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情朗读中激发学生情感的实践与探究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河南省内黄县后河镇第八小学 河南 内黄 4563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18-02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在情感中阅读,能够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能够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因此有感情朗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
  作为一线教师非常清楚,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难,但是使学生有感情朗读则需要花费一些心思。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本,有感情地朗读呢?本课题组结合近年来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发表一些看法。
  首先,教师范读,激发情感。
  教师范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而且使学生听到了正确的声音形象,学生就可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出来。
  一、表情感染
  小学生的情感很容易被感染,教师在范读时中要用爱憎分明的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去感染学生,学生会在老师的各种表情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文本,身临其境地去领悟文章内涵。
  二、语言感染
  语言具有直接的感染性,教师爱憎分明抑扬顿挫的声调,真挚的语言,能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教学《七律 长征》,我饱含深情地说:“为了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为了让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带领中国工农红军翻越了一座座高山,踏过了一条条河流,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殊死拼搏,终于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最后胜利!”一下子就把学生拉进了那个英勇豪迈的年代。
  其次,学生练读,融入情感.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要为学生创设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情境,调动起他们的想象,借助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感受来理解体会课文内容,学生入情入境,便容易读出情感。教学中我常采用以下方法:
  一、表演激趣法
  孩子是天生的表演家,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对表演情有独钟。课题组的王老师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课,孩子们边表演边朗读,不仅调动了朗读兴趣,而且培养了创新意识。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创设情景,变换学生的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以不同的身份来朗读课文。
  (1) 我是“朗誦家”
  这种方法可用于写景的课文。如: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我一边展示漓江的秀丽风光,一边动情的解说,待学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桂林山水的优美意境中时,我说:“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甲天下的漓江上,乘着木筏,欣赏着桂林山水的美景。如果能有一位朗诵家来配音就更好了。”课堂上立刻洋溢着活跃的气氛,同学们很快就读得有声有色了。
  (2)我是“解说员”
  这种方法适用于介绍性或叙述性的课文。如教学《秦兵马俑》,我创设这样的情境:“今天展览馆的领导要来我们班招聘解说员,要求讲述清楚流利,声情并茂,你们有信心应聘吗?”(学生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幻灯片展示兵马俑局部照,“这分别是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准备讲述哪一种。”这样的情境学生一定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在跃跃欲试和大胆尝试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3)我是“小诗人”
  这种方法适用于诗歌体的课文。如教学《忆江南》一词,我设计了这样的朗读环节:(出示插图)“同学们,白居易虽然离开了,可江南的美景还时时萦绕在心头。这日,他又想江南,你们能想象出他们当时的样子和心情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学生们都争当画中的诗人,朗读自然达到了声情并茂。
  类似这样的角色扮演有许多,如:“我是小导游” “我是故事大王”……总之,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可设计出不同的角色扮演朗读方式。
  三、情境感染法
  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画面、悠扬舒缓的音乐,能唤起孩子们无穷的乐趣。如:教学《七律 长征》一课,在激昂的号角声中,我以动态的方式与同学们一起重走长征路,并配以激情的解说,孩子心中的自豪感瞬时被激发。紧接着,孩子们在《英雄交响曲》的音乐声中大声诵读诗文,喜悦、豪迈之情充满了整个教室!
  四、竞赛激励法
  儿童是最富挑战的、最不肯服输的,对比赛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如教学《尊严》一课时,我以读代讲,把赛读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运用评比最佳年轻人、最佳杰克逊的方法使学生兴趣倍增,课堂表现得非常活跃。
  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还有许多,如:设疑促读法、小组赛读法等,我们要不断的更换调味品,使学生不断的有摘新果子的感觉,真正做到自读自悟,入情入境,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再者,适当评议,抒发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及时的点评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朗读进行评议。当然,我们教师应该先教会学生评议的方法、评议的具体要求,即引发学生从语气、语调、停顿、重音等方面进行评议。在读读、评评、议议的情境中,学生专心聆听,认真思考、判断和表达,逐步提高了朗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如读“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学生要么读得很响亮,要么读得很平淡。教师表示也想来读这句话,然后配以适当的手势和表情,读得有声有色。“老师读得怎么样?”学生们分别评议:有的说老师的声音甜甜的,真好听;有的说感觉桂林的山就像美丽的神仙姐姐;有的说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生命。这些评议清新活泼,童趣盎然,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激情与参与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语言的描绘、音乐的渲染、图画的再现、角色的扮演等有机结合运用,更能增强情感表达,提高朗读水平,真正做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相关热词搜索:朗读 探究 激发学生 实践 感情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