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功鑫:两地故宫背后的故事:故宫建设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其实,两岸每一次文化交流背后也都有一个故事。对于两岸来说,这些故事还会接着讲下去。      6月1日,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元代画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两段已经分离了360多年的真迹在台湾合壁展出,这次名为“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的展览将会持续到9月5日。这次合展是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个盛事,是两岸文化界人士长期推动的结果。随着展览的举办,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其现任院长周功鑫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推动两岸故宫交流走向热络
  
  周功鑫堪称台湾资深“故宫人”,也是台湾博物馆界少数兼具实务经验与理论深度的人士。1972年,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法语系、具有法语和英语优势的周功鑫到台北故宫担任解说员,次年被调到台北故宫院长室担任秘书。上个世纪90年代,周功鑫赴巴黎第四大学攻读艺术史和考古学博士学位,就学期间为收集博士论文资料曾到北京参访。周功鑫在工作27年后,于1999年离开台北故宫,但是没有离开她所热爱的博物馆事业。2002年,她在辅仁大学创设了博物馆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力图培养出更多的博物馆方面的人才。
  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最高领导人后,延揽周功鑫出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以其多年对博物馆经营的经验和研究,周功鑫提出了许多具有可行性的改革设想,包括加强以台北故宫为中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育成中心”。这是周功鑫“故宫典藏活化”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创办,扩大台北故宫在岛内外的影响。
  与大陆交流进行文化合作是周功鑫“典藏活化”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2008年12月北京举办第三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台北故宫首次派人参加,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实现两地故宫院长互访以及展品互借。
  2009年2月,周功鑫一行赴北京故宫参访,双方虽然没有签署协议,却以会议纪要的形式达成了关于两岸故宫交流的“九项共识”,包括建立两院副院长合作机制、北京故宫借展29组件雍正时期文物赴台参加“雍正大展”,以及两岸故宫年轻研究人员定期互访、书刊互赠、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等。大陆方面对两岸故宫的文化交流给予了积极支持,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表示“乐见两岸故宫能够展开交流与合作”。北京故宫为了展示合作的诚意,允诺出借台北故宫提出的29组件雍正文物,包括《雍正行乐图》全套完整册页共13件赴台参加“雍正大展”。
  周功鑫的这次参访意味着两岸故宫交流已经走向制度化和常态化的轨道,对两岸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0年3月,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抵台进行回访。通过频繁的交流与合作,两岸故宫的交流已经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富春山居图》合展:两岸文化交流的代表符号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晚年作品,自完成以来辗转于民间,明末流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该画焚烧殉葬。虽然这幅画卷终由其侄从火堆里抢救出来,但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经过修补后称《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此后前者一直流落在民间,后为浙江省博物馆收藏;后者则在清朝时流入宫廷,1948年底随数十万故宫文物一起转运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辗转流离的命运,无疑给这幅画赋予了更加丰厚的历史内涵,增加了其内在的文化价值。
  大陆方面早就提出过两岸合展《富春山居图》的动议。新中国成立以后,浙江省曾通过各种渠道与台湾沟通,希望两岸《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但没有得到台湾方面的回应。不过这并没有浇灭文化界推动合展该画的热情。1999年在上海电视台与台湾华视合办的中秋晚会上,通过现代技术,把这件传世名作在电视屏幕上拼接起来。2008年,周功鑫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不久,经朋友介绍与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会面时提及《富春山居图》,当时刘长乐提出两岸能否办一个合展,使这幅饱经沧桑的画作合壁。这个提议得到了周功鑫的支持。
  在2010年3月14日举行的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这样一段话:“元朝画家黄公望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浙江省)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温总理还用“画是如此,人何以堪”的动情话语表达了对强化两岸交流和国家统一的期盼。这次记者会后,两岸民众和媒体对《富春山居图》的关注程度快速上升,民间期待两画能够合展的呼声也日渐提高。此后不久,周功鑫在接受台湾“立法院”质询时再次表示,希望分存于两岸的《富春山居图》2012年能在台北展出。
  随后,两岸进行了积极的协商。2010年5月,周功鑫在参观世博会之后到访了浙江省博物馆,目睹了《剩山图》真迹,并就合展事宜进行了讨论,大陆方面原则上同意《剩山图》赴台展出。2010年6月中旬,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赴台访问时送上大礼,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共同宣布《富春山居图》确定于2011年在台湾合壁展出。《富春山居图》在分离了360年后在台湾首次相聚,成为两岸文化交流中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
  
  一个完整的故宫就是一部完整的历史
  
  周功鑫在一次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文化是最没有争议、也最容易沟通的元素,它的柔性特质,也是最容易感动人的。两岸人民应该会借着这样的文化交流,逐渐建立起对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我觉得这是未来两岸任何其他层面交流的一个基础”。针对已经在台北故宫举办的“雍正大展”,周功鑫认为,“两岸故宫的合作,绝对不会只有‘雍正’这一次,接下来的南宋展,还有未来的康熙展,都在研拟当中。这些互动一旦建立,将来受惠的绝对是两岸民众”。周功鑫出任台北故宫院长后,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已经与很多大陆博物馆建立了联系。
  文化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总和。两岸文化同源,决定了两岸共同的文化心理认知,甚至可以产生共同的文化行为。在两岸故宫备展 “雍正大展”时,双方互赠的礼品就显示了这一共同文化认知的强大力量。两岸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清明上河图》复制品作为礼品,北京送出的是北宋张择端的版本,台北则是清乾隆时期的版本。两岸文化交流的扩展,显然对增加两岸人民对两岸历史的连续性以及两岸拥有共同文化传承的认知、消除两岸人民彼此的误解有重要意义。
  周功鑫在一次采访中谈到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的比较时说,两岸故宫各有千秋。北京故宫本身就是一个无可替代的杰作。从明永乐时期建成到清朝结束,北京故宫已经存在了600多年,高度浓缩了明清两代的历史。“这些建筑以及陈设,可以让人们获得历史、文化、社会等多元的知识”。周功鑫同时评论道:“北京故宫这几年有一些考古出土的文物、新购回的文物,还有以前未南迁或南迁之后又回流的文物,都比较有特色,所以我们可以互补所长。”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也表示,两岸故宫的合作展览意义之一是可以让人们看到一个“完整的故宫”。其实,一个完整的故宫就是一部完整的历史,勾划出了中华民族演变的清晰脉络。
  两岸信任建构在对两岸文化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共同的文化认同是一种软的却又无所不在的力量。两岸对《富春山居图》合展的期待与推动,对两岸故宫交流与合作的支持,均反映了两岸强大的文化联结是根本无法割断的。周功鑫说,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其实,两岸每一次文化交流背后也都有一个故事。对于两岸来说,这些故事还会接着讲下去。

相关热词搜索:故宫 两地 故事 周功鑫:两地故宫背后的故事 故宫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故宫文物南迁背后的故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