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东风:不要让募捐变成一种公开表演

发布时间:2020-06-0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二十世纪伟大的思想家阿伦特在论述善行或善工时指出,善行有一种“隐匿起来、不被他人看见或听见”的性质。“善行”一旦公开化就失去了其善的特征,不再是为善而善了。阿伦特说:“一旦善工被公开出来,为众人所知,它就失去了它那特殊的善的品质,就不再是仅仅是为了善的缘故而作的事情了。当善被公开地展示出来时,它就不再是善了”,“只有当善末被察觉到,甚至未被行善者本人察觉到时,它才可能存在。任何人如果看见自己在行善,他就不再是善的了。人应该悄悄地行善。善行不能也不应该公开呈现,更不应该在大庭广众之下炫耀自己的善行。否则善行就不再是善行,而变成了别有用心的伪善(参见阿伦特《人的条件》第二章)。我体会阿伦特的意思是,并不是所有认为行为,包括有意义有价值的行为,都应该公开化。

  阿伦特的此番洞见对于我们反思目前我国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捐献行为极有启示意义。众所周知,汶川地震大大激发了国人的良知,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中小学生,国人纷纷慷慨解囊,捐钱捐物。对此,我绝无异议,相反和别人一样感到欣喜。但是我也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这就是我们的募捐活动正在朝着表演化、政治化、群众运动化的方向发展。

  募捐活动属于典型的善行,它是一种高度个人化的自愿行为,其动力在于个体内在良知,其价值在于真诚。因此,它不应该成为一种公开的展示。而中央电视台的那场赈灾晚会却无法不让人感到存在表演化的嫌疑。晚会间那些数额达到一定程度的捐献者高举标有款额的大牌子,纷纷登台亮相,展示自己的“慈善”。我不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但是我感到这次晚会与舞台公开赛非常相似,和群众性表彰大会非常相似。似乎捐钱越多的人越风光,越有资格站在“领奖台”上一展风采,而那些数量达不到要求的人则不免自惭形秽,在公众面前抬不起头来。

  其实,募捐活动的意义首先是道德的,而不是经济的。从经济的角度说,以我们国家现在的国力,中央与地方制度并不迫切需要国民的捐助。而从道德的角度说,募捐的意义在于激发个体良知,其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是诚(真诚)。而公开展示捐款额度的做法却使人感到重要的是数量而不是募捐者的真诚程度。这样做的结果或许能够短时间内提高捐款的数量,但是却付出了高昂的道德代价:促使一些人搞投机活动,把捐款当作哗众取宠获得知名度的机会,甚至会形成以捐款数量为标准区分好人坏人的道德等级,极大地败坏社会风气。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流行的社会风气是鼓励人们把行善当作出风头、捞好处的机会,结果将是在捐款数量大幅度上升的同时,道德水准和真诚程度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幅度下降。

  

相关热词搜索:募捐 表演 公开 不要让 陶东风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