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建:起义与革命

发布时间:2020-06-0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我们的教科书在提到历代农民起义时,都爱不加区别地一概谓之“革命”,且通通给予无微不至的称赞——譬如,人教版的《中国古代史》讲到明末李自成造反时,是这么说的:“明未农民起义以极大的革命勇气和顽强的战斗,推反了腐败的明王朝,给封建统治以沉重的打击。”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又是这么给予盖棺论定的:“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对中国历史上其他农民因无法生存起而闹事的事件,也大致给予这样的评价。

  很显然,在这些教科书编撰者心目中,起义就是革命,革命就是起义,二者半斤八两,没有区别。然而,真是这样吗?

  所谓农民起义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的术语,通常意味着农村或农业人口的暴动,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欧洲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是很常见的起义形式,农民反抗地主和农奴制度,包括1358年法国的扎克雷起义,1381年英国农民起义,1524年-1526年德国农民战争和1573年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农民起义。而中国农民起义则都是发生在统治阶层对农民阶层的横征暴敛时期,由于农民阶层得不到最底的生存保证而自发的武装起义运动——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农民在“求做奴隶而不得”的时候,进行的暴动。目的是通过暴力,寻找生路。而所谓革命,则必须具有两个要件,那就是:第一是必须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去替代旧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说,用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去替代旧的社会制度。第二是必须通过暴力而不是用和平的改良主义的方法去实现这种社会制度的变革。

  根据这样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历史上的奴隶起义和农民战争都算不上革命,俄国的“农奴解放”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算不上革命,只有象一七八九年法国革命和一九一七年俄国革命那样的革命才算得上真正科学意义上的革命。理由如下。

  首先,农民起义和革命二者动机不同。农民起义的动机往往是为了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是处于私心,是被动的。而革命是为了全民族的利益,是处于公心,是主动的。无论是新民主义革命,还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其参与者和领导者,如周恩来,毛泽东,孙中山等他们都有一个中等或是富裕的家庭,不革命完全可以有一个不错的生活。但他们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毅然走向有杀身之祸的革命道路。他们从革命哪天起,就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革命目标,就是要反对帝制,建立一个富强,民主的新中国。而农民起义领导者和参与者,更多的情况下是地主阶级压迫的活不下去了,才走上造反的路。正如陈胜在起义进所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和陈胜一样,许多农民起义都是逼出来的。同时,很多农民起义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只要衣食无忧,也就满足了。这就造成许多农民起义者,往往会在小的胜利面前骄傲自满,或胸无大志,军阀割据,偏安一方。

  其次,二者结果不同。革命成功后,往往要对社会制度做根本性的改变,以民主制度代替帝制,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或是社会主义制度所替代。中国的新民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是如此。而农民起义,很少成功,中国历史上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两次农民起义成功。而且他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农民起义。刘邦更多是六国的旧贵族反秦,朱元璋到了后期也开始反对起红巾军了。而他们最后都成了改朝换代的工具,农民起义不会也不可能根本上改变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最后,二者理想不同,方法不同,组织不同,领袖集团不同。革命者都有远大的政治理想,有明确的革命纲领,严明的革命纪律,有成熟的革命理论作指导。领袖集团以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主。他们的革命理想是为了国家,而不是个人。所以革命大都可以成功。农民起义由于受小农思想的影响,起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为了生存。起义的领袖集团以农民为主,有的农民起义领导能重要知识分子,而大多却不能。

  次之,农民起义和革命不可能同日而语。革命是国家富强的需要,而农民起义只是民意的一种极端的表达方式。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正是因为有这些不同,所以,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其结果只是给社会带来巨大震荡,战乱所到之处,生产破坏,白骨遍野,人口激剧减少。

  世纪唐朝末年的中国,就是这样一个时代。其时,一个叫黄巢的人起于草莽,席卷中国,用他那地狱般狂暴的力量,给中国历史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在一部《二十四史》中,大概只有他能够用“敲骨吸髓”四字,来描绘他的行为方式。

他在失败前夕包围陈州近一年时间里,采用过机械化方式,将活人粉碎,以人肉作军粮,供应他围城部队,以保证他起义军的战斗力。其骇人听闻的程度,既是中国之最,大概也是世界之最。可见《旧唐书》:“(黄巢)贼围陈郡三百日,关东仍岁无耕,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此人的写菊花的诗“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被誉为革命浪漫主义的无上妙品,黄巢的部队进入长安时,也曾发布过“黄王起兵,本为百姓”的告谕,然而等待着长安百姓的,却不是菊花般的悠闲芳香,据载,黄巢的部属“居数日,各出大掠,焚市肆,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待得官军反扑长安的时候,一城百姓便完全站到了帮助官军打击黄巢的立场上去了,“巢怒民之助官军,纵兵屠杀,流血成川,谓之洗城。”誉满天下的名城长安,经过了此一劫难,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了成为中国首都的资格。这样的起义,谓之动乱,谓之破坏俱可;
称其为革命,则不知所谓。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只有将起义的归于起义,革命的归于革命。才可能追本清源,为历史也为未来梳理出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

相关热词搜索:起义 革命 信力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