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战地日记,利比亚与卡扎菲的另一面_美国利比亚战争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在山中,在地下,在国外……7个多月来,卡扎菲与北约和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大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想抓他的人几次与其擦肩而过。这个“躲藏高手”却在希拉里突访利比亚后的一个早晨,突然被捕并迅速被蓄意击毙。
  为卡扎菲开了30年车的老司机纳斯尔,是在卡扎菲最后逃亡日子中护卫在其左右的仅有的两个幸存者之一。纳斯尔透露,卡扎菲似乎对其周围的情景视而不见。“他看起来很奇怪,总是静静地站着,向西方眺望,我没有感到他产生了恐惧。”
  卡扎菲终于走了,他特立独行的人生画上了句号,但给利比亚带来的却是问号。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贾布里勒说:“说心里话,在个人层面,我希望他(卡扎菲)还活着。我希望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对待利比亚人民?我希望我能在他受审时作为公诉人。这是每个人心头的疑问,为何利比亚人要承受这些……”
  老司机认为卡扎菲“就是一个老板,他待我很好”,利比亚反对派在国际上的“形象代表”贾布里勒想知道“为何利比亚人要承受这些”,本刊综合著名记者闾丘露薇利在卡扎菲倒台前的利比亚采访见闻实录《利比亚战地日记》以及战略学博士彭征所著《落日强人卡扎菲传》,揭示利比亚和卡扎菲的另一面,并将精彩章节精编如下,以飨读者。
  
  利比亚人的心声
  现在还是没有工作 但是很快乐
  利比亚每天出口160万桶原油,因为原油的品质更好,价格也比一些中东国家昂贵。但是,这些出售原油的收入并没有让大部分利比亚人受惠。看看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道路是破烂的,建筑大部分是破旧的,就算是当地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也比不上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里面的三星级酒店,整个社会似乎停留在中国九十年代初的一些二线城市的水平。
  
  “卷发大叔”卡扎菲
  一个具有卡通气质的特型演员
  在班加西城外,有一大片中国工地,“欢度春节”的红色横幅还挂在工地上面。这是中国公司承建的六千套利比亚政府的廉租房项目。现在,工地静悄悄的,就像这个城市,所有的工程都停了下来,静悄悄的。
  新闻中心的玻璃窗都是破烂的,是经历了冲突之后的印迹。不过,墙壁上画了很多色彩鲜艳的漫画,都是关于“卷发大叔”卡扎菲的。卡扎菲的头发现在成了革命者嘲弄的对象,不管是新闻中心里面,还是高等法院周边的围墙上,在城市的不同角落都可以看到“卷发大叔”的画像,最简单的,是用粉笔勾勒出的小朋友的那种涂鸦。也因为他的卷发,让卡扎菲看上去不像利比亚人说的一个独裁者,更像一个具有卡通气质的特型演员。
  十年前在利比亚采访,在酒店门口等候卡扎菲,拿着话筒就冲了上去。他身边的人相当紧张,把我们挡在了一边。到现在还记得卡扎菲当时的反应,用手轻轻地把阻挡我们的手拨开,不管是他的动作,还是那种表情,都显得有一点阴柔。其实,这往往是一个人极端自恋的表现。
  走出新闻中心,遇到一个戴着墨镜的年轻人,他说他曾经在英国读书:“你知道吗,我们这些人都找不到工作,但是你还不能抱怨,因为如果被卡扎菲的人听到,你就会消失,你的家里人还不能够去追问你的下落。”
  他滔滔不绝地说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现在,我还是没有工作,但是我觉得很快乐。”
  
  年轻人自学成才
  他们懂得应该如何承担责任
  对于北约的轰炸,班加西的民众是欢迎的。街头那些售卖旗帜的摊档,不光是卖班加西的三色旗,也包括了所有北约成员。1986年,美国轰炸的黎波里以及班加西时,利比亚人是极度痛恨美帝国主义的。那个时候,没有卫星电视,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每天,人们通过唯一的一个频道,听到的就是卡扎菲的声音,以及他对美国的怒吼。
  现在不同了,人们装了卫星天线,可以收看太多的阿拉伯频道,还能够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尽管卡扎菲并不鼓励人们学习外语,在利比亚也看不到任何外国的品牌和连锁店,但是,这里的年轻人通过英文电台,通过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自学成才,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只要他们愿意了解,可以知道得相当清楚。
  2003年,萨达姆倒台之后,我和我的同事们忙着做的新闻,是在巴格达出现的公开的抢劫和偷窃。尽管班加西或艾季达比耶这样的城市也存在偷窃抢劫这样的事情,但是,和巴格达完全不同的是,你可以感觉到,这里有更多的人在主动地让城市运转着。就在清真寺的对面,一辆垃圾车停在路边,几个穿着工作服的人正在清理垃圾。这和当下的情形显得格格不入,却又真实地在那里存在着。他们都是志愿者,自发地为这个城市做一些事情。
  我想,这是因为这些利比亚的年轻人,他们通过互联网对外部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开阔的视野决定了他们的胸怀以及素养,让他们懂得一个公民应该如何承担责任。
  
  利比亚没有名流
  他们学绿皮书学得一头雾水
  
  今天利比亚的新闻又上了国际新闻的头条,这是因为昨天半夜卡扎菲在国营电视台上露面,发表了八十分钟的讲话。
  看过很多卡扎菲在电视上讲话的样子,但是这一次,不管是他的神情、身体语言还是语调,都是第一次,他显得疲惫而苍老。
  和班加西人聊起卡扎菲,他们总是会用手指指脑袋,意思他是一个疯子,也因为这样,疯子的话,是不可能相信,也不需要相信的。
  这些日子,我总是问他们这样一个问题,政府军攻击平民,那么未来会不会造成东部人仇视西部人?他们总是会摆手纠正我:“不管年龄和性别,我们都是利比亚人,都是卡扎菲的错,而且很多打我们的,是雇佣兵。”
  在一名大学教授的家里面,终于看到了听说了很久的中文版的绿皮书。这名教授家中的收藏很多,日语的、俄语的、法语的,还有我认不出文字的版本。当年卡扎菲花了大量的金钱,把他的绿皮书翻译成世界各地的文字。
  但是,如果问利比亚人,卡扎菲的绿皮书到底想说什么,大部分人都会摆摆手,不知道如何回答,尽管他们从小学开始就花了不少时间学习。
  
  口是心非的平等
  优越的家族纠结的民众
  绿皮书并不厚,曾经有学者想要研究,从里面找出卡扎菲的治国策略或者是政治理念,但是这些学者和利比亚的大部分民众一样,都看得一头雾水。
  有一技之长的人,勤奋的人,没有任何权力仅仅凭借自己的技术和勤奋就去占有其他人的那份财富,然而他们确实是从自身优势中受益。同样的,如果一个人残疾或者得了精神病,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享受不到跟健康人一样的社会福利。
  交通工具(车)不论对于个人还是家庭都是必要的。你的交通工具不应该由别人占有。没有任何人、任何权威,可以为了转手出租而拥有私人交通工具,因为这占有了其他人的需求。
  这些都是卡扎菲关于平等的论述,在他的绿皮书里面,有好几个地方关于“人人应该为自己劳动,而不是为别人”的论述,但是,现实并不是他所说的那样。在利比亚,卡扎菲和他的家人拥有巨额的财富,而这个国家的民众并不算富有,即便人均收入在非洲算是第一位。
  至于人和人之间是否平等,至少卡扎菲的家族处于一个比任何其他人都要优越的位置。在他的家族所在的地方,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剥夺别人的财富和资源,因为他们有能力,可以把不听话的人投入监狱。卡扎菲在不同的城市为自己建造宫殿一样的住宅,这些住宅都有完善的地下防空通道,尽管他可能一年或者两年才到这个地方住上一段时间。
  
  高高在上和忧心忡忡
  卡扎菲的末日“应该快了”
  卡扎菲认为,允许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主宰体育运动,而让其他人买票入场观看是没有道理的。他的这个表述,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解读,有的学者认为,这显示了他的平等概念,人民应该平等参与所有形式的社会活动;另外一种解读则认为,这显示了卡扎菲强烈的嫉妒心,因为在利比亚没有名流,不管是学者,还是艺术家,或者运动员,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了卡扎菲的身上,他不允许别人抢他的风头。而事实是,当利比亚国家队和其他国家的足球队比赛的时候,如果是在利比亚,主持人是不可以朗读利比亚参赛队员的名单的。
  卡扎菲的讲话整整一天,在不同的频道里面不断地播放。正如反对派所说,他自己错过了妥协的时机。这个时候,局势会怎样,他还能坚持多久,反对派显然有些被动,因为他们缺乏武器,没有进攻的能力。
  “应该快了。”一个当地人很自信地对我们说,“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卡扎菲这个样子。他总是高高在上的,他从来都没有过这样的表情,那样的忧心忡忡。”
  
  能说会道奇思妙想极富感召力
  青年卡扎菲
  
  卡扎菲是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也是非洲、中东地区极有影响力的一位领袖人物;然而,世人对他的评价却大相径庭。一些利比亚人对他顶礼膜拜,尊崇至极,称他为导师、统帅、领袖、革命志士、伟大骑士、“世界第三理论”奠基人、沙漠雄狮、阿拉伯雄鹰等,不一而足;而一些西方国家则骂他是“恐怖公司”老板、“魔鬼”、“无赖国家”头目;还有人骂他是“疯子”、“狂人”、“不定向导弹”等。尽管世人对他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在国际政坛上,他被公认为是一位谜一般吸引人眼球的领导人。
  卡扎菲是位非比寻常的人。他不但作风独特,趣闻逸事不少,而且因为处理国内外大事的独特方式,时常引发一些独特的事件,造成轰动性的新闻。有人赞扬他热情豪放,有人批评他任性蛮干。他的知名度超过了他所领导的国家――北非地中海之滨的利比亚。
  
  从小下定决心做民族英雄
  学生领袖卡扎菲
  1942年,卡扎菲出生于苏尔特沙漠的一个羊皮帐篷里,目不识丁的父母都是贝都因牧民。这个民族有着反对异族入侵的传统,这让卡扎菲从小就下定决心做一个民族英雄和精神领袖。
  卡扎菲的孩童时代就是在这一广袤的戈壁沙漠和帐篷中度过的。这里气候恶劣,没有现代人所认为理应具备的起码生活条件:自来水、排水管道和电。卡扎菲一家在很大程度上承继着其祖先几个世纪来的生活习惯。
  部落生活显得十分枯燥无味,根本谈不上文化娱乐活动,但是,艰苦的自然环境培养了卡扎菲吃苦耐劳的品格。童年时代的卡扎菲最大的爱好就是听大人讲故事。
  他在上中学的时候就是学生领袖,不仅能说会道多奇思妙想 ,而且极富感召力,他发誓要建立一个新社会。上世纪50年代后期,卡扎菲曾说:“发生了许多事情……而在利比亚,什么也没有发生。我们只有一个老皇帝,一个愚蠢的王储和一个腐败的政府。”
  卡扎菲是班上最大的孩子,老师记忆中这个沉默寡言的男孩已成长为一位雄辩滔滔的鼓动者。一位同学还记得,卡扎菲站在公园的墙上对他的同伴慷慨陈词。他的朋友有时随身带着小凳子,以便让他能站在凳子上演讲。
  他的几个主要的追随者后来都成了国家领导人。他在军校里,已经开始组建自己未来的班底:小学同学负责在民间传播革命思想,军校同学负责效仿埃及的纳赛尔,建立“自由军官组织”,准备武力夺取政权。
  
  不能堕落到伦敦那种地步
  愤青卡扎菲
  1961―1963年,卡扎菲进入利比亚沿海城市米苏腊塔高中部学习。在这一阶段,卡扎菲继续在伊德里斯国王松弛的秘密警察的鼻子底下进行密谋活动,精心筹建地下组织。他要求他的那些共谋起事者按照他自己信守的生活规则生活:他们不喝酒,不玩女人,甚至不结婚。
  1963年,他进入利比亚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并组织了“自由军官”的秘密社团,着手策划推翻利比亚伊德里斯王朝的统治。
  一个留着浓密小胡子,被利比亚学员称为“胡子老爹”的英国军士正在班加西的利比亚皇家军事学院给学员们上课。他站在沙盘前,利用小模型来解说如何在沙漠中部署一个营的兵力。他向一个名叫穆阿迈尔?卡扎菲的学员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英国军士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说:“他瞧了我一眼,转过头去朝地板上吐了一口唾沫。”
  在卡扎菲发动政变的5年之前,他已经是英国政府档案中的一个主要怀疑分子了。但在1966年,他还是被批准到英国接受为期4个月的军事培训。
  卡扎菲不喜欢英国,他看到的是英国表面繁华下所隐藏着的阴暗面。他被伦敦的种族歧视触怒了:“只有有色人才在伦敦打扫街道,开公共汽车,在餐馆里洗盘子和拉皮条,挣少得可怜的收入,这点收入仅够让他们勉强活下去。”
  于是,卡扎菲决心让利比亚经历一次革命,但同时他决心让这场革命不会导致利比亚或利比亚人民的社会和道德变得腐败,降低到他所认为的伦敦已经堕落到的那种地步。
  在国内,国王伊德里斯的政府即使没有卡扎菲和他的革命运动去推翻它,也好像已经摇摇欲坠。
  
  那一天,从头到尾毫无章法,阴错阳差
  卡扎菲的青云路
  
  1968年,利比亚国内形势急剧恶化。80岁高龄的伊德里斯国王多病缠身,无力理政。宫廷大臣、军政高级官员借此机会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巧取豪夺,敲诈勒索,无恶不作。黎民百姓生灵涂炭,怨声载道。当时的利比亚政局就像一堆干柴一样,一点即燃。
  卡扎菲为发动政变而进行的准备工作既精心又辛苦。他在谈到这段经历时说,为准备暴动,他们召开的会议越来越多,遇到的困难也就越来越多。为了解决活动经费问题,他们决定自由军官组织的成员都必须交出自己的全部工资。
  
  600多名士兵1050发子弹
  一场不流血的政变
  经过三次推迟政变时间,卡扎菲感到,发动政变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1969年9月1日,这个27岁的通讯排排长率领12个军校同学和手下600多名士兵把国王赶跑了,“那天,从头到尾毫无章法,阴错阳差”,到行动时才发现只有1050发子弹可供使用。
  总的说来,这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1969年9月1日清晨6时,的黎波里广播电台开始播放军乐曲,表明政变已经取得完全成功。6时30分,卡扎菲在班加西广播电台发布政变成功后的第一号公报。自由军官组织事前未曾想到准备公报,卡扎菲得到政变成功的消息后,立即取来一张纸,仓促写了公报提纲,其他内容是他在电台广播时即时加上的。
  卡扎菲在公报中说:“伟大的利比亚人民,为了履行你们的自由意志,实现你们崇高的愿望,诚挚地响应你们不断提出的变革要求和为之而奋斗的渴望,倾听你们对发动革命和起义的激励,你们的武装部队已采取行动,推翻了反动、落后和腐朽的制度。这个腐朽的制度令人作呕和恐惧。你们英雄的军队一举摧毁了这些偶像,从而结束了漫漫长夜。”
  
  “我没有任何职务,辞什么职”
  卡扎菲的戏剧性转变
  利比亚这个辽阔的沙漠国家人口极少,它所以能如此锋芒毕露地跨到舞台中心,显然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石油,一个是卡扎菲。缺少了任何一个,另一个也成不了事。
  由于当时的利比亚军队规模小,只有5000人,最高军阶只是上校,军校的英国督导也是上校,政变成功后,卡扎菲不违祖制,自己也仅挂了个上校军衔。但这个上校后来却统率着 10万大军,几百架战机和几千辆战车,更不要说连续42年离奇地统治这个国家和在世界各地呼风唤雨了 。由此,利比亚设立的最高军衔就是上校。
  卡扎菲废除王权之后,并未效仿西方国家的总统制,而是设立总人民代表大会和总人民委员会,两者分别相当于议会和政府。他也没有设立国家元首一职,但以革命领导人的名义行使类似职权。在2011年局势动荡时,反对派曾要求他辞职,对此,卡扎菲表示:“我没有任何职务,辞什么职!”
  回顾卡扎菲42年的执政之路,在反美方面,体现了戏剧性的转变。前面30多年,卡扎菲热衷于各种激进的反美活动;最近10年,卡扎菲变了,开始与西方合作,并以空前的让步换来了美英一度的赞赏与和解。尽管如此,卡扎菲依然逃不过西方的军事打击。
  历史上,很少有像卡扎菲这样的第一代革命领导人,甘愿牺牲自己的革命理想,而选择与他曾经激烈反抗过的现实让步、妥协。个中原因,到底是美英的压力促变,还是卡扎菲的勇气使然?时间终会告诉我们答案。
  (来源:新华社、国际在线以及闾丘露薇著,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利比亚采访见闻实录》;彭征著,凤凰出版社出版《落日强人卡扎菲传》)

相关热词搜索:利比亚 战地 日记 利比亚战地日记 利比亚与卡扎菲的另一面 利比亚战地日记 马世民的战地日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