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怕深交后的陌生 “最陌生的”片段

发布时间:2020-04-0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人们熟悉的不都属于面具,但唯有陌生的,方是素面朝天的真实。因为真实从来缺席选秀。   在报道孙道临先生与世长辞消息的第二天晚上,上海电视台播放了孙先生主演的电影《渡江侦察记》。白天的报纸上,一则拍摄故事,在各式报道中被反复提及。当年,从孙道临的外形到内在气质,都与解放军侦察连连长有不小的“距离”。在别人的种种担忧里,他颇为焦急,便让在电影中扮演敌情报处长的老朋友陈述,将自己的连长形象用笔画下来,以便作比较和揣摩。当年中国电影人的职业精神,诸种赤诚都凝固在这个细节里了。
  如是内涵丰富的历史风景,值得解读的,其实并不仅限于这一个“花絮”。
  孙道临先生扮演的解放军连长,作为成功塑造的艺术形象,早已被列入中国电影的史册。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是否可以让后来者做一个“滞后”的发问:当年的孙道临,与当年我们所“要求”的解放军连级干部的形象标准,究竟有着怎样的距离?是军事干部无畏的载体必须是彪悍,还是指挥员勇敢的外形一定要魁梧?是否只有政委式的机智,才被允许略略地呈现有书生的意气?今天,我们将为纪念这位中国电影泰斗人物而献上的形容词,排列在此处:这位“逝去的绅士”仪态严谨,一丝不苟;这位“多艺的才子”性情温润,有点孤傲。也许,当年从外到里、从头到脚的担忧,就包容着这样的内涵。
  可以这样说,半个多世纪前为解放劳苦大众而进行的人民战争,是一场以锤子和镰刀的交并为引导旗号的战争,工人识字班和农民讲习所成为绝大部分贫苦参与者的文化踏板。即使有过那么多爱国青年来到延安,而在那么漫长的时间里,“小知识分子”成为他们的身份概括。视野落差,习俗鸿沟,天然的隔阂不会消除,但也并没有阻挡彼此共同融合并肩战斗的信念。还可以这样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拥有着中华民族最精英的群体,他们各领风骚,智勇双全。所以,观众喜欢孙道临这位儒雅的连长,人民认可这位英勇的战士,也就有了最充分的理由。甚至更可以这样说,在孙道临扮演的解放军连长身上,体现了普通群众对于人民救星的审美渴望:一位富有文化修养,讲究仪表风度的斗士。
  艺术形象的填补,往往在表明生活中真实的短缺。最善良的表述是,有过这样的年代,常年战争的腥风血雨,生死格杀的满身血污,一时间使得那么多的人,对于英雄形象趋向了单一的勾勒,以至成为唯一的民间摹本。以至,连扮演者自己都在努力地改变着“天然附体”的痕迹。
  孙连长过江后的结论是美好的。那就是对于某种标签式人物的塑造,实现了突破。只是,孙道临也远不是永远那么幸运的。
  孙道临本色的艺术形色,在黑白片里是《家》里的大哥,在彩色故事片内,就是《早春二月》的萧涧秋。片子拍就呱呱坠地,蜂拥而起的是批判的箭矢。世外桃源里的一场风花雪月故事,反衬着“外边世界”的烽火岁月,彼此冲撞的双方,还是富有多元性质的人性和正在厮杀拼搏的腥血战争。柔石自我剖析的笔准确而犀利,只是批判的矛头无法针对一位烈士,孙道临便成了他的替身。
  86岁的孙道临今已大行。在可以和能够倾吐对以往岁月基本判断的时刻,却已再也听不到他对那段日子的记忆。在已经出版的媒体上,我见到一篇描绘近年孙道临与友人交往的文字。他与友人参与“社会活动”,过后自嘲:我快80岁了,还一直挤眉弄眼,我容易吗?顿时,友人和他“同病相怜般都笑了起来”。作者写道:这是她所看到的孙道临“最陌生片段的时候”。
  作者记录了这位孙道临多年老友对他的评价:这是一个才子,文学、舞台、英语修养都十分出色,还做电影、搞配音,本身又是一个好演员,一个好人;多么难得的艺术家。“我们这种混世的,食有鱼行有车,过得比他们好,想想就很难为情。你怎么能想象一个哈姆雷特王子去喊口号呢?”
  连亲近的友人都感到了“最陌生”和“难为情”,如是一切,已绝对不是记者们能够做到的采访所得。在相当多的时候,记者们采访得到场合,却并非能够采访得到生活。人们熟悉的不都属于面具,但唯有陌生的,方是素面朝天的真实。因为真实从来缺席选秀。
  无须过度阅读,但也过目不忘。在纪念这位艺术家的时刻,人们知晓了孙道临作为艺术表演家和一位思想者,始终长埋心头的疑惑和拷问。他在那么长时间地服从世俗规则的同时――谁又不在服从呢――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的真实质询。当如今屏幕上穿着不同军服的军人,多粗口迭起,多一根筋到底,多相随跟进,以示“更新创意”的时候,同样无须过度阅读这些“风景”;我要说的只是:我们有过孙道临。

相关热词搜索:片段 陌生 “最陌生的”片段 最亲密的我们最陌生的路人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片段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