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伦敦世博会,那是西洋人的“赛奇会”_2018年上海世博会时间

发布时间:2020-03-2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南都周刊记者_牛思远      英国在1849年决定举办一次世界各国都参与的博览会,女王向各国发出世博会参展邀请,新登基的中国皇帝咸丰不在受邀之列。彼时大清国还坚持以天朝上国的朝贡体例应对一切对外关系,视西方物质文化为“奇技淫巧”之物。
  
  伦敦世博会 首届世博会无主题
  主要展品:伦敦世博会上约有18000名商人展出了他们带来的约10万件产品。这些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钢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蒸汽机、农业机械、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组委会为5000多位参展商颁了奖,其中中国送展的丝绸、旗袍、茶叶等获得了各种不同的奖项。
  伦敦世博会的巨大成功,不仅体现在630万的参观者和18.6万英镑的盈利,更重要的是英国由此获得了巨大的声誉,而英国人民则得到了两座博物馆:伦敦世博会为英国奠定了两个博物馆的展品基础―艾尔伯特博物馆和坎星顿科学技术博物馆,这种做法成了以后历届世博会的优良传统。
  
  1851年,对近代中国来说,是一个不太安稳的年份。
  距离与英国人的那场战争,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那些高鼻深目的“蛮夷”,用坚船利炮狠狠地把傲慢的天朝教训了一番,但1840年的惨败却不曾让老大帝国领受教训,朝廷以“奸臣误国”的自我安慰敷衍了事,这个昔日的中央之国依然对大门外的历史性变化浑然不觉。
  那个打败了清王朝的英国,在1849年决定举办一次世界各国都参与的博览会。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向世界各国发出世博会参展邀请,得到了十几个国家的响应。新登基的中国皇帝咸丰不在受邀之列,即使受邀,天朝也未必在乎那些器物展示,“那是西洋人的‘赛奇会’。”清政府自外于世博会,在他们看来,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只是不值一提的“奇技淫巧”罢了。
  何况此刻,皇帝正在为突然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而焦头烂额。
  1851年5月1日,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正式开幕,挂满万国彩旗的水晶宫开门迎客。海德公园四周聚集了50万多人,他们看着这座通体透明,庞大堂皇的建筑,为英国人能开创世界建筑奇迹感到无比荣耀和自豪。水晶宫,这座原本是为世博会展品提供展示的一个场馆,不料却成了第一届世博会中最成功的作品和展品。
  同样让人们惊奇不已的还有蒸汽机。当人们目睹了由锅炉房供气的蒸汽机驱动各种不同机器一起运转时,才真切地感受到蒸汽机时代的到来。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正是凭借这个伟大的发明,才从一个西欧小岛上的国家攀上了日不落帝国的顶峰。
  而在洋人设立的中国馆里,却尽是一些散发着旧时代气息的展品。虽然中国的“荣记湖丝”在这次世博会上得了金奖,但老板徐荣村其实并未亲自去英国。
  那一天的现场,一名神秘的梳着长辫的中国人目睹了一切。他被称为“希生广东老爷”,作为女王特邀嘉宾出席了开幕典礼,似乎还在伦敦扮演了一回活展品。但这个“希生”到底为何方人士,大清国不会知道,大概是位商人或买办。那个时候欧美的中国人屈指可数,希生算得上是彼时中国人中的“异类”。
  十九世纪中叶,平等外交与对等贸易正在深刻地改写着国际秩序和权力格局,大清国还坚持以天朝上国的朝贡体例应对一切对外关系,视西方物质文化为“奇技淫巧”之物。
  北大校长蒋梦麟在《西学与新潮》一书中这样回忆1851年前后中国的景象:大清王朝对一切并不自觉,亿万人民仍旧悠然自得地过日子,像过去一样,从摇篮到坟墓。一部分人开始采购外国货,有的为了实用,有的为了享受,对变化以及其必然产生的结果茫然无知。
  晚清的政治精英们要等到十年之后的英法联军长驱直入北京,才如梦醒来,开始对“技不如人”的深切反省。

相关热词搜索:伦敦 那是 世博会 1851伦敦世博会 那是西洋人的“赛奇会” 伦敦世博会 1851伦敦世博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