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甬祥:滴水成大海 万里始足下|滴水汇成大海的成语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走进路甬祥院长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时,他微笑着走过来,同我们亲切握手。“路老师好!”“你们好,欢迎、欢迎!”坐下后,我们递给他最近两期《三月风?中国新闻人物月刊》。他用手扶了扶眼镜,仔细地看看两本杂志的封面,又随手翻看着内文。他脸上始终微笑着,边看边不住地点头。
  在绿茶的淡淡清香中,我们开始采访……
  “要学真本事,要做正派人,”父母的教诲,是他一生为人处世的准则。献身科学的理想,使他走进科学的殿堂。
  地灵人杰,江浙出才子。路甬祥1942年出生在浙江宁波市。他的父母都是医生,开设私人医院,在当地很有声誉。作为具有现代医学技术的知识分子,他们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与培养。父母曾多次对路甬祥说:“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要好好学习,要学点真本事,要好好做人,要做一个正派人。”父母的言传身教,深深地植根于他幼小的心灵中,并成为他一生为人处世的准则。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路甬祥10岁那年,父亲由于过度劳累,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全家悲痛万分,年幼的他拉着母亲的手说:“父亲走了,我们要活下去,我和妹妹还要读书,您要坚强起来!”路甬祥牢记父母要他学真本事的教诲,把母亲给的零用钱全部用来买书,他的每一本数理化参考书的扉页上都写着:“知识就是力量”、“为攀登科学高峰而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之类的格言警句。
  人生须有志,志当存高远。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点燃了千千万万青少年献身科学的梦想。夏夜的宁波异常闷热。在路灯下,14岁的路甬祥捧着一本名人传记看得入了迷。书中的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冯?卡门、孙中山、鲁迅、毛泽东等人的学习精神和奋斗经历深深打动了他的心,“做人就得像他们一样,人生才有意义。”他立志献身科学,对祖国和人民有所贡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那个暑假开始,他初中开始自学高中课程,高中开始自学大学基础课程。他遵照苏步青老先生“勤解万道题”的教导,坚持不懈,向万道题进军,向知识进军。路甬祥当时不仅学习好,而且还是个“足球迷”和“航模迷”,喜欢踢足球,喜欢航模活动,是学校足球队和航模队的成员。他喜欢动手做滑翔机,他的蚊帐顶上总放满了滑翔机的材料和半成品。手脑结合,锻炼了他的思维;手脚结合,锻炼了他的身体,科技、体育活动使他受益终生。
  书山勤为径,学海苦作舟。1959年的秋天,他满怀豪情走进浙江大学。五度春秋,五年苦读,他沉浸在书山学海之中,不仅学完规定课程,还自学了其他课程。他既“好好学习”,又“好好做人”。第一年是班级学习委员,第二年是团支部书记,第三年是年级团总支书记。他依然是学校足球队队员,依然奔跑在运动场上。
  1964年,路甬祥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他又开始新的进军。
  十年动乱过后,许多人痛定思痛、长歌当哭,叹息学业荒废、叹息青春流逝、叹息命运不公时,他却拿出了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
  登山哪怕虎,航海何惊浪。在动乱中,许多人投身运动,许多人逍遥度日。路甬祥却和几个好朋友躲进实验室,悄悄搞起了实验。他们先搞起了450公斤高压油泵,一举成功。
  此后不久,周总理公布我国经济海域,而我国渔业中拖网技术已不适应渔业生产需要,无法和日本的灯光回网技术竞争。路甬祥等人又和宁波鱼船厂联合攻关,经过一年多努力,解决了高压泵油压过载的技术难关,可使载重400吨的渔船在十级风浪中作业。需要出海捕鱼进行实验,以检测是否达到技术标准。路甬祥等人上了由海军团长当船长的大渔船出海实验。在十级风浪中,三艘渔船虽相距一公里,彼此连桅杆都看不到。整整三天的劈波斩浪,实验终于成功了。
  我国的地下核实验,原来靠手控自动钻井机挖坑道,一般需两个月才能完成。1970年,路甬祥等人请缨上阵,刻苦攻关,研究出全液压钻井机,这项成果后来获得国家科学大会奖。
  同样经过十年动乱,路甬祥却学会了德、英两门外语,通过实践掌握了车、钳、刨、电镀等技术,他与同事们完成了5个科研项目,写出了多篇论文。当人们刚刚从噩梦中醒来时,他却拿出了成果,向世人证明了“知识就是力量”,证明了“科技就是生产力”,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
  德国人每天工作8小时,他每天工作15小时,两年时间完成五年学业,获得博士学位和五项专利。
  机遇从天降,垂青有心人。1979年春天,路甬祥喜获德国“洪堡基金会”奖学金,被选送德国进修。激动之余,他深感责任之重大,曾赋诗一首,以表心志:“年愈三十学专长,远涉重洋赴异乡。莫道在德一孤雁,背后自有十亿人。慈母嘱托记心间,万里征途不怕难。”
  路甬祥用4个月时间通过了语言关后,进入液压研究所学习。这是世界上著名的研究所,来进修的一般都是各国青年科学家或取得博士学位的人。研究所尊重个人兴趣,两个月不安排你做什么事,直到你自己选择好项目。路甬祥等不急了,他主动要求做电液控制实验。导师给他半年时间,让他先把数学模型搞出来,路甬祥又急了。他报国心切,争分夺秒,德国人每天工作8小时,他每天工作15小时。他只用了两星期就搞出了数学模型,而且是用新的原理解决问题。研究所认为这是个发明,给他报了专利。从此,研究所上上下下都对他这个“红色中国人”刮目相看。
  路甬祥信心倍增,乘胜前进。两年期间,他又研究出几项成果,获得5项专利,取得博士学位,他的研究成果还被日本、欧洲的大学和工程界收入技术手册和研究教材。高傲的德国人为之折服了,一位台湾同胞赞扬他为中国人、为亚洲人争了光。他写信把这一切告诉给家人,年迈的母亲读了信后,流下了激动、欣慰的泪水。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路甬祥取得博士学位后,外国公司都争相出高薪聘请他。他毫不动心,坚持回国。在一次恳谈会上,他真诚地对德国朋友说:“今天,我的祖国正处在振兴时期,需要我回去参加‘四化’建设,德国人民的爱国思想也深深激励着我快些回到中国去……”
  诗言志,歌缘情。路甬祥在德国时曾写过这样一首诗:“登山哪怕虎,航海何惊浪,有志事竟成,贵在持之恒。博学可称道,专长更首要。入门并不难,深造路途遥。滴水成大海,万里始足下,十年如一日,成功必有望。”此诗实际是他人生奋斗的真实写照,是他不断进取的人生志向,是他宝贵的人生总结。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科学家,作为建国以来最年轻的科学院院长,他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勇于开拓、励精图治,他是用自己的勤奋与坚毅、用自己的汗水与才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这个崇高岗位的,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科学高峰的。
  62岁的路甬祥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侃侃而谈。他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地和我们交谈了一个多小时。他的睿智、坚定、坦诚、自信、开朗,深深感染了我们,令人肃然起敬、感慨不已。
  
  路甬祥
  
  汉族,1942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至1964年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学习;
  1965年至1979年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助教、讲师;
  1979年至1981年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获工程科学博士学位);
  1981年至1985年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师、研究室主任、副教授,校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流体传动及控制研究所所长、开放实验室主任、教授;
  1985年至1988年中国科协副主席,浙江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浙江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
  1988年至1993年中国科协副主席,浙江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浙江大学校长、党委常委;
  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3年至1995年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协副主席,浙江大学校长;
  199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当选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相关热词搜索:足下 万里 滴水 路甬祥:滴水成大海 万里始足下 路甬祥滴水成大海 滴水成大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