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辉煌] 《走向辉煌》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80年前的“八一”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人民军队在战火中诞生,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从此,这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始终坚定地站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的最前列。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军同全国人民一道,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继承和发扬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逐步实现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的发展,现代化水平和防卫作战能力日益提高,胜利地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多次边境自卫防御作战,捍卫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促进了亚洲及世界和平事业。80年的光辉历史证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战无不胜,永远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的钢铁长城。
  
  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
  
  人民军队忠于党、服务于人民。从建军之日起,人民解放军就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军队的生命线始终摆在首位,坚持高举旗帜,听党指挥,服务于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服务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局,服务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证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性质。八十年来,部队不仅在战争年代经受住了艰苦岁月的严峻考验,而且在和平建设时期,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特殊国际环境下,经受住了不良思潮的侵蚀和干扰,彻底打破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企图,为打得赢提供了强大的
  精神动力,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
  在长期的战争年代,人民解放军坚持在内部实行民主,用民主精神贯注于军队建设的始终,创造了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等人民军队独有的军队民主的基本形式,这是我军能够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始终从事于无产阶级壮丽事业的重要保证。随着实践的发展,人民解放军形成了广泛的民主传统,建立起一整套军队内部民主制度,进一步调整和规范军人与国家、军人与社会以及军队内部的关系,形成有利于调动官兵积极性的政策和制度。坚持以人为本,严格落实旅、团级单位军人代表会议和军人委员会制度,广泛开展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充分尊重官兵主体地位,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积极保障军人行使民主权利,广泛开展群众性活动,维护官兵合法权益,营造官爱兵、兵爱官的良好氛围,使我军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在长期革命战争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人民解放军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它集中体现为革命加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是我军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源泉,不仅保证了人民军队的性质、政治本色和战斗力,而且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解放军通过推进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促进官兵素质的全面提高。全军大力开展军队历史使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战斗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强化使命意识,坚定革命理想,培养战斗作风,分清荣辱界限,激发练兵热情,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基层单位和优秀士兵。
  
  整体作战能力逐步增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改革中不断前进,自身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这支军队由当年只有大刀长矛,发展到今天拥有了导弹核武器;由小米加步枪的单一步兵,发展成为包括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其他技术兵种在内的军队。这支军队在长期的斗争中,创造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军方针和原则,丰富了马列主义的军事思思宝库。近年来,人民解放军根据现代战争形态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在改革创新中谋发展、求突破。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逐步实现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立足国情和军情,坚持推动火力、机动力和信息能力的协调发展,加强以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为重点的作战力量建设,全面提高了军队的威慑和实战能力。
  陆军是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军种,是陆地作战的主力,是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中历史最久、在新中国建立前后的历次作战中发挥最出色的,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种抢险救灾中的中坚力量。陆军在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八年抗日战争和四年解放战争中,战胜了强大的国内外敌人,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陆军逐步由以步兵为主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等在内的合成军种,形成了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合成作战能力。现在,集团军已初步形成了地面突击、火力打击、作战保障和后勤技术保障等力量体系。这些力量相互支持,有机配套,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作战系统。
  人民海军不断发展壮大,陆续组建了海军水面舰艇部队、海军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部队和海军陆战队五大兵种体系。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海军着眼于建设一支多兵种合成的、具有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化海上作战力量,把信息化作为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海上信息系统逐步发展,新一代武器装备建设不断加强。在原有海战场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突出了新型装备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和作战支援保障建设。围绕增强近海海域的整体作战能力、联合作战能力和海上综合保障能力,加强了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要的海上机动兵力建设。以作战为牵引,积极搞好训练内容和组训方式的改革创新,有力推进了海上一体化联合作战训练的进一步深化。目前,海军已经基本具有在水面、水下、空中、岸上实施攻防作战能力,可独立或协同其他军种作战。
  空军自1949年成立以来,走过了光辉的发展历程,建立了卓越的功勋。1952年2月10日,飞行时间不足100小时的大队长张积慧,一举击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266次、飞行3000多小时的美国王牌飞行员戴维斯。美国朝野一片震惊,认为“这是对远东空军的一个沉重打击”,是“一个悲惨的损失”。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惊呼:“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驻香港部队汇聚着中国军队的精兵强将。井冈山时期的红军团、长征中的大渡河连、抗日战争中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功臣炮连等这些具有光荣战史的连队,构成了驻港部队陆军的中坚。他们使用的各种轻武器、装甲输送车等是中国陆军最精良的装备。以木船打军舰创造了现代海战奇观的“海 上英雄艇”、“八.六”海战中用小艇击沉国民党海军大舰的“海上先锋艇”,是驻港海军的骄傲。驻港的航空兵团曾经多次参加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救援唐山大地震、华南水灾、大兴安岭火灾等行动。他们装备了中国生产的现代化水准很高的直9B型直升机,飞行员大多是飞行了上千小时的“全天候”飞行员。香港回归10年来,这支部队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为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初步建立起国民经济动员体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以备战为首要任务的国民经济动员建设。80年代,国民经济动员开始实现四个转变:由单纯为战争需求服务向为国防和经济建设服务转变,注重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行政管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综合调控转变,逐步形成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的管理机制;由临战状态下的军品生产能力建设向和平时期增强平战转换能力转变,注重国防经济潜力建设;由全面动员准备向局部动员准备转变,突出抓好主要方向和重点地区突发事件的快速动员。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民经济动员贯彻平战结合、军民兼容、寓军于民的方针,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统筹规划、重点建设、长期准备、逐步发展的原则,国民经济动员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稳步提高。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三级经济动员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的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高科技产品的动员和高技术储备增加,国民经济动员机构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之间的联系机制逐步完善,基本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应付战争兼顾应对突发事件双重功能的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形成与国民经济有机融合的国民经济动员基础,能够从经济上保障和应付局部战争及突发事件的需要。
  
  拥政爱民活动继续深化发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不避艰险,勇挑重担,在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很多部队成建制地投入到建设祖国的行列中,架桥筑路,开发矿山,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垦荒造田,植树造林。特别是在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的开发中,在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油田等项目的建设中,发挥了突击骨干作用。铁道兵、工程兵、基建工程兵等部队,承担了许多重点工程项目。陆海空军在积极参加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还腾出许多机场、港口和仓库,支援国家经济建设。近两年来,陆军、海军、空军工程部队参加交通、水电、通信、能源基础设施重点工程430多项。全军各部队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农村扶贫联系点19000多个,援建节水灌溉、人畜饮水、道路、水电等小型公共工程48000多个,近80万人直接受益帮助新建扩建中小学211所,使14.2万失学儿童重返校园。驻西部地区部队参加防护林带和小流域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植树2.1亿株,种草1300多万平方米。军队医疗卫生系统与西部地区400多所县、乡医院建立帮扶协作关系,培训业务骨干,义务巡诊治病,赠送医疗设备和药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发生洪涝和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的时候,人民解放军总是奋勇当先,赴汤蹈火,全力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近两年,全军和武警部队参加各种抢险救灾行动2800余次,出动官兵34万余人次,动用车辆机械4万余台次,出动飞机(含直升机)2000余架次,转移疏散群众340余万人,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亿元人民币。2006年底,各部队向灾区、贫困地区一次性捐款2.3亿元人民币,捐棉衣被93万多件(套)。可以这样说,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民解放军与人民血肉相连,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最恶劣的环境里,在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关键时刻,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中流砥柱,为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留下了英勇奋斗的丰碑。
  1990年以来,中国已参加16项联合国维和行动,共派出维和军事人员5915人次,有8名维和军事人员在执行任务中牺牲,数十人负伤。2000年以来,中国向7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893人次。目前,中国有1487名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和联合国维和部执行任务。同时,人民解放军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国际灾难救援行动,建立应急指挥机制,派员参加专业救援队伍,提供器材和协助开展针对性训练。两年来,派员参加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印度洋海啸、巴基斯坦地震、印度尼西亚地震等国际救援行动中,担负搜救遇险人员、救治伤病员和卫生防疫等任务,并协助政府向有关受灾国提供救援物资。人民解放军同受援国军队所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飘洋过海,传遍四方。中国军人用青春、热血、生命铸塑成一座座丰碑;用忠诚、刚毅、信念谱写一篇篇壮丽诗章;用智慧、果敢、力量向世界证明:这是一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和平之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的80年历程,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一部成就辉煌的历史,一部百折不挠、积极奋进的历史,举国为之骄傲,世界为之叹服。新的历史条件下,军事变革的浪潮正袭涌全球,我军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全体官兵坚信,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一定能够肩负起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军队 辉煌 走向 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辉煌 从胜利走向胜利观后感 从胜利走向胜利体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