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海岛王国”:重生海岛王国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印度尼西亚,“海岛之国”,名字中的“印度”意为“海”,“尼西亚”意为“岛”。它的美既丰富又与众不同。   一提起印度尼西亚,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地震、海啸和火山。可当你亲身体验这个国家,才能真正理解它的美,从而改变对它的恐惧。
  印尼最著名的古迹当数婆罗浮屠,可是在这里,我却想首先介绍一下印度教庙宇――普兰巴南,然后再带你逐一走近王宫、饭店、美食和美妙的蜡染……
  
  普兰巴南
  
  5月的月圆夜,是一年中《罗摩衍那》故事在印尼普兰巴南印度教神庙上演的时间,之后每月的月圆夜都有一场仪典般盛大的罗摩故事芭蕾舞表演,一直持续到10月。迷离忧伤的月光和幽蓝的天幕下是黑灰色火山石砖的废墟。神庙初建于12个世纪以前,3座主塔和250多座小塔依然挺立着,信徒们怀着虔诚的心情前来膜拜。
  印度教认为在远离尘嚣的地方,神庙可以构筑通灵天梯,让人心无所虑地倾听神谕,感恩天赐。而晴空之下,游人如织的普兰巴南却少了神秘之感。四下葱翠的树林,还有拂过神庙脚下碧绿草地的阵风,倒是也能让人仿佛置身历史隧道。风在庙塔间倏忽穿行,像在吟唱蚁垤的诗篇这净修林就像梵天宫阙,响彻喃喃诵经的声音……
  普兰巴南的主塔有三座,分别供奉印度教三大主神.主毁灭的湿婆神、主创造的毗湿奴神和保护神梵天。
  印度教哲学和价值观的第一课就是对于湿婆的崇拜。印度教最著名的出土文物之一是一尊四臂湿婆铜塑:他脚踩无知的侏儒,一手敲响创造之鼓,一手放出毁灭之火,另两手摆出姿势,叫人莫要惧怕;长发飘扬,身后是宇宙的轮回火焰。它解释了许多印度教徒对于生死的释然接纳,相信人生应在圣河转弯处终结,宿命而坦然。毁灭是创造的前提,一切都在轮回中,懂得这些道理才能战胜无知,获得智慧。
  正是由于这种崇拜,供奉毁灭神湿婆的塔要居于中间位置,较其他两座更高大些。
  参观普兰巴南庙的规矩是从供奉湿婆神的主塔东侧进入,绕行观瞻,欣赏20面塔身上所刻的罗摩神话。神庙的台阶陡而窄,庙内没有照明,只好凭借随身所带的一支电筒,听着导游热切地介绍寺塔内东、西、北各厅供奉的神像。东厅中供奉四臂湿婆,他的面貌并非毁灭者应有的狰狞,而是一尊生动自然的3面佛像,象征主神的三位一体。与东厅相对的西厅内供奉主智慧的象头神伽内什。颇受信徒喜爱的伽内什往往被刻画得憨实可爱,游客都会抚摸一下他油亮的长鼻,希望这历经百年的匠心雕琢和穿越千年的虔诚信仰能给自己带来好运。
  北厅供奉的是杜尔迦女神,拥有无比的魅力和勇气,她身姿袅娜.气度非凡.其至颇有些傲慢。另有这样一种说法,北厅所供是被魔法定人石块的罗娄雍格朗公主,她因戏弄欺骗求婚者而被罚。在这里,游客往往感动于印度教对女性的偏爱和神庙传说的幽默感。
  毗湿奴神庙外的浮雕所刻是克里希纳神的故事《摩诃婆罗多》。各神庙所对是供奉各神坐骑的庙,湿婆的神牛南迪、毗湿奴的神鹰嘎鲁达和梵天的神鹅安莎。神牛南迪塑像栩栩如生,四足跪地,安详怡然,雕刻工艺高超和创作境界不凡。
  几座主要神塔之外便是废墟,普兰巴南曾几经火山、地震灾难,也历经数次修缮,好像为了印证印度教教义最神圣的毁灭与创造。当年浩大的规模让后人很难有精力将废墟完全重建,黑灰色火山岩安详地散落四周,接受宿命,等待重生,仿佛这才是信徒对信仰的最佳践行。
  
  婆罗浮屠
  
  婆罗浮屠是日惹的地标,更是印尼的地标。来到这里没有不去一睹她芳容的理由。她没有想象中的巨大,也许因为矗立在一片爽朗的草地上,四周没有任何参照物,她也完全可以颠覆游客对佛塔的印象。天然却单调的火山岩灰黑色石雕覆盖了整整一座小山,而她的宁静和稳固也是出人意料的。浮雕刻的是释迦从蓝毗尼出生到拘师那迦圆寂的生平,其间各色人物、动物、植物颇具风貌,令人喜爱的是那里的佛像永远安宁的面容,飞鸟、神鹿栩栩如生的姿态,健壮的榕树充满生机。风拂过四周的草地和些许树丛,掠过坐佛塑像曲线优美的背部,穿过钟罩形的石网,好像甘美朗(传统印尼爪哇,巴厘两岛锣鼓合奏乐团的总称)在叮咚作响。每个石网的钟型小塔中都坐着一尊佛像,寓意佛在宇宙之中。眼见的玄妙无法言说,但是这种造像方式所要传递的含蓄、不张扬的心境,告诉游客们万物之中皆有佛性。
  
  日惹王宫
  
  始建于1755年的苏丹王宫Kraton位于日惹市中心,绵延一公里。有三样东西给人印象最清晰:一样是gamelan――甘美朗。字面上说就是“敲”、“打”、“抓”,可全仗这中文译名,乐队成为流水潺潺、绕梁美乐的代名词了。挂锣的稳重,平锣的悠扬,铁琴的清澈,弦乐的纤细和鼓乐的跳跃……那种爪哇特有的“温软平和”的音乐风格适合当地的天气和听者当时的心情。乐队规模不小,演奏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年迈的婆婆。音乐是让人睡眼惺忪的舒缓调子,不知怎的竟联想起童年夏天的午后祖母手中吱呀的蒲扇。
  第二样是宫殿,照例是廊柱居多的低矮建筑,热带建筑的通透和不设防让人心情舒畅。
  再一样就是中式的青花瓷器现身王宫各处,既有做成花瓶的又有做成其他装饰物的,熟悉而又陌生,陌生的是饰物上风格鲜明的热带动植物纹样,放在这里独有一番“异国”的情趣。
  
  凯悦饭店
  
  游客一般不会把饭店当作一个值得一游的美地,而日惹的凯悦饭店却是个例外。不是因为高档奢侈的食宿条件,令人佩服的则是设计者将当地元素如此谦逊自然地纳入整个酒店的设计,建筑和环境大气、天成,却完全没有忽略细节。好像酒店所有者在意的不是盈利,而是美丽的印尼建筑文化本身。阶梯式的酒店建筑还是逃不出婆罗浮屠的概念,丰茂的热带植被将整个饭店从里到外沁浸在绿海之中,沁浸在甜美四溢的花香里。大堂的建筑风格精巧骨感,只有木质廊柱,没有墙,任花香果香自由流淌。大堂一角“咿咿呀呀”的小乐队,演奏着久仰的印尼甘美朗。
  灿烂的午后,一只修长的印尼猫趴在酒店长廊地上,阳光透过廊间一缕缝隙洒到它的背上,傲慢而诡异。长廊边是小水塘,里面放着婆罗浮屠的微缩石雕,种着青葱缥缈的纸莎草和馥郁芬芳的荷花。花园里挂着小瀑布,掩映树丛中的是黑灰色火山岩亭子……
  
  美食
  
  当地菜肴的口味浓重,往往非常辣,以除去湿热地区的潮气,菜里浸着油,放满了香料。肉汁、鸡蛋和菠萝熬出甜腻的当地菜肴――“谷支”……享受印尼的水果也是奇异的探险之旅:剥开足以乱真的蛇皮是口味独特的蒜色果肉,如果食者能宽容地接受异样的果香和陌生而硬朗的口感,就能品味“蛇皮果”酸甜的美味。形如巨型琵琶的百香果,凿开一个小孔,里面还可以吮出沁人心脾的香气。
  
  手工艺品
  
  印尼的美丽也在它的手工艺品。那里名产很多,给人印象最深的当然还是巴迪蜡染batik和木雕。
  在参观一家蜡染厂的手工作坊时,我们见到了雕刻着花纹图样,用于印制纹样的“木印章”,它们本身已经是一件件精工细做的工艺品了。每个民族都对色彩有独到的见解。印尼人选用的色彩有种忧郁的哲学智慧,含蓄、平衡而极富特征。虽然低调,确能让人一眼辨别它不同于别国蜡染的特殊之处。以batik(巴蒂一蜡染)特有的咖啡色为主调,配以深棕色、深蓝色、黑色,偶尔还会出现夏天树叶的绿,纯正的红与柔和的灰色,构织出极为细致的花纹图案,那是天才奇妙的颜色组合。在印尼慵懒而不甘寂寞的心情里,还有什么比身穿美丽的巴迪筒裙,脚趿凉拖,品味鲜辣无比的鸡肉串烧更美的?
  传统木雕面具往往是游客的另一种最爱。每一面都是一张个性鲜明的面孔。不知采用了何种木料,深棕的颜色像极了当地人的黝黑皮肤,面具的颜色与这深棕很和谐,但轮廓、特征、表情刻画也毫不含糊。每一件都是可以与之交流的灵性。还有木雕的门抵,有优雅的天鹅和灵动的猫……图案让人联想到澳洲土著绘画的点彩手法。
  美丽的印度尼西亚,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度,深藏着宏大迷幻的浮屠和不朽的普兰巴南。棉兰的柔情、茂物的欣欣向荣、万隆的喜庆、三宝垄的起伏还有巴厘岛的原始神秘……零零星星,异想天开,你可以用莫拉皮的岩浆冲泡苏拉维西醇厚的咖啡,忘却了苏门答腊大王花的异味,却想起泗水的民谣:快快划呀,小船快飘荡,苏拉巴亚(泗水的音译名)就在那前方,你可忘记华丽的衣裳,千万不要把我遗忘……
  
  (责任编辑:肖雪晴)

相关热词搜索:海岛 王国 美丽 美丽的“海岛王国” 我的海岛王国 王国保卫战前线海岛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