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手工

发布时间:2017-02-1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手工篇一:手工小制作

周末,两报又组织了一次活动学做万花筒和手眼协调器。由于我一向喜欢做手工,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我按照指定的时间准时来到群艺馆。进到教室一看,已经有十来个同学了,看来,这个活动还是挺受欢迎的嘛!还有我的好朋友嘟嘟呢~ 人都到齐了,老师就开始教我们做万花筒。这个很简单,当我们把各个零件组装好后,透过哪个小孔,我仿佛看见了通往多彩世界的大门,真是奇妙极了! 接着,老师就开始教我们做手眼协调器。我一看,零件可真多呀!里面有木板、铁丝、木棍、铜丝、电池、电池座和一个像小电池一样的的东西。这些就能做手眼协调器吗?我的心中充满了疑惑。 还好,老师帮我揭开了这个谜底。我按照老师说的步骤,先把木棍插在木板上,电池座用双面胶固定在木板上,眼看我的手眼协调器的骨架已经完成了,我高兴极了! 可是没高兴多久,问题便接踵而来,我不会连接铁丝与铜丝!电池还有正负极呢,那是因为我看不懂老师画的示意图,就糊里糊涂地把铁丝和铜丝缠在一起了。可是,还有一个像小电池一样的东西呢?正当疑惑的时候,我隐隐约约地听见像电池一样的东西那叫蜂鸣器,在手眼协调器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哎,原来蜂鸣器也有正负极,我叹了口气,还得重做。 这次,我仔细问过老师,明白了示意图的道理,原来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电路图。我按照示意图规规矩矩地做,从正极出来,连上蜂鸣器的正极,然后从蜂鸣器的负极出来,连上铁丝,这样就完成一半了。

历史手工篇二:丹麦手工斗历史

丹麦手工斗历史

烟草在线据网络编辑整理 作者:Groth 更新日期:2011年3月17日

二战以后,在很短时间内,丹麦手工制斗业从斯堪地纳维亚半岛各国中脱颖而出。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这门特殊的手工艺发展的社会环境进行考量,得出一个总体观点,并介绍有关的主要人物。

在关注制斗师之前,首先要对制斗师(Pipemaker)作出定义。我们认为,作为一个手工艺者,制斗师应当从头到尾一个人独立创作并完成制斗的全过程,而且必须是纯手工制作。机制斗(Factory Pipe)是按照样板斗制作的一系列相同形状的斗。而每支手工斗都是独一无二的。

制斗师还包括一部分烟斗制作者(Pipe Producer),比如Nording,他们对制斗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分工,雇用一些工匠分别完成各道工序。这样的斗,我们称之为半手工斗(Semi-hand cut pipe)。

制斗界公认的一点是,丹麦手工斗的历史是从一个瑞典人开始的――Sixten Ivarsson。二战期间,Sixten生活在哥本哈根,职业是收款人。一天,他的烟斗柄裂了,于是去Suhrs Pibemageri(Suhr在哥本哈根的工场)修理。不巧修理师病了,要休息一段时间,Sixten只能自己动手修理。他干得很出色,所以被邀请留在工场工作。战争期间,几乎不可能有人买新烟斗,他只能忙于修理烟斗。期间,他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制作烟斗的知识,但他学到的更重要的一点是――烟斗为什么没有被做成别的样子。

战后,石楠木进口又恢复了。在修理之余,Sixten开始尝试制作他自己的烟斗。由于当时要得到理想的英国斗仍然很困难,所以Sixten得以售出他制作的烟斗,即使价格比丹麦机制斗贵5-10倍(当时丹麦机制斗的品质不佳)。

50年代,Sixten拓展了他的斗型。从直斗(Billiard)开始,他对传统的英国斗进行了改良,这些斗型都成了经典。同时,他开始与Stanwell合作,以开创自己的事业。在他为Stanwell设计斗型的许可使用费问题上,他和Suhr产生了分歧。

Stanwell是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唯一丹麦制斗厂,战后又重新把英国斗引入了丹麦。50至60年代,Sixten为Stanwell设计了很多现代斗型,他从来不担心别人分享他的经验。如同丹麦现代家具的流行,丹麦设计通过Stanwell在全世界传播开来。

60年代,丹麦斗取得了突破,包括机制斗和手工斗的出口大幅增长。这使得很多新的制斗师和制斗工场在丹麦崛起。各个工场也成为来自各个地方制斗师的学校,其中很多人如今已经享誉世界。下面,我们通过曾经受训于下列重要制斗工场的制斗师的作品,来审视这些工场的特点:Sixten Ivarsson、W.O.Larsen和Poul Rasmussen。

作为老师的Sixten Ivarsson

作为丹麦手工斗的伟大开创者,Sixten也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他的座右铭之一是:“不允许学生超过自己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一些制斗师直接受教于Sixten,更多的人从他那里间接得到启发。Sixten教过或指导过的杰出人物有:他的儿子Lars Ivarsson、Jorn Micke、Jess Chonowitsch和Bo Nordh。

Sixten学校的特色在于,他总是强调烟斗的高品质。所有的细节都必须做到非常完美。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烟斗必须是一个好的吸烟工具,这使得制作烟斗要比别的工场耗费更多的工时。这样的烟斗被看作是制斗师尝试将石楠原料的可塑性发挥到极致的作品。很多烟斗的斗型是不对称的,柔和而飘逸。烟斗的饰面通常呈现不同深浅的棕色。当我们谈论其特色时,你必须看过学校里不同制斗师的众多作品,才能找出他们的共同之处。同时,其中一些作品并不具有学校的斗型特征。

Poul Rasmussen的工场

Poul或许是丹麦第二位制斗大师。当Sixten离开Suhr的工场后,他成为那里的第二任总监。后来,他在Hornemannsgade建立了自己的工场。

1967年,Poul死于心脏衰竭。他的一位学生写道:“他为丹麦手工斗作出的最大贡献在于,从他的工场走出了很多我们当中最高明的烟斗艺术家,他们应当为从Poul那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感谢他,他们都是在他的创作基础上得以发展。”从这所学校产生的重要人物有:Emil Chonowitsch(Jess的父亲)、Bjorn Bengtson、Tom Eltang,以及Anne

Julie――Poul的遗孀。这个工场的特色是:为数众多的经典斗型,与机制斗斗型差异并不太大。斗型通常小巧而纤细。这个学校被称为“实验室”,化学染色剂被广泛采用(虽然这是Sixten的发明),烟斗纹路对比明显。

W.O.Larsen的工场

W.O.Larsen是丹麦最古老而且可能是最有名的烟斗烟草商店,坐落于哥本哈根市中心最主要的步行街Stroget街上。如果你到哥本哈根进行一次烟斗之旅,这个店是是必去之处。60年代初,商店开始出售丹麦手工斗,特别是Poul Rasmussen的作品。烟斗销路非常好,以至于Poul的产量无法满足需求。

W.O.Larsen有一位精明的经理Svend Bang(他后来创办了自己的品牌),他决定让制斗师在商店旁边设立他们自己的工场。

商店的首任经理是Svend Knudsen,但他不久就离开了,以自己的名字制作烟斗。继任的经理是Hans Nielsen,大家所熟知的名字是Former(这个名字来自于一位英国演员George Formby。巧合的是,在丹麦Former也是指一种斗型)。在Former的管理下,工场得到了发

展,W.O.Larsen成为一个享有盛誉的品牌。在这里受训过的杰出制斗师有:Else Larsen(丹麦首位女性制斗师)、Poul Ilsted、Ph.Vigen、Teddy Knudsen、Tonni Nielsen、Peter Hedegaard。

W.O.Larsen学校的特色是半经典斗型(semi-classic shape),就是在经典斗型基础上作细微的修改,使之更圆润流畅,通常斗的重心点会低一点。例如,一个典型的直斗,斗钵会被处理成象珍珠,而且斗钵与斗柄连接处界限分明。饰面染色广泛采用黄色或橙色。W.O.Larsen商店于2005年关门。

其它有名的工场

另一个必须提及的工场是Pibe-Dan(Pipe-Dan),不幸的是于1991年关门了。对喜爱独立制斗师制作手工斗的爱好者来说,Pipe-Dan是他们心中的圣地。Pipe-Dan售出了很多最重要的一流制斗师的作品,一些制斗师成名之前在Pipe-Dan第一次售出了他们的烟斗。Pipe-Dan除了在烟斗上打上商店的名字,还一直允许制斗师同时打上自己的名字。Pipe-Dan有一间工场,但大多数时候是修理烟斗。Pipe-Dan有一个烟斗系列被称为“斗型改良”,这是指对传统斗型进行重新设计。一些Pipe-Dan的烟斗是在商店旁边的工场里制作的,制作者有Tom Eltang和Ph.Vigen。

60年代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工场叫Hans Hartmann,虽然它没有成为一所学校。在年轻时曾受到Hans Hartmann启发的最有名的制斗师是Per Hansen(现在是S.Bang的制斗师之

一)。有一些工场后来发展为制斗工厂。丹麦设计赢得了如潮的好评,奇异斗(Fancy)也开始流行,趁着这股风潮,很多高价半手工斗和奇异斗被售出。今天,我们斯堪地纳维人以宽容的微笑看待这些奇异斗的创造者,例如Preben Holm、Karl Erik和Erik Nording。他们能生存下来,是因为当奇异斗需求减少而高品质烟斗需求增加时,他们有能力改变他们的斗型。

Stanwell

谈到丹麦斗的发展,我们不能忽视Stanwell的重要性。Stanwell使机制斗与手工斗的差异有所缩小。机制斗和手工斗的制作者互相从对方那里获得灵感和创造力。50年代初,Poul Nielsen Stanwell就开始与Sixten Ivarsson进行合作。

Poul Nielsen Stanwell认识到,为了工厂的生存,除了生产传统英国斗,还必须设计出优秀的丹麦风格的新斗型。因此,Stanwell请Sixten设计了众多新斗型,其中很多至今仍在生产。此后,另外一些制斗师又为Stanwell贡献了新的设计。在建厂50周年( Jubilee)之际,Stanwell制作了一套六支斗作为礼物赠送给制斗师,另一方面也表达对丹麦手工斗的敬意。这个套装包括一支牛头犬(40年代Stanwell生产的第一个斗型),以及由手工斗

大师创作的五支斗:Sixten Ivarsson两支、Jess Chonowitsch、Anne Julie和Tom Eltang各一支。时至今日,这样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制斗师为Stanwell创作了很多新斗,而制斗师可以借用Stanwell的机器对他们的烟斗进行喷砂处理,而且还可以从Stanwell那里挑选特别漂亮的竹节或纹路均匀的石楠木块。

70年代中期,大型工场开始走下坡路。Sixten上了年纪无力再收学生,Anne Julie选择了离开工场独立发展。W.O.Larsen关闭了工场,转而收购独立制斗师制作的直纹斗,再打上Larsen的标记出售,还以La

历史手工

rsen的名义出售了不少机制斗和半手工斗。自此,开始出现跟随大师学习或在制斗工厂积累经验,然后独立发展、设计自己斗型的制斗师。

随着90年代中期雪茄的兴盛,90年代末烟斗又重现繁荣,特别是在美国。这不是第一次,好象每隔5-15年就会出现一次。每次都会有新的制斗师出现,然而繁荣过后,我们会发现,只有制作高品质烟斗的制斗师才能生存下来。

相关:

1、烟斗的分级:一些烟斗收藏者好象非常看重烟斗的级别。对北欧烟斗客来说这有点奇怪,这里的手工斗很少进行分级,无论是制斗师自己直接出售还是通过烟斗店出售的烟斗。有一些制斗师对所有烟斗都进行分级,有的每年只对最好的烟斗进行分级,而大多数从来不分级。分级的最主要原因是,出口到国外的烟斗如果烧坏了,制斗师希望换一支同等价格的烟斗。分级一般只涉及纹路的完美和石楠木的品质(瑕疵的多或少),对吸烟质量则完全没有影响。在北欧,我们认为,当你看到一支喜欢的烟斗,就买下――不管有没有分级。

2、关于石楠木:在北欧,我们很少关心制斗师的石楠木来源。石楠木原料的价格与最终成品斗价格没有多大关系。手工斗价格高是因为要耗费大量人工,而非原料的价格。但另一方面,在同等工作量条件下,有着完美纹路、坚实木质或完美无瑕的顶级石楠木可能会带来双倍收益。而且制斗师会买进大量的石楠木原料,因此购买原料时,挑选最好的石楠木非常重要。一位丹麦制斗师这样说过:“不必担心石楠木的品质,那是制斗师的责任”。

历史手工篇三:中国传统手工艺品

中国传统手工艺品

2011-05-30 来源:拼布网 我要评论(0)

每个民族都有代表本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和传统艺术。换句话说:在一个民族的手工艺品中透析着这个民族的艺术天赋和审美力。从一个民族的手工艺品中可以断定在过去这个民族的手工业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同时,从一个民族的手工艺品可以了解到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民族的手工艺品能流传到今天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连接过去和现在文化的纽带。 手工艺品也是各民族间相互了解和进行感情交流的基本因素。也许,可以把手工艺品认为是一个民族、一个部落的文化大使。这个文化大使从不放弃自己的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大使更加展示了自身的价值。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人们以为手工艺会被淡化。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现代手工艺,无法取代也无能排挤传统手工艺品,在当今的机械式生活中,长期与新技术的接触不但不能给人类带来活力,反而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而美丽的手工艺品却能给当今人类机械式的生活带来另一种丰富的色彩。

中国是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手工艺品有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几千年来出现许多精彩纷呈的手工艺品种类,从剪纸、年画、皮影,到织绣布艺,到雕刻雕塑、陶瓷漆器,精美的手工艺品与浓郁的地域特色、淳朴的民风民俗和丰富的人文情怀息息相关,水乳交融,种种都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关热词搜索:手工 历史 历史手工制作 历史手工制作坦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