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从欧洲病夫到中欧之鹰 土耳其人是欧洲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领导的公民纲领党,在10月9日举行的议会选举中得票率接近40%,远超最大反对党法律与正义党的30%,这也意味着图斯克将成为自1989年以来首次获得连任的波兰总理。
  回想上世纪80年代,波兰被称为“欧洲病夫”,绝望而迷茫。经济百孔千疮,短缺无处不在,工潮此起彼伏,整个社会处在深刻的危机之中。经过20多年的转型,波兰俨然成为展翅翱翔的“中欧之鹰”。2009年全球经济低迷,但波兰是惟一实现经济增长的欧盟国家。
  
  确立宪政民主的框架
  根据1997年通过的波兰宪法,波兰实行三权分立,众议院和参议院、总统和部长会议(内阁)及法院分别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总统是国家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权力连续性的保障者。部长会议对众议院负责。
  从1989年至今,波兰经历了四次总统选举和六次议会选举,没有出现比较大的政治危机,也没有出现“颜色革命”。虽然政治争斗不断,但是均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进行。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卡钦斯基兄弟分别担任总统和总理,其权威主义的治国方式遭到质疑。2007年10月,波兰提前举行议会选举,公民纲领党获胜。
  2010年4月,波兰总统因飞机失事意外去世。根据宪法,波兰于6月~7月间提前举行总统选举,众议院议长科莫洛夫斯基当选总统。这表明波兰的民主制度和宪法经受住了不测事件的考验。此次议会选举,总理图斯克领导的公民纲领党获胜,体现了多数选民对图斯克政府工作的认可,也有助于保持政府政策的连续性。但是,波兰各种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尚未结束,从公民纲领党分裂出去成立的政党“帕利科特运动”获得10%的选票,成为议会第三大政党。
  
  在全球经济低迷中实现增长
  波兰是中东欧经济转型最成功的国家之一。1989年剧变后,波兰政府的经济纲领明确指出,要建立在发达国家经过考验的市场经济。波兰经济转型战略就是所谓“休克疗法”,或称“大爆炸”。1990年1月1日,波兰开始实行“巴尔采罗维奇计划”,其目的就是建立接近于发达国家的市场体制。这一计划的制定者、著名经济学家巴尔采罗维奇教授(曾担任副总理兼财长、国家银行行长),由此被誉为波兰的“改革之父”、“波兰经济改革的设计师”。但是,这一变革备受争议,私有化面临各种阻力。一项调查表明,在50%~70%的波兰人将私有化理解为财富掠夺、偷窃和贱卖国有资产的同时,70%的波兰人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的管理形式,这反映了在私有化问题上社会心理的矛盾。尽管如此,从制度层面上波兰仍然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私有经济已居主导地位。
  经济转型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目前波兰主要产业有汽车制造、家用电器、食品生产、电子产品如电视机(欧洲1/3的电视机在波生产)、化妆品、航空与火车制造、纺织品、陶器、家具、通讯和信息技术。宏观经济也日趋稳定,1989年高达四位数的恶性通货膨胀得到了控制并逐年下降,到2000年后,波兰实现了低通货膨胀率基础上的高增长。
  在此基础上,波兰保持了不俗的经济增长记录,成为中东欧国家中经济增长记录最好的国家。如果198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0,那么2008年波兰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77。2004年加入欧盟后,波兰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欧盟平均水平的近两倍;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2009年波兰是惟一保持增长(1.7%)的欧盟国家,而2010年经济增长达3.9%。波兰赶超西欧发达国家的进程加快,上世纪90年代初,波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欧盟平均水平的40%以下,2009年为欧盟平均水平的56%。
  结束短缺经济是转轨取得的重大成就。1989年波兰人的月平均工资为20美元, 2009年增加到1000美元;1989年波兰街道上行驶的汽车多为波罗乃茨、菲亚特和拉达,如今奔驰、宝马、福特、丰田等汽车获得波兰人的青睐。与20多年前相比,波兰人更加富裕。居住条件得到改善,78%的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1990年人均居住面积为3.4平方米,2007年则为17.5平方米。
  
  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
  波兰地处中欧,是连接东西欧的桥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历史上为列强的必争之地,为此曾三度被列强瓜分。冷战时期,波兰属苏联的势力范围,处在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前沿。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终结,波兰不得不在新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寻求位置。1991年波兰加入“魏玛三角”,建立同法、德协调立场、加强合作的定期会晤机制。1999年3月加入北约,因此获得了安全保障;2004年5月加入欧盟,“回归欧洲”梦想成真。波兰独特的地缘政治还赋予其在欧盟的东方政策中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处在北约和欧盟中的波兰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安全,波兰的国际地位得到很大提高。
  与美国保持密切合作关系是波兰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波兰加入北约是在美国主导下实现的。9.11事件后,波兰是第一个公开声援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中东欧国家。波兰支持美出兵伊拉克,伊战后,波兰军队负责管理伊拉克四个军事区中的一个。2007年1月,美国提出在波兰部署反导系统的倡议,得到波兰的积极反应。波兰在安全上倚重美国主导的北约,认为与美国密切的安全联系有助于保障本国的安全利益。2008年8月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爆发后,拖延已久的波兰与美国关于美国在波兰部署导弹防务体系协议得以签署。奥巴马政府上台后重启美俄关系,调整对欧政策。2009年9月,奥巴马政府决定放弃布什版的中欧反导计划,以建立分阶段、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具效率的反导系统的反导计划取而代之。波兰不得不接受美国政策的变化,但是对美国政策的疑虑增加。虽然波兰对美的期望值有所降低,但是作为北约成员国与美国的关系仍然稳固。2011年5月奥巴马访问波兰,旨在强调美国对波兰的重视,支持波兰在中东欧地区和平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2011年6月,波兰国防部长与美国驻波大使签署关于在波兰设立美国空军训练营地的协议,这意味着到2012年底波兰将拥有一个美军飞机中转的基地,波美军事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另外,波兰与美国2008年签署的反导协议于今年9月15日正式生效,美国将在未来七年时间在波兰境内部署地基标准3型反导系统。
  波兰自2004年5月加入欧盟后,积极参与欧盟事务,同时在欧盟内部捍卫波兰的利益。在欧盟制宪过程中,波兰一直积极维护自己的利益,争取向其倾斜的财政待遇,并使欧盟宪法采纳对其有利的表决机制。波兰对欧政策有三个层次:强调波兰是欧盟积极的成员国,波兰要与欧洲大陆所有国家发展关系,波兰要参与区域性的合作网络。卡钦斯基兄弟主政波兰后,“欧洲怀疑论”在波兰政府中抬头,波兰在欧盟中陷入孤立。公民纲领党上台后,波兰对欧盟问题不再采取咄咄逼人的方式,同时坚定捍卫波兰在欧盟的利益。波兰非常关注本国及欧盟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呼吁欧洲制定统一的能源政策。2009年5月,波兰与瑞典提出的“东方伙伴关系”,最终成为欧盟处理与其东部独联体邻国关系的政策框架。2011年下半年,波兰首次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波兰政府为此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2011年5月,波兰政府公布了波兰担任轮值主席国的三项重点任务,即“增长的欧洲”、“安全的欧洲”和“开放的欧洲”。
  基于历史原因,波俄关系的发展并不顺利。在卡钦斯基兄弟主政期间,两国关系一度非常紧张,2007年后波俄关系得到改善。2010年4月,俄罗斯总理普京与波兰总理图斯克共同出席在卡廷举行的纪念卡廷大屠杀遇难者仪式,表明俄罗斯有推进两国和解的政治意愿。4月10日波兰总统飞机失事事件后,波俄出现了和解的历史契机,但是两国间的疑虑未除,在前苏联空间的战略利益冲突不会有根本的改变。波兰推动欧盟与其东部邻国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扩大西方在这些独联体国家的影响,这与俄罗斯试图保持其在独联体的势力范围的政策产生了冲突。因此,波俄关系的真正“解冻”尚需时间。
  过去的20多年被波兰一些学者称为近300年来波兰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然而波兰尚面临许多挑战,如成熟稳定的政党制度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造、社会领域的改革、能源安全、深化与东方邻国关系以及发展对俄关系等。而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波兰未来在欧洲的地位。

相关热词搜索:中欧 波兰 病夫 波兰:从欧洲病夫到中欧之鹰 从欧洲病夫到中欧之鹰 中欧与东南欧未竟的转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