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变局确保中日关系健康平稳 我国应如何应对中日关系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2006年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中日关系实现了政治转寰,此后近三年来总体平顺。2008年胡锦涛主席访日,双方签署第四份政治文件,将中日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中日之间存在固有矛盾,关系发展中还不断出现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假以时日,坚持不懈。特别是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日本政治形势走向看,更不可掉以轻心,须以百倍努力,确保中日关系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日本政治动荡不居
  
  与冷战的终结相同步,日本自民党政治开始陷入历史性衰落,1993年一度下野,1994年虽重新上台,但已无力单独执政,只能与其他小党组成联合政权。长达5年半的小泉政权貌似红火,但煽情的“马戏团政治”难掩自民党政治回光返照的实质。小泉下台后,日本社会政经矛盾凸显,安倍、福田、麻生三届内阁连续高开低走,最终凄惶收场。2009年8月30日众议院选举中,执政54年之久的自民党被日本民主党赶下台。
  盘点自民党政治,其败因可归结为:日本经济社会在经历战后长年发展后出现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加之全球化大潮的外来冲击,对执政党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但受主客观因素的牵绊,自民党传统的治国理念、统治模式陷入僵化,无法应对新挑战、解决新课题。而且,自民党自身管理建设中的弊病日益彰显,牵制其无法真正实现改革创新,最终自毁长城。①自民党政治的衰落有其历史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作为自民党总裁,小泉在首相任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实际削弱了自民党自身组织能力和社会统合能力,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加快了自民党垮台的历史进程。
  与1993年下野相比,自民党这次面对的不再是“七党一派”的乌合之众,而是蓄势已久、志在夺权的民主党。自民党那次是因内部分裂而下野,这次则可能因下野而分裂。日本学界、媒体欢呼,战后日本政治首次出现了两大政党间政权轮替的契机,期盼由此形成自民党、民主党轮流坐庄,保守政治框架内“良政竞争”的格局。小泽等一些政治家多年来朝亲暮疏、纵横捭阖,据称也是为了最终实现这一目标。但事态的发展未必如此简单。
  从理论上看,首先,“两党轮替”是西方舶来品,能否适应日本的政治风土,值得研究。日本与欧美不同,是单一民族、非宗教社会,具有高度同质性,实行真正意义的两党制缺乏文化、经济、自我认同的社会基础。其次,从冷战时期“五五年体制”看,政权独揽的自民党是否算作一个党,抑或是“数党联盟”,也值得研究。党中有派是当代日本政党政治的一大特色,自民党最为典型。从其长年政治实践看,派阀的存在确实在相当程度上发挥了吸收不同阶层民意、融解政经矛盾的社会统合作用,朝野矛盾、官民矛盾实际被转化为“朝朝矛盾”,党更像是“政党联盟”。果如此,针对“一党长期执政”的“两党轮替”命题也就无从谈起。
  从实践看,即将取代自民党的民主党自有致命弱点,面临重重难关,最根本的一条是“执政能力储备不足”。在发达国家宪政史上,新生政党从成立到成为“两党轮替”中的一极,无不经过漫长岁月。以英国为例,工党从立党(独立工党)到牵头执掌联合政权用了28年;而在1997年布莱尔担任首相之前,工党又经历了20年的在野生涯。相比之下,日本民主党尚显稚嫩,从党内关系到执政联盟内部的关系,从朝野关系到官民关系乃至与美国的关系,建树甚少。
  日本首相大位近几年频繁易主,但这次不同以往,政权更迭不再仅在自民党内部进行,而是朝野易位,政局、政策的不可预测性由此上升。民主党政权的“试用期”很短,选民是否满意、政权能否站稳,2010年7月参议院选举中就会有所体现。当前,民主党领导层志在长期稳定执政,争取“四年内不搞众议院选举”。但也有一种分析:如果民主党搞不好,与各方摩擦加剧,各类矛盾碰头叠加,不排除被迫提前解散众议院,与参议院一起搞“双选举”。
  日本政局不稳对中日关系而言也非佳音。日本决策机制的特点是“责任主体不明”,政权更迭之际,容易变成“无人负责”,也给某些势力以浑水摸鱼的机会。如2001年4月,日本首次允许李登辉到日窜访,即发生在森喜朗政权已成看守内阁,而小泉尚未接任首相的政治空档期。李登辉4月22日开始到日本活动,26日离开,而这一天也正是森内阁宣布“总辞职”的日子。
  
  关注中日新“争点”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经济社会转型加速,政治体制改革压力增大,但唯独对外战略进取势头不减,步伐未见停歇。②从小泉内阁“有事立法”,到安倍内阁“摆脱战后体制”、订立修宪程序法,再到麻生内阁续推“自由繁荣之弧”,从海洋划界到太空非和平利用,从整备导弹防御系统到议论“无核三原则”,名目虽繁却有一线贯通。几年下来,日本战后曾长期奉行的一系列防卫原则、战略思想体系明显动摇。
  2009年5月朝鲜二次核试后,日本国内“议核”声浪高涨。参与“议核”者有两类,一是少数右翼势力,赤裸裸要求拥核,在军界、政界、舆论界各有代表人物;二是当权或接近决策圈的现实保守派,主张就“是否拥核”展开讨论,力量明显占优势。只要统治层保持理性,知道一旦拥核失去的会比得到的更多,日本就不会选择拥核。但“议核”的恶果,一是加剧周边邻国民众的疑虑,必然影响到日本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二是可能为常规武器系统的升级推波助澜。2009年底,日本将再次修订《防卫计划大纲》,在一些势力看来,这是整军经武、强化自主防卫能力的良机。
  日本追求对外战略目标的实现思路也在悄然变化。选战正酣之际,日本有两本书值得一读,一是民主党政策调查会负责人须川清司写的《锤炼外交力》③,另一本是接近民主党阵营的外务省前审议官田中均所著《外交的力量》④。两本书有一些共同的“新思维”:中国经济规模“坐三望二”,日本失去“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光环只是时间问题;日本的经济沉沦或许不可避免,但没落并非必然来临,关键是能卓有成效地“拼外交”;外交拙劣是导致近年来日本国际影响力下降的重要原因,而强化自主思考,奉行“智慧外交”也是未来日本的出路所在;鉴于日美同盟的有效性、可靠性下降,日本外交需要进行多元战略选择,紧扣国家利益,发挥自身优势。
  日本的对外战略进取,在相当程度上带有应对中国崛起的色彩。鉴于中美合作深化及金融危机之下中国经济继续较平稳发展,日本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中日经贸合作中,日方对华依赖度的相对上升以及台海两岸和解合作进程的展开,又使日本深感手里可用的“战略牌”越来越少。如何增强制约、牵制中国的能力,应是近年日本对华外交一直在思考摸索的一项课题。“价值观外交”、“民主联盟”、“自由繁荣之弧”,都是缘于这种思路的外交尝试。其要诀一是凸显对华软实力优势,二是紧盯中国的薄弱之处,或二者兼具。《锤炼外交力》提出,从大正时期算起,日本有将近百年民主的历史,这是相对中国的一大优势,日本外交要巧妙地利用这种优势。
  发挥自身优势捏中国的“软肋”,这种“新思路”并非须川清司及其所在的民主党所独有,它是跨朝野的,而且在近来的对华外交中不断有所体现。2009年7月底,日本为“世维会”主席热比娅窜访放行,成为新疆“7.5事件”后第一个为热比娅提供表演舞台的国家。自民、民主两党对此事保持低调,麻生内阁强调热比娅此行是应“民间的邀请”。但按日本国内相关程序,对热比娅这类人物入境的审核,不可能只是一般技术层面操作,而应当是一定层级上的政治判断。而且据日媒报告,继热比娅之后,李登辉拟9月、达赖拟11月访问日本。中国媒体、网民对此已表现出强烈反应。
  日本一些势力策动分裂分子接踵窜访,官方为此大开绿灯,部分媒体无视犯罪分子暴行,反指责中国民族宗教政策,再结合近年来日本各界加大对中国相关问题的关注,加强相关调研的动向看,中日之间围绕中国国内问题恐酿成新“争点”,并以日方不断触发,中国民众理所当然强烈反应的模式展开。果如此,中日关系将再次面对挑战,民主党政权对华政策也将面临考验,它将如何处理李登辉、达赖访日问题,尤其令人关注。
  
  “日本丸”换上年轻舵手
  
  日本民主党当政,对外关系将以继承、保稳为基调,在此前提下再求特色。这首先是由民主党自身属性决定的。它和自民党一样,也是保守政党,其中党内核心人物都是自民党出身。它有不同于自民党的社会支持力量,如行业工会、宗教团体、弱势群体等,但主要靠蚕食自民党的传统地盘来壮大自我。这些基本因素决定了它在对外战略上不会进行颠覆性的变革。其次,这更是出于国内政治发展的需要。鉴于形势严峻、时间紧迫,民主党将以内政为优先,争取尽快就民生议题取得政绩以面向选举,拉住选民。为此,外交上除为美舰补给的“特措法”2010年1月到期需作出重要决断外,其余难有迅速、重大的调整。
  从微观看,一些具体政策的形成还取决于今后一系列影响要素的发展变化。如民主党能赢得多少选票,这将决定它在多大程度上要看联合执政伙伴――社民党的眼色行事;党内权力格局,新老矛盾、“左”“右”矛盾如何摆布;党政人事安排,如谁当外相,假如由原社会党系的议员出任(但这种几率不高),日本对朝政策就可望有所松动。
  从“变化”的角度看,民主党上台带给亚洲、中国的首先是好消息。民主党一直强调重视亚洲、重视中国,2007年参议院选举时即打出“强化与亚洲国家合作”的旗号,最近又提出构建东亚共同体、东北亚无核区等种种设想。特别是小泽牵头的“长城”计划,通过党际交流机制,加强和完善日中沟通与合作,保证了双方管道的健全和畅通。小泽曾提出,要使日美中关系成为“等边三角形”。
  民主党治下,日本与邻国的历史纠纷预计会有所淡化,不会出现小泉那样冥顽不化坚持参靖导致与中韩关系僵持的局面。民主党2009年7月底发表的年度政策纲领清楚讲道:“由于(靖国神社)供奉着甲级战犯,首相和内阁成员以公职身份参拜是有问题的”,建议另设不带宗教色彩的国立追悼设施。纲领还主张,在国会图书馆设立“永久和平调查局”,对日本战争罪行进行调查,向“慰安妇”道歉及赔偿。迄今为止,小泽、鸠山、冈田都表示不会参拜靖国神社。
  民主党在历史问题上比自民党更开明、进步,与两党不同的成长背景有关。自民党是1955年成立的老牌政党,它及其前身――自由党、老民主党,和战前政治有千丝万缕的瓜葛。早期政治家很多是战前官僚或政治家,这些人战后重新涉足政坛,自然有对历史问题抱持错误立场的思想和利益基础。而民主党作为新生政党,没有这样的历史包袱。
  但民主党上台能否利好中日关系发展,还有待观察。民主党虽无意纠缠历史问题,但党内少壮派、战略派似乎对“现实利益问题”颇感兴趣,对与邻国的领土、海权纠纷更是重点关注。少壮派代表人物之一长岛昭久就曾说过,中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重点经营南海,进入90年代又要把东海乃至包括日本在内的西太平洋变成自己的内海,这一动向是“令人恐惧的威胁”,是日本“必须正视的事实”。在中国台湾问题上,战略派的“战略思考”促使民主党重视两岸“军事平衡”,他们与自民党政权一样反对欧盟对华军售解禁。⑤
  与自民党相比,民主党还更强调“自由”、“民主”、“人权”。日本国会几年前成立了跨党派的“思考西藏问题议员联盟”,民主党议员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政策新人类”枝野幸男现任该议联会长,党首鸠山也有达赖在日“后援人”之称。
  此外,必须防止日本国内政治斗争波及中日关系,使之遭受“池鱼之灾”。日本处于转型加速期,矛盾尖锐,为避实就虚,显示能力,自民党政权转走国际路线,靠外交创政绩。在野党则拿涉外纠纷“说事儿”,朝野竞相对外示强以博取国内采声。2009年2月,前原诚司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刻意向麻生质询日本“如何应对钓鱼岛遭第三国入侵”,引出麻生关于钓鱼岛适用日美安保条约的发言,也引发了中日关系风波。这类“借外补内”的政治手法无疑会给日本的国际形象造成伤害,但在民主党治下恐怕也很难避免。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李瑞蔚)
  
  ① 详见杨伯江、霍建岗:《日本自民党政治走向历史性衰退》,《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第八期。
  ② 详见杨伯江、马俊威等:《当前日本对外战略:成因、手段及前景》,《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12期。
  ③「外交力を?える」,?川清司,??社,2008年9月。
  ④「外交の力」,田中均,日本??新?出版社,2009年1月。
  ⑤ 详见杨伯江《日本对华政策:假如民主党上台》,《环球》2009年第16期。

相关热词搜索:中日关系 变局 平稳 应对变局确保中日关系健康平稳 如何健康发展中日关系 如何促进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