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必坚:和谐社会,又一重大理论创新

发布时间:2020-06-0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一个伟大创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和奋斗目标。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丰富的实践和认识过程,可以看到,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实在可以说是堪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相媲美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如果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科学地界定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的历史方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科学地界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那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则是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的一个总体定位。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的基本方针,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了根本保证。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指建设成果要惠及十几亿人口这样的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之“全面”;
而且还包括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这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之“全面”。这才是真正的小康社会建设之“全面”,也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建设之“全面”。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制度建设是根本性建设的战略思想,向着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各方面更加清晰的目标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从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连同人与自然关系在内的更宽广的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完善、更带整体性的鲜明概括。进一步从全面把握社会关系、系统加强制度建设的层面,推进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要提高抵御各种风险考验能力的战略思想,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科学的思路和机制。中国共产党清醒地意识到,伴随着国内诸方面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动,伴随着国际交往和经贸摩擦的日益增多,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将会遇到来自国内的和国际的,可预料的和不可预料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等各种风险的考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可以使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由不发达国家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历史性大飞跃中,有必要的精神准备和明确的立场,有一系列应对和化解诸种矛盾、问题和风险的战略思考及切实措施,更能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而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为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热词搜索:和谐社会 理论 创新 郑必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