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王朝政治体系的优与劣]中国历代王朝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此书为钱穆在1952年3、4月间访问台北?所作演讲的合集,后以《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名付梓成书,择取汉、唐、宋、明、清五代,对其政府组织、官吏职权、考试选举、财税金融、兵役制度等作了比照和总结。既点明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指出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政治文化存在的重重误读。该书实为一部“中国政治制度简明史”,亦可堪称浓缩版《资治通鉴》。
  东西方政治文化、组织体系的孰优孰劣,实为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所集体关注的一大命题,似也早有定论。梁启超“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论断的提出(此结论还建立在近代中国与西方博弈中处于下风的史实之上),使得该类观点影响更广。但钱穆自有其逻辑体系,以反驳之。
  书中所述的“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的观点,在其《中国历史研究法》中也有提及:“近代的中国人,只因我们一时科学落后,遂误以为中国以往历史上一切文物制度全都落后了。”
  论及汉、唐、宋三代,该书提出了汉代官级较少,行政管理直接,政治经济生活方式简单,运营成本较低这一特点,还对“皇权”与“相权”分立、制衡机制以及历史演变做了精彩论述,“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若论汉、唐、宋诸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
  即使到了明代,废宰相一职,但钱穆认为,“明代虽说一切事权集中在皇帝,究竟还有历史旧传统,并不是全由皇帝来独裁。”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也承认了“体制”的客观存在,但黄认为,无论是皇帝还是首辅,以至普通胥黎,在这种体制面前都是渺小且无力的。
  对于清代,钱穆批判了其“部族政权”之下的“法术”和“私心”,但认为清代政体是传统中国政体的异变,并不能代表传统政治之大势,更不可因清之专制,便认为传统的政治制度本就如此。
  除此之外,该书关于兵役制度的论述也颇为精彩,论及唐代,肯定了在军事体制设置上的开放性,安禄山这样重兵在手的节度使甚至是一名“外国人”;宋代则是一面要加强国防,一面又恐军人干政,政治陷入到两难的悲剧之中。对于历史上的名臣也有客观的评价,“那些人,在历史上,在他当时,所以得称为名臣,而他们那些奏议,所以得流传下,仍为此后较长时期所保留,所通览,正因为他们的活,在当时,便认为是可以代表他们当时的时代意见的。我们此刻重视这些历史意见,其意正如我们之重视我们自己的时代意见般。”
  在钱穆所有的著作中,都对历史有着无限的温情与敬重:“我们实无此能力来把自己腰斩了还能生存”,但也能恪守着一位历史学家应有的理性:“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种制度,也不能历久而不变”,“我们现在将如何酌采西方的新潮流,如何拿自己以前的旧经验,来替换自己打开一出路,来创新法,运新司,这当然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20世纪初,中国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以至于“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而人事相对于制度乃至整个政治,不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实为最为基础性环节,《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告诉读者:“一国的政权,究竟该交付与哪些人,这是第一要义。”
  钱穆之论当然并非尽善,比如对清代政体乃传统政体之异变的观点,似乎也正说明了“传统政治”本体所具有的“恶性”,毋宁说是其异变,不如说是其发展的“可能性结果之一”,而满清部族统治所表现出的落后性,也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所“包容”,说它是部族政治,只是历史之表象,以“特殊利益集团把握的政治”形容似乎更为精准。
  但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并非因其不可颠覆性,而是其本身的思辨性、启示性。

相关热词搜索:王朝 中国历代 体系 中国历代王朝政治体系的优与劣 中国历代王朝经济制度 中国历代朝代政治制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