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范 爱在左,同情在右】爱在左同情在右 走在生命的两旁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一枚南丁格尔奖章,定格了她前半生的辉煌;一本北京红十字会志愿者工作证书,记录了她后半生事业的延伸。         司?范志愿者爱心工作室的电话号码,在北京团结湖社区家喻户晓。老人们将这个电话写在挂历上、记在本子上,心里不顺,就随时随地给司?范打电话。说痛快了,才安安心心吃饭睡觉了。原北京朝阳医院外科护士长司?范的退休生活,被这样的电话,切去一大块,还有不计其数的来访者,79岁的老人比上班族还忙。
  见到老人,神采奕奕,快言快语,拉起我就径直走到药店。“拿仨体温计,现在甲型流感流行,我这儿几个老人身体差,要小心观察。你们年轻人,也要注意!”“护士长,您老走好!”药店的人笑容可掬,还有些毕恭毕敬。
  司?范喜欢人们叫她“护士长”,眼一眯,笑盈盈的。
  
  走南丁格尔的路
  
  司?范工作室的墙上只挂着两样东西,一个是红十字的标志,另一个是她获得南丁格尔奖时的留影。
  “南丁格尔是我少女时代做护士第一天就崇拜的人。”13岁那年,司?范随大人看望因病住在崇文门北侧“德国医院”的姑母。白床铺,白墙壁,白吊灯,还有那一身白衣白帽,手持白色瓷盘的女护士,医院的一切,在她眼里,那么圣洁。护士有条不紊地给病人打针、吃药、护理,她就痴迷地看着,充满憧憬。
  中学毕业后,司?范虔诚地报考了河北医学院附设高级护校,第一次听到南丁格尔,也第一次知道医院的“红十字”代表着人道与同情。功课好,脾气好的司?范第二年就被选做实习生。头一次护理病人,她比病人还紧张,那是个受肺结核折磨的年轻男人,嘴角流血,脸色煞白,吐出的污物十分刺鼻。打针时,她的手哆嗦个不停,给病人服下药,自己反倒出了一身透汗。她对自己说,把病人护理好,我就是个护士了。满脸稚气的姑娘欢快地穿梭在病房里,几个月下来,老的少的,甭管什么病,多脏多臭,她都能应付得好。
  1950年,美国入侵朝鲜,战火燃到了鸭绿江边。正在护校读三年级的司?范毅然报名参加了天津市第一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那年,她刚刚19岁,是医疗队最小的。
  当时,天寒地冻,后方野战医院的设施十分简陋,大房子都安排给志愿军伤员,医护人员的五十多名姐妹们只能挤在小房子的一个大土炕上。夜里翻身,要先喊“一二三!向左(向右)翻”,大家一齐动作,才能翻过身来。白天敌机不断骚扰,既要护理伤员,又要洗敷料和绷带绷带,每洗完一大盆,手指冻得生疼,像个红萝卜,半天才能缓过来。一旦有情况,还得背着伤员转移。医院的防护简单,护士们在这里进行穿刺、抽血,处理呕吐和分泌物,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危险。遇到这种情况,司?范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每个夜晚,她会打着手电筒,逐个检查完伤员才去睡觉。因为疼痛,熟睡的伤员会不由自主地呻吟,每一声都揪着她的心。黑暗中,她总会想起100多年前的克里米亚战场上,南丁格尔也是这样,手提油灯,用爱心抚慰病人的伤痛,顿时充满力量。
  
  37年,没休过一天假
  
  79岁的司?范端着药瓶子装的温开水,哼着《友谊地久天长》的小调,慢悠悠走回家吃午饭……客厅里,老伴在金婚合影上笑着,静静地看着她。3年前老伴去世,“老头儿人好,伺候了我一辈子”,她伤心地念叨。
  搞对象时,司?范有言在先:“护士职业崇高伟大,急诊抢救随叫随到,我打小没爹没妈,家务事一点儿不会,你考虑清楚再结婚。”如今老伴没了,司?范连自己穿几码的衣服都没了概念,只好指望女儿请来的保姆。
  自己的家,司?范顾及很少,医院才是她的家。只要来了病人,立即就进病房抢救病人,没有白班、夜班、休息日的概念。毕业没多久,护士长放心地把她当老护士使用。“这丫头责任心强,是把好手。” 1957年,表现出色的司?范由河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调入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任护士长。
  “天使天使,天天擦屎,用最小的纸,擦最多的屎。”话虽粗,却反映了护士真实的生存状态。外科病人最多最重、工作最忙最累,司?范是护士长,别人怕累,她不能怕。每天查地上,床上,床下,墙上,床头桌上,被子,褥子,枕头;查垃圾筒,分类垃圾,消毒液筒,拖把,止血带,护理病例,体温单,医嘱单;查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更衣室;查病人皮肤,手指甲,脚趾甲,什么都要查。37年的护士生涯,司?范没有休过一天假。
  1985年,因为卓越的护理技艺和耐心认真的态度,司?范成为中国第二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这个奖项每2年颁发一次,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对各国护士的国际最高荣誉。鲜花掌声中,司?范接过奖章,只说了一句话:“我一定要让胸前的这枚奖章永远闪光。”500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北京残疾人服务中心。
  
  北京红十字会志愿者“00001”号
  
  在医院,司?范看到很多孤寡老年病人,不肯吃药打针,甚至连端过来的饭都推开。“要是晚年有人照顾,他们就不会那样痛苦地死去。”她想退休后,把家附近的孤寡老人都管起来。
  1988年,58岁的司?范退休了。名人一个,好几家医院争着高薪聘请,她都不去。退休第一天,她就推着自行车找到团结湖办事处说明来意,接着跟着办事处同志登门串户,整整跑了三天,摸清了地区内所有孤寡老人的基本情况,最大的91岁,最小的63岁,并确定了29位老人为自己的护理对象。
  刚开始,老人们都不相信有人会义务伺候自己。社区的关奎印老人瞪着眼,对头次上门的司?范嚷嚷:“你什么事?”“关大哥,我是您街坊,是朝阳医院的退休护士,来给您量血压。”“我没病!”门砰地关上了。司?范继续敲:“我是义务服务,让您健康。”没想到,关大爷倔生生地说:“你是能给我瞧病,还是能给我报销医药费?”司?范仍然和颜悦色:“我给你量量血压也好啊。”结果一量,老人高压200、低压110,随时有脑出血的可能。司?范赶紧跑回家,取来老伴的降压药给他服下。以后,一天两三次往关老家跑,送药量血压。很快,关大爷就把司?范当成了亲人。
  一次,司?范去看望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寿星,“大便总拉不出来。”老人一脸愁闷。“来,让我看看。”热了花生油,司?范戴上手套,蘸了油就给老人往外掏,一共掏出了11个干硬干硬的便球,随后老人就上厕所拉了个痛快……整个过程,她一脸微笑,特别自然。越来越多的人信赖司?范,她也敲开了一扇扇紧闭的铁门,为老人们擦身换药,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2000年,司?范组织社区内独居老人组成了“独居姐妹互助组”,现在已有27人。后来,“独居姐妹”改名为“好姐妹”,“独居俩字容易让人难过。” 每个月的5日下午,这群六七十岁的老太太都会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交流健康经验。在相互的倾诉中,她们变得开朗宽容。
  2005年国际护士节,司?范爱心工作室热线开通,虽然有志愿者帮忙,她每天都要过去“瞅瞅”。不少电话都是询问医疗问题的,她把原来医院各科专家的电话号码都带着,也常利用护士长的便利,让老人看病时走绿色通道。
  司?范有一个棕色的本子,上书:北京市红十字会志愿工作者证书。号码是00001。20年来,她提供的家庭护理多达8000多次。司?范把它叫 “时间储蓄本”,鼓励低龄人为老龄人服务。等老了出示该本,便有年轻的志愿者帮助自己。她到处动员人们参加时间储蓄,到现在,她组织建立的志愿服务队已经发展到了80余人。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的学生们已连续5年为老人们做按摩、拔火罐;朝阳医院、团结湖医院等的志愿者纷纷加入照顾孤寡老人的行列……
  其实,司?范的身体并不好,有45年的高血压史,还患有冠心病和脑缺血。 但是,她觉得很满足,“我这辈子过得值。9年前我就办了遗体捐献,现在还好好的。”
  从一个毛头丫头变成花甲老人,一颗心只能支撑一个人的生命,然而,一颗心的力量也不小,它可以温暖无数无助的心灵,甚至点亮整个世界。就像司?范老人,人道,博爱,奉献,整整60年。

相关热词搜索:同情 司?范 爱在左,同情在右 爱在左同情在右 爱在右同情在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