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外来词研究 [被转型研究忽略的蒙古国]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在全球范围内,社会转型中最重要的是中国与苏联的比较,东欧与亚洲的比较也常常被提起。但在亚洲版图上,有一个国家已经被忽略很久了,它就是蒙古国。   前几天刚从蒙古国访问回来。蒙古国转型之顺利、成功以及蒙古国人的生活形态,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蒙古国转型的成功首先应归因于政治层面的顺利过渡。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蒙古国就没有经受过大规模的冲突。相比世界上很多国家每次经历政治变动,都把旧的东西破坏殆尽、彻底剥离,蒙古国的政治转型更具有包容性、继承性,这与统治阶层的理性、宽容有很大的关系。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大规模冲突中,蒙古国并没有动用大规模暴力进行镇压。1990年,蒙古国进行政治改革,实行多党议会制。2012年蒙古国将迎来大选。我与蒙古国的一些青年交谈,他们认为这一届大选的改革方向,是要更靠近德国的制度。我问他们,德国与蒙古国的制度区别在哪里?他们说,蒙古国现有制度更着重选政党,而非选政治家,只要政党当选,不受欢迎的政治家也可能成为首脑。因此,在明年的选举中,要更注重选政治家,政治家要获得选区的足够选票。
  与蒙古国最有可比性的是周边的中亚国家,它们地理位置相近,都是游牧民族,自然资源丰富,对外交往较少,都有被大国控制的历史,但是蒙古国政治转型的和平、理性和良性循环远超其他中亚国家。其中一个原因或可归因于宗教,中亚国家是穆斯林国家,蒙古国是信仰佛教的,佛教较为宽容、平和。
  蒙古国的经济转型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1年,蒙古国进行了大规模市场化改革,改革的第一步,是将全国公有住宅的95%以上分配到民间,让居者有其屋,这对稳定社会和民心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此后,经济权力下放民间,放手让民间发展。经济改革初期,蒙古国GDP的90%以上来自国有经济,至90年代末,民营经济已占GDP的72%。
  我在蒙古国期间,刚好中国神华集团中标蒙古国国内世界上最大的未开采煤矿,塔本陶勒盖煤矿。除了中国神华集团,还有美国矿产集团博地能源公司和以俄罗斯企业牵头的俄日韩联合财团参股,可谓三分天下。除了塔本陶勒盖煤矿,蒙古国还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铀矿。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力,蒙古国近年的GDP增长速度达到两位数。蒙古国有275万人,超过30%的人口居住在首都乌兰巴托。
  在乌兰巴托,我与一些年轻人交谈,他们的国际化视野、洋气、自信和多元化,令人惊讶和羡慕。蒙古国的人均GDP比中国低大约40%,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显然更加洒脱。蒙古国地广人稀,平均一平方公里不到两个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车,唯一与北京相像的就是堵车,而且蒙古国人天性自由洒脱,开着车往任何方向都可以走,红绿灯形同虚设。在乌兰巴托,大部分的餐馆都是家庭开设。我去了4家高级餐厅,6家中等的,两家较低档的。大的餐馆不过20多张桌子,小的只有几张,即使你只点一个菜,坐上一下午,也没有人驱赶你或给你脸色看。蒙古国百姓的生活不能说很富裕,但更像一个小康社会,可能因为近年GDP增长较快,人们普遍比较乐观,很少担忧。蒙古国的经济发展与民间活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蒙古国改革初期予地权、房权于民的改革,在转型经济中,这是一个重要的保证条件。
  对于国际关系的处理,蒙古国一直小心翼翼。从古至今,蒙古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原(经历过中国多个朝代)和俄罗斯,蒙古国费了许多心思来平衡这两个关系。比如在上面提到的能源开发,实际上,有巨大能源需求的中国才是蒙古国潜在的最大贸易伙伴,但为了平衡,蒙古国还是把俄罗斯和美国拉进来。我到蒙古国最大的博物馆参观,展厅的说明文字都是蒙古国文,走到正在装修的第6展厅,我把头探进去,居然看到简体中文,这个展厅展示的是成吉思汗打败中原的历史。另外,与蒙古国修好的还有两个国家,韩国和美国。韩国认为自己是古代蒙古国的后裔,因此是最早帮助蒙古国的。而美国是蒙古国最大的食品进口国。蒙古国的传统饮食是以羊肉、牛肉为主,较为富裕的阶层不爱吃羊肉、牛肉,就以美国进口食品替代。
  社会转型中最难克服的是文化变迁。苏联对蒙古国实行了70年的间接统治,并推行文字改革,现在大多蒙古国人已不懂传统蒙古语言。蒙古国的留学生大多留学东欧。在很多蒙古国人的意识中,认为自己是欧洲而非亚洲的一部分,这种身份意识的模糊,使得蒙古国处于一个微妙和尴尬的位置。不过蒙古国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能力很强,再过一二十年,应该会形成自己的多元文化。
  蒙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这四个层面的转型,都有其成功之处,但几乎被社会转型研究所忽略,实在可惜。

相关热词搜索:转型 忽略 蒙古国 被转型研究忽略的蒙古国 蒙古国政治转型 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现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