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存【三国遗迹何处寻,此地仅存六角井】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      一进入襄樊城,每走几步就能看到古隆中酒、卧龙茶社、凤雏宾馆、三结义酒楼这些浓厚“三国味”的招牌,再随手买张地图,还能找到荆州街、檀溪街,隆中学院这类的方位地标,我们和城市见的第一面,它的每个角落,看上去都习惯性地打上了“三国”印记。
  襄樊之于三国历史,有“始于襄樊、终于襄樊”之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献策,定下日后三分天下的格局,是谓三国历史始于襄樊;西晋灭掉蜀国后,镇守襄樊的镇南将军杜预,亲率大军,水路并进,荡平东吴,天下归于一统,是为三国历史终于襄樊。
  带着我们逛襄樊城的,是民间文史专家李俊勇,他在这里生活近二十年,潜心研究襄樊民间文化和被忽略的历史。与武汉一样,襄樊有汉江穿城而过,将城市一分为二,南面是襄阳城,北面是樊城,三国故事大多发生在襄阳城内,“襄樊民间流传有‘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一说,守住襄阳就能守住一方。”
  史料记载,发生在襄樊的大小战争共有200多次,从每次的战局来看,襄阳的得失,直接关系到中原战争的全局,尤其是在出现南北政权对峙时,襄阳的战略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襄阳城易守难攻,除了依托岘山、汉水等天险,还有高城厚墙。”
  
  大段古城桥被拆毁
  
  我们跟着李俊勇登上襄阳古城墙,在他的指引下远眺襄阳城地貌,“民间说它像一只排,浮在水之上。”城西南面是蜿蜒的岘山山系,汉江从西北面穿城往东南注入长江,东北面的唐白河从南阳盆地注入汉江,加上东、西、南面人工开凿的护城河,襄阳城处于山水的环绕之中,是为第一道屏障。
  历史上记载,中国从北至南,到了襄阳,地表水骤然丰沛,只善陆战不善水战的北方军队,历次南侵过程中,兵临襄阳时,往往会望水兴叹。襄樊的护城河,经过历代的挖深和挖宽,现在宽约180米,最宽的地方大约接近300米,经考证,是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宽的护城河。“我们襄樊人常说,这里是名山名水名城。”
  我们现在所见的襄阳城墙,最早建于汉初,用泥土和糯米粉堆砌而成,宋代时由土城改为砖墙,并建筑瓮城,元末时大部分城墙被毁,明朝时内用土层,外用大块青砖垒砌,范围扩充至江边,城墙周长在7000米,高约11米,最厚的地方有14米。李俊勇介绍,古城墙原本有六座城门及门楼,现在只存临汉门城楼、拱宸门瓮城及震华门瓮城。
  绕着城墙走一圈,临汉门城楼一段被隔断,按照旅游景点收费游览,其他部分游客可自由登楼游览。听汉江边休闲的市民讲,现存的城墙中,修建江汉一桥时,东北面的城墙被部分拆毁,保存最为完好的北段,去年又对风雨冲垮的部分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修复。。
  襄阳城墙边立着石碑,提醒着游客们,襄阳古城是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墙在2001年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现正打算和西安、荆州、南京等地的古城墙捆绑在一起,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李俊勇曾有一年,背着相机终日绕着襄阳城打转,每每站在城墙上,心情复杂,“城楼上望出去,商店五颜六色的招牌,空调外机七上八下,电线东拉西扯,还有依托城墙建起的门楼和阁楼等,已将古城墙大部分覆盖,失去了原来的美。”
  据说,原襄阳城东、南、西三面皆凿有壕沟,宽130米至250米,沟内蓄水,看上去如平湖,水底却埋有刺人的竹签,光壕沟加上护城河的防御范围就宽达500米,壕沟旧址现在襄阳公园内,供游客泛舟游湖。
  李俊勇介绍,自古以来形成的格局,襄阳是政治和文化中心,樊城是经济中心,云集往来商贾。在战略经营上,历代都是重襄阳轻樊城,仅从城墙就能看出一二,襄阳的城墙是官办官修,高厚,樊城的城墙是官办民修,矮薄,前者的北城墙除了御敌护城的功能外,还要充当防洪的堤坝。
  正因为这样“纸糊”的樊城,关羽水淹七军的故事才能成功。公元219年,关羽率大军围攻樊城,曹操派庞德支援驻守樊城的曹仁,七路大军驻守在樊北的低洼地带,关羽曾随刘备驻守过樊城,熟悉汛期,先派人在樊北的白河、唐河、小清河的上游围堵,等到8月暴雨来临汉水暴涨时,放水而下,冲垮七军。经此一战后,关羽威震中原。
  根据襄樊市博物馆展出的三国遗址资料,樊城北边十余里的赵家桥,附近的鏖战岗、七里桥、团山铺、马棚等地是水淹七军的主战场,现在已经变成了供耕种的农田。
  与襄阳城保有部分城墙和城楼相比,樊城仅剩下三座城门,其中一座因处在发展房地产的黄金地段,被推倒建了楼盘,因为襄樊学者的揭露,引来媒体曝光,时任文物局局长被撤职,成为中国第一位因为破坏古迹而被撤职的文物局局长。
  
  马跃檀溪只留一块蹄印
  
  凭借城墙厚且坚,易守难攻的特点,襄阳城得以在乱世之际,内部保持着相对清宁的环境,在刘表将荆州治所(首府)定于襄阳后,襄阳城更是从无县制的战略据点,一跃成为东汉末年八大城市中的第四位。
  《三国演义》中至少有15回的故事和荆州古治有关,先讲一下荆州的概念,东汉末的荆州指的是一个大的行政区划,辖制的范围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两省、河南南阳盆地,以及两广边缘地带,治所在汉寿(湖南常德)。
  公元190年,刘表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刘表在赴汉寿上任的路上,遇上长沙太守孙坚(孙权之父)的狙击,退到宜城,只得借助当地豪族蔡瑁、蒯越的势力奋战,几经交锋后,终于在岘山风林关大败孙坚。刘表将荆州治所重设在襄阳,这一时间的荆州,管辖南郡、南阳、江夏等八郡,是名副其实的“大荆州”,襄阳便是这一时期的荆州城。
  今日襄阳城内还有荆州街,从临汉门城楼下来往东走,大约5分钟的路程,就能到达荆州街。2009年,襄樊市政府将荆州街北段做成仿古街,取名为“古治新街”,新街的入口处,矗立着两段残墙,“从前的墙内便是荆州古治旧址。”
  李俊勇介绍,明代邓愈扩建襄阳城,在荆州街北段建起一座拱券大门,门上刻有“荆州古治”,到上世纪70年代,荆州街扩建街道,“荆州古治”连通券门一起被拆除,到2009年,荆州北街改造,对残留的城墙进行了维修,却并没有恢复“荆州古治”和拱券门,招来市民的诟病。包括“古治新街”的命名,也受到了民间研究者的批评,“要么就是荆州街,要么就是荆州古治街,拆开来变成古治新街,实在不伦不类。”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政府并不重视荆州古治的修复,但历朝历代的襄樊地区政府,无一例外地将治所置于荆州古治旧址,现在的襄樊市人大、政协也在此办公。
  刘表担任荆州刺史时,洛阳太学南迁来襄阳,带来大批书籍,襄阳城内还办有私学,刘表重儒生,广招贤良,恰逢此时,北方战乱频繁,大批的知识分子避难来到此地。“当时的襄阳在学术和文化方面繁荣一时,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诸葛亮、庞统等名士云集襄阳,治学,交友和议天下事的风气很盛。”
  当时的襄阳多隐士,其中有著名的意见领袖庞德公,人物评论家司马徽,襄阳名士黄承彦等等,庞德公授课于城南学业堂,诸葛亮、庞统和徐庶等人均是他的学生,起先隐居在鱼梁洲,刘表力邀其为官,庞德公拒绝后,迁至鹿门山居住。与庞德公亦师亦友的司马徽,隐居今南漳县水镜庄,在鱼梁洲上也有一处住宅,便于交游。
  三国时期的鱼梁洲是汉江里一个绵延数里的沙洲,位置从现在襄阳东门外,直到东南角的岘山下,这段汉江也要比今天的宽,洲上有渔民常住,比今天热闹得多。我们所见到的鱼梁洲,现在已是无人、无农田、无任何痕迹的沙洲。
  这些名士间的关系也错综复杂,刘表到襄阳后娶蔡瑁的妹妹为蔡夫人,黄承彦娶蔡瑁的另一姐姐为妻,庞德公的儿子娶的是诸葛亮的姐姐,诸葛亮娶的是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襄阳民间研究三国的人士认为,因为这样的联姻关系,诸葛亮躬耕隆中也能知天下事。
  此时,刘备受到曹操军队的夹击,带领军队往荆州投奔刘表,驻扎在今天的河南新野。有一天,病重的刘表请刘备代为主持襄阳的百官大会,蒯越、蔡瑁打算设宴锄掉刘备,席间因为幕僚告密,刘备乘“的卢马”出西门逃往南漳,经过檀溪时,陷入泥沼中,所骑“的卢马”跃三丈,才跳过檀溪。
  我们寻访到的檀溪故地,在襄阳西南面的真武山边,不见高山,溪水已经干涸,只能看见凹凸的河床,溪边石壁刻着“马跃檀溪遗址”的篆字,壁顶是村民的菜田,一旁就是农舍,听一旁打麻将的老人们讲,大字下的青石岩上嵌着一个圆洞,就是“马跃檀溪”时留下的蹄子印。不少研究三国的学者却认为,史书确有刘备马跃檀溪的记载,但这个遗址并不完全可信。“马跃檀溪”的故事,却在襄樊尽人皆知,遗址附近的街道被命名为檀溪街,打车进襄阳时,古城墙、檀溪和隆中都是指路的标识性参照。
  
  隆中六角井是城内仅存的三国遗迹
  
  根据《三国演义》记叙,刘备“马跃檀溪”之后,在水镜庄遇上司马徽,后者向他推荐了“卧龙”和“凤雏”,后又经军师徐庶推荐,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时年27岁的诸葛亮。
  诸葛亮原本是山东沂南县人,17岁时跟随叔父诸葛玄来到荆州,进城南学业堂读书,师从庞德公,受教于司马徽,并结识了庞统,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结识了襄阳名士黄承彦,黄承彦将女儿黄月英许配诸葛亮为妻。而根据新版《三国演义》的解读,这个时期,诸葛亮是隐居在襄阳城的“隆中”。
  躬耕地的“误会”基于两篇关于诸葛亮的古文,一是《隆中对》,题解中注明,“隆中,山名,在现在的襄樊。”二是《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躬耕于南阳”,不少人理解成现在的河南南阳,在文化旅游大热之后,襄樊和南阳各执一词,“口水战”不停。
  “从行政区划来讲,当时的隆中属于南阳郡的邓县,从位置上来讲,它是在‘城外二十里处’,可根据诸葛亮的生活轨迹,推断出来城是襄阳城,所以隆中才是他真正的隐居之地。”襄樊市委党校教授、文史专家晋宏忠介绍,早在1986年,国务院已有文件下达,认定隆中就是诸葛亮的躬耕地。在刚过去2009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襄樊“三国文化之乡”的称号,和设立“三国文化研究基地”,他认为,也是跟认定隆中相关,“全国只有三个。”
  在研究诸葛亮方面,襄樊也走在前面。早在1982年,襄樊就成立了诸葛亮研究会,并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诸葛亮研究联合会,联会每两年召开一次,襄樊共计举办了8次,并在2007年同时举办了诸葛亮出山1800年的纪念活动。根据不完全的统计,襄樊民间约有二十多人从事三国历史研究,将近一半人专事诸葛亮研究,会址就设在隆中武侯祠。
  隆中离襄阳城大约20分钟车程,是襄樊唯一通有公交车的旅游景点,我们到景区时,游客并不多,用于载客的电瓶车停在路边,拍快照的亭子关着门。去的前一天刚下过雨,空气新鲜得很,耳边不时传来溪流声,我们到时正是夕阳西下,余辉从茂密的树林中透出来,伴着阵阵鸟鸣,顿时觉得清幽起来。
  进门之后直奔草庐遗址,只见得一块石碑。据说,草庐在唐代时改建成广德寺,到明代,驻守襄樊的第三代襄王看中了草庐之地,将广德寺移出,修建自己的陵寝。直到民国时期,蒋介石到隆中参观,命政府拨款重修隆中。上世纪八十年代,为配合电视剧《诸葛亮》的拍摄,在三顾堂南侧复建了草庐。
  从晋代开始,后人在隆中修建了武侯祠、卧龙深处、三顾堂、隆中牌坊、诸葛草庐(仿)等建筑,被称为“隆中八景”。陪同我们上山的李俊勇感叹,在“隆中八景”中,唯一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可能只有六角井了”,大多数三国研究者同时认为,这也是襄樊境内唯一保存下来的三国遗迹,“其他的都是遗址,后人重建的。”
  六角井在诸葛亮古宅院内,是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用水井,掩映在上百岁的皂角树下,井中蓄水,不时有游客丢下硬币祈福。看完六角井后下山,经过小虹桥,是当年诸葛亮往返草庐和躬耕地的必经之路,三国故事中,刘备冒大风雪第二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时,与其岳父黄承彦相遇在此,黄承彦即兴作诗:骑驴过小桥,独吟梅花瘦。小虹桥由此出名。桥只有短短一截,走上去和普通台阶并无差别。
  离隆中不远的黄家湾,据传是黄承彦的家乡,其女黄月英由此地嫁到诸葛亮的草庐,当地有很多关于她的传说,展现“丑女”有才的故事。比如,诸葛亮在草庐时,常有朋友前来,黄月英做面的功夫又快又好,诸葛亮某次经过厨房,看到黄月英正在操作一个木偶人和面,对妻子佩服不已。今天的黄家湾,还留有黄月英的故居,因为离隆中较近,一些村民在临街的位置做起了小生意,开饭馆和卖土特产。
  
  鱼梁洲上要建海洋公园
  
  “相比四川成都、河南许昌等地的三国旅游开发,襄樊的三国旅游开发远远不够。”湖北省社科院襄樊分院旅游研究所所长陈新剑,曾担任过襄樊市政府的旅游规划顾问,“拿古隆中与成都武侯祠相比,我们一年的收入在1200万,武侯祠扩建和连带开发锦里之后,一年能有上亿的收入。”据他回忆,最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时,隆中景区主要用于公务接待和会议参观用,只有零星的散客观光,那时的隆中旅游,政治意义大过于经济意义。到八十年代初,隆中先后成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进入九十年代,隆中迎来第一波的游客高峰,客流量在30万左右。
  高客流量并不能保证高收入,那时的隆中是隶属于襄樊市文化局的下属单位,兄弟单位来“交流学习”的多,掏钱进场的少,隆中的门票收入只够维持运营。九十年代末,隆中借款进行扩建,首要是沿路边建设标志性的牌坊和广场,仅这一项目就花费了几千万,隆中从此陷入债务中,一度发不出员工工资。坊间传闻里,每到年关,前来要债的债主们挤满了隆中大门,不时有打架斗殴的事件发生。
  2000年,襄樊市政府提高隆中管委会的行政级别,上升为处级单位,2004年,又将邻近的两个乡镇纳入隆中风景区范围,上升成为副局级单位,实行政府直管,可惜的是,在不断升级的背后,隆中的客流量增长缓慢――在襄樊市刚举行的旅游论坛上,相关领导直言,在6年前,隆中的游客是30万,现在,隆中的游客是40万。
  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坦言,行政级别反而加重了隆中的负担,“每个月要发几百人的工资就够头疼了。”襄樊市政府曾想过卖掉隆中后偿还债务,因为民间人士的反对,最后不了了之。为了清欠,花几千万兴建的“隆中广场”成了驾校扎堆的地方,风景区内还引进了一批专营算卦、相命的“赛诸葛”。
  “相比很多三国景点,隆中还不算差。”该专家说,几年前,在进行鹿门寺开发时,曾计划开通公交线路,遭到当地黑车的反对,黑车拦在进山路上,不许公交车通过,直到现在,因为交通不便,很少有游客前往鹿门寺观光。
  襄樊市政府对古迹的忽略,也为民间人士们诟病,1993年,襄阳城内建筑新华书店宿舍时,曾挖开刘表墓,经过简单的考古处理后,墓室被填平,上面建起了住宅楼。2007年,樊城修建长虹路,挖出三国时期的墓葬,出土了一匹彩马,全国最大的青铜马被视为国宝级文物,后也被填平。一些人士对这两处位于市区的大型墓葬遗址未能建成遗址博物馆感到深深地遗憾。
  在我们去襄樊采访之时,当地报纸刊登的头条新闻是隆中管委会将景区经营权及经营性资产托管给鄂西圈投公司、武汉三特索道公司,武汉三特公司将投资15亿对隆中进行开发和改造,短期目标是在2012年将客流量升至58万。
  在襄樊市政府同期公布的旅游规划中,2010年,古隆中、岘山、卧龙温泉、鱼梁洲、鹿门寺等五大旅游建设项目开工,根据文化旅游论坛上的概念片,最早出炉的鱼梁洲可能会成为一个拥有海洋公园,度假山庄和印象系实景剧的综合旅游项目。
  对于等了太久的三国古迹而言,这些都算是好消息。■
  (感谢晋宏忠、李俊勇、襄樊学院隆中学院三国文化研究所、《襄樊日报》魏遵明、陈新剑等为本文提供的帮助)

相关热词搜索:遗迹 仅存 何处寻 三国遗迹何处寻 此地仅存六角井 三国遗迹何处寻 三国遗迹寻踪之6襄阳城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