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走中国自己的路 路是自己走的经典句子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中国的民主建设不仅是一种政治实践,也是一种思想观念建设。      历史证明,中国已经走上了一条富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之路。民主对于正在致力于现代化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来说至关重要,民主要为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迅速变动的社会提供一个合适的政治架构,以容纳和促进其发展,保持其活力与稳定。中国的民主建设不仅是一种政治实践,也是一种思想观念建设。在谈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时,房宁教授坚定地说:“中国要在自己的实践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民主理论和话语系统:民主,一定要说汉语。”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本身就是政治体制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
  
  随着中国和平崛起,国内外越来越关注中国政治发展,尤其是中国民主发展状况。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概况进行过充分介绍,澄清了中国民主问题上的疑惑,阐释了中国民主道路的必然性。谈到中国民主政治,房教授说,“有一个十分要害的问题必须首先搞清楚,就是有关民主标准的问题”。同时,他强调,“我们绝不能按照西方标准来衡量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水平和程度,因为中国的民主政治是由我国历史、国情、所面临的任务以及国际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民主是由历史定义的,历史条件不同、面临的任务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民主的道路、民主的实现形式就会有所不同。民主一定是“国产”的好,不宜摘引进和仿造。作为一种普适价值,民主是可以追求,也值得追求的;但是作为一种制度,民主更多地属于工具范畴,是实现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一种工具,中国的民主是植根于中国大地的,从中国实际出发,遵循中国历史、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民主的中国道路是一种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有一种论调,认为我们的政治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但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考察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就会发现,我们的政治结构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难道一个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能够给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甚至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发展和变化?那决不可能!我们的政治制度是有其优越性的,这种优越性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日益显著地凸显出来。中国人民没有理由怀疑这样一个制度,更没有理由否定这样一个制度。
  从现实性上讲,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一直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很多人说中国经济发展了,经济体制也发展了,但是政治没有发展,政治体制没有改革,这是不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的实际情况是经济体制改革本身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结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就没有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政治发展就没有经济发展。房宁教授解释说:“很多人不理解,总用西方的观点和标准来衡量中国政治的发展,但实际不是这样。我们搞政治学研究的人看得很清楚,中国的政治发展最重要的变革就是政治录用标准改变了,按我们现在的说法是组织干部路线改变了,这是中国最大的政治体制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改革开放以后最大的变化,干部升迁完全取决于能否把经济搞上去,这个变化是非常巨大的,中国取得经济成就的直接原因就在于这个转变,以改革与发展为核心标准来选择干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政治推动,再由政治推动带来经济发展。概言之,中国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变化,可以说都是政府推动的,中国的改革和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政府推动的。因此,那种认为要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后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观念是不对的,与很多人的理解正相反,中国恰恰是由政治体制改革带动了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改革是前提性的。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心愿”
  
  从概念和定义上来讲,民主指分权制衡,指人民的共治状态,包括选举、协商、监督等方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中国的民主到底怎么做,实际上是中国能做什么,这是由中国客观条件决定的。问及房教授:“中国现在应该怎么做?”他回答道:“很简单,主要就是发展参与、协商、监督等民主形式。”
  民主有阶段性,现阶段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从世界各国历史经验来看,这个阶段处于社会矛盾比较多、利益关系变化频繁、社会差距扩大、社会共识不多的时期,民主政治选择一定要谨慎,同时要符合这个历史阶段的条件和特征。民主是分阶段的,在某阶段只能采取最有利的民主形式,在工业化阶段,社会矛盾比较多、利益关系变化频繁、社会差距扩大、社会共识不多的这种情况下,采取竞争性的民主形式选举,往往成为社会矛盾表达的管道,反而成为社会矛盾的助推器,事与愿违。权力不是争来的,本质上权力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若是采取竞争方式,就会连现有的权力也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强调参与、协商、监督,强调在一个政治核心的主持下来行使民主。这并不是说中国不可以选举,永远没有竞争性选举或多党制,从道理上来讲不是不可以,问题是不能书生气。历史经验证明,连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个历史阶段都不能有效实行竞争性民主,凡采取这个制度的国家和历史时期基本上所产生的效果都不好,说明竞争性民主制在这个阶段站不住脚。像德国和法国,百十年间议会制都被废除了。法国很典型,五个共和国在1789年后整个200多年里,至少四分之三的时间不是很好地实行了竞争性民主制,只有大概60多年是这样,至少一半时间国家政治特别乱,四分之一的时间勉勉强强。研究西方民主得从他们的历史入手,不能光从现在的平面看。
  房宁教授为说明中国老百姓对中国民主的认识和评价,向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杜克大学在中国作了一个很详细的调查,比较10国国民对本国民主的认同度,通过心理学和社会调查的方式,采取打分制,从10打到1,研究方法和结果都相当可靠”。“你认为本国是不是民主的国家?民主制度是不是在进步?”一般国家的回答就得两三分。中国得了4分多,高居第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老百姓对中国民主现实比较满意,对民主的评价很高,远高于印度等国。这与一般知识分子的印象不一样,很多学者觉得奇怪,然后就对中国老百姓继续调查。问中国百姓“你们觉得民主是什么”,一般老百姓都说就是有事和我们商量。这就是典型的“民本思想”,指有人来给你作主,说白了就是遇到好领导,为人民服务的、有事和我们商量的领导。这就是多数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最后,房教授很坚定地说,“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不是共产党自己这么说,老百姓就是这么想的,就是这么希望的”。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民主制度有三大亮点:制度建设、党内民主和加强监督”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新一届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就是关于宪法的学习,胡锦涛就任总书记后第一次公开讲话是在纪念宪法公布实施20周年大会上。十六大以来四年多时间里,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制定颁布的有关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法律和文件多达40多件。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民推进、快速发展的时期。
  房宁教授说:“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民主制度有三大亮点:制度建设、党内民主和加强监督。”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立法速度加快、质量提高、过程公开,人大代表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加强,中共中央于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颁布有关加强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文件,促进了中国式的协商民主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2005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这是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的第一个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行政性法规,使《民族区域自治法》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
  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党中央发挥表率作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汇报工作,中央的重大决策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征求意见,从制度层面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指导促进地方和基层组织的党内民主探索创新,进行了党代会常任制等党内民主的试点改革,为党内民主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民主监督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点领域。十六大以来,通过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等多个方面,健全了对权力运行的民主监督机制。民主监督是保障人民赋予执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和政府机关的各项权力不变质,保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某的根本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讲,民主监督是现阶段我国政治发展的关键。2003年12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2005年1月,国务院公布修改后的《信访条例》;2005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这些涉及政府的民主监督法规和文件,为民主监督提供了可靠的法律和制度依据。
  中国政治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近几年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在一系列政治制度上得到落实。据房教授介绍,这其中有两个标志性的表现,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标志之一就是上访率的双下降。在上访人数、次数连续10年增长、有时一年增长20%的情况下,从去年起上访件数、总人数出现双下降,今年前六个月继续保持下降。另一个标志是腐败行为有所遏制。10年以来,大案要案总体上的发案率开始下降,腐败行为得到一定遏制。中央对政府行为不规范而滋生的腐败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打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都很大,形成了治理腐败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制度,新办法,客观来看是很有效果的,路子是对的。
  党的十六大大以来,除了制度建设、党内民主和加强监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在民主刑侦、司法民主、人权保证和基层民主建设等多个方面和领域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政治形势很稳定。房教授分析说:“经济发展这么快,一般的社会都会伴随着不稳定,因为经济发展迅速,从社会关系来看伴随着巨大的调整。世界上很多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伴随社会矛盾冲突动荡。中国基本保持稳定,说明我们的制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符合人民愿望。”
  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的民主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如:坚持自主探索,走自己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民主与法制紧密结合,实行民主法制化和法制民主化;科学对待西方民主,一不照搬、二要借鉴;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通过积极稳妥的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等。对于以往所取得的经验,我们要备加珍惜。但又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依然是任重而道远。实现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是人类政治史上最深刻的一场变革。因此,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坚持不懈地进行新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没有脱离人类文明大道,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妄自菲薄,更没有理由照抄西方民主。只有走我们自己的路,才能真正在中国发展民主,才能保障和发展亿万中国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在新出版的《民主政治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一书的结尾,房宁教授表达了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坚定信念;
  “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事关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慎重稳妥。没有任何价值高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理念重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我们要以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唯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关热词搜索:自己的 中国 民主 民主:走中国自己的路 新民主主义两步走 韩城民主路咋么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