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背心虽小,三毛或可用_麻雀虽小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1949年宋庆龄在给秘书王安娜的信中写道:“我喜欢三毛的漫画。……希望你能恳请埃迪为我买6本,我想寄给国外的小朋友。”此时,距1935年7月28日上海《晨报》副刊《图画晨报》刊载第一幅
  “三毛”漫画已经过去了将近十五年,三毛系列漫画创作在经历了抗战八年时间的隐匿后,1946年、1947年张乐平又相继在上海《文汇半月画报》、《申报》、《大公报》连载了《三毛从军记》和《三毛流浪记》。扎实的生活素材,讽刺辛辣的内容,精致独到的画笔,诙谐幽默的艺术感又将“三毛”的影响带回到巅峰状态。
  1949年,宋庆龄主办的中国福利基金会为了救济跟三毛同一命运的小朋友们,举办了“三毛义展”。4月4日儿童节开展这天,观者如潮,上海多家民营广播电台作为特别节目现场实况广播,并用国语、沪语和粤语播出。张乐平在病中赶画的三十多张义卖作品很快就被抢购一空,电梯挤坏了好几次,大家都争购《三毛流浪记》画册和三毛徽章,并踊跃认购或订购张乐平的“三毛”水彩画。
  三毛一出世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尽管十多年来他并未“长大”,但这个遭受压迫和摧残的中国式顽童依然像真实存在一般,他的命运成为上海市民的大事,张乐平时常接到读者来信:“兹寄上毛线背心一件,祈费神转与张乐平先生,并请转告张先生将此背心为三毛着上。近来天气奇冷,而三毛身上仅着一破香港衫,此背心虽小,三毛或可用,俾使其能稍驱寒冷,略获温暖,千万读者亦能安心矣。”。
  张乐平每到一个地方,每到一条火街就可以看到那样的孩子:“他们永远足瘦骨如柴,衣不蔽体,吃不饱,穿不暖”,“我为这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朋友们控诉”,在画展自序里他说:“十五年来,我把我对他们的同情、友爱,通过我的画笔付与三毛!我从未在意自己的劳持,我更未计及自己的成败,我只一心一意通过三毛传达出人生的爱与恨、是与非、光明与黑暗……”
  传世之作《三毛从军记》反映了当时国民党军队抗日的一面,也揭露了腐败的一面,《三毛流浪记》的核心则体现了人道主义,对社会的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进行了鞭挞,颂扬了在极度凄苦的困境中,依然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反响极大,后来被昆仑影业公司改编成电影,由于当时白色恐怖十分厉害,国民党政府曾多次对张乐平及电影的编剧、导演发恐怖信,阳翰筝和严恭两三天就要搬一次家。

相关热词搜索:背心 三毛 虽小 漫画 背心虽小,三毛或可用 背心虽小 百岁张乐平与七十五岁三毛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