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情境教育的基本概述与情境教育的踵事增华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李吉林老師创立的情境教育历经三个阶段,由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李老师36年来的不断探索,取得的成果不胜枚举,使情境教育成为相对完整的理论与操作体系。情境教育是“情”与“思”兼顾,调和诸多“资源”,为了一切儿童发展的“土生土长”的教育理论。情境教育是蕴含丰富资源的矿藏,需不断探究,继往开来,使其更趋完备。“情”中生活共同体的构建,培养教师情境创设的能力,“美”与“丑”的呈现,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情境教育在原有特征之上需要拓展的四个方面。情境教育只有保持生长,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实践。
  关键词:情境教育;生活共同体;构建情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43-02
  李吉林是一位长期在教育一线工作的语文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加上深厚的文化与理论功底,使得李老师敏锐的发现了传统语文教学“单调、呆板、低效”,小学语文教学“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即走到课文之外”,“跑到概念化,抽象化得思想,精神即走到作者之外”[1]。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收养料,李老师使语文课变得“多元、活泼、高效”,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李吉林不是一位只会教“圣贤书”的普通教师,借鉴国外的教育理论,同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找到理论根基,形成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景课程的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她和她的团队取得的丰硕理论与实践成果在这里就不加赘述。王策三先生曾说:“情境教学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必然会不断有新的发展。”[2]]78岁的李吉林老师依旧耕耘着,不断拓展情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本文将对情境教育的基本特征进行简要概述,在此基础上探索情境教育尚可发展的空间。
  一、情境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以境启情,情境教育中的“情”与“境”
  情境之“情”是既具有手段的作用,又具有目的的含义。有的学者将情境之“情”看作是情境教育的经线,与作为纬线的“境”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3]这一观点不免有所偏颇,只看到了情感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作用,忽视了情感是情境教育最高培养目标的目的意义。
  作为手段“情”的实际效用在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中得到证明。知识的获得,新理论的理解,首先需要学生情感的认同,然后才可能在认知上得到认同。[4]李吉林老师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情感是纽带,将学生、教师和教材链接起来,推动着学习者向情境活动的目标前进。
  作为目的“情”,是审美情感的形成,是高级情感的获得,是价值观的完善。李吉林老师强调儿童高级情感的获得,课程实践中无处不在的“情”是情境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情境教育的归宿。[5]
  情境之“境”是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情境教育中的“境”与杜威等人的学说相比,更具发展性和全面性。在重视儿童的个体经验的同时,强调“理寓其中”,将知识镶嵌在环境之中,在儿童生活和学科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情境之“境”不仅强调“形真”,更注重“境”的意远和理蕴。语文教科书中所选的文章意境悠远,高山流水,是千古文人墨客的流芳之作,也只有通过创设意远,理寓其中的情境,才能过使学生与文人“相遇”,成为知音。
  (二)兼容并包,融汇诸多“资源”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思想博采百家之长,具有丰富的“元素”,避免了单一角度的片面性。这些“元素”不是不同性质的理论随意的嫁接,而是在其本真上的融合贯通。
  课程整合的典型是主题性大单元课程。以德为主导,以语文学科为龙头,以儿童为主体,各科联动的主体性大单元情境课程,使分科教学在一个主体的统帅下,在大单元的组合形式下,从相互迁移达到相互强化。[6]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每学期进行2至3次,主题来源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们在一个主题的导向下,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学校与野外资源的综合利用,扩大了学校的“外延”。李吉林老师将野外作为又一课堂,从广义的视阈看待学校,将儿童周围的世界视作认知的源泉,应该让这源泉汩汩地流向课堂。[7]古代道家强调“水中悟道,自然为师”,李老师深深感受到儿童在自然中丰富了感知,身心得到愉悦,找到了书中知识的源泉,学生收获满满,留恋忘返。
  艺术与教学的结合体现在情境教育的方方面面。李老师曾说“教育是利用艺术,将艺术引入教育,使教育成为儿童积极地,乐于参与的活动”。[8]艺术作品中的张力不仅能够有效的创设情境,同时作品中也蕴含着学生渴望获得的真理。马丁·海德格尔说过“只要它是一件艺术作品,那么在这一艺术作品中,真理就已置入其中”。[9]也正因如此,李吉林老师渴望艺术,希望儿童在艺术的情境中获得真理,得到发展。
  (三)及人之幼,为儿童研究儿童
  2008年是情境教育产生,发展的第30个年头,在这一年里,李吉林老师撰写了一篇题为《为儿童学习探索30年》的文章,以最朴素的言语总结了发展30年的情境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情境教育的产生是为了儿童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继而使学生对于小学的其他学科都产生情感和源自内心的热力,情境教育的归宿是为了一切儿童,为了每一位儿童的发展。李老师在最近的报告中提出“为儿童研究儿童”,情境教育始终围绕着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儿童”。“为儿童研究儿童”根植于李吉林老师的内心深处,这种从内心生长出来的情感,是情境教育历经38年依旧“正值青春”的秘诀。李吉林老师在回顾情境教育30多年来的发展之路,总结为“三个字”,心中充满“爱”字,讲究一个“真”字,追求一个“美”字。[10]
  二、情境教育的延伸与拓展
  (一)“情”的扩充,生活共同体的构建
  情境教育中的情主要是指师生之情,通过情境的优化,日常的交往,教师成为儿童学习的“陪读者”,成为活动中的“玩伴”,情感交流的“知己”。从而使儿童对教师,对教学产生发自内心的情感,师生间相濡以沫。

相关热词搜索:情境 踵事增华 教育 概述 李吉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