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的通胀反思_欧债危机2018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希望物价不要再上涨了,天天看着价格上涨,真是太疯狂了……”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兴隆家园小区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前几天一碗普通的西红柿鸡蛋面由以前的5元涨到了6元,半斤韭菜鸡蛋饺子由原来的6元涨到了7.5元,近来,听说天然气价格也要涨,“涨、涨、涨,什么东西都在涨价,现在出门都不敢问价格啦!”
  国家统计局11月11日发布数据,10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创下25个月来新高。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1%。几个月来,人们送走了“豆你玩”,迎来了“蒜你狠”、“姜你军”后,又来了“糖高宗”、“苹什么”等,通胀已触动到中国老百姓的每一根神经。
  
  面对通胀 专家百姓各执一词
  “房价还没下来,物价又上去了。”家住北京朝阳区望京花园西区某地下室,明年7月份即将大学毕业的学生小宋愤愤不平地说道。由于物价持续飞涨,为了糊口,家境不大好的小宋迫不得已在一家小房地产公司做起了业务员。“尽管没有底薪,总比什么都没得挣好吧。物价再高,作为普通百姓,生活还是得过啊,吃饭什么的一样也少不了,要不能怎么样呢。”一脸无奈的小宋,除了完成必要的学业以外,每周只有一天休息时间,日子过得紧巴巴,却整天忙得团团转。
  一场严重的通胀就在眼前,类似小宋的老百姓们生活不知何去何从。“过日子只能精打细算,比如我会在晚上超市快要关门时去购物,很多东西都会降价促销”。在天客隆超市,临近关门时,记者看到张女士提着大包小包,匆匆消失在夜色中。
  近日,央行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消息,自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剑锋直指通胀问题。
  据有关媒体报道,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与美、欧、日等国截然相反,中国的CPI一直居高不下。今年年初高盛集团发布的报告称,假如将房价列入CPI,2009年中国的CPI涨幅早就超过10%,远不是官方公布的数据。即使按照官方惯例的统计指标看,今年前9个月CPI同比已经上涨了2.9%,考虑到近两个月来,人民币对美元比率上升,实际的CPI涨幅还应更高。这一切都证明,中国早已进入到通胀的通道中来了。
  而经济学家成思危在“国际金融论坛2010年北京全球年会”上表示,相对于GDP预期10%的增速,5%的CPI水平,没有什么可怕的。经济学家厉以宁也表示,4.5%的通胀率是可以承受的。
  虽然央行表态,这也只是温和通胀,可是这样的说法又有几个人相信?正如某些网友所言,不少城市的居民还是疯了一样抢购房产,“钱是会贬值的,房也许也会贬值,在这个地方生活,迟买还是不如早买,买了总比没买的强。被逼无奈的人们,一面骂着黄世仁的无耻,一面义无返顾地加入了抢购的行列,不抢行吗?抢,虽然贵了一点,但最少有个住的地方;不抢,终将居无定所。10年前一分钱买两颗糖,10年后一元钱买两颗糖。平民不是经济学家,不会算CPI是怎么组成的,但是会算细账,为油盐米醋担忧。”
  
  通胀加剧 货币超发成争议
  货币超发近43万亿元引致高通胀?对此说法,央行官员11月9日明确表态称“中国货币超发论不科学”,否认会因此引致高通胀,并表示“央行不会放任通货膨胀”。然而,10日,就在央行官员话音刚落的第二天,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接受专访时却明确表示:货币发行过量等4种因素导致物价上涨过快,但他也强调“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言下之意并非中国独有。
  尽管央行官员对“货币超发说”进行了否认,但专家们的观点却似乎一致偏向于“货币超发”。
  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撰文表示,货币超发是通胀加剧的主因。他分析认为,自2007年以来,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政府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新增贷款9.59万亿元,是2008年新增贷款的两倍多。大量的新增贷款与货币乘数作用结合,导致货币供给量加快扩张,进而导致房地产、股市、实体经济投资等需求的扩张,进而引起相应方面的价格上涨。对此,张立群指出,引发通货膨胀预期的主要原因,不再是传统的供不应求的因素导致的,而是货币超发导致的,因此本质上是个货币现象。
  作为前任央行副行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过去30年,我们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她还对央行提出了批评:“货币超发,存在央行调控不到位的问题,一方面央行自身有一个成熟的过程,调控技术需逐渐成熟;另一方面,我国的央行操作独立性还有待提高。”尽管她认为过去30年相当超量的货币都被新增商品(资源、土地等)的市场化吸纳,但仍然无法接受目前央行实行的超高的货币供给是“理所应当”、是“合理”的。吴晓灵认为,逐步收紧货币供应增幅并消化过多货币供应是当务之急。
  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央行对通胀和物价的重视也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仍然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实际上的收紧动作却不断祭出,这包括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近3年来的首度加息和大力度的发行央票回收流动性等等。
  “我们不是专家,管不了什么原因造成的物价上涨,只希望政府能有有效措施控制这一趋势,让我们这个冬天能好过点。” 面对持续高涨的物价,家住劲松的普通上班族小李对记者说道。
  
  迎战通胀 民生如何保障
  无论是物价上涨引致温和通胀,还是通胀就像关在笼子里的老虎早已跑了出来,对中低收入群体而言,以食品价格为代表的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则会直接导致生活成本的增加。有专家建议,“涨” 声之中为了确保低收入者不受“伤”,应建立物价上涨与困难补贴联动制度。
  此外,有分析认为,既然当前物价上涨有一定的必然性,那么政策制定者应该有所作为。除了遏制物价上涨过快之外,从被动应对的角度讲,应该更关注中低收入者的利益,关注民生,避免这部分受通胀影响最大的群体出现生活水平严重下降的局面;从主动应对的角度讲,则应该提高民众的工资收入,并创造条件提高财产性收入。
  “什么东西都在涨,就是工资不涨。”记者周围,很多仅靠工资收入的普通劳动者无不抱怨。对此,专家分析指出,通胀的实质之一其实就是财富的转移,有人因其财富缩水,有人则因此受益。如果工资能够增长,物价上涨就不会影响到生活水平。
  涨工资可能吗?就目前来看,从年初到现在,相关的说法非常多,诸如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出台工资条例等,但实际方案却一直难产。“如果工人的工资上涨了,相关产品也会跟着涨,连锁反应的结果会不会导致物价更高?”有市民担心,果真如此,涨工资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
  然而,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就曾经指出:再没有比工资更重要的问题了。他在《我的生活与工作》一书中写道:因为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是靠工资生活的,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繁荣。
  上世纪初,福特公司以每天5美元的日薪招聘工人,成为当时轰动美国的大事,那时美国工人的平均日薪也就2美元。不少人认为福特汽车公司会因过高工资的拖累而倒闭破产,结果福特汽车公司的业务却蒸蒸日上,福特也成为享誉全球的汽车大王。原因很简单,高工资极大地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由此多创造的效益比福特付给他们的高工资多得多。
  实际上,早有业内人士指出,多年来的低收入、高支出,使得我国广大低收入群体权益受到损害,他们的经济地位非常卑微,无法拥有达观的工作心态,“打工心态”非常盛行,难以衍生出较好的敬业精神。收益低――无法继续教育――技能低――无法充实技术工作,如此恶性循环,注定不能培养出名副其实的高级技工和真正有敬业精神的优质人力资源,企业只能生产低端产品,充当“国际打工仔”。
  除了直接涨工资,对于应对通胀,改善民生,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和正确引导作用极其重要。中央最近一段时间反复强调,要妥善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公共收费项目要积极完善阶梯价格、差别价格等区别性价格政策,对满足群众基本生活和公益性行业需要的部分实行优惠价格,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价格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社会事业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价格机制,为群众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发挥应有的作用。
  此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是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改善民生,调整收入分配成为重中之重。
  如今,在通胀预期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相关改革更具急迫性,政府必须竭力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通胀情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步改善,并且在此期间内维持社会稳定。“前景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面对通胀,小李如此感叹。

相关热词搜索:通胀 反思 危机 后危机时代的通胀反思 后危机时代的反思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反思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