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神奇一半魔鬼】 神奇魔鬼

发布时间:2020-04-0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直到现在,基因兴奋剂还不是一种成熟的技术,尝试它的人必须冒很大的风险,运动员很有可能还没尝到它的甜头,就先被它带来的副作用毁灭。      就像克隆食品一样,没等大多数人弄明白基因兴奋剂是什么东西,它就已经开始让兴奋剂检查机构头痛了。“基因兴奋剂会出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吗?”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数年来,各种预测的声音都在强调:北京奥运会可能是基因兴奋剂登场的舞台。
  
  赐我力量吧,基因
  
  这种预言的依据,当然不是有运动员透露他们的计划――没人那么傻,对于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来说,兴奋剂是一个最敏感的话题,只要被证实使用了兴奋剂,体育生涯将走进阴影。目前影响最大的就是被称为美国女飞人的田径运动员马里恩?琼斯,2007年10月,她承认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服用兴奋剂,琼斯因此把在悉尼奥运会上获得的3枚金牌和2枚铜牌,交还给了奥组委。谁也不愿意琼斯的丑闻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那些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只会极力躲避检查,而不会公开谈论。预言的依据来自科学家们对基因技术发展水平的判断,单纯从技术的角度看,运动员利用基因技术来提高运动成绩已经可以实现。这正是奥组委兴奋剂检测机构最为担心的。
  对于那些准备打歪主意的运动员来说,基因兴奋剂有着超越传统兴奋剂的优势,它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躲避传统的兴奋剂检查。琼斯服用的类固醇类兴奋剂是传统兴奋剂中常见的一种。这种兴奋剂一般包括男性激素睾酮,服用或者注射后,药物可以帮助加强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和耐力。不过,从运动员的尿液中可以检测到这些药物的存在,所以像琼斯这样的运动员难逃法网。其他几种常见的传统兴奋剂也一样,尿样或者血样的检查总能收获一些蛛丝马迹,就算一部分运动员侥幸逃脱,检测的威慑力还是能够约束运动员的行为。
  基因兴奋剂就要隐蔽得多了。专业的定义是:基因兴奋剂就是通过基因治疗的方式导入运动员靶细胞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成绩。要理解基因兴奋剂并不难,我们已经知道了转基因大豆,这些大豆经过基因移植以后,变得更加强壮、不易生病、产量更高或者含更多的油脂。人也一样,如果把一些特殊的基因导入人体,这个人就会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做同样的运动耗费氧气却更少。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与基因有关。比如,小个子黑人运动员总是擅长考验耐力的长跑运动,这一定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经过科学家的研究,一些与有氧耐力、身体力量等有关的基因,被逐渐辨别出来,再加上基因治疗研究中基因导入技术的逐渐成熟,把这些“优良”基因导入运动员体内的神话就变成了现实。
  目前一种可能被使用的基因兴奋剂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兴奋剂,它是历史悠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升级版”,老办法已很容易被检测手段发现。一些特殊基因可以促使人体大量分泌红细胞生成素,把这个基因导入人体,这个运动员就能具备更多的血红细胞,在进行有氧耐力运动时,他会变得更加出色。由于“转基因运动员”体内比别人更多的血红蛋白是运动员自身分泌的,所以检测方法很难发现他的这个“特异功能”究竟来自天生还是后天的加工。
  当然,除了耐力,还有一些与力量有关的项目用得上基因兴奋剂。2004年,媒体报道,一名4岁的幼儿可以一只手轻松地抓起3公斤重的哑铃。这个幼儿的能力后来被检测认为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有科学家设想,如果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辨别出来,并导入到运动员体内,制造一个“大力选手”去参加奥运会,完全可能。
  
  魔高一尺,道呢?
  
  到目前为止,运动员使用基因兴奋剂事件还停留在猜测阶段,没有真实事件发生,准确地说,就算有人使用了基因兴奋剂,也没有办法检查出来。这并不能让兴奋剂检测机构感到轻松。不论是奥组委还是国际反兴奋剂组织(WADA),都已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经费,用在基因兴奋剂检测技术的研究上。
  然而情况却不乐观,目前还没有突破性的检测技术出现。基因兴奋剂的原理是直接改造人的基因,所以,就算一个运动员成绩非正常地突飞猛进,传统的检验手段也很难辨别出他的这种能力究竟是与生俱来还是被植入了外源基因。现有的针对基因兴奋剂的检测方法是肌肉活组织切片检查,显然,这个办法实施起来很难,如果每个运动员都要实施这项检查,将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巨大工程。
  科学家们只能加速突破基因兴奋剂的检测方法,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也积极地在为可能出现的基因兴奋剂做准备,2006年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一个和基因兴奋剂检测有关的重点项目。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合作,成立一个课题组研究基因兴奋剂的检测办法。
  张新荣教授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一次演讲中介绍了一些可能的检测方法。一个是瞄准基因。基因兴奋剂导入人体后,会造成相关基因表达异常,使某些基因或基因簇出现特征性的改变,采用基因阵列芯片和微流控芯片,可以检测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第二种办法是蛋白层面的检测。基因兴奋剂导入人体导致相关基因异常表达,还会引起体内相关蛋白质的异常表达,采用免疫阵列芯片和液体芯片的方法进行高通量筛选,可以获取基因兴奋剂的特征抗体。还有一个办法是常规指标检测,基因兴奋剂的导入会引起人体多种生化指标改变,采用临床常规生化检测设备进行多指标检测,通过模式识别方式获取信息。
  张新荣在这次报告中说:“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相关专家拟通过五种途径,为基因兴奋剂的检测建立一个技术平台,使基因兴奋剂的检测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成为可能。”
  检测技术的滞后情有可原,因为基因兴奋剂本身就是基因治疗的“副产品”,基因治疗被认为将为病人带来福祉,它吸引了全世界大量资金投入研究中,基因兴奋剂必然会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进步而不断进步。
  其实,基因兴奋剂虽然看上去神奇,但它的背面却是魔鬼。基因兴奋剂不但完全破坏了体育比赛的公平,而且还会严重地伤害运动员的健康。基因兴奋剂的导入方法之一是依靠病毒,但病毒作为载体进入身体后的风险却很难控制。到目前为止的研究认为,滥用基因兴奋剂可能导致白血病或其他类型的癌症,而且基因兴奋剂导致的疾病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不容易治疗,并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直到现在,基因兴奋剂还不是一种成熟的技术,尝试它的人必须冒很大的风险,运动员很有可能还没尝到它的甜头,就先被它带来的副作用毁灭。

相关热词搜索:魔鬼 神奇 一半神奇一半魔鬼 一半佛一半魔图片 佛和魔鬼是一伙的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