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劲松:启蒙公民意识 郝劲松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如果认为向铁路索要3块钱发票、责问春运铁路涨价5毛钱是小事,那他就是外行人。”         下午2点,北京地安门某饭店,记者随郝劲松走上2楼。服务员拦住他,“先生,楼上不营业了,您坐到楼下去。”郝劲松扫视着空落落的2楼,侧头问服务员:“楼下营业,为什么楼上不营业?”服务员气魄很足,“您坐到楼下去。”郝劲松手一指,“把你们经理叫过来!”2楼服务员和郝劲松四目相对,现场气氛压人,不过最后一个在2楼吃完饭的食客看着这一幕,却笑容满面带着一丝畅快的神情,拿起衣服走了。最终经理没有来,我们在2楼找到一处比较舒适的地方落座。
  
  曲折的发票战役
  
  生活小插曲,郝劲松却像对待一场场战役……
  2002年6月,太原至北京K702次列车上,郝劲松买了一瓶矿泉水。他知道自1949年以来,火车上就没有开过发票,但他坚持索要发票,车长来了,有些讶异,但又觉得他的要求也不过分,写下一张白条,“太原至北京K702售该旅客矿泉水一瓶4元整。”然后盖章。郝劲松拿到白条,看了又看,突然敲击了下桌面,又猛地喝口水,咂巴了下嘴巴,头脑中用来实现他“唤醒公众公民意识”大理想的朦胧意识终于有了出路。
  此后的2年时间里,郝劲松逐渐搜集了各地铁路局开具的几十张白条、收据。2年后的2004年9月16日,北京到上海T109次列车上,郝劲松在餐车用餐索要发票未果,车长开具了一张“用餐收据”给他,郝劲松认为此时证据已经充足,于11月7日,第一次将北京铁路分局告上法庭。
  然而,第一次败诉。
  法庭上,被告北京铁路分局“嘣”地从包里拿出一摞发票,“谁说我们没发票。”郝劲松懵了一下,心下奇怪,“这从哪里弄来的发票?”他要求查看,一看果然是专业发票,对方拿着那摞发票在他眼前“哗哗”地晃来晃去,“郝劲松,你现在要不要换发票,我现在就给你换。”最终法官判决郝劲松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有索要发票要求而败诉。郝劲松不服,上诉至铁路运输中院,2005年4月5日,该院驳回其上诉,维持原判。
  郝劲松百思不得其解,“证据那么充分,怎么会败诉?说我没拿收据换发票,谁规定你有给我增加换置的义务?换是逃避纳税的一种方式。”他觉得审理此案的北京铁路运输法院袒护北京铁路分局,于是想绕开铁路运输法院。他选择了退票未给发票作为第二次“火力攻击”的战略点,“退票不属于铁路运输合同,可以在地方法院审理。”他来到了北京铁路分局所在地东城区法院。然而,东城区法院立案,开庭7分钟后休庭,法官裁决将此案又发送回铁路运输法院审理。
  第二次又败诉。
  理由是,退票凭证可以当作专业发票。被告持有的是北京审计局某副局长的意见,“我认为退票凭证可以是专业发票。”郝劲松的观点是,“退票凭证是否为专业发票应该由发票管理机关税务局来认定,而不是由审计局,更不能是由审计局某副局长认定。”郝劲松打电话到国税局询问,回答是:“我们在火车票退票这块,没有发行过专业发票。”郝劲松追问,“按您的说法,我可不可以认定火车退票凭证不是专业发票?”对方“啊”了一声,“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你自己说的。”郝劲松想要一个书面的凭证,对方说,“不可能,我可能给你这样的证明吗?”郝劲松再问,“为什么不可能?”对方拉长了腔调,“你问我也没用,我解决不了。我们也正在和铁路部门协调这方面的问题,也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促进,但我不可能给你这方面的证明。”
  郝劲松出据不了反驳证明,法官凭被告方持有的审计局某副局长证明,迅速定案,郝劲松败诉。郝劲松忿忿不平,“由个人出据证明,这是无效的。你认识审计局副局长,我还认识审计局局长呢,我找他,让他说,‘我认为什么什么’,这不是乱套了嘛。”他再上诉至北京铁路运输中院,法院仍维持原判。
  屡次挫折后,大家都有些灰心,但郝劲松认为自己是“阻力越大,动力越大、越强硬”的人。他开始调查,觉得“总可以调查出一些东西”。他跑到北京北站――一个快荒废的小站坐那种一步三摇的特慢车,甚至带着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摄影记者一起暗访,“我想这趟车上肯定没有收据,更没发票。”果然买完方便面后没有发票,车长开据了白条,但车长称当日没带公章,郝劲松觉得没公章的白条立案不充足,决定还是伺机再上诉。
  机会来了。2005年,郝劲松得到内部消息,让他到一趟不在列车表上出现,也不公开售票,更没有餐车的N275次列车上试试。一位操四川口音的妇女推着销售水果的小车走来,郝劲松买了40元水果后,索要发票,对方说没有发票。也因没餐车连收据都没有。郝让她写白条,对方说文化程度低,不会写字。郝说没关系,我写你照样誊抄。对方大概觉得他买了不少东西,便依样抄写。郝礼貌地说帮朋友办事,朋友是私营公司职员,没公章不能报销。5分钟以后,对方拿着盖了公章的白条回来了。一拿到白条,郝劲松迅速将白条塞在口袋里放稳,心里恨恨道,“有这一个章,足可以击败北京铁路分局!这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北京铁路运输法院面临巨大压力。最高人民法院提前一个礼拜预告,网上现场直播此次诉讼审理过程。庭审也由之前坐十几人的小法庭改为礼堂式的大法庭,摄像机、电脑、直播机架满了前后排。庭审史无前例的迅速,当天开庭,当庭宣判,前后仅仅花了半小时就结束。法庭判定郝劲松胜诉。
  
  策划?启蒙
  
  坐在饭店的餐桌旁,郝劲松不时击掌,敲桌面,激情澎湃如入无人之境,身着红衣的饭店服务员也不时侧目关注。郝劲松认为读书是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事情,他爱看军事书籍,爱听崔健《解决》专辑,还嘱咐记者把他为之疯狂的歌词“脑子里闪过的念头是先把你解决”、“哦,最后一枪”写入文中,他为格瓦拉毅然离开阿根廷投入拉美革命烽火精神所痴迷。郝劲松的确有些孩子气和书卷气,但他就是将书本上的理想实务化了,而且很讲究战略布局。
  “为什么挑铁路为自己的战略目标?”
  “现在法律软弱,老百姓对法律没有信心。我必须要找一个非常坚固庞大的强劲对手作为目标,然后一举击破它,这样才会有威震力和示范性。铁路在垄断行业是老大,铁道部有自己的公检法,甚至法院,是个半军事化组织;同时铁路的服务态度很差,老百姓对铁路最不满。铁路部门就是一个坚固的堡垒,给它钻个窟窿具有示范性。”
  “为什么选择发票作为火力集中点?”
  “铁路有很多问题,我们必须挑其中一个最有把握能打赢的战略点,让对方无力反击,迅速而又干净利落把它击倒,把第一枪打响,给公众树立信心。我们研究小组花了一个月时间研究铁路所有问题,对各个问题进行评估,又花了10多天一条条查看铁路的有关法律规章,只有铁路不开具发票没有任何条文支持。发票背后就是国家财政,选择国家支持的行为也很重要,这是技巧。”
  “做这样的事情,有没有想过失败?”
  “不可能失败,当你以一个公民身份以最小的代价将庞大的东西拉到法庭当被告,你就是一个胜利者。我更不觉得我败诉的案件是我的失败,成功并不在于一次达到最好的效果,而在于找到新的切入点,雷霆一击,败诉也是胜利。再者,败诉能提升问题的高度。为什么败诉?公益诉讼是没有立法支持的,但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江伟在《民事诉讼法修改稿第四稿讨论》中加入了公益诉讼,将其列入法律条款,理论需要实务冲击带动。”
  “媒体在您的司法策划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我上午递诉状,当天下午就通知北京媒体朋友写稿件。第二天法院诉状还没有到达,铁路局在上班的第一时间就知道自己当被告了。用媒体对其发动突然袭击,同时调动所有媒体,争取民声支援;而我每一次上诉、每一次败诉,我都要媒体看到我们的声音,启发人思考――郝劲松肯定不是要发票,肯定是要别的东西,他在使用法律的方式使司法获得变革社会的力量,这种启蒙理念一定要传播。”
  “怎么看此次状告铁道部春运涨价一审败诉。”
  “没什么,很正常。被告铁道部以《2006年春运部分列车实行指导定价的通知》作为涨价理由,但我方认为这只是一个部门规章,根本不能作为理由抗衡国家《价格法》等上一级别的法规。马上就面临2007年春运了,我们接下来的策略是以不变应万变,看对方的反应,是否会召开听证会再出招。”
  “从围绕铁路发票到铁路春运涨价打官司,这种转变有怎样的考虑?”
  “发票是最早的一个切入点,下一个目标是听证会。为争取因这官司而带来今年春运涨价听证会,我们4月份早早起诉,北京一中院不立案,我们坚持上诉,9月11日二审判决一中院受理春运涨价案。听证会是政府和民众沟通的重要平台,挑大多数人关注的事情,产生影响力,传播启蒙抗争意识,春运涨价是很好的火力点。我们需要唤起每个公民独立人格意识、独立权利意识、独立民主意识和独立法治意识。”
  郝劲松说话很快、走路很快、思维很快。我们从饭店出来,天色已晚,他指着附近排长队买炒板栗的人群说:“我之前认为这里边有托儿,后来调查发现竟然真没有。”他打算读完法硕读法博再当大学老师,这个念头也是前不久跟某教授聊天偶然想到的,“我更可能是自由职业人。”
  2005年4月,郝劲松和他的研究小组开通了“郝劲松法律公益网”(www.省略),为社会各界义务提供法律咨询,继续传播他的公民理念。

相关热词搜索:启蒙 公民 劲松 郝劲松:启蒙公民意识 郝劲松经典语录公民 郝劲松名言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