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慈善_王永庆 慈善才是财富最终目的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一个人永远不能回忆自己出生时的情形,一个人永远也想不到自己何时死亡。所以我们在活着的时候,要时时提醒自己,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开胸怀,趁活着的时候,多做一点对社会大众有意义的事,等我们死了以后,会有活的人想念我们,赞许我们,才算对人生一场有了交待,没有辜负此生此世。”――王永庆
  王永庆,生于台湾,祖籍福建,在台湾有“经营之神”美誉的台塑集团创办人,也是知名的慈善大家。美国东部时间10月15日上午因心肌梗塞病逝纽约,享年92岁。
  
  2004年6月3日,福建安溪,87岁的王永庆从车里下来,抬起脚,脚一落地,迈开了他在大陆故乡的第一步,也开始了他心系一生的大陆慈善行。
  
  心系故乡残障儿童
  
  刚到安溪,没有去商业街参观,没有去村民家闲聊,王永庆的第一站直奔安溪县特殊教育学校(旧校址)。
  在台湾,王永庆创办了3所学校,明志工业专科学校(现为明志科技大学)、长庚护理专科学校(现为长庚技术学院),长庚医学院(现为长庚大学)。
  1964年创办明志工专是为了照顾清贫的学生,早期优秀的清贫学生读明志工专,几乎都是免学杂费,毕业后又可以直接到王永庆开创的台塑公司上班。长庚护理专科学校是为了帮助台湾原住民家庭,让原本常遭人口贩子拐卖的原住民少女,可以学一技之长并就业、养家。1987年创办的长庚医学院则给清贫学生和原住民提供深造的机会。
  自幼家境贫寒,王永庆念完小学就不得不辍学,教育成为他一生的遗憾,所以王永庆做慈善必离不开教育,在台湾,他也时常挂念着家乡的教育事业。
  到安溪之前,王永庆就想在安溪探望特教学校的残障儿童。一到安溪特教学校,王永庆直奔课堂听课,接着观看学生们举办的书法、美术作品展。“很好,很好!”富有创意的特教学生书画作品深深吸引了他,让他盛赞不已。
  随后,王永庆来到礼堂欣赏了特教学生自编自导、活泼可爱的文艺演出,聋哑孩子们用手语对王永庆表示了欢迎,接着表演了“快乐采茶女”、“孔雀舞”、“感恩的心”、“爱的奉献”等节目。
  孩子们听不到音乐却能踏上节奏跳出翩跹的舞蹈,心灵忍受着身体的残缺脸上却依然洋溢着天真纯洁的笑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孩子们深深打动了王永庆夫妇,王永庆的夫人感动得当场落泪。
  短暂、精彩的文艺演出后,王永庆起身,主动拉住跳“孔雀舞”的一个女孩,让随行人员给他和所有的孩子们合影。之前孩子们见到王永庆时的局促顿时烟消云散,礼堂里的气氛活跃起来,孩子们左一个“王爷爷”,右一个“王爷爷”地叫开来。
  礼堂里空间狭小,合影让礼堂更显得拥堵,王永庆还注意到学校的校合也有些残破,仍是早些年的砖瓦房,教室里光线阴暗,孩子们看书都要凑近书本闷着头看,教学条件不尽如人意,王永庆当场决定,捐款帮助家乡建设特教学校新校址,为特教学生提供更为舒适、明亮的学习环境。
  “需要给这些孩子特别的关爱,要好好培养他们!给他们特别的关怀,盖一所全国一流的特教学校。祖国大陆发展了,大家发展了,企业发展要回报社会,我准备(在安溪)建特殊教育学校,关心孩子的成长,”王永庆有感而发,这让受邀随行的家乡人深受感动。
  王永庆还看到一个重度听力障碍的孩子仅仅带着助听器,助听器似乎对他并不起多大作用,他仍然听不见,因而他的表情显得木纳,行动迟钝。王永庆了解到,对于重度以上听力障碍患者而言,植入人工耳蜗重建听力是目前较好的医疗方法,但由于植入人工耳蜗大约需要20万元人民币,许多聋儿家庭对此“望尘莫及”。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王永庆再次决定出资为安溪特教学校的5名聋哑学童植入“人工耳蜗”,并资助3名特教教师到北京中国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中心参加专题培训。
  因为行程匆忙,王永庆当日下午赶赴漳州,很快结束了他的回乡之旅。离开安溪后,王永庆对特教学校一直念念不忘,几次交代厦门长庚医院的黄副院长前往看望孩子们。2005年2月,王永庆夫人再次到安溪探望特教学校的师生们,与师生们聊家常。
  “吃东西是为了营养,喝东西为了止渴,钱留下来是回馈给需要的人”,“有了财富如果不会使用,是种负担”。据了解,多年来王永庆掌控下的台塑在台湾投入的慈善公益活动接近90亿元人民币。王永庆认为,“一个人的手再怎么拿,就是这么多,可是一放开,反而全世界都是你的。因此,不论做什么事,都是以利益社会人群做出发点。”
  在故乡安溪的土地上,王永庆为“共饮长江水,同流中华血”的同胞做出了第一件利益社会人群的事情。回台湾后,他开始为祖国筹划更大的慈善项目。
  
  一出手,30亿捐建万所大陆明德小学
  
  王永庆筹划的大慈善项目即:从2004年起,有计划地在大陆贫困地区分批兴建一万所明德小学,金额高达30亿元人民币。
  除却圆自己多年的回乡夙愿,王永庆的大陆之行,也让他耳闻目睹了大陆贫困地区的现状。回台后,他进而熟悉了解了大陆的普及基础教育制度。兴建明德小学就是在普及基础教育的构想下,在贫困乡镇建小学,提供当地孩童上学机会。
  王永庆希望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帮助大陆、特别是内陆地区的贫困孩童,让他们虽然生活苦,但仍有机会求学改善以后自己和家庭生活的机会。
  兴建明德小学工作由王永庆在福建漳州投资的华阳电业负责,以每省每年约十到六十所的速度、每所小学捐资四十万元的规模,分批在大陆贫困地区兴建,到2008年10月已捐建3322所。
  为了缓解贫困地区家庭现有的经济困难,王永庆又捐资设立明德奖学金,主要用于资助农村品学兼优的少年儿童和青年,使他们不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就学机会。
  学校和奖学金的命名统一为“明德”,取自“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义,来自王永庆对于大学教育的感触,他也希望自己一生对“明德”的体悟能帮助更多青年人理解人生的意义。
  王永庆捐资学校,并非捐钱即了事,对于自己帮助的学生,王永庆也会谆谆教诲。早些年明志工专的校友会和学生毕业典礼,王永庆都会在百忙之中抽空出席,与学生们交流他的人生经验。
  “完成大学教育,只能为你们奠定做事的基本能力,你们要认清这一点。踏出校门之后,你们要有决心接受三年的辛苦磨练,唯有如此才能有成就。如果每个年轻人都这样做,我相信百分之百会成功。因此,在企业环境的选择上,我奉劝各位考虑去接受具有相当压力的工作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才能真正锻炼你的本事。否则,即使你懂得必须吃苦,有意接受磨炼,可是在一个满足现状、以既有成就而沾沾自喜的环境中,任何人都难免因处于安逸之中而逐渐放松,终究毫无成就”。他的这段感言完美地表达了他对青年人的 殷殷期望,从明德小学的命名中,也足见他对未来社会主人翁的用心良苦。
  
  “启聪行动”让沟通无障碍
  
  在大陆除了协助创建1万所明德学校为目标外,王永庆更重视听障儿童的听语康复,期望达到沟通无障碍的理想。
  王永庆一直很关心听障的问题,认为要帮助听障儿童,必须让他们听得到,协助他们恢复正常的听语能力后,就能够与正常人一样沟通;学习与成长,优化他们一辈子的生活,带给他们人生新的希望,从残疾变成为健全人。
  早自1998年起,为了让台湾许多重度失聪的孩子与家庭不会因为负担不起庞大医疗费用(每套新台币70万左右)而错失学习机会,王永庆慷慨解囊,捐赠400套人工耳蜗给台湾重度失聪的孩子,让400位失聪的孩子“从无声变有声”,改变了数百个听障聋儿及家庭的命运。
  安溪之行后,王永庆也特别牵挂大陆的听障儿童。由于台湾成功的捐赠经验,以及首次捐赠安溪特殊学校听障儿童的成效与反馈非常良好,2005年王永庆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了第一批价值3800万元人民币的人工耳蜗。
  王永庆希望通过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将人工耳蜗转赠给听力残疾少年儿童,旨在推动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倾注更多的爱心,关注聋儿康复医疗保障问题。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把这一善举作为“听力重建,启聪行动”一具有特殊意义的项目,以真正使听力残疾的少年儿童受益,走出无声世界。
  2008年“听力重建,启聪行动”项目工作总结会上,受赠者术后在全国41所定点聋儿康复机构进行听觉言语康复,部分受赠者康复后已进入普通幼儿园、普通学校与健听儿童一起学习、生活,“听力重建,启聪行动”项目不仅使他们听到声音,还感受到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
  王永庆的台塑企业代表表示,“听力重建,启聪行动”项目不论是管理还是专业技术都很成熟,而且康复安置十分到位,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帮助王永庆实现了救助重度听障儿童重建听力这一心愿。
  随后,王永庆的台塑企业表示,项目管理模式已基本形成,双方合作默契,在已捐赠774套,总价值1亿元人民币的人工耳蜗,惠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贫困聋儿的基础上,将继续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合作,陆续向大陆捐赠人工耳蜗并逐渐增加年度捐赠数量,力争总量达到1万套左右,总价值超过10亿元。
  
  取之社会,用之社会
  
  在王永庆驾鹤西去之前的2008年5月7日,寄托着王永庆晚年理想的厦门长庚医院开业,92岁高龄的他坐着轮椅亲自来剪彩,这是他在大陆的最后一次现身了。
  厦门长庚医院是王永庆投资祖国大陆的首家医院,也是大陆最大的台资合作医院。在台湾他还有基隆、台北、林口、高雄等六家长庚医院。
  “长庚”医院取自王永庆父亲的名,最初是为纪念早年因病缺乏良好医疗照顾的先父王长庚而设立。成立之初,长庚医院是台湾第一个标榜平民化的大型医院,以服务中低收入等弱势族群为目标。
  祖国大陆的厦门长庚医院是王永庆晚年最关心的项目,为了厦门长庚医院,他风尘仆仆地往返大陆好几次。到2008年,王永庆已身患重病,行动和说话相当不便,长庚医院试营业典礼上,还是坚持带病参加了典礼。
  厦门长庚医院的大门口,在家人的搀扶下,王永庆走出了巴士。他拄着黑色拐杖,移步至迎宾台前,在嘉宾簿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随后,又步入医院的一层大厅,进行了简短的参观。
  此时的王永庆行动有些吃力,但还是绕大厅走了一圈,想多走走多看看。显然,他对自己投资大陆的首家医院是颇有感情的。只是由于长途劳顿,再加上年事已高,王永庆很快就步入贵宾室休息。
  正式剪彩时,王永庆坐着轮椅缓缓挪到医院大门口的彩带前,身体看来相当虚弱,几乎连站起来挥挥手都有点吃力。剪彩过程中,他的手微微发抖,第一刀剪下去,红布条没有断,怕他太费力,他身边的太太李宝珠赶紧接过剪刀,帮他剪彩,要他坐下来休息。
  典礼在仅能容纳两三百人的会议厅举行,会场布置十分简朴,简朴程度有些出人意料。王永庆上台只讲了三句话,第一句是感谢,第二句表态厦门长庚医院将坚持长庚一贯的“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宗旨,第三句祝来宾健康快乐,工作做出实效。整个发言不过30秒。
  短短的30秒,人们听不清楚王永庆说些什么,但是长庚医院要“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这句话,在场的绝大部分人都听得清清楚楚。这也是这位“台湾经营之神”一生的理念。
  开业典礼上,还出现了这样温馨的一幕:6名接受王永庆人工耳蜗捐赠的孩子,走到了王永庆跟前,为他朗诵诗歌、唱歌。其中一个6岁的小女孩跑到了王永庆跟前,亲吻他的脸颊,年迈的王永庆欣然接受,他还摸着孩子的头,连说了几遍“很聪明”。
  有人发出了感叹,王永庆真的老了,但更多的人说,王永庆的一生应该没有遗憾了,汶川地震时,王永庆个人捐款1亿元人民币,他是第一时间捐款最多的企业家。他常说,“能为整个民族做几件重要的事,一生也算没有白活”。
  
  节俭成癖的慈善家
  
  王永庆有钱做慈善,但对自己却合不得多花一分钱。王永庆的节俭程度已经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岛内的舆论界经常把王永庆喝咖啡当作一个经典的节俭案例来谈论:他喝咖啡的顺序是先把奶精倒入咖啡杯,然后再用奶精盒舀一点咖啡,轻轻地涮一涮,将余汁再倒回杯中,如此反复两、三次,目的是要使奶精尽可能不残留在奶精盒中,以免浪费资源。
  在20世纪70年代,王永庆多次发表谈话并撰写文章,详细讨论了节俭对于岛内经济与社会的重要性。他成立台化公司的灵感就来自于他对于节俭问题的深刻认识。有位电视节目主持人回忆说,王永庆早年上她节目,不是告诉大家如何发大财,而是传授节省的小秘方,如家中肥皂用到最后时绝对不能丢掉,只要加水融合还可贴在新肥皂上一起使用,一点不浪费。
  王永庆每天早上练毛巾操的事情在台湾岛内几乎是妇孺皆知,后来还传到了日本,特别是在王永庆赢得了“经营之神”的美誉后,日本有多家电视台相继来台,把他的这套毛巾操拍成专题电视片广为播放。其中有一个细节是,他用的那条毛巾居然跟随他20多年。
  在一次正式宴会上,王永庆见餐桌转盘上有一些别人掉下的菜肴,他不声不响地夹起,放到自己的盘子里吃干净。每次用完餐后,王永庆总会把牙签折断成两截来使用。他在台塑顶楼开辟了一个菜园,母亲去世前,他吃的都是自己种的菜。
  除了自己节省,王永庆也要求家人不要大手大脚。据说,有一次王永庆的小舅子从香港带了两条领带要送给他,明明一条1200元,小舅子怕被骂,于是少报一个零,骗王永庆说一条只要120元。没想到隔天一早,王永庆还是把小舅子叫进办公室质问:“南亚做的领带一条才40元,为什么要从香港买一条120元的?”足足念叨了半个小时。
  他的子女似乎也没有感觉到他们的父亲是个富豪。王永庆不喜欢子女给他打电话,嫌长途电话费太贵,给子女写信选择很薄的信纸,字迹密密麻麻,防止超重。
  王永庆常用“富不过三代”的古话告诫自己的子女,要他们自己创业,不要坐享其成。他的儿子王文祥17岁考入英国伦敦帝国大学,24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国外找了个专业对口的工作苦干了3年,后来回到自己家的企业中,还是从最基层干起。王永庆最疼爱的女儿王雪龄结婚,他陪送的嫁妆,除了一张无限期提供学习费用的凭据外,就是一把刮胡子刀,好让女儿自己替丈夫刮胡子!
  王永庆正是在“克己不克人”的情况下从事着大手笔的慈善事业,实现了他想要的人生意义一直被后辈津津乐道,正如他所言,“有钱不做公益,是罪过;慈善才是财富最终的目的”。

相关热词搜索:目的 才是 慈善 王永庆 慈善才是财富最终目的 慈善才是财富最终目的 台塑王永庆几个女儿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