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袁世凯

发布时间:2017-01-1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袁世凯篇一:浅论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袁世凯

浅论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袁世凯

10外院商2 李燕 10090510

近来,随着《走向共和》、《建党伟业》以及《辛亥革命》等历史剧的热播,对于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尤其是一些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袁世凯,对于他的评价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如“一千个观众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如果有一千个观众,也同样会有一千个袁世凯。那么袁世凯究竟是治世之能臣还是乱世之奸雄呢?学术界没有统一的答案,以下仅谈谈我的个人之见。

我个人认为袁世凯还是一个比较值得别人欣赏的人。

有的人也许是大多数人不约而同的给袁世凯戴上了“汉奸”、“买国贼”、“百年窃国大盗”等帽子。原因也很集中。一:袁世凯是告密的元凶。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但有深入的研究证明慈禧回宫的时间不是1898年的9月21日而是19日,从而使20日荣禄得袁世凯密报后“闯园告变”的旧说失去时间和空间的凭藉;还有学者认为:“梁启超在《谭嗣同传》中说袁世凯告密,也是基于某种个人感情,并不可信。”。二:袁世凯加剧了戊戌变法的失败。这是基于“告密导致变法失败”的逻辑。暂且不说很有可能不是袁世凯告的密,戊戌变法的失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个人认为导致变法失败的最大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妥协性和软弱性,试想,怎能把一个挽救国家危亡的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只能听从慈禧太后摆布的年幼的光绪帝的身上呢?三: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有的人认为袁世凯为了早日登上皇帝的宝座加之日本方面的威逼利诱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然而,有的学者认为:“日置益既没有在递交‘二十一条’之前窥破袁氏的帝制野心,也没有在递交‘二十一条’之时以支持帝制相引诱。”,从而得出袁世凯的这种对日让步是“在痛苦的两难选择中做出的理性抉择,与袁世凯的帝制野心无关。” 的结论;还有学者从考据学的视角对袁世凯在“二十一条”说帖上所做的朱批一一进行分析,然后得出:“袁世凯对于日本的‘二十一条’说帖总体上认为不能接受,并进行了相当的抵抗,他寄希望于‘西人掣制日本’,但由于一战,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故袁世凯的‘以夷制夷’幻想只能破灭,最终还是接受了修正了的‘二十一条’。”,从而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与称帝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我个人也非常同情和理解袁世凯当时的处境,认为袁世凯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不得不以和平手段与日本周旋”。四: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为了做皇帝不择手段。这一点固然不可否认,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袁世凯所做的一些贡献。

袁世凯建立了中国近现代第一支新式军队,采纳西法编练新军,并与徐世昌等编就了迄今仍被军事学研究权威部门取为《中国兵书集成》压卷之作的两部兵书——《新建陆军兵略录存》和《训练操详晰图说》;袁世凯废除衙门创立警察治安管理模式,领衔仿效西方建立巡警制度,成立中国第一支警察部队,令中国军警分离;袁世凯还积极开矿设厂办公司,发展实业经济,甚至在遭谴归隐之后还说出“官可不做,实业不可不办”的话语;站在客观历史的角度,袁世凯对中国的军事和工业化有很大的贡献;除此之外,袁世凯对中国民主进程的推进所作出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袁世凯晚清时期高举“立宪”的大旗,几乎是孤军奋战请求立宪,对晚清宪政的形成至关重要。

然而我所想要突出强调的是袁世凯对于教育制度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众所

周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依靠科学家,而科学家的培养必须要依靠教育。袁世凯废除了在中国沿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各级新式学堂教育,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广泛延纳从海外学成归来的新学精英并委以重任;袁氏当国时期,在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袁世凯宁可压缩军队,也要推广全部免费的国民学校,即四年制初级小学;他反复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凡一国之盛衰强弱,视民德民智民力之进退为衡。而欲此三者程度日增,则必注重于国民教育。”;他还批准了一个试验计划,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对成人进行识字教育;此外,袁世凯积极倡导出国留学、游历,重视并积极培养“海龟”。中国工程师自行设计和建筑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设计师便是此项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之一的詹天佑。

此外,袁世凯是被政治错误埋葬的。但即使在政治领域,最少有几条也是应该肯定的:首先,执政第一年就制定了《国会组织法》,接着又依法进行选举,并在1913年初召开了国会;其次,1913年1月9日公布《文官考试法》,表明他有意建立现代国家机关;再次,他推行军民分治,一再下令军警不得干预政治。

如果袁世凯真的没有本事,没有给当时的政治、经济带来实际的贡献,又怎么能使孙中山和全国上下都同意让位给他呢?

我个人很是欣赏袁世凯,其一是由于他对中国教育的贡献,其二就是因为他所教会我的高超的营销策略。首先,袁世凯有高明的交际手腕。要求子女称呼段祺瑞为姐夫,称冯国璋为“四哥”,自己与大太监李莲英做拜把兄弟等无一不体现了这一点;其次,袁世凯善于抓住关键人物。吴长庆、李鸿章、慈禧、荣禄等都是典型的代表;最后也是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袁世凯对人讲究恩威并施。袁世凯做人圆滑,三教九流他无不结交,从朝中大员到贩夫走卒,从文人雅士到亡命军阀。有一次张之洞向他询问练兵秘诀,袁世凯答道,练兵简单说就是要“绝对服从命令”,一手拿着官和钱,一手拿着刀,服从就有官有钱,不从就吃刀,可见袁世凯对“胡萝卜加大棒”运用自如。这些都不得不让我佩服。

纵观袁世凯的一生,共有四件大事:总督朝鲜;创立新军;清末新政;就任总统。前三点无疑是功绩,而至于第四点,83天的皇帝个人认为不至于使其成为历史的罪人。当然,对于历史人物,我们应该客观评价,同时,我觉得他们也是我们的先人,我们多多少少都应该“善待”我们的先人,而不能走向极端。

历史袁世凯篇二:浅谈袁世凯一生的成败

浅谈袁世凯一生的成败

小组成员:

摘要:讲述袁世凯一生的经历及在政治上的发展史,由此分析,陈述袁世凯的复辟帝制的缘由及其最终失败的原因。并从社会的各方面反映对袁世凯的事迹进行全方面的评价。

关键词:

袁世凯的一生 称帝失败客观评价

正文

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袁世凯的从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运总督,也是淮军重要将领,为其家族成员对袁世凯的思想境界有深刻影响。

袁世凯两次乡试都未考中,遂决计弃文就武。

朝鲜发生壬午军乱,当年23岁的袁世凯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以“通商大臣暨朝鲜总督”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以整顿军纪和镇压兵变有功,为朝鲜国王所看重,并得清政府奖叙五品同知衔。 袁世凯由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藻等奏派扩练驻天津小站的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聘德国军官十余人担任教习,又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百余名学生任各级军官,以加强对全军的控制。这些人以后大都成为清末民初的军政要人。小站练兵是中国新式军队发展的转折点,也奠定了袁世凯一生事业的基础。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练兵处,袁世凯任会办大臣,掌握实权。创办各种武备学堂,并聘请大批日本军官担任教习。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0月13日 袁世凯编刊《立宪钢要》。

1911年(宣统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1年11月1日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为临时大总统。袁于3月10日于北京就职。袁就职之后,坚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

政府,同时积极与列强交涉,维持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9月20日,袁世凯颁布《整饬伦常令》,下令“尊崇伦常”,他说:“中华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力图恢复已经中断两百多年的传统汉文化。

1913年2月,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全国大哗。革命元勋孙文、黄兴等均指袁氏授意暗杀,袁世凯则予否认;7月,孙文组织中华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武力讨伐袁世凯,但遭到失败。10月6日,国会选举袁世凯为第一任大总统。同年,袁世凯政府制订了《国会组织法》、《公务员奖惩条例》和《文官考试法》,建立了中国近代司法制度。其中规定文官高等考试,以国法学、刑法、民法、国际公法、行政法、经济学和财政学七种为主科,一定要考。商法、政治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通商约章等五种为附科,应试者自择其一。

1914年(中华民国三年)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之后袁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5月推出新的《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之后修改了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指定三名新总统候选人。同年改革厘金制度,解决了晚清到处设卡征收厘金的弊政。积极发展民族工业,统一货币,铸造“袁大头”(又称袁世凯银元)。整理和健全财政税收制度,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同年成立了审判官吏贪污罪行的特别法院——平政院。

1915年(中华民国四年)1月,袁世凯以大总统令公布《颁定教育要旨》,大力发展教育。同时公布《权度法施行细则》,开始施行度量衡标准。5月,袁世凯在日本外交压力下,接受了干涉中国内政的“二十一条”中部分条款,使其政绩蒙上污点。本月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筹办。11月,袁世凯政府颁布《著作权法》。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中国的君主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总统府改为新华宫。12月25日,全国举行国体投票,同时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相继响应。同年,经过袁世凯政府立场强硬的谈判,中、俄、蒙签订《恰克图协约》,外蒙古分裂势力于6月9日取消独立,俄国承认外蒙古为中国领土。

1916年(中华民国五年)1月12日,袁世凯政府公布《传染病预防条例》。 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5月下旬忧愤成疾。6月

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病逝,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袁世凯复辟失败原因及经验教训

一、失败原因: 1、西方的入侵也带来了思想文化的革新,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分封建制度,致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此时,人民已经饱受封建制度的残害,帝制已经在人民心中被活活打死。袁世凯要逆天行之,固然无路可走。

2、袁世凯称帝,完全违背了上层建筑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根本规律。就像现在不能再行奴隶制一样。

3、袁世凯签与日本订了“亡国二十一条”引起众怒,甚至平日支持他的幕僚也弃他而去。

4、各地到倒袁势力的强大

二、经验教训:

袁世凯错就错在称帝上。登上总统宝座以后,以前那个机敏、干练、老谋深算的袁世凯开始晕乎了,动作开始变形。袁大半辈子为清廷臣子,是一个传统封建思想很深的人。同时,帝制在当时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要推翻帝制的是一小撮有着海归背景的精英群体。认不清这一点,就难以理解当时发生的事情,就难以理解康有为的保皇党,张勋的辫子军,辜鸿铭的不剪辫子,杨度的筹安会,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风波》、《药》。帝王理想是中国男人潜意识里最根深蒂固的胎记,袁世凯也不能免俗。皇帝梦象一根捆仙绳,把个雄才大略的袁项城牢牢地给捆住了。

袁世凯称帝,给了孙黄最大的口实,一个边远省份的都督蔡松坡首先起了事,北洋系的大将都看老主子的笑话,不出力,袁世凯噬脐莫及。好像讨袁是因为袁做了皇帝,在当时反袁派的心目中,袁做不做皇帝都要讨。“二次革命”已讨过一次,不过打败了。“二次革命”是因宋教仁案引起的,当时黄兴就提出应依法向袁政府讨要公道,但孙中山不依,仓猝起事,一败再败,把国民党三个都督位子也打没了。不过,袁不做皇帝要推翻也不容易。袁当皇帝错了,还偏偏又短寿,只活了57岁,如果寿及古稀,情况又不一样啦。

后人每每叹息袁世凯一念之差没有成为中国的华盛顿。如果孙中山没有下野,也成不了华盛顿。孙中山骨子里也是惟我独尊,比袁世凯还不能容人。此说不是抑孙扬袁,可惜历史不能重复。比如民国初年,暗杀名记者黄远庸的著名案件。刺杀竟是中华革命党美洲支部指使,由后来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直接指挥,命令则出自中华革命党党首、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却使袁世凯背了一个大大的“黑锅”,直到凶手临终前良心发现道出真相,才为已作古七十多年的袁世凯洗清了不白之冤。此事令我喟然长叹,沉吟良久!谁能相信温文尔雅的林子超先生会去指使杀人?!就这一案来看,孙中山对文人的肚量是比不上袁世凯的;袁氏此时已宣布洪宪帝制,以“中华帝国皇帝”之尊,尚能容得下黄远庸;孙中山在野之身,竟容不得一介报人。袁氏能得天下,毕竟有其过人之处。孙中山流亡国外十几年,一直高擎反清大旗,愈挫愈奋,为推翻清朝作了舆论、组织上的准备,成了反清一号人物。但武昌起义和同盟会没有关系,是文学社和共进会干的。武昌起义后,黎元洪和黄兴没有做总统的意思,而是虚位以待袁世凯。

社会对袁世凯的评价

一、反面:袁世凯复辟称帝后,遭到举国声讨,之后,对他的评价基本是否定性的

作为一名活跃的政治人物,袁世凯在世时,人们对他就有各种评价,如翁同龢认为他“开展而欠诚实”,叶昌炽说他“外真率而内精灵”等等。袁世凯复辟称帝后,遭到举国声讨,之后,对他的评价基本是否定性的。如梁启超认为,袁世凯缺乏现代国家观念、法制观念薄弱、专制成癖、骄慢自大、任用小人,只能算是“中世史暗黑时代东方式之怪魔的人物,而绝非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中有价值的人物”。白蕉认为,袁世凯无道德、无学识,摧折共和,帝制自为,使中国丧失了发展的大好时机,流毒于后世,“宜使人举其名而生痛恶之情”;黎澍认为,袁世凯是一个“以背信弃义获取权位为能事的阴谋家”;陈伯达认为,袁世凯是“反动派为要更有效地集中力量来绞杀中国的前途”而锻造出的一个“不平常的人物”,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结晶,一个集中的黑暗影”;王天奖认为,袁世凯是“中外反动派培植的新军阀”,“尊孔、复辟、卖国三位一体”;李宗一认为,袁世凯“是一个背信弃义、食言自肥的封建暴君,是一个寡廉鲜耻的卖国贼”,“其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被抛入历史的垃圾堆”。

二、正面: 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对袁世凯不再持全盘否定态度,评价渐趋多元化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学术争鸣的活跃,人们对袁世凯不再持全盘否定态度,评价渐趋多元化,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类。

1.考辨史料,对袁世凯的历史定位做具体评价。袁世凯的历史活动存在不少模糊不清之处,如他在戊戌变法中的表现,以往多认为他是混入维新队伍里的两面派,其告密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考辨史料,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如房德邻赞同此前台湾学者吴相湘、黄彰健的观点,认为“政变与袁世凯告密无关”,甚至袁世凯“当时确有保全光绪之意”;戴逸认为,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期间一度倾向于维新派,但当政变发生后,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围园劫太后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大批维新派被捕、被杀。林克光、茅海建等亦持类似看法。这种依据史实、就事论事的研究方法,和此前全盘否定袁世凯有很大不同。

2.肯定袁世凯对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改革所起的积极作用。以往对袁世凯在近代改革中的活动,要么一笔带过,要么视其为抵制革命、加强统治的骗局。近年来,人们对这些活动也给予客观评价。如侯宜杰肯定了袁世凯创办巡警、整饬吏治、提倡实业、广兴教育的积极作用,认为“冲击了封建制度”,“与世界潮流合拍”;马小泉认为,袁世凯在天津推行地方自治,“对提高人民的参与意识,推进地方政治革新,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朱英认为,袁世凯推行的重商保商等经济政策,“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清末的袁世凯已显然不同于传统的封建大官僚。作为当时过渡性时代中的一个过渡性人物,他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正在走向资本主义化的一部分官员的代表”。

3.为袁世凯辩解、正名。一些人认为,以往对袁世凯的评价,存在着全盘否定、苛求古人的错误,对此,他们提出了一些具有颠覆性的评价和看法。如祝曙光认为,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并不完全出于他的个人主观愿望,而是有现实基础”,“不能过高地估计袁世凯称帝的危害性”;季云飞认为,袁世凯是“窃国大盗”的论断“违背基本历史事实”,这种“一刀切”式的史学研究方法“必须摒弃”;郭剑林认为,袁氏北洋政府“政治上的宽松政策”,促成了“陈独秀、

历史袁世凯篇三:近代史论文之袁世凯

近代史论文之袁世凯

蔡茂宇 24520132204189

关于我对袁世凯的看法,最起初是看某部电影,对他有深印象是因为饰演袁世凯的演员很是帅气,以致前不久在图书馆看见袁世凯传记便借来翻了翻,还算对袁世凯有了个完整的认识.

袁世凯,字慰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争议的是戊戌告密事件,与日签署《二十一条》,洪宪帝制等。他是北洋军阀首领,在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捍卫国土,维护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建立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新式陆军,创立近代司法和教育制度。期初修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并修改《大总统选举法》等,后悍然称帝。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没有了首领,从此中国陷入了数十年民不聊生的军阀混战状态。虽然袁世凯有过,但其功劳不能被过失掩盖。

1.兴办新式教育

1905年,由袁世凯领衔,联合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 两江总督周馥等奏请朝廷停止科举考试,推广西式学校,得到批准。清 政府谕令从 1906 年起停止所有乡试、会试和各省岁试。这样,延续了 1000 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为新式学校的发展扫除了障碍。袁世凯还积极兴办新式学校,他建立了以“北洋六镇”为首的现代化陆军及“保定陆军学堂”“军医学堂”等一大批军事院校;他还是百年名校山东大学的建校元老,于1901年上书光绪帝,创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所官立大学堂,即现在的山东大学(时称山东大学堂),对当时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统计,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 ,直隶办有专门学堂12 所,实 业学堂 20 所,优级师范学堂 3 所,初级师范学堂 90 所,师范传习所5处,中学堂 30 所,小学堂 7391 所,女子学堂 121 所,蒙养院 2 所,总 计 8723 所,是整个洋务运动期间兴办新式学堂最多的省份。当时直隶有学生16.4 万多人,位居全国第二,但学务资产有四百八十万两,名列全国第

一。直到民国初年,直隶教育仍保持优势,这与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打下的基础不无关系。

2.大力支持出国留学并重用海归

1901 年 8 月,清政府发布上谕: “前据湖南、湖北、四川省选派学生出洋留学,用意甚善,著各省督抚, 一体仿照办理” 。 袁世凯积极响应清政府号

召,在他任内,积极派遣留学生出国。为 解决对新式军官迫切需求,在筹建和扩编北洋新军期间,他从自己每月 薪金中取三分之一(200 两)作为奖学金,来资助由北洋所创办新式军 事学堂中学生。后来,还从这些被培养出的军官中选送一些人去日本留学,其中著名的有孙传芳、张士钰、张树六、刘洵等人。因为新式学堂师资严重缺乏,也促使袁世凯在任直隶总督后,不断选派人到日本经纬 学堂速成班学习, “以期多获教员”

历史袁世凯

。当然,他也清醒认识到速成之师是 “急于造就师资起见,不能备将来之用” ,主张“择优续派赴日,留学广岛高等师范,以备教员之选” 。1903 年,袁世凯就在北洋大学堂中选出王宠惠等 8 人赴美留学,这是新政期间中国派出的第一批官费留学生。同年,他从举人或秀才中选拔吴鼎昌等 20 人赴日留学。此外,他还积极鼓励人们自费出国,以解当时因财政窘况而无法扩大留学规模的现状。他在直隶整饬吏治期间,命令一些未赴任之州县实缺官员赴日本游历三个月,参观日本行政、司法、官署及学校、实业,回省后才能赴任新职。他认为“此项官绅游历为目前行政改良之渐,即将来地方自治之基” 。

学有所用,是大多数出洋留学生的愿望。如能回国得以重用,几乎 没有留学生愿意不回国的,这与国家的贫富无关。袁世凯也认识到:日本明治初年,重用出洋回国学生,遂有今日富强之效。所以他主张重用归国之士,使他们能学有所用。在他任驻朝鲜总督之时,就把早年留学美国的唐绍仪收在幕下,且不断重用。后来,袁世凯回国被提拔后,唐绍仪还在袁手下主管对外事务,特别是有关筑路交涉。在天津小站练兵时,袁世凯就大胆提拔曾经留学国外的军事毕业生, 其中最著名就是后来成为直、皖军阀代表人物的冯国璋和段祺瑞,以及马廷亮、 陈恩涛、金邦平、黎渊、李士伟、詹天佑等人。

3.创建新式军队

在袁世凯的努力下,与旧式军队有着明显进步的新式军队得到组建。 军队编制由单一制向多兵种协同作战转变。袁世凯从士兵的选募着手,严格挑选,以保证军队质量,并采用新式武器。新军一改湘军、淮军以营为单位的单一作战体系,在营的基础上仿照西方军队,内设军、镇、协、标、营、队、排、棚,层层节制;在兵种上,除步兵外,还有炮队、马队、工程、辎重等,多种兵协同作战,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世兵制向义务兵制过渡。清初八旗兵、绿营兵都有兵藉,世代相袭,是世袭兵制。湘军开始,改暂兵制,袁世凯军队也是如此,并充分发挥其效能。暂兵制的长处就是军队能随时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挑选素质优异的人员入伍,可以不断吸收社会有生力量,军队时刻处在生生不息的运动发展状态,这对于保持军队旺盛的士气、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大有益处。袁世凯还在原来常备兵的基础上增设了续备兵、后备兵制,这就保证了兵源,避免了乌合之众,这也是后来义务兵役制的开端。同时,在军官的选拔方面,摒弃了军官出自行伍的旧制,废除武举而采用了新式的武备学堂培养将官,且在军官中实行优胜劣汰,保证了军官队伍的年轻化。

4.辛亥革命后称帝 对于袁世凯称帝,历史上几乎都是一边骂倒。袁世凯称帝是其一手造成的, 是咎由自取。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 “洪宪乃自己造机”, “洪宪之举, 迹近儿戏, 背叛民国, 夫复何辞?”袁世凯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后,为实现其皇帝梦,就先后废弃《临 时约法》、暗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接受“二十一条”等。尤其在制定 《大总统选举法》时,不仅规定大总统能够连选连任,而且连继承人也得由现任总统推荐,推荐办法却是用“嘉禾金简”密藏于“金匮石室”,这与封建帝王的做法又有何明显区别?对此,有学者敏锐地指出:“我们否定袁世凯,不仅是因为他做了皇帝,更重要的是他为了做皇帝而不择手段。”

除此之外,袁世凯还有很多过失,如戊戌变法中的告密,对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等。袁世凯当年就是在一片唾骂声和讨袁枪炮声中结束了他的一生,他的身后也留下千古的骂名。 袁世凯谢世之日,有人在他的书案上发现了他亲笔书写的一句话:“为日本去一大敌, 看中国再造共和。”可见,袁世凯并非一面的自私自利,心中还是抱有爱国之心。

相关热词搜索:历史 袁世凯 袁世凯的历史评价 袁世凯的历史功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