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撤出中国市场 [全球化背景中的家乐福]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我第一次作为家乐福总裁访问中国时,有位市长问我:“总裁先生,您准备在中国卖什么?路易?威登、爱玛仕,还是别的?”我说:“我准备卖大米。”他又问:“那么多人都卖大米,你怎么会做这种选择呢?”我说:“我卖得比别人便宜。”这就是家乐福的经营理念。
  
  
  在最近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发挥了加速器的作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成为这一时期的转折点,中国同世界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北京2008年举办奥运会将大大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我从1992年开始了解中国。十多年来,我眼中的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对外开放和融入世界的革命,中国也对世界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
  
  “拥吻”不再是
  巴黎独有的浪漫
  
  全球化的概念大约在十年前才被提出,但一经提出便改变了世界。全球化之前,世界被分隔成几个集团,如西方和东方、北方和南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等;各集团内部封闭,彼此之间联系较少。这种分隔带来的最大悲剧就是柏林被一堵墙一分为二。各国分属不同的集团,国家之间没有什么交流。现在情况不同了,一种新的全球化趋势正在崛起。今天,所有的商品都在流通中。然而,必须看到,文化的传播比商品流通还要快,如新理念、时尚和音乐的传播。天安门广场的年轻人手拉手散步、全世界的年轻人穿着同一品牌的时装,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以前,“拥吻”是巴黎特有的风景,因为巴黎是浪漫之都;现在,北京的街头也有这种景象。我向大家表示祝贺!
  另外,各种信息技术也迅速传播。我是阿尔卡特领导集团成员。我发现第三代手机技术开始在全球投入运行,这在以前也是不可想像的。我参观过阿尔卡特在上海的工厂和研究所,发现它们与巴黎和美国的研究所处于同样的水平。我还惊喜地看到,中国拥有许多申请专利产品并出口到世界各地。此外,我们还通过因特网实现了金融全球化,使金融信息在不到1/10秒的时间里发布到全球各地,这是科技的巨大进步。当然,处于流通中的还有细菌、病毒,环境污染的危害也在不断蔓延。
  全球化趋势加深了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使各国彼此看到对方的特色;全球化使人们接触各类市场、交流各种理念、享用最新技术;全球化也使各国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此外,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也面临发展机遇,中法互办“文化年”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全球化进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如何使多哈回合谈判摆脱僵局、销售附加值如何公平分配、如何解决扩大就业和生产成本间的矛盾、如何使南北方取得平等的发展机会、世界各种集团在贸易交往中如何相互理解等问题。
  因此,实现全球化,首先要求实现地区一体化。当然,地区一体化的实现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欧洲建设就是个复杂的进程,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也都是地区一体化的尝试,但要真正实现地区一体化,首先要充分利用经济的发展,而后发挥外交官的作用。法德和解就是从经济开始的,中日之间也是如此。
  为了建成“地球村”,必须有一整套规则和体系,而要在全球建立统一规则实非易事,这涉及如何协调总体利益与相互竞争间的关系,这种竞争如同竞技体育一样残酷无情。
  
  “我卖得比别人便宜”
  
  家乐福的口号是“有家乐福就有进步”。家乐福是从法国的一个地区发展起来
  的,开始就确立了以当地风俗为本的宗旨,围绕当地人的心态、喜好和菜谱确定经营策略。
  在现代经济中,除农业和工业以外,消费像涡轮发动机一样推动着经济发展。一国的经济成就最终都会体现在消费和百姓的购买力中。作为现代商业的代表之一,家乐福关注的是以商业活动实现现代化,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提高百姓购买力。我第一次作为家乐福总裁访问中国时,有位市长问我:“总裁先生,您准备在中国卖什么?路易?威登、爱玛仕,还是别的?”我说:“我准备卖大米。”他又问:“那么多人都卖大米,你怎么会做这种选择呢?”我说:“我卖得比别人便宜。”这就是家乐福的经营理念。超市的经营模式在全世界都适用,也符合我们通过消费现代化促进经济进步的宗旨。如果能把现代化、产品供给、购买力提高和刺激消费四方面结合起来,就可以使经济进入良好的运行轨道。
  我为家乐福设计的发展规划是:先在欧洲发展,后开拓拉美市场――因为拉美的消费文化与西班牙相似,之后开辟亚洲市场。幸运的是,亚洲第一家家乐福连锁店设在了台湾,业务发展很快,可以说是从“自行车时代”进入“摩托车时代”,而后迅速进入“汽车时代”,家乐福使台湾人的购买力迅速提升。可以说,家乐福是在中国的台湾省学会中文的。1992年,我意识到“大中国”的重要,于是就把市场投向大陆。此后,家乐福的亚洲业务便从中国迅速拓展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
  当然,1992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实无法与今天相比,虽然政府有发展经济的意愿,但机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当时上海市长对我说:“你可以在上海浦东新区开店。”浦东现在有近400万人口,但1992年什么都没有,所以我请求市长允许家乐福在浦西开店,因为浦西比较繁华。当然,现在浦西和浦东都有家乐福,而且在浦东不止一家。当时的消费理念和法规也跟今天不一样,最初两家连锁店的开设可以说引发了一场现代商业革命,人们开始意识到,消费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家乐福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只有十几年,但我们已高兴地看到,中国最新的家乐福已经与世界最先进的家乐福处于同等水平。目前,从深圳到哈尔滨、从大连到乌鲁木齐,家乐福在中国共开设了70多家连锁店。
  商业与工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商业存在于社会中,与百姓紧密结合。因此,深入了解百姓的特点,理解其价值观和消费习惯,不断调整营销理念以适应新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商人必须热爱客户。
  商业与科技最大的不同在于:商业必须实现在当地筹资、在当地雇员、在当地采购、在当地销售,一句话,要实现本地化。商业要成功,就要热爱并真正融入当地的文化之中。家乐福要在中国成功,就必须成为中国式的家乐福。这是个艰难的过程。所以,文化在商业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与“空中客车”飞机的经营不同,商业的决定因素不是技术含量,而是文化含量。中国人与欧洲人打交道也必须深入了解欧洲。比如,比利时和卢森堡都说法语,但两国的文化不同;要了解德国人的心态就要研究《浮士德》;要了解英国人就要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
  
  “比黄金更美的是对话”
  
  全球化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美国、欧洲与中国在货币理论和实践上存在很大争议,这将直接影响国际贸易。另外,关于技术、能源和劳动力也是全球化过程中争议很多的问题。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拥有技术、能源和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如中国劳动力价格低、有创新科技,但能源价格高;乌克兰劳动力价格低,但缺乏创新科技。人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那就是如何实现合理分工。有些富裕国家设想牢牢控制本国技术,到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去生产;而在此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往往得到了这些技术,实现了事实中的技术分享。中国组装的汽车可以参加法兰克福的车展,而且很快就会有自己的品牌。纺织业也如此。今后,中国也会在时尚、奢侈品方面拥有自己独特的品牌。
  目前的情况是,国外投资者将资金投向中国,变为中国企业后再到海外投资,这一趋势已经兴起。比如,中国生产电话、电脑、家电产品的企业已在国外收购其他企业,并在当地落户生根。外交官应尽力帮助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
  德国作家歌德在《绿色的蛇》中这样写道,有人问绿色的蛇:“比黄金更美的是什么?”蛇答道:“是对话。”全球化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只有通过对话和调整才能得以解决。中国的经济调整就是一个典范。在全球化过程中,相互间的差异并非总是障碍,更多的时候是财富,各国都应学会理解。
  (有删节,文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关热词搜索:家乐福 全球化 景中 全球化背景中的家乐福 家乐福全球化战略分析 经济全球化背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