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构想与欧美联盟关系]海南自由贸易区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近期,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了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虽然构想依然是旧事重提,但也可以被视为当前欧美联盟关系进行调整的新动作。是什么原因促使默克尔再次重提曾经被“遗弃”的构想,构想的前景又将如何?这是人们所关注的视角。
  
  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构想的由来
  
  构建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既非默尔克的创意,也不是首次出现在新闻媒体。类似设想早就由来已久,各种版本的酝酿几经周折,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
  最早在1949年,当时欧洲就曾拒绝过加拿大提出的“让北约既成为一个军事联盟又成为一个经济联盟”的建议。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组成欧美经济联盟的构想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欧洲的态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上世纪70年代后,美国政界和经济学家曾多次有过类似构想的表述,并在不同场合提出以某种形式在欧美之间建立一个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其中主要代表人物,如美国国会领导人艾尔?厄尔曼和比尔?布雷德利就曾有过相关提议;1989年美国经济学家加里?赫夫鲍尔也提出,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和投资协定是继乌拉圭回合完成后在贸易自由化方面的必然选择。尔后,随着冷战的结束,维系美欧同盟的主要动力不复存在了,其同盟关系受到冲击,如何在后冷战时代的背景下构筑新的伙伴关系就成为美欧共同关心的问题,各种有关补充欧美联盟关系的构想和建议应运而生。美国提出了构筑美欧关系的新蓝图―“新大西洋主义”,这是冷战结束初期美国提出的关于建立欧洲新秩序的构想,即在政治上巩固其盟主地位、在军事上适当减轻负荷、在经济上与欧共体共同分享东欧实行市场经济和自由选举带来的经济利益。此后,欧美联盟关系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转折点,加强经济联系得到各方更多的关注,并就关于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开始讨论。在此期间,欧盟的态度几经变化和摇摆不定,也曾经拒绝加拿大和美国提出的签订“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的建议,认为任何类似协议都将损害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发展进程。
  到了90年代中期,欧盟国家将变革跨大西洋关系作为重要议题,力图在新的现实基础上构筑新的欧美同盟关系。于是1994年“跨大西洋条约”、“新大西洋宪章”、“新跨大西洋盟约”以及“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等改革建议纷纷出台,希望由此为美欧联盟关系增添新的内容,其中欧美双方就推动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意向尤为热情。1995年6月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首次代表美方对欧洲的建议做出回应,称欧洲提出的“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建议概述了更为密切的跨大西洋关系的前景,并重申加深美欧经济关系是巩固美欧安全关系的基础,首次提出实现美欧经济一体化是美国长期的战略目标。同年12月在马德里会议上,美国与欧盟委员会签署了《跨大西洋新纲要》,同意加强两岸经贸联系,并就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再次进行了讨论。尽管美国认为时机还不成熟,欧盟提出的建议不了了之,但与此同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其他各成员国却纷纷提出要与欧洲共同推进贸易自由化。1994年12月,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在访问巴黎期间表达了建立一个欧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想法;1997年7月,墨西哥与欧盟签署了有关自由贸易的基础文件。1998年3月11日欧盟委员会再次通过了一项决议,准备就建立一个新的跨大西洋市场与美谈判,但最终因法国的强烈反对而搁浅。
  尔后,随着欧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增多和多哈回合谈判一次又一次陷入僵局,拓展欧美经贸关系并相应设立“贸易摩擦争端预防机制”就成为当务之急,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也再次被捡起来。继2005年9月美国新保守派提出“以北美自由贸易区和西欧自由贸易区的融合”等为目标的新欧洲战略后,2006年初美国副国务卿尼古拉斯?伯恩斯在《美国2006年外交蓝图》的讲话中,再次将促进美欧间跨大西洋合作视为“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德法两国的治国理念在这时也与英美日益接近,刚刚上任一年多的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经济政策是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济道路,即放松管制,减轻企业税赋;法国德维尔潘政府出台的“首次雇用合同”法案也是一种渐进实现自由化改革的尝试,由此长期困扰美欧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之争渐渐平息,为美欧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创造了先决条件。这时,又逢多哈回合谈判又一次陷入僵局以及德国总理默克尔即将就任欧盟轮值主席,默克尔再次重提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既表达了德国的愿望,这将有可能在默克尔就任期间推进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构想进程。
  
  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构想的现实意义
  
  欧美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是欧美联盟关系在不同时期进行调整而被多次提出的建议。构想首先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和各自的利益,对欧美来说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构想,不仅具有特定的经济意义,同时也有一定的政治和战略考虑。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构想的再次提出,被许多人认为是欧美联盟关系需要进行调整的选择,构想自然也就有了新的现实意义。
  其经济意义在于,冷战结束后,在国际关系领域中经济因素逐步上升到主导地位,欧美联盟关系的主导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方面,冷战时期建立的紧密军事同盟已不再是维系和巩固欧美关系的重要方面了,构建一种以经济合作为主导的新型联盟关系就显得更为紧迫。由于欧美间经济摩擦日趋加剧,为了避免矛盾的不断激化,欧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进一步加强欧美经济合作,有利于缓解欧美长期存在的贸易争端,削减大西洋两岸的贸易壁垒,拓展北美市场来带动欧洲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以及区域化的背景下,主导和掌握制定国际经济规则权已成为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方面,因此欧美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出发点是为了掌握制定国际经济规则权,主导全球经济化和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发展。正如1995年欧美签署的《跨大西洋新纲要》中所表述的,“我们有责任加强多边贸易制度和支持世界贸易组织,以及领导贸易与投资市场开放的工作”,这一表述充分体现了欧美建立一个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动机和意图。另外,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经历了近5年的反复和激烈较量,由于谈判各方分歧难于弥合,最终于2006年7月宣告“无限期”中止,这给多边贸易体制投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多哈回合谈判失败产生的消极影响,不仅象征着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一次严重倒退,而且意味着在多边贸易矛盾互相碰撞的同时,许多成员国难以从多边和自由贸易中受益。受其影响,构建双边自由贸易区就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未来的目标,而欧美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既是欧美联盟关系需要进行调整的体现,也是多哈回合谈判失败后欧美在贸易领域中另辟途径的考虑。
  其政治和战略的考虑在于:冷战后,随着国际恐怖主义和地缘政治等全球性问题的进一步突出,应付恐怖主义和非传统安全已经成为欧美共同的利益。同时,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欧美为了使其主导的现存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能够延续下去,认为加强各个层面上的联系与合作对于双方都是必要的。从美国方面看,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在美国政界始终有着市场,因为欧洲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不可放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在欧洲有着重大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为了在世界格局中巩固对国际事务的霸主地位,也需要通过新的形式继续驾驭欧洲,并寻求欧洲的支持与合作,实现其全球战略。从欧盟方面看,虽然随着一体化和东扩的进程欧盟自身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但独立防务的力量依然有限,仍需要借重美国的力量,并与美国保持和加强各个领域的合作与联系,而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则能够把欧美联盟关系更紧密地连结起来。由此可见,欧美出于各自政治与战略利益的考虑,需要进一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这是促使欧美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构想的动力。
  
  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构想的可行性与前景
  
  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在欧美间酝酿已久,或是时机不成熟或是意见不统一,有过多次的反复。默克尔就任欧盟轮值主席后,能否推进构想进程,其可行性与前景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从客观上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构想的可行性有着诸多的可行性因素,其中包括主要几个方面:1、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一体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大趋势看,为欧美重新考虑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提供了可能性、现实性和必要性。2、欧美双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有着许多相同之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欧美现代市场经济模式正在趋同,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基础基本成熟,为欧美在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构想的谈判与合作提供了条件。3、长期以来欧美双边经济关系的深度和广度超越了任何其他区域间的经济关系,其相互间依存程度也更加紧密,尤其体现在贸易和投资的双边关系中,同时欧美经济关系还相对平衡,这种依存度和平衡性不仅对构想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实现其构想加大了可行性。4、目前欧美间的贸易壁垒处在较低的水平,大部分领域的关税都在5%左右或更低水平,同时几乎所有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税变动都受到约束,这就为谈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地缘政治是欧美实现构想可行性的重要因素。欧美有着相似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以及立法体系和价值观念,从政治和社会制度等方面上看更具备可行性,真正实施起来不会象存在着巨大政治、经济、文化差异的地区那么艰难。6、欧美联盟关系既会长期存在下去,也需要调整,而构想迎合了各方的需要,一旦时机成熟就有可能加快谈判的进度。
  但另一方面,实现构想也并非易事,目前这一构想毕竟还停留在设想和建议之中,双边谈判仍面临着许多障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欧美两个区域经济集团在一体化制度上有不同之处,在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一体化程度、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跨大西洋贸易区将意味着这两个区域集团在各经济领域融合在一起,需要同一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一体化程度和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各种差异在客观上有可能使欧美在许多问题的解决上出现重大分歧,使谈判和协调有可能十分艰难和漫长。2、为维护各自利益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将争论不休,如在农业、高技术产品和金融服务贸易等悬而未决的问题领域中。这些领域是欧美贸易关系长期紧张的重要因素,摩擦从未间断过。因此在这些领域建立既适用又可行的解决争端机制难度可想而知。3、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所涉及的各个成员国并不一定都对构想建投赞同票,各种分歧难以消除。从欧盟方面看,1995年的马德里会议上,欧盟的15个成员国中就有9个反对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最后导致《跨大西洋新纲要》中删去了有关内容。在近期默尔克提出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后,随即欧盟贸易执委曼德森表示,“欧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接受这个提议”,并警告说,“如果欧美以建立自由贸易区来交换彼此专属的经济利益,这即意味着对于其它国家的歧视,势必激起世界其它各国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由此看来,目前欧盟内部对构想的仍存在着严重分歧,未来能否消除分歧将是个未知数。从美国方面看,美国国内部分政界对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构想较为“暧昧”, 甚至也有人认为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对美国无益,而且国会授予总统对外贸易谈判的权利也是有限的。这因素的存在,自然将给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构想的实施带来了不少阻力,前景难以预料,甚至再度搁置也并不奇怪。
  (本文责任编辑:王栋)

相关热词搜索:自由贸易区 构想 关系 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构想与欧美联盟关系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协定 自由贸易区有哪些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