髙王凌:大梦初觉——大跃进和农民行为(上)大跃进时期

发布时间:2020-05-2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作者说明:关于农民“反行为”的研究,一开始我们把它分作了三个部分:第一,是“懵懵懂懂”的时期,讲早期合作化过程中的事情;
第二,是“大梦初觉”,是说所谓大跃进时期;
第三,按杜润生杜老的意见,叫“两面政策”,是1962年以后“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阶段。这篇文字即是它的第二部分,又可以分为上、下两个段落,先讲大跃进、公社化,后讲大饥荒。本文写作于九十年代中期,此次发表,略有修改。

  

  一·大跃进的发动

  

  “大跃进”是一个涵盖了好几年的运动,它可大体以庐山会议为界,区分为1958年和1959—1960年两个阶段(即所谓“第一回合”和“第二回合”)。1本文上、下两个部分就是这样划分的。

  

  1)大跃进的准备和前奏∶

  

  大跃进的准备和前奏,可以说始于1955或56年。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提到“两个速度分歧”,一是在社会主义改造速度上与邓子恢的分歧,一是在建设速度上同“反冒进派”的分歧,2将与大跃进有关的速度分歧追述到那时。1955年中毛编辑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并出面倡导,掀起农村集体化大“风暴”,半年多时间即实现了农业的集体化。在《高潮》按语中,提出了经济和社会文化建设方面的许多宏伟目标,并说∶“将来会出现从来没有被人们设想过的种种事业,几倍、十几倍以至几十倍于现在农作物的高产量。”31956年,发表《高潮》序言,提出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于1957年10月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多快好省”方针(形成于1955年底,见于1956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促进委员会”(以上被并称为三个口号),4“论十大关系”(以上五点并列于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毛的讲话提纲之中),5“冒进”和“反冒进”(即两个速度分歧之二)。

  

  1957年的整风、反右及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反掉了右倾保守主义;
事后毛说,反冒进在前,右派进攻在后,与右派相距大概五十米远。1956年的国际风波和反冒进,这两件事,都给右派进攻以相当影响。61957年9—10月,八届三中全会批评反冒进,通过四十条,奠定了大跃进的思想基础,成为批评反冒进和发动大跃进的序幕。毛说∶1955年来了一个高涨,1956年吃了亏,来了一个右倾,来了一个松劲。提出要“复辟”被扫掉了的三个东西(即多快好省、农业发展纲要和促进委员会);
并说∶将来只用几分地种粮就够吃。会上中央作出《关于在今冬明春大规模开展兴修农田水利和积肥运动的决定》;
冬季各地以“四大”形式,批判“右倾保守”,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高潮。投入的劳力从几千万人,发展到一亿人(1958年1月)。7以为只要像战争年代那样,动员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就什么事情都能办好。8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提到∶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91958年1月,在南宁会议上,毛说∶不要提反冒进这个名词,这是政治问题。一反就泄了气,六亿人一泄了气不得了,将批评反冒进推向高潮。105月,八大二次会议确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成为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总路线。11

  

  2)大跃进的发动∶

  

  经过冬季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到1958年初,大跃进的序幕已经拉开。1258年1月南宁会议提出,在今后五至八年内,提前实现四十条,和“苦战三年”的口号。132月政治局扩大会上,毛说∶今年下半年你们就看到,要有一个大冒进就是了,我看是要比哪一年冒得还要利害。145月八大二次会议,将四十条规定的十二年任务,一下子缩短到三年,并把它与超英赶美联系起来,会议还完全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运动。15从58年1月开始,中央到地方不断制订和修改农业生产计划,兢相提出高指标。有的省提出五年甚至当年实现纲要规定的粮食亩产指标(如河南)。到年中,华东地区提出一二年内实现人均粮产1000—1500斤,一向低产的西北地区提出当年达到1000斤。到8月北戴河会议,一直在酝酿和制订新的“大跃进”计划。16高指标的第一个结果,是引出了浮夸风。浮夸始于1958年年初,夏收时“成风”,6月8日,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小麦单产2105斤,放出了第一颗“卫星”。几天以后,报道湖北省谷城县星光社单产4353斤。从此,展开了一场卫星竞赛活动。176月14日,毛泽东在河南封丘说∶“不要很久,全国每人每年就可以平均有粮食1000斤,猪肉100斤,油20斤,棉花20斤”。187月底农业部发表公报,夏粮总产量达1101亿斤,比上年增长69%,小麦产量已超过美国;
翌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夏粮大丰收说明,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8月3日,该报社论说∶我国经济的发展,决定于人。“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大的产”。8月12日报道,湖北省麻城县一个农业社创造了早稻亩产36956斤的高产记录,号称“天下第一田”。198月4日,毛在河北省徐水县,问粮食多了怎么办?可考虑让农民一天干半天活。209月30日新华社报道,中国1958年的粮食产量将达到7000亿斤以上,全国大部分地区粮食总产量基本实现了纲要规定的12年的指标。2112月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宣布∶今年粮食产量将达到7500亿斤左右,棉花产量将达到6700万担左右。22从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到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大跃进进入高潮。23头脑热度达到最高点的第一次郑州会议,提出全国耕地实行“三三制”(三分之一种植农作物,三分之一休闲和种植绿肥,三分之一种树种草)。并以为我国农业问题解决了,粮食吃不了了。决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工业首先是钢铁上来。24

  

  3)大炼钢铁∶

  

  先是,1957年11月毛泽东在苏联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和超过英国。1958年初南宁会议,在部署加快农业发展速度时,也考虑了加快工业发展速度问题。要求地方工业“遍地开花”,限期超过农业产值。6月,毛提出∶赶超英国,不是十五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决定1958年1070万吨钢的指标(比上年翻一番)。

  

  58年8月北戴河会议,由于光靠“洋炉子”完不成任务,决定靠“土炉子”,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书记挂帅,全党全民办钢铁。规定要有铁的纪律,“马克思要与秦始皇结合起来”。

  

  9月,开始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投入的农村劳动力达到几千万人,年底达9000万人。25大炼钢铁,并不仅是一年∶第一次是1958年9月份开始大搞,第二次是1959年庐山会议后又搞,1960年又一年,三年大炼钢铁。26

  

  4)人民公社∶

  

  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决议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实际上它在这之前就产生了。27先是,毛泽东在《高潮》按语中提倡大社,281957年前后,各地相继出现了一批大社,但都不很成功。1957年9月中央指示∶几年来各地实践的结果,证明大队、大社一般是不适合当前生产条件的。因此,除少数确实办好了的大社以外,均应根据社员要求,适当分小;
生产队的规模应以20户左右为宜。确定之后,今后十年内不予变动。1957年冬到1958年春农田水利建设等群众运动的发展,促使毛等人萌生出改变农村基层组织结构的想法。南宁会议上,听说广西出现并社现象,毛说∶“可以搞联邦政府,社内有社”。以后正式提出并大社的主张。有关部门起草了合并大社的意见,于成都会议通过,4月8日政治局会议批准后正式下达。其后各地迅速开始了小社并大社的工作,掀开了人民公社化的一页。29同时,继南宁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地方工业产值超过农业问题后,国家经委起草文件,第一次正式提出农业生产合作社办工业的问题,经4月政治局会议批准,作为中央意见下达。这使农业社突破了农业生产合作的限制。随着农村劳动力的紧张,一些地方出现了公共食堂和托儿所及“农业大学”等,也使中央开始酝酿新的农村基层组织。早在1958年2、3月间,毛曾经说,乡社合一,将来就是共产主义的雏形,什么都管,工农商学兵。4月,刘少奇等人一起谈到“公社”这个名词。5月,陆定一讲到,我国的乡村将是许多共产主义的公社。到6月间,一些地方遂出现了以“公社”命名的大社,并开始尝试“由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实验。301958年6月,陆定一编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语录中提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组织叫做公社。7月1日,《红旗》第3期出版,陈伯达提到∶“把一个合作社变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的基层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同月,《红旗》第4期陈伯达的文章披露∶毛泽东说,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织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元。最先得到信息的河南等省,7月间迅速掀起了人民公社化热潮。8月初,毛在视察中提出∶“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以及“还是办人民公社好”等,并计划在河北徐水搞共产主义试点。311958年8月,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毛谈到∶人民公社的特点,一曰大,二曰公。大,好管,好纳入计划。公,就是比合作社更要社会主义,把资本主义残余(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都可以逐步搞掉。房屋、鸡鸭、房前房后的小树,将来也要公有。人民公社兴办公共食堂、托儿所、缝纫组,全体劳动妇女都可以得到解放。人民公社的建立,标志着对资产阶级法权的进一步破坏。在分配上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的制度。几年以后,可能产品非常丰富,就可以从吃饭、穿衣、住房子上实行共产主义。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又说∶我们现在办大公社,统一调配劳动力,这就是战争时期的经验。《决议》最后指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随后,在9月一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就基本实现了公社化。32以大炼钢铁和大办人民公社为标志的大跃进高潮,在9、10月间达到巅峰。337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湖南、湖北、福建等省部分地区办起了公共食堂,并予以提倡。11月10日社论指出,“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一个很好的口号。据10月底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农村共举办公共食堂265万个,在食堂吃饭的人口已达到70-90%.34此外,在收回自留地的同时,集市贸易也被取消。

  

  由于“一大二公”,和以为人民公社即是全民所有制,甚至即是共产主义,各地刮起了“一平二调”的“共产风”,贫富拉平,“共”各种“产”。共产风早在举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大型公益事业时,即已显露苗头。平调分为国家向公社平调的,公社向生产队平调的,以及平调社员的。同时,还刮起了“命令风”和“对生产瞎指挥风”(它们与“浮夸风”、“干部特殊风”等合在一起,即所谓“五风”)。35

  

  5)初步纠偏∶

  

  1958年11月郑州会议,开始“纠偏”,批评了急于想使人民公社由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以及废除商品生产、废除钞票等错误主张。36在1959年2-3月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毛提出∶目前我们跟农民的关系存在一种相当紧张的状态。几乎各地普遍地发生瞒产私分,大闹粮食、油料、猪肉、蔬菜“不足”的风潮,其规模较1953和1955年那两次粮食风潮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认为应首先纠正平均主义和过分集中倾向。毛批评了“共产风”,指出不许无偿占有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从年底到1959年初的几个月时间,各地进行整社,并讨论基本核算单位的问题,37和纠正前时工作中的一些“偏向”,直到庐山会议以前。

  

  “纠偏”,顾名思义,就是纠正工作中的一些“偏向”,而不是带有根本性的那些问题。因此,它的作用只能是有限的,需要一次次的反复进行,才可能把问题披露。就好像是剥洋葱头,到最后才能剥干净,问题才得到解决。通过“纠偏”,我们可以把这些层面一步步揭示出来,并进一步了解党的政策的形成过程和农民反应之间双方的互动关系。但有一些问题,在“纠偏”中始终就没有提到。这也很值得注意。

  

  二·人民公社,问题的症结

  

  对于人民公社问题的症结,一向有多种的说法,也各有一定的道理。本文作为一种从农民角度所作的观察,打算把它归结为以下几点∶1)社队集体经济权益的丧失,即农村经济的“国营化”;
2)农民个人权益的被剥夺,“共各种产”(以上两点也可视为层面的不同);
3)粮食问题和粮食危机。(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在第三节则专门探讨这一时期的农民反应。

  

  1)集体经济权益,首先是社队生产指挥权的问题,它的出现并非始于人民公社。早在集体化以前甚至从老区开始,政府即订有生产计划,并通过新建的基层组织贯彻到各地乡村。集体化也可以说是这种趋势的一种继续,是“计划经济”的进一步制度化。我们在以前的研究曾指出,早期的社队即不是真正的“集体经济”,而带有某种“国营化”的味道,正是人民公社把这点发展到了极端,毛泽东说∶“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中,就已经包含有若干全民所有制的成分了”,38实际上,人民公社时期正是农村经济“国营化”的高峰时期。它表现为人员的调拨、财产的支配、生产的安排和产品的处理等几个方面。

  

  大跃进的序幕是由1957年冬季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拉开,从那时起就开始了“大兵团作战”,即农村劳力的大规模调拨,到1958年1月在工地上的农村劳力已达到一亿人以上。这种情况,到并大社以后就更严重了。39南宁会议要求地方工业“遍地开花”,到1958年中,全民办工业也已开始。40在随后的时间里,经常有大量的劳动力被调拨出去,脱离了本地的农业生产。例如,1958年全国投入各类“小、土、群”工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最多时达到6000万人以上,41大炼钢铁调拨的劳力就更多了。因此1961年初毛泽东说∶工业战线过长,面过广。这三年大炼钢铁,挤了农业。42如安徽凤阳,投入抗旱的最高人数为15万多人,占全县总劳力的90%.43在山西太谷,平调的对象主要是劳动力。劳力长年有一半在外头,从57年冬开始,上级命令搞农田水利,修水库;
也有去外县的,如静岚、文水等地,以及去阳泉开矿;
麦收大忙季节让上山栽树;
秋收大忙,全县集中在北阳等地,深翻土地(六七十老太婆还半夜三更让挖地);
同时大炼钢铁。做庄稼活的就是婆姨、娃娃、老汉,硬说三个劳力的活一个劳力就能干。44在这种情况下,从1958年初不少地方出现了劳动强度过高的问题,9月份,各地都反映劳动力紧张。45“一平二调”的另一方面是平调物资。公社化以后,公社成为实际上的基本核算单位,各个农业社的全部公有财产转归公社所有,因此公社一级享有极大的调拨权力。46它不但要在大队和大队之间“平均分配”,也要调拨各大队的财产和劳力,用于随公社化而来的各种社办工业、学校、公共食堂和托儿所、老年幸福院以及办公楼等。47最早公社化的河南,据说人民公社有两种形式,一是全民所有的,是少数;
一是虽未宣布,但实质上主要生产资料已变为全民所有的,这一类是大量的。48在安徽凤阳,公社化时不少人存在急于实现共产主义的思想,误以为人民公社一成立,各生产队的生产资料、人力、产品都可以由领导机关直接支配了,因而从四面八方刮起了一股“共产风”。表现为∶一是把富队穷队拉平,二是积累多(超过总收入的50%),义务劳动多,三是一度把生产资料无代价的归公。全县统计了一笔大帐,在队与队、队与社之间无偿调拨的有∶现金200多万元,粮食300多万斤,烟叶300万斤,棉花3万斤,劳力34万个,耕畜2000多头,农具2000多件,肥料近200万担,种子200多万斤,禾苗90多万亩,生猪2000多头,胡罗卜、山芋各数百万斤。49在山西太谷,事后由县退还公社的钱款有127万元,由公社退给管区的196万元,粮食163万斤,社员住房5500间,农具2500多件,牲畜家畜7500多头,日用家具42000多件。50由于人民公社包含有全民所有制成分,又是“政社合一”的(这使“共产风”与“命令风”结合在一起,使一切平调都以行政命令方式下达),县以上的国家机关也参与了对人民公社的直接调拨。据估计1958年全国扣掉农业社的钱可能达到20—30亿元之多。51在生产指挥方面,1958年12月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规定∶“人民公社的生产、交换、消费和积累,都必须有计划。人民公社的计划应当纳入国家的计划,服从国家的管理”。52公社化以后,生产方面的许多事情都不归原来的农业社管理了,而必须服从上级的命令。队里的事情,说是还让你管,实际上做不了主,人都调走了;
麦收时,壮劳力还在水库上,叫去栽树,麦子扬了很多;
秋收时让去深翻地和大炼钢铁,收罗卜用犁耕;
收不过来,公社来人教把上一截铲了,堆起来,上边来人就说已经清了;
庄稼扔在地里有一半多,地也荒了不少;
种麦子,叫下一二百斤的种(平常下30—40斤),两个人都溜不迭,说明年能打一万斤(实际只打了200斤),“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53随之而来的就是“髙指标”。生产瞎指挥的又一个结果是1958年有大量的粮食没有收上来,烂在了地里。生产“国营化”的另一典型例证,就是“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种植农作物,三分之一休闲和种植绿肥,三分之一种树种草)的推行,它使各省提出的1959年生产计划,粮食种植面积要比1958年减少4亿亩左右,占20%以上。54在农产品的处理方面,最典型的就是“高征购”了。“浮夸风”盛行的结果,全国的粮食产量被高估了许多,征购任务也被相应地加大了。如在安徽凤阳,1958年实产粮食1.5亿斤,上报4亿斤。公社一级浮夸盛行,向上汇报数字都是层层估,级级糊,以孬报好,以少报多,没有报有,弄虚做假,欺上压下。报实受批评,报假受表扬,也大大助长了假报瞎吹。55山西太谷的扬家庄大队,1958年粮食产量满共打了80万斤,在上级的压力下,多报了一倍(160万斤)还不行,报到180万才通过了。结果征购100万斤(以为你还有80万,还不够?)。当时大队的主要领导人想,都统购走,是否像市民一样给供应呀?结果卖出了一部分种子。报亩产1000斤的指标,公社书记说∶你敢不敢在前头划一道呀?就变成了10000斤。还要挨批判,说跟不上形势。56可知在这种情况之下,所谓“集体经济”的“国营化”,已经达到了极点。

  

  2)农民个人权益被剥夺,在当时也是极为广泛的。“共产风”的出现为人民公社的共产主义性质(或它的过渡性)以及军事组织的性质所决定,它所涉及的,决不仅仅是社、队几级,而是及于农民的许多个人权益。按照作为标准的“卫星公社简章”,社员转入公社,应该交出全部自留地,并将私有的房基地、牲畜、林木等生产资料转为公社所有。《人民日报》随即发表社论,称其“取消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某些最后残余”。57在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曾说,不久我们就可以从吃饭、穿衣、住房上实行共产主义。58在当时的情况下,不管怎样规定,房屋和生活物资私有的规定实际上已经被打破了。59据档案记载,安徽凤阳的“共产风”一直未停,刮的范围很广,如土地、房屋、粮食、劳力、耕畜、农具以至家禽、锅、碗、瓢、勺等。甚至强占民房,撵人搬家,不搬就把人家的东西往外扔。有的人家被逼得东逃西窜,有的一家大小十几口人挤在一间小房子里。县委要求,几天内实现“车子化”,下边没有木料,只好扒社员的房子,用私人的木料,搞房前屋后的树木。有些地方组织了“挖掘潜力专业队”,村村查,户户搜。公开扬言∶“什么是你的,只有一口牙是你的”。手持铁棍一根,到处翻箱倒柜,东捣西戳。开始主要是搜查粮食,以后就查到什么,吃什么,看中什么,拿什么。为了大炼钢铁,县里提出了“家家挖潜力,人人献钢铁”的口号,有人把剪刀、铁锅也献了出来。60在山西太谷,“共产”可能从1958年春天就开始了,如拗四件,金银铜铁锡,献四宝,珠宝玉器药,比地主分浮财还利害,“熬鹰”,非献出来不可。平调东西,私人房子队里想拆就拆了。说今黑夜就到共产主义了,就是“一铺一盖一碗一筷”。有人把衣服都穿在身上,外边套件烂的,要不就怕共产了。食堂也是强迫命令的,说灭老鼠窝,实际是搜粮食,拿铁条捅这捅那,怕有粮不来食堂吃饭;
破房和庙宇都拆了给食堂烧柴了。说小孩子也要集中,统一管理,不认父母;
七八岁的都集中到管区,管不过来,又分散回来。61河南“卫星公社简章”规定∶为建立公墓,可迁移现有的坟墓;
居民点可以合并,社员原有的砖瓦木料,可根据需要拆用;
62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也规定了孩子寄宿和领回的问题,63这些都成为各地模仿的楷模,并且越办越走样。如在凤阳,扒房并庄现象严重之极,曾有7个大队的25个村庄无人居住,有的队5个村并成一个,男女老少分四处居住。据说小庄并大庄像跑鬼子反一样,造成田地荒芜,草苗丛生,群众流离失所。64一些地方男女分开居住,65有的地方宣布即将进入共产主义,小孩子也不分你的我的,只保留一条∶老婆还是自己的,据说这条还得请示上级。66这些当然与“消灭家庭”的想法不无关联,也是实行“三化”即“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一个结果。

  

  人民公社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供给制被说成是按需分配的因素,主要是指在公共食堂吃饭或吃粮不要钱,工资部分算是按劳分配。实际上,由于收入低,绝大多数公社除了保障社员按低标准吃饭以外,发不了多少工资。例如在最早进行共产主义实验的徐水,在全县范围实行了“十五包”(包括吃饭、穿衣、住房、鞋、袜、毛巾、肥皂、灯油、火柴、烤火费、洗澡、理发、看电影、医疗、丧葬等),工资只发了两次,就继续不下去了。在河北省,人民公社分三类情况∶一是吃饭都没有保证,要国家救济的;
二是能管吃饭,但发不出工资的;
三是能发一点工资的。所以说在人民公社的收入分配中,真正按劳分配的部分微乎其微。67在山西太谷,扬家庄的一名壮劳力58年年终仅分红7.5元钱。当时认为是共产主义了,吃国家,吃大锅饭。村里开着两个灶,各取所需。外村人路过也吃,而且是挑着吃。走到哪吃到哪,五里地一个饭铺(好象毛泽东专门讲到的《三国志·张鲁传》中所说的情况)。但到过年春天就闹饥荒了。68在安徽凤阳,公社化后认为要拿工资了,有的地方一个多月没记工分。群众批评平均主义是“六个一样”∶吃的一样,穿的一样,用的一样,住的一样,做的一样,照顾一样:“五不分”∶干不干,照吃饭——好坏不分,多劳不能多得──强弱不分,规定每人三碗饭──大小不分,小农具、小菜园、野鸭集中归队,社员占用公家东西──公私不分。社员分配越来越低(有的队从1958年—1960年平均收入由37元下降到10元、5元,每个劳动日值仅5分钱),而集体扣留部分越来越大(占到70%以上)。69“平均主义”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经济方面,除生产下降以外,“苦干三年”口号的提出等也从很早即决定了集体积累的增加。701959年2月在郑州会议上毛泽东说∶“一平二调三收款”,引起广大农民的很大恐慌。这是我们目前同农民关系中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不可避免地要引起广大农民的坚决抵抗。1958年秋收以后全国性的农产品“不足”的风潮,就是这种反抗的一个集中表现,农民瞒产私分,甚至深藏密窖,以保卫他们的产品,反批评公社、上级的平分主义,抢产共产。毛泽东的这番话──特别是“平分主义、抢产共产”──可以说正点到了人民公社问题的实质。为此他又指出,这是人民公社现在存在的一个大家还不认识的相当严重的矛盾,必须迅速加以解决。71如果说“一平二调”主要涉及的是社队的财产,与社员关系还比较小,如果说一开始许多社员尚抱有侥幸心理,想吃“国家饭”的话,经过对个人财产、权益的剥夺,经过1958年秋后的分配,他们开始清醒过来了。但谁也没有料到,粮食问题已悄悄地上升为一个严重问题,成为对他们生命安全的直接威胁。

  

  3)粮食问题和粮食危机,在1958年还未成为像以后那样大的灾难,但它作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在这时已经出现了。

  

  如前所述,毛在《高潮》按语中曾提出∶将来会出现从来没有被人们设想过的种种事业,几倍、十几倍以至几十倍于现在农作物的高产量。721957年10月在八届三中全会上说∶现在一人三亩地太多,将来只用几分地种粮就尽够吃。73在大跃进之前,对粮产的增加即抱有相当乐观的态度。

  

  1958年大跃进发动以后,6月14日毛在河南封丘视察时说∶不要很久,全国每人每年就可以平均有粮食1000斤,猪肉100斤等等。748月上旬在河北省徐水,听说该县今年要打11亿斤粮食,说∶你们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粮食多了怎么办?指示应考虑生产这么多粮食怎么办的问题。在安国提出∶粮食多了,每人每年可吃六七百斤,土地实行轮作。还称赞了河北省委提出的大地园田化的口号。757月底农业部发表公报,(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页762.60《乡村三十年》,页178—181、165.61胡二娃、李来富,杨臭小,高继忠等人的谈话,1994年9月。箱箱柜柜,收归公有,以及说∶“除了一双筷子、一只碗是个人的,其他都归公有了”,大约都是徐水的经验,《当代中国的农业》,页156.据1959年谭震林说∶1958年的毛病,第一是刮“共产风”把桌椅板凳、簪子、耳环、银元、房屋、牲畜直到鸡鸭都共了。这股风是武汉会议煞的车,见董保存∶《谭震林外转》,作家出版社,北京,1992.62《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99—100.63《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21.64《乡村三十年》,页181.65《乡村三十年》,页170.当时被打成“右派”的公刘随总政、总参、总后、海政、空政五大单位遣送到太谷郭堡水库工地劳动,就见到男女隔离,“男的归一堆,女的另归一堆”的新鲜古怪的集体生活(《荆棘路》,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页216)。他以为这是开天辟地以来闻所未闻的事,其实太平天国就实行过。

  

  66薄一波,页755.67薄一波,页760—761、751.68胡二娃等人的谈话,1994年9月。

  

  69《乡村三十年》,页172—175.70《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6、74;
收入减少的原因是∶积累多了一些,它比上年增加了2倍左右,达到15—20%。副业特别是家庭副业收入减少。浪费相当大,如1958年农产物估计有10%左右未收回,冬季粮食浪费不少等,见同书,页136.7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八,页61—62、66—67、69—70.72《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人民出版社,北京,页675.73薄一波,页680;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页469.74《新中国农村经济纪事》,页185.75薄一波,页739;
《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56.76《新中国农村经济纪事》,页187—188.77在北戴河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1958年8月17日、30日。

  

  78《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64;
又见《新中国农村经济纪事》,页193.79《新中国农村经济纪事》,页195—196.80《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06.81薄一波,页690;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1992,页505.8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七,页380、394、432.83薄一波,页689.84《当代中国的农业》,页161—162.85薄一波,页814.8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七,页436、530、584—586;
到10月10日止,据说云南全省累计发病38.8万多人(肿病),死亡39172人,云南农业合作化史编辑室、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部编《云南农业合作制史料》第四卷,页319.8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七,页554,毛在武昌会议讲话提纲中写道∶工业任务、水利任务、粮食任务都要适当收缩。是否泼冷水?是否机会主义?一定要有可观可能性。过了明年六月再看。

  

  88薄一波,页714,《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215.89《庐山会议实录》,页20、28—29、71、94、96、111等。

  

  90薄一波,页820—821.又,在庐山会议上,黄克诚也指出,粮食紧张是解放以来没有的,《庐山会议实录》,页106.9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八,页64、73.92约集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谈话记录,1957年4月30日。

  

  93《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08.9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七,页249-250.95薄一波,页739.9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八,页70.9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八,页52—54,毛批示说∶农村大队小队在秋收后已经瞒产私分,这在全国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薄一波,页819.98薄一波,页813.9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八,页87.100《当代中国的农业》,页163-168;
《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18-120、125.101中共太谷县委文件,59总字第51号,1959年4月24日,太谷县档案∶3-1-58;
会议的这种开法,如召集较大规模的会议、要有对立面包括“观潮派”在会上交锋等等,并不是山西或太谷的独创,而是由上面提倡的,参见毛泽东的“党内通信”,《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51、159-160;
关于会议,又见页161-162等。另,当时太谷和祁县曾合为一县。

  

  102太谷县档案∶3-1-58,页2、5、13、14、16、17、25、29、30、34、45、74、78、136等。

  

  103太谷县档案∶3-1-58,页3、5、20、24、34、135等;
及《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62-163.104太谷县档案∶3-1-58,页4、28、52,17、14、91,“中共晋中地委关于整社工作第三次报告”,1959年2月4日,“中共晋中地委关于当前整社工作第四次报告”,1959年3月11日,太谷县档案∶3-1-54.105太谷县档案∶3-1-58,页2、3、11-12、17、18、40、48.106太谷县档案∶3-1-58,页6、11、12、17、28、33、39、68,91-92、100-101;
及《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62.107太谷县档案∶3-1-58,页2、13、14、24、25、30、31、33、34、50.108太谷县档案∶3-1-58,页33、47、135、138.在建立农业“产业军”的口号下,各地都组建了生产兵团,实行“三化”。结果全公社、全县、甚至全地区、全省的劳动力,都被按专业、年龄以至性别的不同分别组织起来,象野战军一样来回调动。其中以山西尤甚,《当代中国的农业》,页154.109太谷县档案∶3-1-58,页4、8、10、11、12、14、24、28、34、40、50、57、60、127、134、135、136.110太谷县档案∶3-1-58,页3、29、55-56、57、60、61、64-65、68、70、71、77、100;
据说一些地方“去年解决粮食问题时,群众存粮已经挖净,今年就得向国家要,别无其他办法”,见“关于太谷东观人民公社乔家堡管理区解决粮食问题的经验报告”,1959年4月,太谷县档案∶3-1-54.111例如在胡村公社(报告说仅能挖出余粮12万斤)的北阳管区(说能找出粮食5000斤)的一些地方,当时并不是高征购的重点地区,所以粮食并不很缺(报出很少是因为这时谁也不敢多报了),有些地方(如吾村)还瞒了产,所以这些地方是到1959年底才开始挨饿,而在其他一些地方(如扬家庄等)从59年初就挨饿了,见太谷调查,杨臭小、李来富等人的谈话,1994年9月。

  

  112太谷县档案∶3-1-58,页61、66.又,在庐山会议上,李先念曾说∶360斤口粮肯定不够,《庐山会议实录》,页116.113《当代中国的农业》,页166.114太谷县档案∶3-1-58,页71.115太谷县档案∶3-1-58,页2、10、11、12、14、16、23、34、130、18.116晋中地委∶“关于以算帐为中心的整社试点工作的报告”,太谷县档案∶3-1-54,太谷县档案∶3-1-58,页4、11、12、13、14、19、22、24、26、35、40、45、51、52、88、93、101、127、130、139;
大跃进中组织的许多野战连中,有一种是专管“突荒”的,突击锄草等等,据说当时各地荒地不少,胡二娃的谈话,1994年9月。

  

  117中共晋中地委关于整社工作第三次报告,1959年2月4日,太谷县档案∶3-1-54,及《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66.118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八,页19-20,《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27-128、131;
据以后的材料反映,广东全省投入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在9月份达到800多万人,比反右倾前约增加一倍;
在湖北麻城,整社前后的劳动出勤率相差也将近一倍,工效和劳动态度相差更大,见《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249、171;
在湖南,据说农民“作了一天活,身上没出汗”;
四川在整社前后,出勤率相差10-20%,劳动时间相差一个半到两个小时,见《庐山会议实录》,页39、372,113.119在庐山会议上,据陶铸说∶“九年惨淡经营,真是毁于一旦”,750万农户,70%以上养猪,一吃一死,都不养了;
李云仲在金县一个生产队调查,去年有猪300多口,今年只剩了9口,鸡鸭去年几乎杀光了,见《庐山会议实录》,页156、26、48等。

  

  120太谷县档案∶3-1-58,页128、2、13、27、18、48、65、128、129、3、34、61、26、28、32、132.江西党校80多个县委一级干部在鸣放中也提出∶中央通过的两个有关公社的决议是“心血来潮”,《庐山会议实录》,页42.121《当代中国的农业》,页157,据说,类似情况在各地数不胜数。

  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网站版权所有2004

相关热词搜索:大跃进 大梦 时期 农民 王凌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