:新闻节目的强大社会功能
  
   著名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有这样一个观点:传媒是一种软力量。在全球传播时代,媒体的能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大,它可以让突发事件不致演变为不可收拾的危机;但与此同时,它也可以使危机升级,毁灭现有的价值体系,因此它也是一种危险。有戏言称,“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更有西方媒体学者认为,在全球传播时代,没有被媒体报道的事情就等于没有发生,而被媒体报道的战争很有可能与现实是两回事。上面的观点可能有些矛盾,但是,媒体的力量,尤其是新闻媒体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越人们原有的认知水平。
  英国媒体的杰出表现曾经让“疯牛病”感染的整个民族在20年的挣扎中得以幸存并找回自信,美国媒体自发的多声部大合唱入耳、入脑、入心地完成了对9.11事件后美国人民心灵创伤的安抚和医治,而历史把中国的媒体也推向了这个接受考验的位置。无疑,如何报道“非典”是继伊战报道之后中国媒体面临的又一挑战,这涉及宣传方针与新闻操守的平衡,舆论引导和满足民众知情权的平衡,照顾大局、维护稳定与尊重人民生命权的平衡。作为国家电视台的中央电视台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但在各频道加大了“非典”的报道力度,还推出了“关注非典”的新闻直播节目。
  关于“非典”的节目通过政策发布、卫生常识介绍、典型塑造、专家访谈、观众热线等众多新闻报道方式,向电视受众全方位介绍了有关的各种信息。央视有效的组织和完善的新闻传播网络,使得关于“非典”的信息能第一时间为民众所知晓,有力地维护了民众的知情权,同时也稳定了民心,消除了种种谣言,显示出新闻节目的强大社会功能。同时,对“非典”的报道也锻炼了央视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尝试了众多的新闻节目形态。
  其实,中央电视台在打造自身媒体名牌的同时,也在为政府打造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展示平台。在中国政府应对全球化挑战带来的国际舆论广泛关注的时候,能否有序地应对突发事件,并以高效的政府媒体公关化解突发事件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媒体将会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国的媒体正在与政府一同学习。
  
  顺势而为:CCTV推出新闻频道
  
  “伊战”和“非典”两次成功的电视直播既向国人展示了CCTV新闻节目的全新方式和美好前景,又成功地演练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制作团队,既包括它的节目制片人、主持人、编导和记者,也包括为全球新闻报道提供保证与支持的新闻机制,当然两次直播也为现已开播的新闻频道做了最好的广告。
  
  90年代以来,随着国人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受众对电视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电视新闻的内容、深度还是包装形式都亟须改进。
  进入新千年,中国成功加入WTO标志着中国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互联网的普及也使得国人能够更加迅捷而全面地了解全球资讯。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各大媒体都在加紧学习国外先进的新闻制作、媒介管理、资本运作经验。中国本土上产生了一大批高度市场化的媒体,尤以纸质媒体为最。在这种情形下,央视新闻频道的推出就有着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表现。
  如前文所述,海湾战争造就了CNN的红极一时,9.11后半岛电视台也因为本?拉登的反复出镜而名声大噪,“新闻立台”的理念已被世界传媒学者与业者广泛接受。
  近年来,信息化和全球化两大潮流发端美国、席卷全球,不但产生了诸如卫星电视、有线电视、数字传播等高新技术,而且也促进了各大广播电视公司改革新闻理念和管理方法。新闻杂志方式的采用、第一时间原则的加强以及新闻频道的出现都是为了适应全球化时代受众对于新闻更深、更快、更全面的需求而出现的。同时,西方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研究成果缤纷灿烂,从各个层面上促进了电视媒介理论的发展,也改进和完善了西方电视新闻。
  在中国加入WTO后,全球化浪潮以更大的规模席卷中国大地,海外电视台陆续落地大陆,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中国电视新闻行业除了“师夷长技”,别无选择。而且,随着中国改进新闻报道方式和开放的步伐加快,随着国外电视频道的进入,央视新闻报道的改进乃至新闻频道的推出已经成为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应对之计。无论是从新闻本身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的角度,还是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央视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出新闻频道都是发展的必然。
  
  知行合一:新闻报道改革将继续突破
  
  有学者指出,CCTV新闻频道的推出,事实上是中国政府已经深思熟虑的一项策略,即要让中国的媒体变成更具商业和市场头脑的组织。政府内部已有一种日益普遍的认识,官方媒体对新闻事件迟钝或照本宣科的反应即将影响到国家的海外形象,甚至令国内观众失望。
  十六大以来,改进新闻报道的呼声日趋强烈,中央领导以身作则,对领导人活动和会议报道的改革和改进方案做了若干指示,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也多次强调新闻的“三贴近”原则。
  如果主流的宣传理念是新闻改革强大的政策理论支撑,那么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则催生了大量的媒介经营和新闻策划理论,构成了市场理论支撑。大量媒介产品的策划包装已经成为媒体市场不可或缺的部分,大量专家学者也做出了很多开创性和总结性的理论工作,这些都为我国的新闻改革提供了支撑和思路。
  有充分理由相信,在日趋开放的中国新闻政策指引下,在走向成熟的媒介市场环境中,面临着国际传媒巨头登陆中国的挑战,我国的新闻改革将有进一步的突破,它将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国新闻人的创造力和素质。▲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新闻 直播 时代 中国新闻的直播时代 中国新闻联播直播今天 中国新闻直播cctv4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