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政坛重新洗牌 重新洗牌电影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2005年注定会成为以色列历史上乃至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关键一年。在单边行动计划于8月在争议声中如期实施,结束了以色列对加沙38年的军事占领后,岁末的以色列政坛风云乍起,乱象丛生。“少壮派”佩雷茨一举击败德高望重的政坛元老佩雷斯,出任工党新主席,随即率工党退出沙龙联合政府,引发连环政治“地震”。在党内处处被动、受多方掣肘的沙龙审时度势,毅然退出一手创立的利库德集团并另立“前进党”,将原定于2006年11月的议会选举提前到3月。以色列长久以来两党对峙的政治格局被打破,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政治前景愈发扑朔迷离。放手一搏的沙龙能否得遂所愿连任总理?刚刚缓和的巴以局势能否继续延续下去?中东和平进程的明天是更加光明还是渐趋黯淡?这些都牵动着世界上每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士的心。
  
  工党领袖易人引发政坛连环震荡
  
  2005年12月9日,以色列工党主席选举爆出大冷门,此前不被看好的政坛“小字辈”、以色列总工会主席佩雷茨以微弱优势胜出,现任工党主席、兼任政府副总理、政坛“常青树”佩雷斯意外落败。这次选举不仅给了耄耋之年的佩雷斯以沉重打击,更成为以色列政治走向的重要转折。
  佩雷斯虽已82岁高龄,但依然是当今以色列政坛最为活跃的政治家之一。他从政逾半个世纪,曾两次出任总理,1994年因参与缔造巴以奥斯陆和平协议而荣获诺贝尔和平奖。2005年初,他搁置党派纷争与利库德集团联合组阁成功,带领工党鼎力支持沙龙推行的单边行动计划,赢得以民众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现年53岁的佩雷茨此前从未在政府内任职,缺乏从政和治国经验,在选举前的各项民调中一直落后于佩雷斯。那他是凭借什么异军突起的呢?
  首先,佩雷茨“关注底层”的竞选纲领为他拉拢了众多选票。近年来,受巴以冲突困扰,以色列经济发展一度停滞不前,失业率居高不下,尽管去年经济有所好转,但社会各阶层贫富分化加剧,外来移民安置和融合的问题滋生了众多社会问题,下层社会不满情绪日增。针对此现实,佩雷茨宣称要使工党成为“各民族、各团体和新移民的大家庭”,首要任务是解决最低工资、社会保障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由于其政纲迎合了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因此得到部分下层民众的衷心拥护。其次,总工会的工作经历使他深得工人拥护。尽管在政治资历方面他无法与佩雷斯相抗衡,但长期担任以色列总工会主席一职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务实能干的特点给工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对政府积极推行的私有化等经济和社会改革持反对立场,认为改革触及和损害了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在担任总工会主席期间,佩雷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组织了众多罢工,使总工会日益成为为工人奔走呐喊、保障工人权益的重要机构,他也逐渐成为以色列家喻户晓的人物。再者,打出“重振工党”旗号求变求新。作为以色列政坛的重要政党,工党在1977年之前曾连续执政近30年,但近年来在与利库德集团的竞争中一直处于下风。佩雷斯虽担任工党主席多年,但工党传统左翼路线的号召力日益下降,其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日益减弱,这个纵横以色列政坛几十年的老党亟需变革,找到新的方向。佩雷茨牢牢抓住党内成员希望工党重新崛起、再塑辉煌的心理,表示当选后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重振昔日雄风,从而争取到更多工党传统选民的支持。
  在巴以和谈问题上,佩雷茨是一个坚持走和平路线的温和主义者。他坚信“奥斯陆之路是以色列的希望和前途”,声称如当选总理,将立即开始与巴人进行永久地位问题的谈判,一起创建毗邻而居的和平世界。因此,很多媒体都认为佩雷茨的崛起将是以色列政治的一个“分水岭”,不但为工党注入了活力,也让人们对中东实现和平产生了新的希望。
  当选后的佩雷茨履行承诺,上任伊始就推动工党中央委员会通过了退出沙龙联合政府的决定。作为议会中的第二大党,工党的退出直接迫使沙龙做出提前选举的决定。工党在佩雷茨的带领下为即将到来的选举进行着紧锣密鼓的宣传和准备,人们对这匹“黑马”也充满了期待。
  
  沙龙四面楚歌另起炉灶以退为进
  
  如果说佩雷茨当选工党主席并率工党退出政府引起以色列人震惊的话,那么沙龙与利库德集团决裂并另立新党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沙龙与利库德集团有着33年的不了情,当年正是在利库德集团的支持下,沙龙得以脱下戎装步入政界,迈出政治生涯的第一步;而1999年担任党主席后,正是在沙龙的带领下,利库德集团在2001年大选中赢得史无前例的胜利,一举击败工党,组阁成功并连任至今,成为以色列最有影响力的政党组织。可以说,沙龙的政治生命与利库德集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沙龙退党的决定在许多以色列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其实,沙龙这个看似“自杀”的决定并非一时头脑发热的政治冒险,而是基于现实、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果断举措,也是在利库德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和工党退出政府的双重困境下做出的无奈之举。
  利库德集团内部的矛盾由来已久。基于对现实和巴以未来认识的不同,利库德集团内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是由沙龙领导、包括副总理奥尔默特在内的现实派,一派是以前财政部长内塔尼亚胡和前安全部长兰多为首的右翼强硬派。沙龙主张应立足现实,适当地放弃部分占领领土,维持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地带,迫使巴勒斯坦按照以色列的条件谈判,牢牢把握局势的主动权。右翼则对巴强硬,坚持寸土不让,不能容忍对巴方的任何妥协。两派间的矛盾势同水火,不可调和。在单边行动计划执行前,内塔尼亚胡率党内强硬派议员为撤离加沙设置种种障碍,频频抛出提案加以阻挠,公开试图扳倒沙龙。在沙龙威胁解散政府提前大选、不惜一切代价强力推动计划实施后,内塔尼亚胡公开挑战沙龙权威,号召提前进行党内选举,与沙龙竞争利库德集团主席一职。虽然最终在党内投票中沙龙以微弱优势胜出,危机暂时缓解,但其内部分歧之严重已公开。2005年12月初,沙龙提名部长人选在议会遭到本党反对派否决,利库德内部严重分裂已是不争的事实。
  工党退出政府是沙龙退党的直接推动力。2005年年初,正是由于谋求与佩雷斯领导的工党联合组阁成功,沙龙才得以顺利通过重重难关,顺利实施撤离加沙行动,工党的支持功不可没。此次工党退出后,利库德集团在议会120个议席中只有40个席位,沦为“少数派”,内外交困的沙龙势必将面临反对派和党内对手的双重夹击,政令不畅、处处受阻的局面将不可避免。
  沙龙有成立新党的雄厚资本。作为驰骋政坛多年的政治家,77岁的沙龙是以色列历史上的传奇人物。2005年8月,他顶住巨大压力,成功实施单边撤出计划,将加沙地带21个和约旦河西岸4个定居点的犹太人全部撤出,此举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也迎合了当前大多数以色列民众渴望安宁、要求和平的心声。此外,超凡的个人政治魅力和领导能力也是沙龙能够另组政党而重新崛起的重要因素。在权衡利弊、几经考量后,沙龙终于审慎地做出与利库德集团彻底脱离并提前大选的决定。
  
  政治版图改写未来政局扑朔迷离
  
  随着2005年11月21日沙龙组建前进党并正式决定参加选举,以色列长久以来由利库德集团和工党争夺总理宝座的局面将被彻底改写。自称“中间党派”前进党在沙龙的领导下不断壮大。成立后不到3周的时间内,就争取到包括利库德中央委员会主席、代主席哈内戈比、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奥尔默特和国防部长莫法兹等重量级人物在内的17名现任议员支持。脱离工党的佩雷斯虽表示不会加入前进党,但将与沙龙组成竞选联盟,令其实力进一步增强。在以色列《国土报》、《新消息报》和《耶路撒冷邮报》等各主要媒体进行的民意测验中,沙龙和他统率的前进党一马当先,最被看好,而以“新面孔”出现的佩雷茨作为新总理的热门人选紧随其后,利库德集团实力大大削弱,众多元老和骨干的脱党使其元气大伤,在各民调中难现昔日荣光。
  当然,民调只是预测,究竟谁能够在3月的大选中最终脱颖而出尚属未知。沙龙虽然有种种优势,但他极力推行的单边行动计划深深刺痛犹太人定居者和犹太激进分子,他本人也一度收到死亡威胁。前进党所倡导的与巴勒斯坦分离、“以安全换独立”的政治外交设想在多大程度上能得到以民众认同还不得而知。一向关心普通民众冷暖的佩雷茨树立了良好的“亲民”形象,但随着佩雷斯的黯然离去,工党传统的支持力量难免会有所削弱。利库德集团虽然发生巨变陷入短期混乱,但其秉持的右翼激进纲领在以色列国内还占有相当市场,仍然是大选中不可小觑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以色列各股政治力量都将为提前到来的议会选举励兵秣马,沙龙的留守政府无心也无力继续推进和平进程。今年3月份的议会选举不仅关乎其政治走向,更直接影响巴以局势的发展。谁将问鼎总理宝座并肩负起举世瞩目的和平重任?中东和平何去何从,明天会是怎样?这些都将在以色列议会大选后尘埃落定。
  (本文责任编辑:刘万镇)

相关热词搜索:以色列 政坛 洗牌 以色列政坛重新洗牌 政坛高层大洗牌 中国高官的政坛背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