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门谁的宫谁的内斗】雪衣国宫门内逗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从一开始的“瓷器门”,爆料网友就称是来自故宫内部人士的消息。而随后的四起文物受损与“封口费”事件,再到清代屏风浸水事件,这些也都是来自内部人士的消息,故宫为何难以消停?一位故宫退休专家向记者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年轻人不懂事弄坏了文物,该处理整顿绝不能手软,可故宫自己人不能趁乱内斗。
  内斗?难道故宫要上演一出“宫心计”?不过重“门”深掩的故宫,出现“内斗”说法,并不让人意外。如果“内斗”仅仅指的是“内部人士爆料”的话,那么,该说法还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因为无论此前的“会所门”、“哥窑门”,还是眼下最新的“屏风门”、“封口门”,如果没有“频繁来自内部人士的爆料”,它们高频率集中曝光,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虽然强调“实为故宫内部斗争的结果”,无形之中会产生遮蔽、降低故宫丑闻性质严重性、恶劣性的效果,也可能会产生转移公众视线、混淆视听的效果――有意无意之间,会干扰舆论注意力。但无论如何,还是感谢内斗。没有故宫内部人的爆料,真相也许就永远淹没在泛黄的历史尘埃里;如果不是内部人爆料,不知道还有多少奇珍异宝被糟蹋,而公众一无所知;如果不是爆料,公众也难以感受到故宫竟如此乱象迭生……
  由故宫内斗曝出丑闻,不免使人联系到内讧式反腐。不少贪官落马,正是内讧的结果,比如情人反目、妻子“起义”,还有的则是同僚之间的争权夺利。比如,天津地铁系统曾出了“一号腐败大案”:地铁公司党委书记与地铁公司总经理不睦,于是向中纪委举报了“老搭档”,结果一查,两人都不干净,双双落马。像这些非典型的官员落马,虽是偶然,但通过内讧式反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体制化反腐的缺漏。
  在此语境中,故宫内斗确实有其益处,既揭曝了丑闻,满足了公众知情权,也促使相关部门关注故宫的问题,从而倒逼改革。在欣慰之余,突生忧虑,如果故宫内部人没有爆料呢?如果他们之间相安无事呢?如果他们之间虽发生了争斗,但是最终“顾全大局”呢?
  由此可得出结论,无论是内讧式反腐还是内斗式曝光,虽有益但不可靠,顶多是花絮,绝不能形成依赖。避免内讧式、内斗式的丑闻,最好的办法就是遵纪守法、兢兢业业,就是不给举报人“内斗”的机会
  
  链接
  
  与人斗其乐无穷
  内斗:在汉语词汇中,“内斗”本是一个充满道德贬斥内涵的贬义词,意味着“内部人员基于个人目的的无原则争名夺利、相互攻讦”。柏杨所著《丑陋的中国人》一书,提到了国人的内斗现象,比如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成了虫。如果你是想找自我安慰的话,好吧,中国人普遍智商较高,往往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都有支配别人的愿望,自然就有内斗倾向啦,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顾全大局:说到内斗,一定要谈谈“顾全大局”。口吐莲花的故宫发言人称,“故宫上上下下把自己收藏的文物当眼珠子般珍惜”,这就是顾全大局的一种表现。另外一种表现自然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啦。总之,“顾全大局”是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官场现形记》第14回说:“总求大人格外赏他们个体面,堵堵他们的嘴。这是卑职顾全大局的意思。”
  大义灭亲:内斗不休,大局难顾,这时候往往就要“大义灭亲”――“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当然,汉语奥妙无穷,你以为它说这个,其实它说的是那个;你以为是这样的事情,其实它是那样的,这就叫“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本刊综合)
  

相关热词搜索:谁的 谁的门谁的宫谁的内斗 宫斗 宫斗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