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讲堂系列讲座_浸润国学之美的傅佩荣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近年来,随着《百家讲坛》、《名家论坛》等电视讲座节目的兴起,一批满腹经纶的专家学者从象牙塔内走出,用通俗的语言诠释深奥的道理,用古老经典指导现代人生,赢得观众的广泛欢迎,也让这些走下神坛的学者瞬时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这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北(大陆)有于丹,南(台湾)有傅佩荣。
  被尊为“现代孔子”、“台湾版于丹”的国学大师傅佩荣先生讲的《孔子》篇近期在山东卫视播出,趁着他来北京做《国学有大美》演讲的机会,本刊记者采访了他。
  
  国学,改写我的人生
  
  在傅佩荣的履历上,清楚地记载了他“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的经历。这位在西方修完哲学博士的学者,怎么会转向对国学的研究呢?
  傅佩荣说,他第一次接触国学并深受国学吸引,是在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听方东美先生的课开始的。方东美是位学贯中西的哲学大师。有一次,在讲授《大盛国学》时,方先生一会儿讲柏拉图,一会儿讲康德、一会儿又讲黑格尔。今天不是讲国学吗?怎么讲到西方哲学去了?接着,方先生又讲到儒家和道家。原来他是将所有的学问都融合在一起了。方先生说,中外哲学的高度是一样的。
  “当时台湾的年轻人比较崇拜西方哲学,觉得谈西方哲学比较时髦,符合全球化的趋势。听方先生的课,让我震撼,原来我们国家的儒家、道家的思想高度并不比西方哲学逊色,我们自己的文化也这么精彩。”
  “后来,我到美国念宗教哲学。这门学科对超越界有具体的、深度的理解,它从理性的思路去思考宗教的问题。”在做毕业论文时,傅佩荣写的是有关中国哲学的选题。
  傅佩荣说,当他真正了解孔孟思想时发现,孔孟思想是有生命力的,他们尊重每个人的生命。比如,孔子听到家里马厩失火的消息时,他只问了一句话:“有人受伤吗?”马厩失火,有危险的会是谁,当然是马夫、佣人这些地位很低的人。在完全没有人权保障的封建社会里,孔子没有问及自己的家人,没有问财产损失,就这一点,让人感觉很特别。有人送孔子礼物,他不会在意别人送车送马给他,他不会作揖拜谢,但是朋友送他一块祭拜用的肉,他作揖拜谢。这说明,他重视精神上的价值,远远胜过物质上的价值。朋友送一辆新车,算不了什么,朋友有钱,但是朋友送一块家里祭拜祖先的肉,他觉得朋友是向他的先人报告,我拿这人当朋友。这一点,一般人做不到。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意思是说,像孔子这样的人,让他做件不义的事,让他杀个无辜的人,就算是把天下给他,他也不干。这是儒家最高的政治理念,是古今中外搞政治的人的最高标准。看到这些,傅佩荣开始对儒家有了浓厚的兴趣。
  另外,傅佩荣回台湾后发现,在研究西方哲学方面,一个中国人怎么和西方人竞争呢?首先语言上的起点就不同。研究哲学必须学好五种语言,希腊文、德文、法文、拉丁文、英文。虽然这些语言傅佩荣都已掌握,但是外国的语言学得再好,哪能熟悉得像自己的母语那样呢?更何况是研究建立在这些语言上的西方哲学,当然是那些西方人学起来会更有优势。“我回台湾后发现,我这一生想要在学术界有点贡献的话,一定要研究中国哲学,因为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比任何国家的人在语言上更有优势。我认为研究它们,是中国人责无旁贷的。”
  
  国学:择时而学
  
  对于类似“儿童读经”这样的活动,傅佩荣持赞成态度,但是他强调,“儿童读经”一定不能教条,不能光背就好了,要给他们讲清其中的道理。
  对于今年“两会”上有代表提出的在中小学课程中添加国学教育的建议,傅佩荣认为,让学生从小选择性地学一点儒家的伦理观念,如人和人如何相处的基本规范,会很有益处。但是,一定要讲清楚道理。例如,要讲孝顺,父母生育、养育你,当然要孝顺,可是怎么孝顺呢?孝顺不是什么话都听,而是要和父母进行合理的互动,这样就让儒家思想和生活结合起来。比如说,要和孩子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难道是说,父母在,我就不能出国吗?不是的。而是说,走到哪里都要让父母知道,不要让父母担心,让孩子了解这层含义是关键。
  傅佩荣认为,一个人在30岁以前应该把儒家学好,到40岁以后学《老子》、《庄子》,到50岁学《易经》,会对人生有益。
  因为30岁以前,人就得投入社会工作,追求自我实现。要把自我实现跟社会的需要结合在一起,这是儒家的思想。社会在发展,不管做哪一行,只要是正当职业,对社会有所贡献,而不是一定要做官。所以儒家的思想让个人的生命跟群体的生命结合在一起,实现共同良性的发展。
  但是一个人到40岁以后一定要学老庄。为什么呢?因为,走上社会后,你会发现没有真正的公平。很多时候,过度的担心和害怕,是自寻烦恼。庄子逍遥的境界,会让你从一些自寻的烦恼中解脱。40岁念道家的书,就会把生活看得很透彻。
  如果到了50岁,就可以开始学习《易经》。《易经》是变化的道,你看自己慢慢衰老,看到周围人事的变化觉得没有什么担心的,用基本的八卦代表自然界。《易经》某种的功能组合起来变成64个卦。每一个卦代表一个形势。同时每个卦有6爻,每一个横线代表一个未知。如果懂《易经》的话,就知道自己的生命在哪一个大的卦里面,代表时机,代表实事,你知道大的形势,知道自己该怎么走,什么得到,什么不能得到。一个人到中年以后,对许多事情是乐天知命。学《易经》能让你理清思路,把握方向。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西方的哲学家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如果将西方哲学家的名单列出来非常壮观;而中国,能称得上“家”的就只有孔、孟、老、庄这几位,后来的,不是新一代儒家就是新一代道家,搞不出新的花样。对于这样的说法,傅佩荣认为,不是中国人不愿意搞花样,而是中国的儒家、道家太伟大了,并将儒家、道家看作是“早熟”的文明。
  要让因“国学热”点燃的现代人对这些“早熟”的文明产生的热情持续下去,傅佩荣认为,一定要将学到的国学运用到实际的人生中才行。
  傅佩荣把“国学热”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推广,让大家感兴趣。比如说,一个人有点钱想要买书,他会买哪类书呢?他买跟国学有关的书,如于丹的《心得》。这是好事。以前,他根本不会想到看这些书,于丹的书有插图,看起来赏心悦目,意思浅显、清楚,我们称之为心灵鸡汤,就像心灵也需要滋养。这是第一步,先把国学推广出去。第二步,就是把国学深化,使它可以完整的呈现出来,让人了解得更完整、更深刻。这是学者们应该努力做到的。第三步,就是国学如何实践 的问题。一个念了国学的人,和另一个没念的人有没有差别,如果在五年内差别出现了,念国学的人彬彬有礼,国学落实到了生活上,对他的工作、生活产生了效果,让他感觉到国学改变了他的生活,“国学热”就会持续下去,反之,则亦然。
  当我们问到国学如何安顿我们的心灵时,傅佩荣说,现在很多人感觉安顿自己的身体很容易,因为经济繁荣,但是安顿自己的心很难,是因为对自己不够了解。在你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中,哪些是你愿意做的,哪些是你不愿意做的?重要的是把别人让你去做的事情变成你自己愿意去做的,这是个修炼的过程。按照儒家的思想,就是从被动变为主动。人生的压力来源于你要扮演的角色,如果你不愿意扮演这个角色,又不能摆脱,就得过且过,苦难就会出现。如果你不能改变你的情况,你就改变你的态度。把身上的责任从应该变成愿意,生命就会由被动变成主动。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意思是说,只要你做到克己复礼为仁,天下人就会称赞你走在人间的正路上。为仁要靠自己,难道要靠别人么?整句话念完以后,你就会发现孔子说的其实就是化被动为主动。我们的生命如果能够化被动为主动,生命的力量就会表现出来。可是,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都在为别人而活,活得焦躁充满辛苦和抱怨。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傅佩荣介绍说,他是在读了至少400多家对《论语》的注解后,才大胆对前人的误读进行辨析、理清,指出当下被人们忽略的、不求甚解的、普遍误会的就有十多处。“比如《论语》中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时习’二字经常被解读为‘经常复习’,但孔子的原意是‘适时实践’;而‘自行束修礼上’不是指自备薄礼,而是借‘行束修礼’代指十五岁以上男子。”近期,傅佩荣在山东卫视做过六次演讲,就是讲孔子的为官之道、为师之道、孝亲之道、交友之道、贫富观念和修养之道。在我们的要求下,傅佩荣将他的“六讲”内容用六句话简要概括出来:
  第一讲,孔子的为官之道。一方面是你要先把自己培养好,掌握做官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你要记得原则,做官的目的是要服务百姓,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是为服务百姓。第二讲,孔子的为师之道。孔子本身温故知新可以为师仪,做老师自己要很用功读书,还要有心得出来,对学生要因材施教,把自己的思想有系统地表达出来。第三讲,孝亲之道。孝敬父母包括尊敬、体量等。理解“三年之丧”,重要的是要了解所有的伦理规范都来自于心理情感,心理情感来自于对父母生理的需求、依赖。第四讲,交友之道。重视朋友的道义远超过财物;朋友分为多种,有益友也有损友。第五讲,贫富观念。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孔子回答子贡对贫富的见解时说,这还比不上贫而乐道,富而好礼。我贫穷时以道为乐,儒家的道是真诚引发力量行善,行善后,快乐由内而发;富而好礼,是说有钱人就要知礼仪、懂礼节、有礼貌。古代讲“礼”得花很多钱,有钱人重礼就不会财大气粗。第六讲,修养之道。孔子从饮食、言语开始约束自己,因为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孔子从不与人讨论“怪异乱神”的事情,孔子说:“无臆无必无固无我”,没有自我约束就没有德行。
  在谈到学术通俗化问题时,傅佩荣认为,作为学者,孔子、孟子也经常和普通人对话。在《论语》里有许多“或曰、或曰”,就是“有的人说、有的人说”。连孔子都在到处和人对话,何况我们?“学术可以有停留在象牙塔里的那部分,但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关注老百姓在过怎样的生活,老百姓需要学习什么。为什么不把这些学术的内容讲得让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呢?他听后有了去实践的想法,那他学一点算一点嘛。另外,我刚才说的,国学热的第二个层次,学者专家可以说得完整一点;第三个层次,学者专家自己有没有做到呢?学者研究孔子一辈子,有没有按照孔子的思想去做呢?”
  在台湾,傅佩荣有“现代孔子”的美誉,因为他在教学上,要求自己务必尽责;在研究上,集中关注儒家与宗教哲学;在写作方面,将自己对于哲学的研究心得广布、使之普及化;在演讲时,务要将心比心。这些要求来自于他的内心。在我们的采访中,从他的言行举止中,看到了他以孔子为榜样的谦谦君子的风度。
  傅佩荣一再延长给我们的采访时间,但是我们先前联系好的会馆经营者不干了。于是,这次采访三迁其地,最后,我们被“赶”到会馆院内的长廊下继续采访对于遭受这样的“礼遇”,傅佩荣没有一丝不快。在北京8月的闷热天气里,身着短衫和凉鞋,都感觉不爽,但是西装革履的傅佩荣没有半点不快,一丝不苟地回答我们的问题,谦和的作风可见一斑。

相关热词搜索:浸润 之美 国学 浸润国学之美的傅佩荣 国学大师傅佩荣 国学天空 傅佩荣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