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底下的复杂内心|内心复杂

发布时间:2020-03-2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台湾人说台湾   很快,台湾个人自由行就要来了   对于台湾,很多人都有话要说   没去过的人,爱说那里的青山绿水、鹿港小镇   去过的人,更爱说街头的民主细节、孔孟遗风
  可是,这样的台湾,恐怕是想象多于现实,描绘大于探究吧
  连台湾人都会疑问,这是我们的那个台湾么
  那么,什么是真实的台湾
  台湾人眼中的台湾,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
  请让台湾人来告诉你
  十个台湾人,十段讲述
  
  这几年,我经常来往海峡两岸,也每天在Twitter和微博上与朋友们交流,我看到大陆朋友们对台湾了解的强烈欲望,也认识到他们对台湾的刻板印象,不论好的还是坏的。
  许多大陆朋友对台湾政治充满热情,但这些热情主要是对蒋经国、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这些领导人物的爱恨情仇。此外,一种典型的论述是台湾政治证明了民主的混乱与恶质,另一些人却认为台湾民主都是美好而光明的,且是不应该被批评的。
  许多大陆朋友喜爱台湾展现出来的文化韵味,他们眼中的台湾遗留了不少传统文化的底蕴或者民国时期的风采。不少人都在谈论台湾人民如何有礼,或者出租车师傅多么有文化又让人信赖(如东西掉在出租车上会被司机送回旅馆)。我常常听到这些赞美都不好意思地怀疑起来,他讲的是我熟悉的台湾吗?
  许多大陆朋友对日月潭、阿里山充满感情,因为那是他们从小所知道的宝岛景点,现在则有不少人爱上永康街或者诚品书店的小资情调。
  许多大陆朋友深爱台湾音乐,不论是民歌或是周杰伦;对喜欢独立音乐的文艺青年来说,是小清新乐风如陈绮贞、张悬、苏打绿。
  我想,这些情感与观点除了真的是他们对台湾的看法,也反映出他们对大陆的种种焦虑与期待。台湾不过是面镜子。
  台湾当然不仅仅是这些片面的印象。除了作为一面大陆的镜子,在那看似清澄的镜面底下,台湾这个小小的美丽之岛还有更多复杂与幽微之处,也有许多非常丰富的多样元素。例如四百年来的殖民史让它混杂了不同的文化。只是,不论是政治还是文化上的丰富性,都是在过去三十年迅速开展的。三十年以前,我们也是被压缩在一个黑暗的瓶罐中,除了可以赚钱,市民社会是被彻底压抑的,文化想象是被彻底扼杀的,多元价值是被彻底封闭的。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台湾才看见开放的微亮曙光;到了八十年代,人们开始冲撞体制,推动社会力的释放与政治转型,解放文化上的多元实践。
  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公民社会逐渐成熟,民主政治渐趋稳定。民主化不只带来政治空间的开放或者公民权利的确立,也刺激了社会价值的转变。我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注重生活质量,而不只是如过去般盲目地追求经济成长,让GDP的抽象数字成为生活的最高指导原则。
  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可否认地,我们也是一路跌跌撞撞。
  例如政治上,台湾也出现金权政治与严重腐败,也经历族群政治的激烈对抗以及政治人物互动规范的欠缺。到现在为止,台湾民主的质量还有许多问题,但起码,透过公开的讨论,以及各种公民行动,这些问题有得到改进的可能。
  或者,政府还是常常在许多层面上抱着传统的发展主义,试图对抗人民已经转变的新价值,所以会有资深作家张晓风为台北市的湿地下跪请命、上百名文化界人士反对在中部湿地盖一座石化巨兽的联署抗议。
  此外,相对于大陆这十年的崛起,台湾普遍出现焦虑症:我们看到北京上海发展如此之快,建筑如此之光鲜亮丽,台湾原本自以为走在现代化的前面,却发现自己好像落后了。
  但焦虑之外,也有许多人强调“慢”的美好与细致。我们在慢慢地经营生活,慢慢地累积文化,慢慢地形成民众对公共政策的共识。
  我们应该要追求的是百花齐放,是让各种声音与力量去发展,然后学习这些力量如何彼此协调、合作。
  当然,我们还在学习着如何一步步踏实地前进。也欢迎诸位与我们彼此砥砺,彼此学习,一起往前走。

相关热词搜索:镜面 内心 镜面底下的复杂内心 内心复杂 内心很复杂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