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英伦是国几_英伦,迷惘之国

发布时间:2020-03-2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刚刚经历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阴云下的英国显得依然惊魂未定。即将到来的大选中,保守党和工党将会竭尽全力厮杀,期望把这个已经近乎迷失的国度拉回正轨,但这谈何容易。受金融危机和政治失势的影响,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已然沦落为一个愤怒和无助的迷失者,这里的每条街道都蔓延着他们对糟糕现状的不满和纠结。
  
  那是3月底的一天,刚淋过一场春雨的伦敦弥漫着青草的清新。在英国的朋友领着我登上一个小山丘,整个伦敦好像都在脚底下。“看吧,那里就是著名的金融区。”他指着一片密密麻麻的房子说,“就是这片不到1平方公里的地方,生产着伦敦 90%的GDP。”
  十分敬仰地望过去,那些密密麻麻的建筑像积木一样挤在一起,不是有人指出,你很难在那里做出分辨。刚刚经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阴云下的这些地方显得依然惊魂未定。
  
  政治失去信誉
  
  金融产业占GDP的90%,反过来说,就是制造业的比重不到10%。对于这个比例,东伦敦有着他们独特的感受。
  达根汉姆位于伦敦东部,福特公司在这里的办公楼像一个大感叹号。《时代》周刊最近说,这里在上世纪60年代的高峰期曾经雇佣着4万员工,每年生产出30多万辆汽车,但现在这里只留下一个柴油发动机的生产车间,雇员也下降到只有4000人。与之同时失去的,还有依靠汽车产业的6万工作岗位。这样忧郁的场面让《时代》感慨:“就像底特律,曾经的汽车制造业中心现在却永久性衰落。”
  制造业的衰落,导致工作岗位大量流失。当街面充满着面临工作压力的人,愤怒与无望的氛围,也就彼此感染。尽管经济数据显示英国已经从严重金融危机中走出来,但是,生活在工业区里的人经常抱怨岗位流失,而金融区的人则担心金融危机会出现第二轮,媒体也在讨论微弱的增长到底能持续多久。
  这样的时刻,那些本该提出解决办法和带来希望的政治家,又因为不断发生的丑闻而丧失信誉。在英国越来越接近大选的时刻,伦敦街头却没有太多竞选的氛围。倒是其它的团体,都在力争表达自己的愤怒与不满:在火车站,火车工人工会在抱怨自己不应成为牺牲的对象,号召在月底集会;在邮筒上,几个行业的工会也联合贴出告示要联合集会;在大本钟附近的草地上,一群人扎着帐篷抗议英国的对外政策,要求从阿富汗撤军……
  从民调来看,即将开始的大选,无论保守党还是工党,他们的竞选纲领都缺少足够的吸引力,导致这次大选成为英国最近几十年最为激烈的选举。每一个政党都在强调自己是“改变者”,但却都缺少具体的改变办法。因此,英国就像一个愤怒与无望中的迷失者,每个人都希望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但每个人的办法,又都无法取得更多人的支持。
  
  国民失去轻松
  
  工作岗位流失导致的压力,让伦敦人变得不怎么轻松。
  海伦是《卫报》的一名机动记者,有5年资历的她在自己的同事中只能算小字辈。报业的危机以及报社的整合,让她失去了很多同事。同时,她的工作岗位也增加了更多的责任,她不仅需要给自己的报纸写稿,还必须为网站和杂志写稿,但薪水还是和过去一样。不过,她却依然为自己能在《卫报》而高兴。“没有老板会抽走我们的利润。”
  而在街头看到的人,则总是步履匆匆,满脸严肃。我们一行在街头,希望以街拍的形式记录伦敦的实景,但他们大多都缺少在镜头前露个脸的兴趣,不仅懒得摆个pose,甚至连对你表示拒绝和不快的兴趣都没有。一个常去其它西方国家拍照的同事,对此很意外:“过去拍照,人们都显得很放松,没想到这里这么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移民与外来人口很容易成为被责难的对象。特别是在移民和贫困人口较多的东部,因为竞争住房导致种族间的紧张更是常见。例如在达根汉姆,排外的极右政党得到了很多支持。一位英国妇女对拿着《时代》杂志的记者不断抱怨:她有三个孩子,政府为她提供的低收入房只有一个卧室,太小了。而一直在她身旁的丈夫,突然打断说:“她申请了12年,但政府却把房子都给了别人。”说着,丈夫用手指着从门口经过的几个非洲裔移民。
  2001年,达根汉姆大约80%的当地人自认为是“白种英国人”。但随着更多非洲裔和亚裔以及英国本土出身的新移民搬到这里(这里房租相对便宜,生活压力没那么大),就出现了因资源紧张而产生的竞争。
  《每日邮报》在4月7日宣告称:“1997年以来创造的167万个工作岗位,几乎每个都被外来移民抢走了。”一位保守党成员指责,1997年后英国出生的工人在私有部门就业少了73万个。而这种因种族导致的移民问题,更是成为本次英国大选的一个重要议题。
  
  不稳定的前景
  
  上周,执政的工党与在野的保守党都提出了自己的竞选纲领。与过去17年工党执政期间左右界限模糊不同,他们新提出的竞选纲领都在力图回到自己的传统位置。
  “我们的经济被债务压垮,我们的社会网络充满冲突,我们的政治系统已经背叛了它的人民。”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在发布竞选纲领时说,“但如果我们团结在一起,这些问题都能够克服。”他力图强调自己继承了撒切尔夫人的精神遗产,呼吁英国人“直接”控制诸如儿童教育之类的问题。
  卡梅伦保证要建立一个“大社会”,以取代布莱尔以及首相布朗建立起来的“大政府”。布朗则为公共部门的作用进行辩护,他坚称政府可以成为社会正义的力量。“工党将成为不间断和无情的改革者――不仅改革市场,也要改革国家。”
  面对国民在金融危机后的幻灭感,以及因议员“报销门”事件导致对政治的失望,双方都力求表现自己是一个改变者。但面对赤字高涨的现实,双方却都无法做出太明确的具体承诺。例如,双方都承诺要缩减赤字,保守党说一旦当选立即开始削减开支。但工党强调必须要等到明年,因为要防止经济再度陷入衰退;保守党要给市民和慈善组织更大的自由,但工党强调政府有权接管失败的学校;工党纲领要求对经济部门有更大的公共干预,号召对大银行征收国际税以防止金融危机。而保守党则针对报销门丑闻希望立法,对出现严重不妥行为的议员,可以取消其议员资格。
  但是,两党实际上的分歧却可能并不像他们的纲领显得那么突出。诺丁汉大学教授史蒂文•菲尔丁说,他们把原本不足道的分歧加以夸大,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党内支持,并且让那些以为自己投不投票都一样的选民也能够参加选举。例如减税计划,卡梅伦提出给结婚夫妻一年减税150英镑的计划,而布朗随后也提出一个给有幼儿家庭进行减税的计划。
  目前的民调,保守党对工党的领先已经缩小。同时由于自民党作为强大第三党的出现,让目前英国的大选出现了极其微妙的前景。保守党领先,但却可能因无法获得足够多数而不能组阁,这导致届时需要与自民党联合执政。而这对英国人来说,并不熟悉。因此,有人担心,这种执政结构会带来英国政治上的极大不稳定。
  
  身份的尴尬
  
  在伦敦大街,海军将领的雕像高高在上,英帝国时期修建的各种建筑都保存完好。这一切,都似乎在尽力为一个已经过去的帝国保留最后的尊严。
  在外交领域,英国一直希望通过保持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维持自己尽可能比一般大国更高的国际地位。但是,布莱尔在入侵伊拉克时对美国前总统布什毫无保留的支持,却让英国人觉得:这种“狮子狗”地位甚至比一般大国更没有尊严。
  《卫报》在其自身形象广告中毫不客气地拿布莱尔与布什的“特殊关系”开涮。视频中,卡通式的布什扔出一块肉骨头,而布莱尔的卡通形象则高兴地追着骨头而去。在今年3月,一个委员会得出调查结论说:“无论实际关系是什么,那种‘英国政府是美国政府狮子狗’的感觉,都深深地损坏了英国的名声和利益。”
  但破旧如何立新?卡梅伦最近对核政策所作的不当评价,说明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在电视辩论中,卡梅伦对观众说:“在我们不知道伊朗未来将会发生什么、无法确定中国未来的时候,我们难道还真的很高兴完全放弃独立的核力量?”但他的评述,特别是涉及到中国的部分立即引来反驳和嘲笑。
  英国外长米利班德说,把中国与伊朗对英国安全带来的威胁等同,说明卡梅伦对国家安全事务的核心议题是何等生疏。而媒体则嘲讽卡梅伦:“难道他想和中国打一仗?”评论员米赫迪•哈桑说:“卡梅伦真的相信中国是英国的一个威胁?那些用服装生产线供应着英国高档商品店的中国人,真的会计划入侵或占领英国?即使他们真有这个计划,难道卡梅伦就以为可以用英国的四艘核潜艇保护他的‘大社会’?”
  不仅如此,英国身份的尴尬,更是直接体现在驻阿富汗的英军身上。政客们继续以安全为由为在一个离英国本土十分遥远的地方驻军而辩护。他们说,为了保护公民的安全就必须与那些坏人作战。但实际上,不稳定国家与恐怖主义天堂继续在扩大,而英国的国防预算甚至都无法跟上装备消耗的速度。英国已经付出了200多名士兵的生命,因此在大本钟附近的草地上,一群人扎下帐篷,举着反战口号要求英军撤离阿富汗,民众对驻军阿富汗的支持也在一天天降低。
  尽管眼下的英国问题重重,民众似乎也生活在迷惘之中,但对我来说,他们的下一代还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伦敦众多闻名世界的博物馆中,随时可以看到来这里上课学习的小学生。伦敦发达的博物馆带来的视觉感受,是那些仅有书本可看的学生无法想象的。在爱丁堡参观苏格兰军团博物馆时,两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在外面唧唧喳喳,看到我们进门,略大的小姑娘便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随后,两人默默离开。
  也许,英国人短时间内还无法适应国际地位大幅下落的现实。他们身份的尴尬,他们内在的纠结也会继续存在。也许,他们只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下一代。

相关热词搜索:英伦 迷惘 之国 英伦 迷惘之国 英伦果骗局 英伦果园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