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向_大事 动向 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四件大事      2008年是一个多事之年,国际上、中国国内都发生了很多的事。有的事情影响是暂时的和局部的,有的事情影响是长远的和全局的。在观察2008年国际形势时,必须抓住今年的大事。所谓大事,是指影响全局和影响长远的事。从这个角度看,回顾2008年国际形势,大事可能主要有以下四件:
  其一,2008年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上升最快的一年。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中国从年初开始就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不仅是因为奥运会,还因为中国的变化牵动着世界的变化。早在1908年,中国人就首次提出要举办奥运会,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天方夜谭。一百年之后,中国人的梦想实现了,这是中国的大事,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大事。因为自1896年举办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以来,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首次举行了奥运会,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大踏步走向发展中世界,这无疑是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正值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刻。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推动重心转移的关键因素是一批发展中国家在崛起,特别是亚洲在崛起。中国是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社会关注北京奥运会,也是想要看一看中国的走向。由于上述两个原因的综合作用,国际社会对中国发生的事从2008年初开始就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年初,中国发生了冰冻雨雪灾害,半个中国都受到了影响,中国政府和人民奋力抗灾。3月14日,西藏地区发生“打、砸、抢、烧”事件。此后,在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藏独”势力和国际上反华势力沆瀣一气,掀起了疯狂的反华浪潮。奥运会是中国的大事,是中国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大事,也是世界的大事。反华势力围绕西藏问题的喧嚣,使得中国人民、海内外炎黄子孙愤怒了,世界上一些主持正义的人们愤怒了。这种愤怒震撼了世界,也迫使反华势力不得不有所收敛。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近10万同胞失去了生命,受伤人数达几十万人。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与地震灾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抗震救灾的消息传遍了世界,感动了世界。
  地震灾害发生后不久,我到埃及出席国际会议,见到国际上一些跨国大企业家和政界人士。他们首先对中国地震灾害表示深切慰问,对中国政府和人民应对灾害所采取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大无畏精神表示深刻敬佩。同时他们也对我说:“地震是一件坏事,但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地震中的表现感动了世界,表明中国政府是一个关爱人民、执政能力很强的政府。这就使国际上的反华势力蓄谋已久想利用奥运会诋毁中国、妖魔化中国的庞大计划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他们这个看法为后来的事实所证明。
  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电视观众最多的一届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实现了中国政府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目标。
  今年9月中旬,我去东京出席第四届东京―北京论坛。在会上,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发表了主旨演说,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他强调,虽然中国GDP为世界第四位,但中国人均GDP却在100位之后。中国GDP相当于日本的1/2,而人均GDP仅为日本的1/30。我们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主任讲话后,日本自民党一位重量级议员发表讲话,说他出席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开幕式,深受震撼。奥运会所表现的中国政府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和执政能力是人均GDP的数字所无法表现的。
  就在北京举行奥运会的时候,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开始步入衰退,欧洲几个国家和日本已经步入衰退,全球经济增长放慢,全世界关注中国的动向。中国政府11月5日提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总值达四万亿人民币,举世瞩目,受到国际舆论的好评。此后,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关于应对危机的讲话都广泛被国际媒体引用,因为中国的举措不仅关系到中国本身,而且对世界应对金融危机产生影响。
  今年以来,我出席了许多国际会议,国际上各种各样的研讨会数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我深切感到,全世界都在议论“世界向何处去”、“如何把这个世界治理得更好”。在各种国际会议上,大家都十分关注中国的态度,都十分希望中国讲讲看法,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二,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是去年夏天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对于这场危机,世界上早有议论。去年11月22日,我去法国出席国际展览局大会前,会见了法国前总理罗卡尔。他当时就十分忧虑,认为一场类似1929年~1933年的大危机有可能正在向世界袭来。他拿出图表给我看,说2006年美国的公私债务总量已达45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340%。美国的经济运转靠全世界的钱流向美国,美国人大手大脚地花钱,借债花钱,而全世界高储蓄率国家的资金流向美国。这些资金之所以流向美国,主要是美国的金融体系相对比较完备,美元是世界上主要的储备货币,人们对美国有信心。可是,如此高筑的债台是不可能持久的,一旦信心崩溃,后果不堪设想。事实证明了罗卡尔的担心和预言。
  在今年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压倒一切的主题是金融危机。整个会议是在危机的阴影下进行的,人们忧心忡忡。达沃斯是一个摸世界脉搏的地方,在达沃斯,人们已经深切地感到一场大的金融危机正在袭来。
  危机所造成的后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在这样的背景下,11月14日~15日,在华盛顿举行了G20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这次会议将会被载入史册。全球金融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受西方七国集团操纵的,俄罗斯虽然加入了八国集团,但有关国际金融的重大决策俄罗斯是参加不进去的。在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刻,七国集团难以发挥作用了,因为全球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变化。一些新兴国家和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上升,所以这次召开的不是七国财长会议,而是20国集团首脑会议。这一会议本身就反映出世界的变化。巴西总统卢拉在会见记者时明确指出,七国集团过时了,现在需要20国集团发挥作用。这次20国集团的成员是在平等的基础上与会的,会议决定采取一系列救市、恢复信心的措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出“改革全球金融体系”的主张,这可是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的第一次。当然,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苦谈判的过程。但是毋庸置疑,这个改革的过程已经开始,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在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必将增大,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影响不可低估。
  其三,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
  美国1776年独立,1789年选举华盛顿为第一届总统。奥巴马是第44届总统。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上,一位黑人第一次当选总统,这绝非偶然。
  奥巴马是作为民主党的候选人当选的,在民主党内,竞争总统候选人的斗争是十分激烈的。除了奥巴马之外,另外一位强有力的对手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在两年前竞选初期,美国许多政治观察家和政界重要人士纷纷预言美国下届总统是希拉里,希拉里在当时显然比奥巴马有名气得多。奥巴马的竞选口号是“变革”,希拉里的竞选口号是“经验”。这两个口号后面反映了不同的主导思想,反映了两人对美国民心不同的解读。为什么奥巴马把“变革”作为竞选口号?根本原因是,布什政府在过去近八年的执政时间里,在国际上奉行单边主义政策,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使美国陷入自越战后最严重的困境。单边主义失败了,美国在世界的信誉下降了,美国的软实力也在减弱。布什政府的经济政策导致了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美国人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天怒人怨。奥巴马的口号“变革”看准的是美国人心思变,因为只有纠正布什政策的失败,美国才有出路。而希拉里的口号是“经验”,执政经验固然重要,但是在世界大变化、布什政策走进死胡同的时候,变革比经验更为重要,变革更符合美国的民意。加上金融风暴带来的机会,奥巴马这一次以压倒多数当选美国第44届总统,反映出美国人心思变的大势。
  今年11月,我到美国见了很多美国人,包括美籍华人,他们对奥巴马的当选都欢欣雀跃。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青年人当中,75%的选民投了奥巴马的票。青年代表国家的未来,这么多的青年人支持奥巴马,也预示着奥巴马上台后政策上必定会有一定的变化。
  其四,发生格鲁吉亚战争。
  今年8月8日,就在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当天凌晨,爆发了格鲁吉亚战争。这场战争使得俄罗斯与欧洲和美国的关系紧张程度顿时升温。西方世界对俄罗斯严词谴责,俄罗斯予以反驳,也不示弱。梅德韦杰夫总统说,格鲁吉亚战争对于俄罗斯来说,就像9.11事件对于美国一样,俄罗斯面临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格鲁吉亚战争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第一次在境外动用武力。战争的爆发也绝非偶然,因为在冷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顾当年向俄罗斯许下的诺言,北约不断东扩,步步紧逼。在俄罗斯看来,这次动武是忍无可忍的行动。战争爆发后,西方虽然严词谴责,讲了一些狠话,但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也很难,而且他们明确排除了动武的可能性。解决国际争端无非两个办法,一个是武力解决,一个是外交解决。俄罗斯不是一个小国,其军事力量是全球第二位,双方要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是不可想象的。既然武力解决不行,可以预见,格鲁吉亚问题、高加索问题还会在较长时期内困扰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并且会对国际形势的走向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个动向
  
  上述四件大事说明了什么?反映出国际关系中哪些新动向?在我看来,有以下三点十分值得注意:
  其一,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由西向东转移。
  这可是从1648年威斯特法利亚体系建立以来最大的变化。威斯特法利亚体系建立之后,欧洲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1776年美国独立后走上了崛起之路,1913年美国的人均GDP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上头号强国,欧美就成为世界的中心,在世界上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当今亚洲经济在全球经济总量中大约占25%,但是亚洲是全球经济中最有活力、增长最快的地方。人们普遍估计,到2020年亚洲在全球经济总量中将可能占到40%。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影响作用的上升、发言权增大,这本身就是国际关系重心转移的一个重要标志。当然,我们必须看到国际关系重心的转移尚处在初期,转移完全实现还需要很长时间。但是,大方向毋庸置疑,亚洲国家必将在21世纪的世界上发挥巨大作用,这是一个历史发展趋势,是任何力量所无法阻挡的。
  其二,和平、发展和合作的潮流在不断壮大。
  20世纪人类经过了激烈的大搏斗,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一次冷战和众多的局部战争,到20世纪末,冷战结束了。可以明显地看到,世界上有两股潮流:一股是和平、发展和合作的潮流;另一股是冷战、对抗和冲突的潮流,这两股潮流正在进行较量。和平、发展和合作的潮流代表着未来,冷战、对抗和冲突的潮流代表着过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股潮流较量的结果将会决定21世纪人类的命运。中国坚决支持和平、发展和合作的潮流,中国的崛起和壮大也是这股潮流不断发展的表现。
  从今年四件国际大事来看,头三件说明和平、发展和合作的潮流正在壮大。首先,中国在国际上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中国地位的上升有利于和平与发展。从世界对经济危机的反应来看,合作的潮流有所增强。胡锦涛主席的讲话强调的是要携手合作,共度难关。这场金融危机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惟有国际社会携手合作,才能有效地应对这场危机。危机正在把世界各国团结起来。
  美国大选的结果也反映出美国人认识到,单边主义已经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是没有前途的,惟一出路是回到多边主义道路上来,与世界各国进行合作,才能走出困境。
  格鲁吉亚战争反映出冷战、对抗和冲突的潮流并不愿意退出历史舞台。今天的世界是从过去走过来的,冷战的思维是相当顽固的。尽管和平、发展和合作的潮流在壮大,但是那股代表过去的潮流仍然要顽强地表现自己。我们殷切地希望,格鲁吉亚战争的双方能够认识到世界潮流的走向,回到外交解决的轨道上来。
  其三,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受到动摇。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美国主导下建立的,60多年来,美国始终居于全球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美国经济痼疾深重,两大赤字居高不下,再加上过去20年大力鼓吹市场万能,放任自流,放松了对全球金融体系的监控和管理,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形成了巨大的泡沫。泡沫终究是泡沫,最终是要破灭的。这一次危机的爆发就是因为泡沫破灭所引起的。危机造成的灾难是深重的,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被动摇,国际金融体系由一家主导的局面已经难以维系了。
  这次经济危机是在国际关系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降临的,欧元已经明确对美元的霸主地位提出挑战,新兴的经济体也要求加强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上述形势必将导致一个较为公正合理的、反映当今世界变化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随着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世界的格局也会随之发生进一步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反映。21世纪的世界必将会比20世纪的世界更加美好。
  
  几点思考
  
  2008年国际格局的变化使正在崛起的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成为我们需要考虑的重大课题。
  谈到机遇,我以为特别要重视以下两个机遇:
  首先是世界的变化和中国地位的变化带来的机遇。
  人们的思想往往落后于实际,今天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和地位是我们自己也没有预料到的。这就意味着我们过去不敢想、不敢做的有些事情,现在逐渐变为可能。打一个比方来说,就像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青年人,他开头个不高,很多东西够不着,但是随着个子在长高,原来够不着的东西现在可以够得着了。可是这个时候,由于认识落后于实际,往往看不到自己已经能够着的东西。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有哪些事情我们可以开始去做?我以为最需要考虑的是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国过去长期是一个弱国,国际规则的制定我们基本上没有份儿,我们只能接受人家制定的规则。现在我们需要逐渐从接受规则走向制定规则。最近一段时间,我参加的一些国际会议上,有些西方有识之士指出,中国应从规则接受者走向规则制定者。哪些规则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形势下,我想最值得注意的是国际金融体系的新规则。胡锦涛主席在今年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讲话中,已经指出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大方向。方向明确后,具体落实到规则上就成为关键。在这个过程中,解放思想是十分重要的,不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就很难提出与我国际地位相符的国际主张。规则的制定关系到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规则一旦制定出来就不是短时期能改变的,这就需要我们深谋远虑,提出有价值的、反映中国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主张。
  第二是参与全球治理的机遇。
  回顾过去几十年的中国外交,我们在“交涉”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多,这是必要的。然而今天,从中国的国际地位看,我们正在成为全球体系中的一名主角。当今世界上的主要大国没有一个在交涉问题上付出重要精力。有些在全球变局中地位相对下降国家的一些政客也想挑起一些事端,丑化我国的形象,阻挠我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作用。这是十分短视的,也是很不负责任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世界需要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这是世界的大势,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表明,最大的挑战并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于自身。在世界变化和中国地位变化的形势下,我们可能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
  小平同志为我们创立的“韬光养晦”方针是从世界大局和中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的。国内不断有人提出要放弃“韬光养晦”的方针,这是很不明智的。温家宝总理指出,“韬光养晦”的方针起码要管一百年。什么叫“韬光养晦”?中央过去讲得很清楚,那就是不当头、不抗旗、不称霸、不结盟。
  国际上现在有人在讲中国模式,对这个提法我们要十分小心。我们30年的大发展很了不起,但是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目标相比,我们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改革要继续深入,有些难题如何解决我们还在摸着石头过河。讲中国模式可能为时过早,而且模式不是自己吹出来的。从世界发展史来看,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各国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来发展自己,寻找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中国人不怕大灾大难,中国人怕的是头脑发昏、忘乎所以,这是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
  二是必须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是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在我们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奋斗的时候,我们得到国际上的支持,我们也支持国际上其他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所进行的斗争。在世界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进入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的今天,我们赋予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以新的内容。爱国主义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际主义就是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因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我们当然需要谋求中国的利益,但中国的利益已经与世界的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在开展对外合作时,一定要实现互利共赢,而不是“单赢”。“单赢”是走不远的,是不可持续的。

相关热词搜索:动向 思考 大事 动向 思考 换位思考成大事 对国家大事思考2017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