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融资平台【给地方融资平台一点警示】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虽然地方融资平台不良贷款的余额已控制住, 但地方融资平台风险仍较大,要重点抓,把以前放的贷款一笔一笔拿出来再做风险评估。”近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再次警示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
  进入4月,来自审计署和各地审计机关的消息显示,审计署正调遣人马对各地融资平台进行交叉互查。多家地方银行负责大项目贷款的负责人表示,开春以后的一项中心工作就是排查平台贷款,按2008年投放的时间序,一批三年期的贷款即将到期。现在他们正一家家上门催告,请对方制订还款计划,但情况不是很乐观。当初贷款的时候,一个个都是气冲斗牛,拍胸脯说还款没问题,现在则都不约而同地“希望长期合作”,“最好能展期”。平台贷款的风险端倪已经显现。
  值得关注的是,银监会去年曾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过一次“解包还原”,要求各地金融机构的一把手“负总责”,对平台贷款的金额、性质、期限、实际用途、地方财政或人大的担保承诺情况、土地及固定资产抵押物的真实性、完整性及还本付息情况进行彻底排查。事后,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多个场合表示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担忧。
  粗步测算,现在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总规模在8―10万亿间,其风险究竟在什么地方,已经有哪些风险端倪呢?监管部门的一位官员从银行关注的贷款主体几项关键指标上指出其风险隐患――据对东部某发达省份的700多个融资平台的“解包还原”显示,经营活动现金流为零或负值的360多户,即一半的平台是空壳公司,没有任何现金流进入。资产负债率高于70%的有370家,几乎占一半,其中有260多家资产负债率高于80%,有200多家资产负债率高于90%,这对任何银行来说,看了都是要惊出一身冷汗的。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前不久也尖锐批评“高歌猛进”、盲目扩张的国企负责人,说他们“已经疯了,昏了头。”这位熟悉经济工作的市长说:“这会给银行业带来极大风险。一个银行的资产,90%多是老百姓和企业的存款,资本金只占8%到10%,一旦倒闭,国家只损失一点,而社会资产会蒙受巨大损失,容易引起社会震荡。”黄奇帆的话,对那些喜欢“四两拨千斤”、负债率畸高的地方融资平台来说,道理是一样的。
  在前两年的信贷扩张冲动中,许多银行拼命往政府平台里跳,以为都是“金矿”。关键还是机制转换不到位,银行是国有的,平台是国有的,同质化的产权为双方提供了一份“保险契约”,赚了赔了,它们都是有限责任公司,最终由国家承担无限责任。在中国银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已经很普遍,但约束机制尚不健全,在治理结构上,普通存在着“委托人”缺位和“代理人”缺位问题,没有人对巨额平台贷款的资产质量负责,最终公众成为无形的买单者。
  江苏省审计厅有关专家说,平台贷款的另一大风险隐患是使用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其法人代表和高管都是亦官亦商的红顶商人,主要是政府的副市长、副秘书长、开发区管委会或财政、国土等部门负责人兼任,动辄数亿甚至上十亿的资金进来,其支配是个别人说了算,一旦出了问题,主要负责人却进退自如,不承担任何责任。
  商业银行是风险机构。巨额平台贷款除了面临贷款对象本身的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外部环境风险,还因其过度堆积在中长期固定资产项目上,在信贷紧缩,存款活期化特征明显的情况下,贷款过度长期化也使资金链紧绷的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
  特定历史背景下,商业银行对各类政府平台的天量投入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商业银行如果群体无意识,“扎堆”于政企不分的所谓地方融资平台,必然会造成坏账累积和风险叠加。最近,不仅是央行和银监会官员,一些国际著名的评级机构如惠誉(Fitch),也连续发出警告称,信贷狂潮必然加剧通胀,新增贷款中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基建项目,很多贷款将无法如期偿还,中国银行业可能会出现不良贷款飙升的情况。
  忠言逆耳,这些警示值得高度重视!

相关热词搜索:警示 融资 地方 给地方融资平台一点警示 地方投融资平台 地方融资平台公司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