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托尔斯泰的一百年】 托尔斯泰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去年11月,世人被一篇报道误导,纷纷传说“托尔斯泰百年祭,俄罗斯静悄悄”,“托尔斯泰年”在“俄罗斯冷欧美热”。这个错误信息的来源、“静悄悄”之论的始作俑者是波兰记者瓦斯拉夫?拉德兹维诺斯基。2010年11月17日,波兰《选举人》报发表他发自莫斯科的报道称:“这次托尔斯泰变得安静了。”报道说,俄罗斯人喜欢喧闹,普希金诞辰200周年时,俄罗斯一片喧嚣,但是托尔斯泰逝世100周年之际,俄罗斯反而变得安静了。
  事实上,就在这篇报道发表的当天,全俄罗斯纪念托尔斯泰的活动已经开始。18日,当我飞抵莫斯科机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15日出版的《星火》周刊封面上托尔斯泰的大照片。11月20日到25日,俄罗斯官方举行了十分隆重的纪念活动。我有幸全程参加,亲身感受了托尔斯泰的强大影响力。“没有托尔斯泰的100年”,简直无法想象。100年,托尔斯泰的跨世纪检点
  100年前的1910年11月20日,列夫?托尔斯泰去逝在一个无名火车站――阿斯塔波沃。整整一周,这个无名车站成了世界舆论的中心。100年后,列夫?托尔斯泰孙子的孙子、托尔斯泰庄园雅斯纳亚?伯良纳博物馆馆长――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托尔斯泰提出了纪念活动的主题――“没有托尔斯泰的100年”。
  这一表达让人浮想联翩,进而派生出许多新的表达式,比如:“没有镜子的一百年”(《星火》)、“托尔斯泰:没有天才的一百年”(2010年12月俄罗斯艺术节推出的新展览,12月27日在印度举行跨年展)、“列夫?托尔斯泰和教会:没有和平的战争”(新闻网)、“没有基督的基督教”(新闻网)。有一篇文章扯得更远,把“没有托尔斯泰的一百年”和“库里科沃战役630年”放在同一个标题里,相提并论。库里科沃战役是发生在1380年的一场战役,莫斯科大公率领的古罗斯军队战胜了金帐汗首领马迈的鞑靼大军,被誉为世界历史转折性的重大事件。文章作者称,托尔斯泰的出生地雅斯纳亚伯良纳和库里科沃都在图拉,而“此地决定了俄罗斯的命运”。
  这些派生语或许牵强,但托尔斯泰的多媒体展览“没有托尔斯泰的100年”则言之有据,而且别开生面。
  这个展览首展于2008年,当时是托尔斯泰诞辰180周年。首展之后,又在不同的地方展览了五次。
  展览创意十分独特,用新闻图片和录像资料再现了100年间的重大悲剧性事件,其中有两伊战争、美国9.11事件等,人物有非洲难民、肩扛火箭筒的阿富汗游击队,并节录了100多年前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原话作为这些事件的注释语和解说词,凸显了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战争与和平”,充满哲理和寓意,生动地体现了托尔斯泰的创作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对应着9.11事件的是这样一些文字:
  “难道人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生存在这个布满无尽星光的夜空下,感到拥挤了吗?难道在这迷人的大自然中,人的心灵会存留仇恨、复仇的情感,会存留非要灭绝自己的同类的欲望吗?在接触到大自然――直接体现美和善的大自然的时候,人心中的那些不善的东西应该荡然无存啊。”―选自1852年的小说《袭击》
  “人们为自己的愤怒、自己的复仇制造出正义的法律,把自己的肮脏归咎于上帝。真是荒谬呀!”――选自1910年的日记
  “疯狂的人永远都要比健全的人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这种现象能够发生,是因为对他来说,什么道德障碍都没有:无论羞耻,无论良知,无论真理,甚至无论恐惧,都不成为他的障碍。”――选自1910年的日记
  对应着中东战争,托尔斯泰也有很“适合”的文字:
  “我们以一种疯狂的生活生活着,我们在内心深处知道这个疯狂的生活,但是,我们仍然按照习惯,按照惯性生活,或者我们不想,或者我们不能,或者我们不去想,或者其他种种,总之,我们不想改变它。”
  以古证今,图文对应之间,托尔斯泰文字的现代意义被格外凸显出来。
  托尔斯泰不是先知,不是预言家,但是,他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和爱憎分明的情感。所以,“他凝聚的目光,穿透一切,深入到现象和事件的深处,并且努力超越人的障碍和边界”,“这是天才的目光,它超越时间之外”。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曾说过:“如果托尔斯泰活着,或许世界大战不会发生。”
  
  “托尔斯泰年”并非静悄悄
  
  2010年,俄罗斯必定是“列夫?托尔斯泰年”。
  100年前的11月,俄国文学的象征、俄国社会的良心、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基督教最虔诚的圣愚、基督学说以及东西方一切善的学说最执著的癫僧、东正教教会将其开除教籍的异教徒――列夫?托尔斯泰,离家出走。十天后,他在一个偶然停留的火车站离开人世。
  100年前那个车站因为托尔斯泰成为世界舆论的中心;100年后,托尔斯泰的精神遗产也必定是全人类的财富。
  我全程参加了这次纪念活动,目睹了托尔斯泰百年祭的盛况,绝非像那个波兰记者所说的“静悄悄”。
  俄罗斯国家铁路总公司翻修了托尔斯泰的死亡之地――阿斯塔波沃车站。2010年托尔斯泰的百年祭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11月20日,早晨六点零五分――100年前托尔斯泰去世的时刻,阿斯塔波沃所在州的广播电台开始播放纪念节目。上午11时,一辆古老的蒸汽机车拉响汽笛,拖曳着两节车厢,缓缓驶入阿斯塔波沃,车头前是一幅巨大的托尔斯泰头像。随后,火车不间断地拉响汽笛并象征性地来回行驶。国立阿斯塔波沃车站博物馆滚动播放传记片《最后的车站》。那一天,细雨??,偏僻小站却人头攒动,站前街道停满各种车辆,大批警察在维持秩序。午后,托尔斯泰国际论坛在这个小镇的文化宫举行开幕式。
  21日,国际论坛全会在国立托尔斯泰圈拉师范大学举行。
  22日,100年前托尔斯泰的安葬日。全体参会人员到雅斯纳亚?伯良纳参加祭典,到托尔斯泰坟冢献花,参观故居博物馆。据统计,11月来这里参观的旅行团有375个,总人数达8807人,而实际数字远远不止这些。当天晚上,作为论坛高峰的托尔斯泰纪念晚会,在莫斯科国家图书馆巴什科夫大厅举行。我从图拉赶到了位于莫斯科市内的会场。坐在会场里,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和列宁国家图书馆主楼。时空转换,物是人非。
  纪念活动远不止这些,托尔斯泰的价值也不仅限于100年。据称,在俄罗斯,《托尔斯泰全集》1928年~1958年版本为90卷,已经是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而1992年的复制版也已价值30万卢布。2000年,俄罗斯曾准备出版第二种全集,共100卷,可到现在才出版了7卷。2007年,女导演马琳娜?叶甫图申柯拍摄了一部大型纪录片,使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镜头。这部影片是托尔斯泰百年祭的重头戏,远比去年11月俄罗斯各影院上映的美国人虚构的故事片《最后一站》真实得多、重要得多。
  11月23日,俄罗斯“大书奖”公布,一等奖颁给了巴维尔?巴辛斯基的《列夫,托尔斯泰:逃离乐园》,而第三名是维克多?别列文的虚幻小说《T》,其主人公是影射托尔斯泰的T伯爵。
  11月15日出版的《星火》杂志,开辟了纪念这位伟人的版块。第一个版块重新发表了1910年分两期刊载的关于托尔斯泰逝世消息的一组文章。第二个版块题为“没有镜子的一百年”,显然取名自列宁的名文《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托尔斯泰死了,“镜子”不再是“镜子”了。
  那么,当今的“托尔斯泰”是什么呢?
  《星火》杂志组织了两组材料,一组是“一百年来苏维埃对托尔斯泰的归化(教化)”。编辑划出了三个年代:一是20年代初,苏联政府的态度是对托尔斯泰信徒的拒绝;二是1928年前后,在托尔斯泰百年诞辰时,苏联政府开始“为我所用”;三是到了50年代,苏联政府开始为托尔斯泰制造“永垂不朽”的形象。
  另一组材料是一个统计数据排行榜,当今人们心目中的“托尔斯泰形象”以得票多少依次为:“革命的镜子”、“孩子的朋友”、“不抵抗主义者”、“俭朴者”、“设计者”、“史诗小说家”、“职业文学家”、“战地记者”、“俄国大地主”及“情圣”。
  2010年,“没有托尔斯泰的一百年”是多元、缤纷的“托尔斯泰年”。

相关热词搜索:托尔斯泰 一百年 没有托尔斯泰的一百年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1905年革命托尔斯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