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制造 如何评价《香港制造》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倪 骏   中央戏剧学院   电影电视系副教授 博士      香港被誉为“东方的好莱坞”,以一座小岛创造了亚洲电影中的一个奇迹,而香港电影金像奖,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香港本土所举办的最重要的一个鼓励与促进本土电影发展的一年一度的重要活动。
  2006年,香港电影的全年产量不足40部;2007年初,创立香港电影金像奖的《电影双周刊》停刊,随后一直扛着港片大旗的中国星公司停产。香港电影死了吗?
  今年4月15日,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结果出炉,刘青云14年来八次提名,终成影帝;谭家明王者归来,成为最大赢家……香港电影,香港制造,也许就是一种坚持。
  金像奖呼唤新的传承,香港电影需要自救。自救是多方面的努力:新演员应得到更多的机会,还需要更多的电影投资者。
  作为中国电影的一部分,香港电影一方面对于好莱坞制片工业模式颇有心得,另一方面,其电影内涵却又始终无法剥离中国文化母体。考其初起,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的亚细亚公司在香港拍摄短片《瓦盆伸冤》、《偷烧鸭》,从其时起,深受美国资本扶持的香港电影就在工业模式方面深得美国制片理念的影响并基于此逐步发展。所以香港电影较之大陆更关注资本运作及市场定位,故电影类型化进程比中国大陆地区走得要远,故在表导演方面亦呈现出极强的类型化特征。换言之,香港电影正是得益于先进的制片理念的支持,才能更加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及成本回收速度,故而其产出量较之于中国内地更大,且迅速成熟。
  当然,促成香港电影类型高速成熟及创新的另一原因是香港的地域特点。香港即是香港电影最大的市场。过去的租借区地位及其港口位置令香港地区保持高频度的文化刷新,新思想的更新令香港观众的审美能力亦非大陆地区所能及。香港电影必须在市场上体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方能在激烈的本土竞争中拔得头筹。
  在影片母题方面,香港电影始终离不开中国传统美德的影响。纵览香港票房前五十位,几乎全是周星驰、成龙、周润发主演的电影。这些影片在发挥搞笑风格、讨好观众的同时,亦传达着以武止戈,侠义制暴等传统理念。任何一个地区对于正统道德观念都是肯定的,但是常规的获取方式无法适应香港地区充满压抑感与紧张感的岛屿文化心理,而极端的方式,例如喜剧解构、暴力手段却能获得香港观众的认同。这也是为什么香港电影以动作、警匪以及喜剧见长的原因。
  当然,香港电影业的庞大健全、技术先进、市场繁荣还得益于两个方面:英国对于香港地区经济的开发,以及上世纪50年代后大批内地电影精英不断南迁香港。香港电影导演大师张彻在上世纪80年代就指出,“香港的本地化,骨子里还是结合了中国传统和现代,并非回到以前粤语片时代”,“电影是外国传来的艺术,而中国人的电影,又必须有中国传统,香港正好是这个交汇点”。此外,1978年底和1979年,一批从欧美学习电影理论与技术的青年人返回香港,改造了香港电影的内容与形式,形成了一种艺术与商业并重的良好的氛围,同时,香港电影现代化的制发放体系亦日趋成形。这就引出了促成香港电影文化特点的第三个原因。
  而国语片的衰落与粤语片的上升令香港电影文化一定程度上形成一个自我包围圈。相对于展现大中国意识的国语片,反映香港平民草根文化的粤语片更适合香港人的欣赏情趣。以戏曲片为起始的粤语片大规模发展于二战之后,上世纪50年代初由于上海电影业的南迁而达到了顶峰。经过50年的发展,不断变化的粤语片已然成为香港80%粤语人群的拥趸。这无疑是香港电影文化特点得以繁荣的第四个原因。
  在历经了去年的诸多不顺,今年,可谓是香港电影“王者回归”的一年,吴宇森、周润发、周星驰等诸多重量级人物重返大银幕,为2007年影市注入了强心剂。加之杜琪峰、徐克、成龙、李连杰、刘德华,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王牌阵容几乎全部出动!
  首先是《长江七号》,三年了,周星驰让我们等待得着实心焦。
  然后是《赤壁》,我们欣喜地看到吴宇森从好莱坞归来。这次他选择了在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在题材上已先声夺人。号称7500万美元的巨额投资,也刷新了华语电影投资的最高纪录,而且未开拍就频发的换角风波更是已引发争议无数。
  “东方好莱坞”的不败神话能否续演,且待观众和市场去检验。

相关热词搜索:香港 制造 香港制造 香港制造电影 香港制造许冠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