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迎来“最”低迷】 消费低迷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2011年3月16日,央行发布2011年一季度储户、银行家、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这项调查覆盖了全国50个城市2万户城镇储户。调查显示,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85.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只有14.2%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创下了1999年调查以来的最低值。
  消费――这台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再次“怠速”,也令这一社会民生话题再次沉重起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林跃勤表示,消费是整个经济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经济学的意义上,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2%,而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8%,是投资的4倍。
  认为国人不会消费的观点显然有失偏颇,一个例证是,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的消费市场,过去十年内消费者消费额每年增长8个百分点,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汽车产销分别上升至455.45万辆和461.06万辆,比上年同期提高了77%和72%,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国。与此同时,短短几年,中国已成为奢侈品第二消费大国,中国奢侈品的消费总额占到了全球的27.5%,已经超过美国,仅落于日本之后。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赵忠秀认为,再过5年,中国将会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的首位。
  然而,与奢侈品消费的井喷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低收入者更愿意选择把钱留在身边。研究报告指出,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中低收入居民消费能力普遍低下,消费进入低潮。
  储蓄,还是消费?在中国百姓面前,似乎是一个不对等的选择题。
  
  消费低迷时代
  有数据显示,1978年,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只有1759.1亿元,而目前已经超过了13万亿元,30多年增长了70多倍。在居民消费水平方面,1978年,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仅有184元,其中农村居民为138元,城镇居民为405元。到目前,居民消费水平已经超过了1万元,增长了50多倍,无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然而需要正视的是,尽管经济发展增速极快,居民消费水平得到提高,但百姓似乎并未从这些成果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面对未来的通胀预期,居民消费增长始终徘徊不前。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18亿元,同比增长15.8%,但比2010年12月份回落3.3个百分点。考虑前两个月的节假因素,这个数据并不乐观。
  “十二五”规划中,扩大消费需求成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并提出了“居民消费率上升”的目标。“十二五”开局之年,前两个月消费的表现告诉我们,刺激消费不能懈怠。
  上述央行调查显示,对于当前的房价水平,有74.4%的居民认为“过高,难以接受”,而且对调控后的房价走势,大部分居民表示悲观,只有近20%的居民认为房价会下跌。
  调查还发现,居民对物价满意指数为17.3%。其中,仍有66.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对于未来的通胀形势,居民认为下季物价仍将上涨的比例占47.1%。
  在收入方面,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为54.5%,较上季回升3.4个百分点,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未来收入预期指数与上期基本持平,为55.4%,显示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仍显谨慎。
  
  什么在影响消费
  “吃一次饭200元,加一次油400元,去一次超市500元。”
  “大蒜7.5元一斤,绿豆7.5元一斤。”
  “工资少,东西贵,房价巨高,为了买房就得勒紧裤腰带。”
  物价高企,对于消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答。
  3月20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目前,中国的最终消费率还不到50%,这与国际上70%左右的平均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
  数字显示,近几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十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9%,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近20个百分点。
  根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和尼尔森公司开展的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0,比三季度回落4点。其中,农村消费者信心保持平稳,城市消费者信心明显回落。
  调查结果显示,四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回落主要源于消费者即期消费意愿的明显下降,大多数消费者对于收入和就业的预期仍保持乐观。消费者通胀预期的上升,尤其是对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担忧,是导致消费意愿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居高不下的房价以及利率的持续上调也在一定程度上了抑制了消费意愿。
  调查还显示,未来6个月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三个问题是“收入保障”、“个人健康”和“食品价格的上涨”,比重分别为49%、28%和24%。其中,关注食品价格上涨消费者比重上升最快,比三季度增加了10个百分点。储蓄仍然是中国消费者处理余钱的首选,消费者对于娱乐活动、外出就餐、购买高科技产品、家居装修和偿还贷款的消费意愿略有下降。
  一方面,消费者对于普通消费品价格的忧虑尚未消除,另一方面,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仍然是消费增长的掣肘。
  2010年12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显示,“85%的中国家庭无能力买房”。无能力者攒钱买房,而有能力者在买房后,就必须削减其他消费。
  汽车,在前两年消费的平稳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诸多刺激汽车消费的举措。这些短期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车市的“火爆”行情。而今年,我国不仅取消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在北京等城市,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还出台了一系列“限购令”、提高停车费等措施,无疑对车市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如果说房屋、汽车的消费人群主要是中高收入者,那么食品类消费增速的回落,显示出通胀预期的上升已经给中低收入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影响。
  在记者采访中,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对今年消费增长依然谨慎乐观,他认为,城镇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将为消费高位趋稳提供支持。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则认为,根据央行调查,中国的高储蓄率来源于社会福利的缺乏。而在高储蓄率的背后,政府储蓄占GDP比重超过10%。“如果政府不把这些钱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而是用于教育、医疗投资,就有可能释放出消费潜能。”
  
  应对低潮时代
  商务部此前曾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比“十一五”翻一番,这一战略目标彰显出消费的增长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意义重大。
  “最近六七年,中国的居民消费率和最终消费率已经降到建国以来的历史最低时期,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早在2010年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就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促进居民消费,已成为后危机时代刻不容缓的经济政策。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中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在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上下更大的功夫,充分挖掘和释放国内需求的潜力。
  在日前召开的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扩大消费是今年以及十二五时期的一项战略任务,商务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精神。一是在认真梳理现有消费政策的同时,着力培育农村家电、汽车、摩托车以及农业生产资料和建材消费热点。二是建立和完善现代流通网络,降低流通交易费用和损耗,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超对接,逐步完善冷链系统。三是着力发展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和养老消费,培育和规范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的服务业态,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四是加强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创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无疑可以更好地促进居民消费,帮助中国经济转型。正如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所说,“我们希望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能够进一步扭转当下中国收入分配上的一些差距,使得群众的收入有较快增长,实现‘两个同步’。”或许,也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成功完成转型,藏富于民。

相关热词搜索:低迷 迎来 消费 消费迎来“最”低迷 消费低迷 中国消费低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