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亚太之行与奥巴马的对华政策_奥巴马最经典的7篇演讲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2009年2月15日至2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相继访问了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和中国,这是她作为新任国务卿的首次出访。美国国务卿的首次出访历来都被视为美国新领导团队外交政策的风向标。此番希拉里将首访地确定为亚洲,表明亚太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提升,美国新政府在外交上日益重视亚洲并希望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也初步表明了奥巴马新政府的整体外交战略和思路。
  
  亚太战略地位提升
  
  通常美国新任国务卿上任后的首访地往往选择欧洲或中东地区,此番希拉里首访亚太,是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其中透露出的信息值得深思。这表明亚太在美国整体战略中的地位提升和其寻求亚太国家在经济上合作与帮助的愿望,也与奥巴马的整体外交布局紧密相连。
  亚太地区在美国外交政策的棋盘中分量越来越重。美国官方、民间和情报部门都提出,当今世界的中心正在向东转移。在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任期时,美国对东亚的贸易和亚太的投资已经超过了对欧洲。希拉里首访亚太,表明它在世界舞台和美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与影响在增强。正如希拉里所说,她将首访地选在亚洲,是因为这一地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对美国的今天和未来都至关重要”,“如同我们需要大西洋彼岸强大伙伴一样,我们同样需要太平洋彼岸强大的伙伴”。2007年4月,奥巴马在民主党初选的首次辩论中也说,“我们必须向东看,因为世界的重心正逐步向亚洲转移……很明显中国正在崛起,这还会继续下去”。这些无疑表明亚太在全球战略地位得到有力提升。
  美国情报机构2009年2月12日发表报告称,全球经济危机是美国现阶段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它给全球四分之一的国家带来动荡,并且有可能引发极具破坏性的贸易战。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底,中国共持有美国国债6962亿美元,居于各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量的首位。居于第二位的日本总量为5783亿美元。华尔街分析家预计,今后两年内,美国为了救市和刺激经济,将发行2.7万亿到4.2万亿美元的债券。中国、日本等美国主要债权人的购买意向如何,将决定美国救市和刺激经济是否有足够资金。上述情况表明在经济危机深不见底,各西方国家都在忙于自救的情势下,亚太地区是美国的救命稻草。此外,朝鲜半岛近一段时间剑拔弩张,美国急需亚太各国,尤其是中国在六方会谈上的支持,稳定半岛局势。因此,新任国务卿首访亚太,争取亚太国家在应对经济危机和地区安全上的支持与合作也就在情理之中。
  奥巴马上台月余,正在努力为自己的外交定调和布局。美国副总统拜登出席了慕尼黑安全会议,修复与欧洲传统盟友关系,同时向俄罗斯发出缓和信号;任命中东特使米切尔访问中东,特使霍尔布鲁克访问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奥巴马本人访问加拿大;英国外交大臣已经访问过华盛顿。因此,希拉里亚太之行既为奥巴马新政府的亚太政策定调,也在为奥巴马整体外交布局。
  
  美国亚太政策的延续大于变化
  
  希拉里访问亚太也是其“巧实力”外交的首次亮相,与前国务卿赖斯的“转型外交”相比,希拉里的言行表明奥巴马新政府的亚太政策延续大于变化:延续了前任政府的战略合作框架和合作基础,变化的只是策略、手段和态度。
  布什执政八年,其外交遗产乏善可陈,不过亚太却是亮点。这为奥巴马新政府构建更完整的亚太战略奠定了基础。在布什第二任期内,通过国务卿赖斯的“转型外交”,布什修正了单边主义,强调合作对话与接触沟通,修复与盟友关系,改善与新兴国家关系,重塑美国因单边主义而损害了的国家形象,保证了美国的领导地位。“转型外交”在亚太地区成效显著,美国与盟国关系和新兴国家关系保持稳定;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朝鲜半岛、台海等热点问题没有恶化。希拉里亚太之行基本沿袭了这些遗产。
  首先,希拉里亚太之行表明其继承了布什对亚太地区的政策基调,继续强调合作与对话。“我们将运用巧实力,(在亚太地区)与长期的同盟及新兴国家共同努力,寻求解决全球性共同问题的地区和全球方案”,与赖斯的“转型外交”如出一辙。
  其次,突出盟友地位。希拉里首访日本突出美日同盟地位,并把日本作为美国在亚太乃至全球的战略“基石”,消除了日本担心被边缘化的疑虑。同时,她亦称韩国为“坚定的历史盟友”,并就朝核问题进行沟通和协调,为制定新的对朝政策做准备。希拉里鼓励日韩两国为全球安全做出更大贡献,如参与阿富汗重建和打击海盗等行动。
  第三,延续六方会谈处理朝核问题。希拉里此行明确表达了以六方会谈为框架解决朝核问题。她表示奥巴马政府愿意通过六方会谈解决朝核问题。
  最后,继承布什政府与印度尼西亚和东盟的关系,改善美国在穆斯林国家的形象的成果。布什在第二任期内积极发展与印度尼西亚及东盟国家关系;通过帮助援建全球最大穆斯林国家印度尼西亚和海啸援助,改善美国在穆斯林心目中的形象。而此次希拉里对印度尼西亚的访问也延续了这种关系和形象。希拉里访问把印度尼西亚放在第二站,强调与其发展“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并明确表示要改善与穆斯林关系,这有利于重塑美国在伊斯兰世界的形象。同时,奥巴马的继父就是印尼人,而且他儿时也是在印尼度过,这也使得希拉里的访问多了几分人情味。此外,希拉里对印尼的访问也表示对东盟的重视。希拉里在会见东盟秘书长素林时表示,奥巴马政府将正式启动与东盟签署友好合作条约进程。通过签署该条约,美国将与东盟各国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希拉里还表示希望参加东盟峰会。
  希拉里在继承以上战略合作框架的基础上,也体现了奥巴马新政府在亚太政策上的重要而细微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策略、手段和态度上。这为奥巴马政府和亚洲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奠定了今后合作的基础。
  首先,缓和与敌对国家的关系。与布什政府一直保持高压态势相比,奥巴马政府对朝鲜、缅甸等敌对国家在保持高压基础上,显示出缓和的迹象。奥巴马在竞选期间曾语出惊人,说可以无条件的会晤朝鲜、伊朗的领导人。希拉里表示如果朝鲜弃核,美国愿与之实现关系正常化,签署和平条约并提供能源和经济援助;2月20日奥巴马又宣布任命前美国驻韩大使斯蒂芬•博斯沃思担任朝鲜问题特使,负责处理朝鲜问题。这是美国向朝鲜做出有意进行对话和接触的姿态,也表明奥巴马政府对朝鲜问题的重视,为今后美朝关系的改善做好铺垫。希拉里2月18日在印度尼西亚专门谈及缅甸,承认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对缅甸的经济制裁没有发挥作用,“我们采取制裁路线,但没有对缅甸产生影响”。这暗示美国对缅甸政策可能发生转变。综合起来看,奥巴马虽然立场没有变化,但与布什任期内的官员相比,希拉里的语气要缓和得多,态度值得肯定。
  其次,强化气候变化和能源环境合作,增强相互合作基础。布什任内不签署《京都议定书》,能源环境上只顾一国之私,引起全球公愤。奥巴马显然吸取了这个教训,结合国内经济危机,提出扩大气候变化、能源环境的全球合作,想要重拾这些议题的全球领导权和主导权。希拉里亚太之行与各国一再强调气候变化与能源环境合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成为美国与亚太国家合作的一个主要议题,拓宽了相互间的合作基础。
  第三,加强经济合作。布什任期内美国与亚太地区经济纽带的战略价值凸显。尽管面临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布什政府仍批准《美新自由贸易协定》和《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强化美国与该地区的经济纽带,约束中国利用经济优势获得更多的影响力。奥巴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新政府面对的是本国引起的全球金融风暴,目前最紧要的是寻求亚太国家的支持。因此,希拉里亚太之行极力强调经济合作,寻求各国对美国的帮助,推销美国国债。
  第四,没有突出印度的战略地位,美印关系走向备受关注。布什政府把印度作为美国亚洲地区的一个战略支柱,与印度签署民用核协议,建立亚洲“民主之弧”等,企图利用印度来牵制和围堵中国。但奥巴马上台后,没有与印度领导人通过电话,也没有访问迹象,希拉里亚太之行也没到印度,美印关系走向还不明朗。
  
  对华政策出现新气象
  
  早在2008年总统竞选期间,希拉里就在《外交》上撰文表示:“美中关系将是21世纪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出任国务卿后又在首次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美国需要同中国进行全面对话。”奥巴马从竞选和就职演说到与中国领导人通电话,也都一再强调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中美之间在地区乃至全球各个领域都存在着竞争与合作,这种复杂性更要求美国要重视对华关系。因此,希拉里压轴应当是在中国。况且,作为老练的政治家,希拉里对中国非常熟悉,她曾于1995年9月率团到北京出席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还于1998年作为美国第一夫人,随同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
  布什政府外交遗产的亮点在亚太,亚太外交的亮点在中国。在中美关系战略定位上,从战略竞争者转向利益攸关方,手段上从对抗转向接触、合作与对话;建立了中美对话交流机制,其对话机制超过60个;在台湾问题上,在保持对台军售基础上,延续一种原则,欢迎两岸缓和;在六方会谈框架下解决朝核问题。这些都是布什留给下届政府丰厚的外交遗产。显然,希拉里继承和延续了这些遗产,但同时也体现出新政府对华政策的一些重要而细微变化,展现了新政府对华政策出现的新气象。具体表现在:
  第一,中美关系开局良好,迅速进入正轨。新上任美国总统总要在对华政策上有个起伏,指手画脚,甚至动手动脚,克林顿和小布什都是如此,几乎形成惯例。与前几任相比,希拉里访华是奥巴马政府高官第一次和中国领导人面对面的沟通,这表明中美关系没经历太大波折,迅速进入正轨,实为罕见。况且,希拉里态度出奇的好,身段放得很低,与其先前访问和竞选中的一些不当言行相比,判若两人。相对人权问题,在经济危机和气候变化上着墨更多;引用中国典故“同舟共济”突现中美关系重要性;行前强调要倾听和磋商;“深化和扩大”中美关系,开辟中美关系“新时代”;两国元首将在伦敦20国集团金融峰会首次会晤达成共识。这些搁置争议,深化合作的做法展现了新政府对华的新气象。
  第二,突出经济合作。美国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急需中国这个美国国债持有最大户继续对美国保持信心,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在访问中淡化美国财政部长提出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和美国购买国货条款,突出强调中美在应对经济危机中的合作。在结束亚太之旅上飞机前还念念不忘向中国推销国债:“我确实相信,中国政府和央行正在做一个聪明的决定――继续投资美国国债。”这为两国深化合作提供了契机。
  第三,强调气候变化和环境能源主题,拓宽两国合作基础。奥巴马在竞选期间非常强调新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上台后寄希望于新能源创造就业,强化美国在应对气候变暖上的领导地位。在北京期间,希拉里参观了太阳宫燃气热电厂,与清华大学师生就清洁能源、气候变化等议题进行了交流,中美双方同意建设重要的中美清洁能源技术伙伴关系,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她还引用中国古语“毋临渴而掘井”,强调两国合作的紧迫性。这都强化了气候变化和能源环境成为两国之间新的核心议题。
  第四,提升中美对话机制。希拉里在与杨洁篪部长会谈中,就中美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达成原则协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有别于此前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希拉里强调,中美双方同意要建立更高层次的对话框架。这个框架将有战略和经济两个轨道,战略方面会涉及政治、安全和全球问题等。同时,希拉里访华推动了中美军事交流。
  
  奥巴马下车伊始一月有余,其外交政策基调正在形成过程中,不过从其竞选理念和纲领到就职演说,从民主党的
  外交传统到上台后一系列高官的外交言行,不难看出其整体外交战略的端倪。奥巴马在其竞选纲领中提出的总体外交战略是重塑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其外交理念是多边与合作,这与民主党的外交传统相吻合。与之相对应的是,奥巴马及其外交团队在这一个多月中的外交言行基本遵循了这一外交战略和传统。用拜登的话说:我们将接触,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希拉里也强调,美国在对外政策中将“不会再冲动行事”,“不会再以意识形态划线”,愿以“尊敬的态度”来听取意见。这些表明奥巴马政府外交将围绕着合作与对话展开,修复传统盟友关系,构建伙伴关系,缓和敌对国家关系,重塑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和国家形象。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责任编辑:王栋)

相关热词搜索:巴马 对华 之行 希拉里亚太之行与奥巴马的对华政策 奥巴马对华政策的转变 奥巴马最后一次亚洲之行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