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台湾经济:十七大指标性变化]十七大后中国各方面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2010年,台湾经济呈现全面复苏与快速增长之势,总体特征从前几年“外冷内温”或“内外皆冷”转变为“内外皆热”。特别是台湾经济出现七大指标性重要变化,预示着台湾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指标一:经济增长接近10%
  
  2010年,台湾经济呈现快速增长之势。第一季度增长13.17%,第二季度增长12.53%,第三季度增长9.8%,预计第四季度将增长4.7%,全年增长9.98%,创下1990年以来最高增长纪录,在亚洲“四小龙”中仅次于新加坡,高于韩国与香港。经济的突发性增长使得台湾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2010年全年GDP总量将达4500亿美元左右,人均GDP突破19000美元。
  台湾经济出现恢复性高增长主要是外需与内需双重引擎拉动的结果。就外需观察,2010年,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与外部需求的增大,使得台湾外销订单大幅增加。2010年1月~10月,外销订单合计总额达3500亿美元,预计全年会超过4000亿美元。外销订单持续大幅增加,带动台湾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外贸增长33.9%,创下23年来的新高。台湾经济内需则表现为民间投资的大幅增长与消费(商业)的相对繁荣。
  
  指标二:民间投资金额突破两万亿元
  
  2010年台湾民间投资呈现前所未有的大幅增长,成为台湾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据统计,上半年,民间投资金额达5741亿元(新台币,下同),年增长86%。台湾“行政院”主计处估计,全年民间投资额有望突破两万亿元,超过年初规划的1.47万亿元,回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2007年2.2万亿元),预计全年增长31.91%,是45年以来的最高增长。从投资结构看,与以前以半导体(晶圆)和面板等高科技产业投资为主不同,2010年民间投资最大的行业是民生化工工业,其次是技术服务业。
  民间投资大幅增长有多方面的原因。由于《促进产业升级条例》到期及实施新的《产业创新条例》,不少企业抢搭五年免税末班车,将部分投资项目延到2010年;降税的刺激,即企业营业税从原来的25%降至2010年的17%,使得投资成本下降,投资机会增加,尤其是两岸签署ECFA,让岛内投资者看好台湾投资与经济发展前景。
  
  指标三:外贸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
  
  2010年,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与外部需求的增加,尤其是海峡两岸经济关系的持续发展,促进了台湾对外贸易的发展,出口与进口均出现两位数增长,对外贸易规模迈上一个新台阶。1月~11月,台湾外贸出口金额为2508.1亿美元,年增长36.6%,进口总额为2291.8亿美元,年增长46.9%,合计达4700多亿美元,预计全年突破5000亿美元,达到5200亿美元,年增长30%,台湾正式迈入国际外贸总额“5000亿美元俱乐部”。
  在出口地区上,大陆(包括香港)、东盟(六国)、美国、欧盟、日本是台湾五大出口市场。2010年,大陆、香港及东盟所占比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达到60%,显示台湾出口市场向日本之外的亚洲地区集中。进口市场则呈现不同的结构与特点,日本是第一大进口市场,大陆及香港位居第二,中东是第三大市场,东盟、欧洲、美国相差不大。在出口产品结构上,工业产品出口占了99%,农产品与农产品加工合计占1%,工业产品又以重化工业产品为主。从产品进口结构看,资本设备进口增长最快,显示岛内投资需求增加。
  除外贸呈现大幅增长外,台湾对外投资也出现高增长。一方面台商对大陆投资呈现大幅增长态势,依台湾“经济部”统计,2010年1月~9月,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达85.6亿美元,同比增长148.2%。但外商对台投资增长则有所放缓,对外招商效果不佳,同期外商对台投资金额为28.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8%。
  
  指标四:赴台观光旅游人数突破500万人次
  
  2010年,台湾观光旅游业获得重大发展,尤其是赴台湾旅游人数获得历史性突破,成为台湾服务贸易的新亮点。据台湾“观光局”统计,2010年1月~11月,来台旅客503万人次,年增长28.8%,首次突破500万人次大关,预计全年将达到550万人次,2011年将突破600万人次。其中,同期大陆旅客赴台人数为150.8万人次,预计全年达160万~165万人次,2011年将达到180万人次。大陆赴台旅客人数占入岛旅客总数的1/3以上,是带动台湾观光客增加与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台湾也因此实现了多年提出的“观光倍增计划”。与此同时,台湾出境游也呈现较快增长。2010年1月~10月,台湾出境人数达到805万人次,预计全年接近上千万人次,创下新的历史纪录。同时,台湾居民赴大陆旅游继续增加,预计全年达450万人次,也为大陆带来巨大的旅游外汇收入。
  
  指标五:失业率跌破5%
  
  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台湾执政当局的最大民生问题之一。2000年之前,台湾是一个“高就业、低失业”的社会,失业率一直未超过5%。2001年,台湾经济出现重大衰退,同年8月失业率首次突破5%,此后一直在5%上下波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台湾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失业率再次上升,并于同年12月重回5%以上,一度突破6%。因此,如何降低失业率是马英九当局的重要政策目标,甚至成为施政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在台湾当局的大力努力之下以及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2010年10月,失业率终于降为4.92%,是23个月以来首次降到5%以下,也实现了“行政院长”吴敦义提出的在2010年年底前将失业率降到5%以下的政治承诺。
  尽管总体失业率有所下降,但由于政府资助的临时性就业偏高以及就业待遇偏低,低收入就业或“非典型就业”情况普遍,失业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除了失业问题之外,台湾还面临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工薪阶层工资增长缓慢、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房价持续上涨等民生方面的挑战与压力。
  
  指标六:股指突破8000点
  
  2010年,由于台湾经济形势好转与两岸经济合作的利好消息增多以及企业赢利的增加,台湾资本市场表现良好,不仅上市(柜)企业增加,台股加权指数也呈现稳步上涨态势,从2009年年初的不足5000点持续上升到当年年底的7800点,2010年1月突破8000点,此后一直在7300点至8000点上下徘徊,第四季度因经济发展较预期为佳、两岸ECFA的签署及热钱的流入,股市出现新的一波上涨行情,到12月初台湾加权股票指数已突破8600点,并向9000点逼进。多家金融机构看好2011年台湾股市行情,预计2011年台湾股市指数将有万点行情,吸引境内外投资者不断加码台股。
  
  指标七:新台币汇率陷入“30元保卫战”
  
  受国际金融形势变化尤其是美元贬值以及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2010年台湾新台币汇率出现较大波动,总体呈现升值趋势。新台币兑美元平均汇率从2009年的33:1美元上升为2010年9月的31.8:1美元,升值3.6%。第四季度开始,新台币升值幅度进一步扩大,在9月初突破32元新台币后,12月中旬又突破3l元新台币,直逼30元大关。随后,新台币对美元汇率中盘两度突破30:1的所谓“彭怀南防线”(台湾“中央银行”总裁彭怀南力保新台币兑美元汇率维持在30:1以上)。2010年初到12月中旬,新台币总计升值超过7%。为维持汇率稳定,避免新台币大幅升值对金融市场与纠、贸出口的影响,台湾金融主管部门采取措施,积极甚至强烈干预汇市,让新台币汇率波动维持在30:1之内。
  
  2011:台湾经济的“12345”
  
  2011年,台湾经济总体形势将呈现平稳发展态势。有学者用“12345”来描述2011年台湾经济的走势,即:台股有万点行情,台股加权指数有望在年中突破l万点;全球性尤其是东亚地区物价上涨压力增大,预计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接近2%;新台币将继续陷入兑美元汇率的30元保卫战,可能在30:1上下波动,甚至有专家估计可能突破30元关口(预计为29.7:1);失业率有望继续下降,降至四字头,即4%~5%之间;经济增长回落已成定局,但预计经济增长率接近5%,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相关热词搜索:台湾 变化 指标 2010年台湾经济:十七大指标性变化 2010年台湾经济 十七大指标性变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